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东洞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322
颗粒名称: 第十二节 东洞乡
分类号: D674.2
页数: 4
页码: 592-595
摘要: 东洞以明代水利设施而得名。据《肃州新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大将冯胜平定河西,在酒泉移民屯田,因洪水河低岸高,引水极难,所以擢千户曹贇集夫将,在红水河东西两岸开凿隧洞,连成渠道,曲折延伸,引水上东岸,命此渠为东洞子坝,其地遂称东洞。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东洞乡

内容

第十二节东洞乡
  东洞以明代水利设施而得名。据潇州新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大将冯胜平定河西,在酒泉移民屯田,因洪水河低岸高,引水极难,所以擢千户曹贇集夫将,在红水河东西两岸开凿隧洞,连成渠道,曲折延伸,引水上东岸,命此渠为东洞子坝,其地遂称东洞。1949年前属西店乡。1950年建政后属西店区。1954年由西店区的四号、东洞、北沟三乡,河西区的东坪、西坪二乡和总寨区的石灰窑乡合建小庙区。1955年撤区并乡后,四号、东洞、北沟、石灰窑4乡合并建立东洞乡人民委员会。将东坪、西坪乡划归红山乡。1958年9月建立东洞乡人民公社。1966年11月改名为星火公社,1971年2月恢复原名。1983年改为乡。
  东洞乡地处酒泉市东南部祁连山北麓20公里处,兰新铁路复线、沿山公路纵贯全境。境内有“十里丹峡”、“磁窑神泉”、“佛指千洞”、“雪压翠松”、“宽沟雄鹰”、“天斧沙宫”、“瀚海鸣蛙”、“牧野炊烟”等东洞八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周边与红山、上坝、总寨、西洞四乡镇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乡相邻。东西长27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287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2274户8715人。因兰新线自东向西穿越全境,故将辖区自然分割成上、下两片。上片有四号、旧沟、小庙、新沟、磁窑口、棉花滩6个村37个组。下片有东洞、红星、石灰窑3村20个组。上片各村南北两旁多滩,地域较下片辽阔。全乡耕地2.9万亩,人均3.5亩。东洞地属沿山冷凉灌区,年平均气温在7—8摄氏度,海拔高度1500—1600米,绝对无霜期140天左右。洪水河、讨赖河两大水系分布其中。东洞乡自然环境独特,光照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土政府办公楼地优势明显,非常适宜种植、养殖和林果等产业发展。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作物有小麦、玉米、蚕豆、大豆、胡麻、洋葱、红葱、甜菜、孜然、西红柿等。1990年开始,围绕“双千”工程目标,主攻吨粮田、千元田、双千田、小麦千斤田和新产品开发等“五田”建设。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总产。1992年全乡重点应用推广小麦带玉米,玉米带胡麻,甜菜带小麦等技术措施,建成高产吨粮田4700亩,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1391.81万公斤,粮食混合单产达到515.5公斤,初步显示出产粮大乡的优势,被省政府授予“售粮模范乡”称号。
  1994年,四号村、红星村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旧沟、东洞村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小庙、新沟、石灰窑、磁窑口、棉花滩村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由此“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初具雏形。全乡小麦千斤田6976亩,吨粮田5024亩,双千田4060亩,千元田1821亩。1996年,全乡大力推广应用地膜带田为重点的科技增产措施,地膜覆盖1.06万亩,粮食带田4053亩,间作套种3102亩。良种引进、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科技措施进一步普及,机耕、机播、机铺应用率大大提高,实现了玉米种植地膜化、作物施肥配方化、主要作物品种良种化、带状种植规模化。同时,肉、果、菜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农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迈进。当年建成四号、红星等村粮经套种、粮粮套种等农业新科技应用示范村,建成石灰窑村高效洋葱种植示范村。1998年,启动“3343”工程,四号、红星村创建粮食专业村,旧沟、东洞村创建林果专业村,小庙、新沟、磁窑口、石灰窑、棉花滩村创建养殖专业村。1999年,专业村建设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各村抓主抓重,多方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瞄准名、优、特、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西瓜、西红柿、葫芦、甜菜、洋葱、玉米等制种和药材、花卉等生产,当年各类制种品种增加到9个,面积6056亩。
  2000年,按照依沿山公路建园区的发展规划,石灰窑、红星、东洞、棉花滩四村沿公路21个组,当年建成1个741亩集中连片油葵制种高效园区,1个512亩退耕还草优质紫花苜蓿种植示范园区,13个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农业高效长廊建设初见成效。2001年,以每户一个标准化圈舍、户均种草3亩以上、每户养牛5头以上、人均养羊10只以上为内容的“1350”工程建设为重点,围绕经济发展主线,狠抓种草养畜和圈舍改造。东洞、红星、石灰窑、小庙、四号、磁窑口等6村经市上验收达到“1350”工程示范村标准,全乡整体建成全市“1350”工程示范乡。同时,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新调优。2002年,共种粮食9115亩,经济作物1.53万亩,其中制种面积1.10万亩。经、粮、草三元结构比例由上年的50 : 28 : 22调到50 : 25 : 25,建成旧沟、四号村以玉米、食用葵为主,5000亩10公里制种长廊基地1个,连片50亩以上名、优、特、新产品示范小区6个。
  80年代末,东洞乡有用材林面积4302亩。1990-1999年,合计造林1.2万亩。但因干旱缺水,管理不善等因素,存留面积不到9000亩。2001年,乡上提出渠、路、林配套和二到三年内实现春有荫、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的奋斗目标,政府机关、各单位、集镇住户、中学师生在沿山公路至铁桥南路段,连续两年定植总长3.6公里绿色通道2条。新沟村在东干渠六支渠两旁定植总长1.9公里绿色通道2条。二年间,沿山公路西起石灰窑村,东至棉花滩村,全长13公里,两旁定植新疆杨、红柳20万株,绿色通道全线贯通。与此同时,建成500米以上防风林带21条12.5公里,1公里以上防风林带67条73公里,建设千亩生态园1个,百亩生态园7个。
  80年代末90年代初,花果树大多以庭院、居民点马路两旁、房前屋后、地埂栽植为主。1993年乡上制定建设林果万亩乡、千亩村、百亩组、十亩户的规划。1994年,提出建立林果专业村方案,加之受总寨沙格楞、沙河村等周边乡镇村组的启发,普遍推广了梨果套袋技术,农户几乎家家栽树,户户务果。到1997年,已建成旧沟、东洞两个千亩林果专业村,棉花滩六组、东洞一组等27户林果百亩组,田明国、田光友、郭本全等13个林果10亩户,全乡林果面积1万亩,顺利实现林果万亩乡规划。1998年以后,由于林果良种改良滞后,效益下降,加之农户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制种、高效经济作物等产业上,林果业呈下滑趋势,果园面积骤降至3205亩。2002年,果品产量1200吨,品种多为梨、苹果、桃、杏等。
  养殖业是东洞乡支柱产业之一。大部分村四面环滩,发展草食畜优势明显。1978年以前,每个生产队都有百只以上的羊群。改革开放以后,畜牧养殖家庭化,农民除养殖大牲畜和猪、鸡以夕卜,突出发展养羊业,每家少则三、五只,多则二、三十只。1992年以后,养殖业得到重视,直线育肥、温棚养殖、青贮氨化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石灰窑村率先办起全乡第一个村办牛、羊、猪综合养殖厂。1995年,牛、羊、猪、鸡被确定为“八大支柱产品”的重点。乡上提出“抓住猪,提高鸡,大力发展食草畜”的发展思路。畜禽饲养总量达8.3万头只,畜牧业收入470万元。1998年实施“3343”工程中,5个村确定为养殖专业村,磁窑口村因位居祁连山下,三面环山,山高、草茂、滩广、易牧,享有得天独厚的养殖优势,当年建成养殖专业村,顺利通过市上专业村验收,较其它村早两年。1999年石灰窑村三组49户全部改建高标准猪舍。2002年,肉牛产业突起。东洞村三组、石灰窑村五组、新沟村五、六组相继建起科技含量高、户舍分离的牛舍30座,涌现出任英、于兴华等肉牛养殖大户,王龙善、田付国等养羊大户,郭本全、谢宁德等养猪大户,闫付林、田泽昌等肉鸡养殖大户,全乡形成以牛、羊、猪、鸡为主导品种的养殖群体,畜禽饲养量达17.8万头只,畜牧兴乡步伐进一步加快。
  乡镇企业起步于60年代,先后建起综合加工厂、拖拉机站。购买车床、刨床、空气锤、圆锯等,开展翻砂、农具制造和木材加工。购买拖垃机、汽车进行耕地、运输。1982年以后,掀起大办企业热潮,先后建起酒泉塑料制品厂、脱水蔬菜加工厂、磷石厂、石棉矿、煤矿,成立汽车队、建筑队。到1993年,经过大办乡镇企业的第三次大发动,乡属企业发展到8家,村办企业6家,庄德兴、庄德书等8户联营企业1家。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由“三分天下有其一”跃居到“半壁江山”。1994年后,因人才缺乏、管理滞后、产品质量差、销路不畅等因素,磷石厂、煤矿、石棉矿相继停办,脱水菜厂、塑料制品厂处于半瘫痪状态。1994—1996年,投资110万元复活脱水菜厂。投资18万元,与酒泉糖厂联办起甜菜收购站。投资12万元,与酒泉造纸厂联办起麦草收购站。并依托集镇区域优势,办起面粉加工、电焊维修、摩托车修理、餐饮服务等一些小企业。招商引资1100万元,建成博峰水泥制品厂、美国先锋种业等骨干企业。1998年开始,乡镇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2002年,全乡有企业87户,其中集体企业2户,个体私营企业85户,从业人员585人,实现总产值2363万元,乡镇企业缴纳税金69万元。
  90年代初,农户住宅分散,住房大部分为土木结构。1994年,全乡统一规划村组居民点,1864户农户集中居住,每户住宅面积400—530平方米,房屋标准提升为砖土木结构。1998—2002年五年中,有312户居民新盖了砖瓦房。液化气、土暖气等悄然兴起,集镇住户饮用自来水,所有农户建水窖,人畜安全饮用水率占100%。1996年,1964户有电视机,127户集镇户安装闭路电视,50户农户装上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安装率100%。1998年实现闭路电视“村村通”目标,9个行政村全部开通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地面接收中转站建站东洞,网络信号覆盖全乡,拥有移动电话客户1287户。全乡95%的农户有摩托车,农业耕、播、收、运实现机械化。
  1991年后,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造了57个村民小组农电网。完成浆砌渠26条51公里。干砌渠174条231公里,硬化69条25.8公里居民点马路。完成酒泉火车站至东洞乡23.7公里公路勘测和一期土建工程及四号段桥涵架设任务。翻建了四号、旧沟、新沟、红星、磁窑口5个村委会办公用房。各类附属设施相继建成,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广泛开展。2002年,建成地区级模范文明村1个,市级模范文明村8个,模范文明单位12个,文明学校10所。
  乡设初级中学1所,有教学班12个,学生531人,专职教师33人,大专以上学历30人。小学9所,均属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建。有专职教师48人,学生1326人,教师大专学历30人,中师学历18人。1992年以后各小学陆续办幼儿园,有幼儿园教师8人,幼儿240人。
  建有农村一级乙等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8个,有主治医师1人,医师5人,护师4人,医士 1人,护士2人。医疗器械有B超、心电图、X线光机、生化分析仪等17台件,病床35张,急救车1辆,能做下腹部等常规手术。
  1994年,新沟、石灰窑、磁窑口、四号、小庙等五个村建成计划生育“六好”合格村,1995年,红星、东洞、旧沟、棉花滩等四个村建成“六好”合格村,2000年,四号村、棉花滩村、东洞村建成计划生育先进村,2001年,石灰窑村建成计划生育模范村。2001年7月,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人口计划由钢性管理变为柔性预测,取消二孩生育间隔,简化生育指标审批手续,新婚夫妇凭结婚证和婚育培训合格证可以发给计划生育保健证。1990—2002年,全乡计划生育率均为100%。 2002年,人口出生率11.32‰,死亡率7.86‰,人口自然增长率3.47%。
  乡文化中心设阅览室、微机室、乒乓球活动室、棋牌室、歌舞厅、放映厅、展厅、剧场、运动场等。每四年组织一次文艺调演。每年一次书法、绘画、摄影、剪纸、刺绣以及奇石等民间艺术作品展。每年召开一次农民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球类、拔河、自行车慢赛等。东洞籍运动员张忠录,1983年12月参加在菲律宾举办的亚洲第一届自行车锦标赛获男子100公里团体冠军,1986年第10届亚运会获自行车100公里团体冠军,张淑珍在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上获自行车70.3公里亚军。1996年,东洞乡被授予“全省体育先进乡”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冯胜
相关人物
曹贇
相关人物
田明国
相关人物
田光友
相关人物
郭本全
相关人物
王龙善
相关人物
田付国
相关人物
谢宁德
相关人物
闫付林
相关人物
田泽昌
相关人物
庄德兴
相关人物
庄德书
相关人物
张忠录
相关人物
张淑珍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东洞乡
相关地名
西店乡
相关地名
红山乡
相关地名
菲律宾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潇州新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