酒泉清真寺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427
颗粒名称: 酒泉清真寺今昔
分类号: K250.642
页数: 2
页码: 96-97
摘要: 酒泉清真寺座落在酒泉东关北后街,它始建於一九一七年,一九八四年九月被正式列为酒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酒泉 文化史

内容

酒泉清真寺今昔马廷栋酒泉清真寺座落在酒泉东关北后街,它始建於一九一七年,一九八四年九月被正式列为酒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一七年聚居在酒泉东关的穆斯林群众自愿发起,决定兴建清真寺。回族老人马金贵、马绪宗、马忠贤、张积德、杨万林等组成筹建小组。马金贵带领杨万林、杨万清等人骑马赴哈密、奇台、迪化(今乌鲁木齐)伊宁、喀什等地,后又去兰州、临夏、西宁等地捐助银子三千两,加上群众资助,共筹集到三千二百多两银子,不足部分由张积德包垫。有了资金保证,即於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始建,经两年于一九一九年竣工。
  酒泉清真寺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是青海西宁木工马呈捷师傅承担。
  这座大殿建筑面积53.6㎡,系土木石砖结构,建筑紧凑别致,风格独特、实用,朴实壮观,殿前有前檐,殿后有金堂,三部分浑然一体。侧观,殿脊起伏呈马鞍型,金堂顶上耸立着四角高亭,金堂两侧有雕刻精致木花级的边门,大殿正门前檐下皆装木质雕花门窗,南北两侧墙面用雕刻图案的青砖砌筑而起,殿内矗立八根大园柱,正梁前后悬挂着雕刻有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和汉宇“真一"、“清真无二”、“独一无偶”、“清真为本”、“道寅天房"字体苍劲有力的五块大匾。寺院布局匀称,结构严谨,大殿前是庭院,南北各有五间讲堂,是讲授教义和回民开会商讨事务的地方,东西纵深二十米。南北十五米,庭院东面是山门,上有十八米高的宣礼楼,盘旋楼梯,全系木结构,回民群众每逢斋月便上楼观月,决定封斋开斋时间。平日五时礼拜前“满拉”(学员)登楼宣礼。山门之外有院落,有沐浴大小净的水房,整个清真寺面积为一千四百四十平方米。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广大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开展极为正常,每逢伊斯兰节日,来自各地的穆斯林古寺聚礼,相互祝贺节日。但在一九五八年“左”的思想影响下,反宗教特权斗争的扩大化,相继而来的十年浩劫,清真寺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水房、宣礼楼、山门、庭院南北房等、,寺院被以"破四旧”为名摧毁拆除,唯一的大殿屋脊也被破坏,殿内匾额、地板,廊檐下的木栏都被毁坏。回民的正常宗教活动停止了二十一年之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真寺于一九七九年得到了恢复,穆斯林群众又开始了正常地宗教活动。一九八〇年以来,酒泉县委统战部协助收回原清真寺的存款、房屋,力促原占单位先后搬迁,并直接拨款兴工修缮。同时组织穆斯林群众民主选举了寺管会。一九八三年地区民族宗教处和县政府直接拨款六千元,将大殿内外油漆一新,寺管会又自筹资金修建南房六间,做为接待室、图书室,新修清真寺大门和七米多高的简易宣礼楼。八四年地区民族宗教处又拨款一万三千元,用于维修大殿的墙壁购置装修了接待室的设备。
  修葺一新的清真寺近几年常有外宾前来参观会礼,并与教胞合影留念者甚多,深受外宾欢迎。
  每逢穆斯林节日,地县党政领导都前来到清真寺向回族兄弟祝贺节日。清真寺成为联结兄弟民族团结的纽带。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廷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