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泉湖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320
颗粒名称: 第十节 泉湖乡
分类号: D674.2
页数: 3
页码: 585-587
摘要: 泉湖乡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产业分别是以发展奶牛为龙头的养殖业,以高效日光温室为龙头的种植业和以建筑业为龙头的二三产业。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泉湖乡

内容

第十节泉湖乡
  泉湖因境内有泉湖公园而得名。旧时称四坝或东乡,1946年在古酒泉建公园,取清左宗棠《光绪五年秋泛舟泉湖篆一系》诗中的“泉湖”为公园名,其地遂称泉湖。解放前属城东乡,1950年建政后属城东区和西南区,1955年撤区后建四坝、黄草、花寨三乡,1958年9月,三乡合建泉湖公社,1966年改名为东风公社,1971年恢复原名,1983年改为乡。泉湖乡位于市区东郊、东与三墩、铧尖两乡接壤,南与总寨、西洞镇相连,西从南、北、东三面环城并与西峰乡为邻,北隔讨赖河与银达乡相望,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82.5平方公里。乡政府位于城东酒沙公路3公里处,辖沙滩、北湖、花寨、四坝、头墩、永久、营门、春光、泉湖、水磨沟、东关11个行政村和1个乡林场,88个村民小组,5132户1.92万人。农业劳动力9541人,以汉族居多,回族、裕固族等不足300人。
  泉湖乡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产业分别是以发展奶牛为龙头的养殖业,以高效日光温室为龙头的种植业和以建筑业为龙头的二三产业。90年代初,涌现出以头墩七组高光智和乡畜牧站杨作彪为代表的养鸡专业户,带动全乡养鸡业发展。1990年,全乡养鸡存栏20.72万只。2002年底,鸡存栏22.6万只,涌现岀头墩七组,四坝五组等养鸡专业组。营门村四组、八组,春光村六组,50年代就开始养殖奶牛,给酒泉市民供应鲜奶。1995年以后,狠抓养殖业“四个一”措施,落实“3343”工程,奶牛产业突飞猛进。2002年底,全乡奶牛存栏达到3500头,建成营门八组、四组,春光五组、六组、泉湖九组5个奶牛养殖小区。春光、营门两村奶牛存栏分别达到870头和912头。2002年底,猪存栏1.7万头,羊存栏1.23万只。养殖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1996年,市乡农技部门从外地引进第一代高效日光节能温室技术,在永久村五组建温室9座,种植品种主要以黄瓜为主,当年亩均收入万元以乡政府办公楼上。1997年,乡上把打建高效日光温室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支柱和年度奋进之笔,迅速掀起打建日光温室热潮,当年新打温室484亩。其中永久村五组集中连片50亩。此后,日光温室以年均500亩的速度递增,到2000年底,全乡共建起日光温室40()()多座2164亩。涌现出殷俊林、王俊国等一批“日光温室土专家”。种植品种扩大到黄瓜、葫芦、西红柿、茄子、油菜等多个品种,亩均收入保持在6000元以上。乡上成立“俊林蔬菜专业协会”和永久村蔬菜专业销售合作社,加强对日光温室技术及产品销售指导。2002年,农技部门又对永久六组第一代温室更新改造、确保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日光温室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温室蔬菜生产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永久村,日光温室效益显著,其收入占到农民家庭收入的2/3以上。
  在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从1990年起,大力调整全乡农作物种植结构。通过实施“双千”工程,主攻粮食单产、提高总产,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2000年底,全乡粮食总面积2.28万亩,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33万亩,秋粮种植面积8460亩,夏秋比例为61 : 39O经济作物面积5781亩,粮经比例为79 : 21o通过推广玉米间作套种,粮粮间作、粮经间作以及地膜覆盖玉米,地膜覆盖小麦等先进农业科技,粮食生产水平有新的提升。2002年,全乡粮食单产达到665公斤,比1990年增加141公斤,人均拥有粮食752公斤。
  1990年,全乡有大中型拖拉机76台,总动力2668.17千瓦。小型拖拉机221台,总动力计2118.634千瓦。机播面积1.38万亩,机收面积3918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汽车、各种中高档家电进入老百姓家中。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电话入户率30%以上。农民使用手机、家庭拥有电脑已不再是新鲜事。
  1992年,骨干企业有以原石棉矿扩建而成立的密封材料公司、金云鞋厂、脱水菜厂、兽药厂、骨粉厂等。1996年后渐因管理不善或企业包袱太重相继改制或破产。而头墩面粉厂、泉湖建筑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发展中自我壮大。
  1999年,原酒泉南关蔬菜批发市场关闭,春光村争取到“春光蔬菜批发市场”新建项目。该市场是全区首家民办集贸市场,位于新312国道与酒火路交汇处东南角,占地218亩,总投资3600万元。一期工程于1999年3月开工,投资1945万元,建成3762平方米球型钢屋架交易场,2万平方米露天交易场,容量5500吨的蔬菜恒温库1座,仓储式门点63个,简易门点22个,集办公、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办公楼两栋。2000年9月18日,市场正式投入运营。当年,入驻市场的各类经营户212户,每天从外地调运水果100—150吨,销售本地蔬菜400吨以上,日交易额60多万元。二期工程总投资1655万元,完善和启动二层保鲜库,修建占地80亩的副食品批发市场,新建门点7050平方米,并配套电子监控网络等。春光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入驻个体经营户35 —400户,可容纳近万人进场交易,年交易额4—5亿元,成为河西功能齐全,以蔬菜、瓜果等大宗农副产品批发为主,兼营日用百货等批发零售,集停车、住宿、餐饮、娱乐、通讯、医疗、储蓄、学校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蔬菜、瓜果集散中心。泉湖建筑公司,始建于1980年。20多年中,曾承担过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累计完成建筑安装工程5亿多元。其中代表性工程有酒泉商厦,石化大厦、酒泉民政社区服务中心、龙腾宾馆、地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司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0多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14名,助理工程师20名。公司下设7个分公司,近20个施工队,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450台(件)。企业资产总值3000万元,年施工能力6000万元。1997年被酒泉地区行署授予明星企业称号,获中国集体建筑业全面管理优秀企业“金屋奖”。2001年获得省建筑厅“飞天奖”。
  到2000年底,全乡企业总产值1.96亿元,企业总收入1.47亿元,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的15.4%,从业人员3098人,占全乡总劳动力的40%以上,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16元,比1990年增加2326元,乡财政收入432万元,比1990年增加366.22万元,全乡综合经济实力在19个乡镇中排位前3名。
  1995年,在以改善农民住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奔小康”建设中,规划了全乡大部分居民点,硬化了居民点道路,修门面、刷围墙、栽果树、种花草、农民住宅条件得到改善。2000年,7.5公里的四坝路铺油,2002年北湖路铺油。至此,全乡实现乡、村、组三级通油路。
  乡有初级中学一所,学生820名。小学8所,学生1420名。村办幼儿园入园幼儿578名。教职工171名。1990—2002年间,先后投资280多万元,修建四坝中心小学教学楼、春光小学、泉湖小学教学楼以及沙滩、头墩等学校及幼儿园。
  乡文化站实现图书室、阅览室、综合活动室、戏台、体育场“五有”标准,建筑面积351平方米。全乡11个村88个组全部建起文化室,其中村级示范文化室4个,组达标文化室30个。全乡藏书1.5万册。沙滩村有业余剧团1个,戏剧爱好者30余人。花寨村有自乐班1个,戏剧爱好者1。多人。11个村都有业余社火队,活动内容有狮子、舞龙、传统地崩子和新编秧歌等,规模50-80人不等。每年春节,乡村坚持开展节日文化体育活动。在1995年酒泉市第二届农村业余文艺调演中,泉湖乡获团体三等奖,新编小戏 《壁画村里的故事》获优秀剧目奖。乡电影队年放映近300场,累计观看群众10万人次以上。
  乡卫生院1所,分院4所,村保健站11所,职工45名。乡卫生院经1998年修建及更新设备,拥有包括x光机、心电图等一批中型设备。2002年,人口出生率12.03‰,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3‰。乡、村两级爱委会组织健全,每年两次以上卫生大扫除和大检查,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差”状况彻底改变。乡敬老院占地面积2008.94平方米,建筑面积769.67平方米。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
杨作彪
相关人物
高光智
相关人物
殷俊林
相关人物
王俊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泉湖乡
相关地名
西峰乡
相关地名
银达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