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果园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321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果园乡
分类号: D674.2
页数: 6
页码: 587-592
摘要: 历经多年农业结构调整,果园乡形成蔬菜制种、奶牛养殖、设施农业、乡镇企业四大支柱产业,成为酒泉市商品蔬菜、优质种子和乳制品生产基地。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果园乡

内容

第十一节果园乡
  果园 旧称火焰沟,后因沟堤上有果树,寓意将农村建成花果园,故改火焰沟为果园沟,以沟为名。解放前属嘉峪乡和河北乡。1950年建政属嘉峪区和河北区。1955年撤区后建果园、中所、新城、峪关、西坝五乡。1958年果园乡、中所乡合建果园公社。1983年改乡。果园乡位于酒泉市西北部,距市区3公里。东、北与银达、怀茂二乡接壤,西邻嘉峪关,南依312国道隔讨赖河与西峰乡、泉湖乡相望,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北闸沟、高闸沟、中所沟、小坝沟、丁家闸、余家坝、果园沟、屯庄堡、西沟9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3695户1.38万人,耕地2.98万亩,人均2.2亩。
  1990年以前,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1992年起,坚持稳定粮食耕种面积,发展优质高效品种,突岀科技调整、产品调整、效益调整。在扩大带田、主攻单产、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采取保护地栽培、规范化种植、选用良种等科技措施,积极发展精细蔬菜,粮经比例由1991年的80 : 20调整为1994年的71 : 29。发挥各村优势,抓优势项目,出拳头产品,实行集中连片开发,形成南片4村主攻大棚蔬菜,北片5村发展经济林的格局。确定小坝沟村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示范村,高闸沟村为大棚地膜蔬菜示范村,余家坝村为“两高一优”农业规范化示范村。同时,大面积、大范围推广立体种植、温棚养殖、果树矮化密植。以节能温室、塑料大棚为乡政府办公楼重点,发展冬季农业。以瓜菜为重点,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与1991年相比,1994年制种面积由2476亩扩大到3805亩,温棚由146个33亩发展到454个377亩。吨粮田、双千田、带田面积分别由2400、1678、8216亩增加到5000、4800亩和8491亩。1994年蔬菜面积达4184万亩,生产蔬菜1.67万吨,收入1004.16万元。
  1995—1997年,把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和加大农业投入作为提高农业效益的关键措施,抓主抓重,稳粮促经,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确保总量。具体工作上,坚持抓粮食生产领导力量不减弱,精力不转移,抓增产增收措施不放松,以种子工程、地膜玉米、地膜小麦、粮食带田、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等增产措施降低成本,提高单产,增加收益,保证质量。1997年与1990年相比,粮食作物面积由2.51万亩减少到2.32万亩,粮食单产却由476.5公斤增加到573公斤,粮食总产由1.19万吨增加到1.33万吨,达到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1998年种粮食作物2.04万亩,比上年减少2819亩,蔬菜8686亩,比上年增加3831亩,其中高效制种5472亩,比上年增加2814亩,占蔬菜面积的63%,粮经比例调整为69 : 31。
  历经多年农业结构调整,果园乡形成蔬菜制种、奶牛养殖、设施农业、乡镇企业四大支柱产业,成为酒泉市商品蔬菜、优质种子和乳制品生产基地。蔬菜制种始于80年代,起初以辣椒、西红柿等常规制种为主。90年代开始,发展温室育苗,统一育苗、统一定植,延长制种作物生长期,常规制种面积逐步减少,高效精细制种面积逐年增加。至2002年,各类制种面积1.28万亩,其中,玉米制种7476亩,亩收入1000元,蔬菜制种4387亩,亩收入1800—2000元,瓜类制种484亩,亩收入1600元,花卉制种484亩,亩收入1800元,杂交蔬菜如番茄、辣椒等好品种亩收入高达8000—1万元。玉米制种主要集中在西沟、余家坝村;番茄、辣椒等蔬菜制种,主要集中在高闸沟、小坝沟、中所沟、果园沟村;瓜类制种主要集中在屯庄堡村;豆类、花卉等各村都有分布。丁家闸主要以日光温室为主。杂交品种主要有辣椒、西红柿、西葫芦、西瓜、甜瓜、南瓜等,常规品种有生菜、萝卜、豆类、花卉、西兰花、瓠茄、丝瓜等。全乡已与东方种子公司、敦煌种业公司、酒洲种子公司、丰乐种子公司、金禾苗种子公司等市内外12家种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欧美及东南亚国家提供优质瓜菜良种。
  90年代初,果园乡农业设施尚为简陋。1994年,仅有日光温室85亩,塑料大棚180亩。1995年后,乡上确定蔬菜、制种两大支柱产业,依靠大户兴支柱,建立龙头带基地,建成小坝沟6组、12组,丁家闸9组,河西实业公司等4个高效日光温室示范区。三年时间,日光温室增加到250亩,塑料大棚550亩。1998年起,日光温室建设倍受重视,乡村领导包村挂户、广泛动员、落实面积、协调贷款、调运物资、寻找劳力、参与打建,建设日光温室示范小区。并组织1500多人外出参观学习,邀请省内外专家传经送宝,搞技术培训,当年形成小坝沟5、6、12组,中所沟6组为代表的日光温室开发区。温室引进独根红韭菜、木耳、空心菜等新品种,设施农业显出新亮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21元,其中,1234元来自蔬菜、制种,占纯收入的42.4%。
  2002年,日光温室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新建日光温室164座207.6亩,扣棚种植134座169.6亩,全乡日光温室达到1475座1429亩。乡上筛选20个效益典型户,将其经验打印成册,广泛宣传,先后举办培训班6期,受训1500人次。成立了农副产品流通组织,主抓专业合作社建设,建成兴果蔬菜专业协会,中所沟日光温室专业合作社、高闸沟冬瓜专业协会。高闸沟村冬瓜种植小区,按照依托产业建基地,围绕服务建组织,基地组织育龙头的思路,形成集体主导、大户能人牵动、群众参与的市场运作机制,成立了冬瓜蔬菜专业合作社,统一定做产地商标,网上收集和发布运销消息,联合蔬菜运销大户,在西宁、兰州等地建立销售联系点。投资600万元,在酒泉城区北郊新建蔬菜批发市场,为种植蔬菜的农户提供方便。2002年,种植冬瓜、苦瓜、丝瓜、瓠茄等特色蔬菜面积达540亩。其中,高闸沟村3组种植面积120亩,亩产冬瓜1.8万斤,亩均收入2000元左右。当年,带动周边村种冬瓜2000多亩,增加收入400多万元。
  丁家闸9组吴刚,1989年开始试种食用菌平菇和凤尾菇,还自费到甘肃农业大学学习栽培技术,掌握大规模程序化消毒灭菌接种及母种、原种、栽培种植工艺,每年种植食用菌纯收入万元以上。1997年又新建日光温室3座,种植食用菌4棚,年收入5万元。1998年引种鸡腿菇,几经周折,终于在2000年打入市场,销往5城市,收入7万多元疽90年代初,果园乡的养殖业以农户分散喂养为主,数量较少。,到1994年,仅有养猪30头以上农户16户,养羊50只以上9户,养鸡千只以上10户。1995—1997年,乡上把养猪、养牛列入六大支柱产品作为发展重点,一手抓“千家万户”,一手抓专业户、专业村建设,猪饲养量由1994年的1.58万头增加到1997年2.46万头。牛饲养量由1796头增加到2534头,鸡饲养量由10.2万只增加到11.6万只,羊饲养量由8321只增加到1.39万只。12户养牛大户建起微贮池,推广桔杆微贮,暖棚养殖等实用新技术。万头猪厂建成投产带动了养殖业发展,禽畜防疫措施加强,保证养殖业安全。1998年,养殖大户发展到250户,其中,养猪大户94户,形成了北闸沟5组,中所沟3、4组为代表的养殖小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921元,来自养殖283元,占9.6%。新品种引进为养殖业增添了活力,1998—2000年,引入新品种4个系列11个品种,重点培育推广七彩山鸡、黑凤鸡、鹧鸪鸡、卤鸽等特种畜禽和蜗牛,饲养量达5万只。2001年后,把奶牛养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重点。坚持引育结合、布点建区、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采取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典型示范带动、完善政策措施、培育龙头牵动、强化科技应用、抓好服务推动等一系列措施办法,促进奶牛产业迅速发展。在2000年800头奶牛的基础上,以年均105%的速度猛增。2002年,从新疆、陕西、浙江、内蒙等地引进930头奶牛,建成中所沟、西沟、余家坝、小坝等4个300头奶牛基地村。形成中所沟7组、余家坝3组、西沟6组、小坝沟10组、丁家闸2组、乡林场等6个百头奶牛养殖小区。养10头以上奶牛者43户,30头以上8户。涌现出余家坝3组“牛大户”王虎新、蔡兴旺,丁家闸3组“牛司令”葛真武等养殖大户。全乡纯收入中,奶牛产业收入占13.5%,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奶牛产业人均收入300元,占7.5%。养一头奶牛年纯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可谓“家家都把奶牛养,户户都有小银行”。养殖方式上变草地放牧为舍饲圈养,变分散粗养为设施精养。乡上按建龙头、带基地、占市场思路,引资兴建好为尔乳品公司,年加工能力达6000吨,95%以上畜乳产品实现就地加工增值,带动奶牛产业发展。
  果园乡从80年代开始,创办的农修厂、翻砂厂、铁件厂、面粉厂、亚麻厂等修理加工企业,规模都不大。90年代前期,在大办乡镇企业第三次大发动过程中,于1995年组建起经济联合总公司。各村设农工商公司、新办了酒泉万头猪场、万吨复合肥厂、光华木器厂、通用机械厂等,其中,复合肥厂经营4年停产,机械厂因设备过时,未能投产。同年,酒厂扩建炒货厂,炒售瓜籽、大豆等。乳品厂成功开发了豆奶粉、鲜牛奶软包装新产品等特色。中学印刷厂引入丝网印刷技术。此后,原油毡厂、骨粉厂、西沟铁厂等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1997年,企业增加到613家,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企业16个。个体私营企业年收入6464万元,占乡镇企业收入的44.8%。人均纯收入来自个体私营企业和工副业部分达534元。1998—2000年间,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确定在家筑巢引凤、在外攀亲结友的发展思路,新上了卫生纸厂、汽车交易城、脱水菜、啤酒大麦加工、好为尔系列乳制品、加油站等项目。2001-2002年,通过优惠政策鼓动、解放思想发动、优质服务推动,招商引资上项目46项,引入资金2.56亿元,新增个体私营企业32户,好为尔酒泉乳品公司、东方种子公司种子加工生产线、西域神龙酒厂、果园工业园区、西沟啤酒花加工厂、滨河路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招商项目,成为乡镇企业中坚力量。形成了以建筑建材、金属制造、机械加工、汽车销售、脱水菜、啤酒大麦烘干、白酒酿造、乳制品饮料、食品加工、植物种子繁育、奶牛养殖、旅游等行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体系。好为尔系列乳品、神龙酒、肃州酒、金泉酒、非常牌太阳能集热器、神光塑钢门窗、SPS油毡、广源脱水菜和啤酒大麦、预制构件等特色产品。2002年,有企业220家,其中重点企业15家,台商独资企业1家,省外引资合作企业3家,引进省内独资企业3家,从业人员达1.2万人。
  始创于1978年的河西实业公司,位于果园乡北闸沟村,主要以生产红砖为主。90年代初,企业发展为以生产红砖为主,运输、塑料薄膜加工、养殖、维修、建筑等行业为辅的企业,总产值达1500多万元,从业人员500人,企业先后被评为“省二级企业”和“省明星企业”,法人于国华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1995年开始,企业又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万头猪厂,生猪饲养量1200多头。1997年,因红砖市场欠缺土源,企业投入资金,修建河西山庄,供人们旅游观光。1998年后,企业出现诸多市场矛盾,处于半停产状态。2002年,企业全部停产。
  位于果园乡果园沟村的肃州酒厂,始创于1984年,以生产白酒为主,年产量200吨。投产初期,研制、开发肃州系列白酒,产品质量好,企业信誉度高,一度成为全市紧销产品。高峰时期,年纳税38万元。企业被评为甘肃省二级企业,肃州酒被评为省优产品。法人周永德、张玉清先后被甘肃省评为“优秀农民企业家”。1997年,企业与汉武酒业集团合作,主要为汉武集团生产基础原酒。2001年,由集体经营改为私营企业。2002年底,白酒生产基本停顿。
  位于北大桥北端的果园建筑公司,始建于1983年,企业由一个小型副业队逐步发展壮大,到1988年,成为有四级建筑资质的施工企业,两个施工队。2002年发展到6个分公司,9个施工队,资产达400()多万元,企业资质晋升为二级,并成立了建鑫房产开发公司。2002年,企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验收,企业产值达到7000多万元,上缴税金150万元,成为果园乡纳税大户。小坝沟村的塑钢门窗厂,创建于1999年,总投资30万元,以生产玻璃、门窗为主,就业人数15人,属小型企业。1998年,企业改制为民营。
  80年代末,果园乡有林木面积7351亩。1990—2002年间,合计造林4526亩,年均造林377亩。因干旱缺水,管理不善等因素,2002年存留森林面积775亩。1990—1994年,果园面积保持在3300亩左右,1995—1997年,多为48亩左右。1998年以后,由于品种改良滞后,效益下降,加之农户把主要精力投入制种业,林果业呈下滑趋势,果园面积骤降至不足2000亩。2002年,全乡果品产量214吨,梨最多,其次是苹果、桃、杏、葡萄等。
  90年代初,电视普及率仅48.9%,农户住宅中砖木、砖混结构住房仅占10%左右,只有27.4%的农户拥有小四轮、小三轮。1992年,82.6%的农户实现粮食亩产、人均纯收入“双过千”,用于生活、生产的投入大大增加。1994年,电视普及率89.7%,砖木、砖混结构住房农户的占37.41%,拥有小四抡、小三轮机动车的农户占48.6%。1995—1997年,农村住宅建设,按照“占地不多标准高,面积不大功能全”的要求,一次性建设,防止了乱修乱建,乱占耕地现象发生。有810户农户翻建、新建住房,村村通上闭路电视,闭路电视农户占总农户的62.1%,摩托车、小汽车、电话、高档音响等开始进入百姓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10.2%。1998—2000年,又有369户翻建、新建了住房,4户盖起小洋楼,液化汽、暖气、太阳能热水器等在乡下悄然兴起,99%的农户有电视机,40%的农户有影碟机,30%的农户有摩托车,50%的农户安上了电话。2000年人均纯收入3450元,人均住房35平方米,砖混、砖木结构住房2242户。2002年人均纯收入3985元。
  1991年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力度不断加大,三年中,翻修村委会2个,42个居民点整修街道,镶砌道牙砖,24个居民点铺筑沥青、水泥路面,18个居民点整修了前围墙。1995年,架设集镇路灯,建成西沟9组沼气池、小温室、猪鸡饲养、厕所四位一体庭院生态工程示范点。1995—1997年,按照绿化、美化、净化和通调频广播、通闭路电视、通自来水、通道路的“三化四通”要求,抓了居民点建设。硬化居民点马路37条,7个居民点架设路灯,38个居民点、1850户统一修建高标准前墙,74个居民点马路镶砌了道牙砖,同时,完成了北大河东西大桥北岸防堤工程,新建了 1万平方米农贸市场,建起乡有线电视台,。7村53个组安装调频广播。中所沟铺路1.1公里。高闸沟铺垫道路2.7公里。1998年,投资35万元,农民出工铺筑果园沟至屯庄堡村道5.5公里。2001—2002年,完成9个村农田网改造一期工程,铺筑余家坝村7.3公里油路。
  2002年,乡农业机械总动力1.84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4台,小型拖拉机861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2台,农用载重汽车11辆。机耕面积2.8万亩,机播面积1.03万亩,机收面积600亩,配套机井150眼,有效灌溉面积2.98万亩。
  乡上设有中学1所,20个教学班,学生835人,教职工41人,其中高级教师2名,中级教师18名,本科学历的教师10名,专科学历教师36名,中师学历教师8名。学校设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模式。1998年5月,中学教学楼破土动工,11月竣工。有小学9所,有教职工90人,学生1191人。幼儿园9所,教师50人,幼儿748人。小坝沟小学建于1996年,北闸沟小学建于1997年,丁家闸小学建于1998年,果园沟小学改建于1995年,中所沟小学改建于1996年,余家坝小学改建于1995年。
  乡卫生院始建于60年代,占地面积2008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有职工11人,其中主治医师2名,医师3名,护师2名,医士2名,护士2名。医疗器械有B超、心电图、X线光机、胎心监护仪、显微镜、离心机、721风光光度仪。医院有床位16张,能做阑尾切除、刨宫手术、子宫次全切除、甲状腺全切、四肢骨科等手术。2002年计划生育出生率13.38‰,死亡率6.44‰,人口自然增长率6.94‰。
  乡有文化中心,每二年组织一次文艺调演和一届农民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乒乓球、跳绳、拔河等。村文化中心有办公室、微机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等设施。组文化室有乒乓球桌、图书、象棋等。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刚
相关人物
王虎新
相关人物
蔡兴旺
相关人物
葛真武
相关人物
于国华
相关人物
周永德
相关人物
张玉清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方种子公司
相关机构
敦煌种业公司
相关机构
酒洲种子公司
相关机构
丰乐种子公司
相关机构
金禾苗种子公司
相关机构
河西实业公
相关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
相关机构
汉武酒业集团
相关机构
余家坝小学
相关机构
北闸沟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果园乡
相关地名
西峰乡
相关地名
泉湖乡
相关地名
西宁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
内蒙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