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重点文物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275
颗粒名称: 第九节 重点文物简介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4
页码: 532-535
摘要: 介绍馆藏文物、田野文物、古建筑、古墓群的情况。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文物简介

内容

第九节重点文物简介
  馆藏文物双耳舞人彩陶杯 新石器时代,国家一级文物。1991年干骨崖遗址出土,属四坝类型文化。罐身分三层绘56个翩翩起舞的女子,人体主要部分由三个三角形组成,既简练,又生动,具有强烈的动感。该杯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提梁彩陶罐新石器时代。国家一级文物。1992年三奇堡砖厂出土。高16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6厘米。扁圆腹,通体橘黄色。颈部饰锯齿纹。肩、腹部饰菱型网格纹。腹下部饰三重折线纹,皆棕色.靴形罐 新石器时代。国家一级文物。1990年干骨崖遗址出土。高10厘米,直口,单耳,器型酷似少数民族穿的毡靴。它比靴子多一个柄,既是艺术品,又能作容器。可见,我们的先民在3000多年前,已将艺术与实用巧妙地结合了。
  冥树灯 东汉。国家一级文物。1992年下河清小淌沟墓群出土。高116厘米,青铜铸造。灯柱上饰三层四出灯叶。灯叶、灯座皆饰有人物、动物组成的连续图案。特别是杂耍人物、凤、兽及人兽相斗的图案更显精美。冥树灯整体造型精致美观,其高超的制作工艺,传神的人物、动物神态,使其具有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长宜子孙”铜镜 东汉。国家二级文物.1963年东关外墓群出土。直径16.8厘米半球钮,柿蒂纹座,座内外各饰斜线纹一周,其外为四乳钉间饰四神纹。背面的铭文”长宜子孙”反映了古人的一种祈福心理,祈求子孙能够平平安安。
  “河内工官”弩机 东汉。国家一级文物。1991年东关外汉墓群出土。长10.5厘米,宽3.8厘米。弩机十分完整,可以装卸自如。“郭”、“牙”、“扳机”、“销”部件的内侧均有“河内工官”等字样。
  铜斛清代。国家一级文物。铜斛重142斤,四壁为梯形。上刻有铭文“乾隆贰拾巻年贰月”“布政司较准部颁京斛”字样。是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由工部颁发给甘肃道的标准器,供校准用,根据实测尺寸计算,其容积为30088立方厘米,约当今两大斗。
  石雕卧牛 东汉。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北稍门外出土,由整块青石雕凿而成。基座呈长方形,边缘不规则。卧牛回首注视,尾巴上翘紧贴躯身,雕凿粗犷遒劲,形态逼真。
  北凉石塔 北凉时期。国家一级文物,1969年专暑街出土,高43厘米,底径12厘米。塔身由基座、经柱、覆钵、相轮、塔颈、宝顶六部分组成,整体呈圆锥形。基座呈八角形,线刻供养人八位,每面一尊,经柱刻程段儿发愿文及《增一阿含经》中的一段。文28行,250字,隶体。覆钵刻7尊结伽趺坐佛像,1尊交脚弥勒像。相轮七组。颈短。宝顶呈半球形,悬沿刻锯齿纹,顶部有一园窝北魏石塔 北魏时期。国家一级文物。 1964年见于一水闸坑内,高38厘米,基座边长15、7厘米。青石雕刻,呈正方梯形。塔顶残,上刻曹天护发愿文及经文72字,隶书体。塔柱四面各刻三层佛像。自下而上,第一层为释迦诞生、九龙灌顶、释迦成佛、释迦多宝并座像。第二层为弥勒说法像。第三层为交脚弥勒、菩提苦修等。计佛、菩萨55尊,每面正中有龛,龛内为佛像,两侧有2尊或4尊菩萨。
  魏晋时期羌女送行壁画砖 魏晋时期。国家一级文物。1993年果园西沟七号墓出土。砖呈长方形。墨线勾勒一男子骑马疾行,一女子长发披肩,裘氅曳地,身背一罐,踵足相送。马鞍及女子衣领裙尾饰朱彩。该壁画砖所描绘内容,反映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戌边屯垦士兵与妻相別时的动人情景。
  陶俑头像 唐代。国家二级文物。1987年征集。高8厘米。其造型为:毡冠高竖而前倾,双目凹进,鼻高而口小,下腭前突,髭须分明。面部棱角分明,艺术地展现了古代鲜卑民族的风姿。
  玉彘 魏晋时期。国家一级文物。1990年三奇堡岀土。长4.3厘米,宽2.6厘米,厚2.1厘米。玉质十分细腻,器表琢卷云纹、蟠螭纹。
  田野文物西河滩遗址位于清水镇中寨村西北1.5公里处。据调查,该遗址面积至少在180平方米以上,是迄今为止甘肃省西部地区发现的最大一处四坝文化原始聚落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在已发掘的1.1万平方米的遗址中,有数以白计的烧烤坑和储藏坑,数十座房屋基址和祭祀坑,还有一定数量的墓葬和陶窑,出土有陶器、石器和骨器及青铜器残片。该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四坝文化只有墓葬而无聚落遗址的考古空白,而且对河西走廊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对该地区古代民族的构成、民族迁徙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遗址明代为防止蒙古族的侵扰,修筑长城以御敌,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全长12700余里。肃州区境内的长城分西长城、北长城、东长城三段,全长126公里,长城沿线有烽火台,作为昼举烟、夜举火传递军情的处所。经过四百多年,酒泉境内的长城虽残垣断壁,仍有遗迹存在。2006年5月,长城由国务院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家水磨遗址 位于酒泉城北2.5公里的讨赖河北岸崖壁上,初步考证为火烧沟文化类型和骟马文化类型,是酒泉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处古文化遗址。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干骨崖遗址 位于丰乐乡大庄村下乱沟西面丰乐河东岸上,属四坝文化类型。1987年北大考古系和省考古研究所发掘105座墓葬,面积达300平方米。骨珠项链、靴形罐、双耳舞人彩陶杯等珍贵文物均出自干骨崖遗址。
  皇城遗址 位于下河清乡皇城村村委会驻地东北约500米处,城址东西长340米,南北宽291米,面积9.89万平方米。据考证,此处为汉代酒泉郡乐洎县城、唐代福禄县城,是酒泉境内今存最早的一座古城址。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酒泉鼓楼 位于城中心的鼓楼,最早建于前凉张重华永乐年间(公元346—353年),为当时酒泉太守谢艾修建福禄城的东城门楼,名曰谯楼,为戍卒打更巡逻瞭哨的场所。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展筑东城,遗东城门于大城中心,后经整饰,砖砌十字券洞,四面各题门额,改建为鼓楼。清雍正三年,始包砌以青砖,历年屡有补修。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火。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重建三层木楼,总高24米,周长112米,券门高、宽均3.6米。券门上各有砖雕仿木斗拱及门额。其下各有一幅砖刻神瑞画,东雕“二龙戏珠”,西镌“丹凤朝阳”,南则“河图洛书”,北为“八仙庆寿”。画面下部的门额分别为“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十六颗大字,言简意赅地点明了酒泉的地理位置。鼓楼,是酒泉境内最早的一处古建筑,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禄城南门位于酒泉小西街南端,底部东西长9.35米,券洞深4.15米,高8米。原系东晋前凉酒泉郡福禄县城南门。1995年,城建部门在城门周围加筑了汉白玉防护栏。200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墓群果园新城墓群 位于酒泉城西北六至二十公里间,长约16公里,宽约6公里的砂砾滩内,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墓葬一千四百余座。目前,对外开放的西凉国王李嵩墓、丁家闸东晋十六国时期壁画墓、西沟魏晋画像砖墓和唐代模印砖墓都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凉王陵 位于酒泉城西七公里处的果园乡丁家闸村一组,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国王李嵩之墓。墓室距地表深20米。斜坡墓道长71米,墓道两壁各有两两对称的五个小室。墓葬规模宏大,共有六个墓室构成,墓室面积达94平方米。墓门使用的是凿磨平光的花岗岩石材,墓门上部的照墙为仿木结构,花牙斗拱、俑人、阁门次序分明,俨然一座地下宫殿。画像砖所绘内容,亦反映出墓主的王者身份(绘戴官帽、着朝服、持笏板等候觐见的官员)。它与一代国主李嵩是相宜的。
  李嵩是李氏家族史上建国称王的第一人,也是“五胡十六国”国王群体中唯一得到后世追赠皇帝称号的国王。西凉王陵是酒泉唯一的一座王陵,也是我国目前已知魏晋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
  丁家闸东晋十六国壁画墓位于城西十五华里的果园乡丁家闸二组的砾石滩上。墓室距地表深约12米,有33米长的斜坡墓道和砖券墓门及门楼照墙。前室方形覆斗顶,后室长方形券顶,前后室地下均铺有云气穿壁纹方砖。前室四壁及顶部均为彩色壁画,内容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天上部分绘东王公及山林百兽、西王母及三青鸟、九尾狐、白鹿、羽人、天马行空等,周围布满庆云,四壁上端为四个倒悬龙首。人间部分有墓主人燕居行乐图,有乐伎、舞伎、侍者、眷属出行图及坞壁、耕地、耙地、扬场、羊群、牛群、养鸟、饲鸡、采桑、园林、椎牛、杀猪、庖厨等画面,地下部分绘善于负重的蹦质与房舍。
  后室为券顶,葬一男两女。棺木已朽烂,只有后壁绘有弓箭、布帛、丝束等物。
  丁家闸东晋十六国壁画墓已历时一千六百多年。整个壁画墓,画面完整,色彩艳丽,构图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笔锋流畅,生活气息很浓,为研究魏晋历史、经济、生活、音乐等提供了有力的资料。
  西沟唐代模印砖墓 位于果园乡西沟村六组农田中。为仿木结构砖筑双室墓,后室为穹窿顶。墓顶用牙砖砌成,墓室四壁、棺床及地面全用各种半浮雕式模印花砖砌成。模印砖种类有:牙砖、十二生肖砖、乐伎砖、骑士砖、斗拱砖、幔拱砖、泡钉砖、卫士砖、莲花纹砖等。其数量多达1400余块。
  该墓的周围还有2座类似的古墓葬,排列有序,形成一个家族墓葬区。这儿座唐墓的发现,为研究酒泉乃至河西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真实的资料。
  西沟魏晋画像砖墓 西沟魏晋画像砖墓,位于果园乡西沟村六组农田中。其中,一座为双室,另一座为三室。两座墓葬的墓门上均建有高大的门楼式照墙,照墙上镶嵌有砖雕、门阙、斗拱、画像砖。墓室建筑极为考究,墓室的总体构造富有代表性,画砖构图巧妙,数量之多。前后墓室内镶嵌画像砖160余块,前室画像砖的内容重点表现农耕、畜牧、炊厨、树林、飞鸟、出行、生活起居等,后室画像砖的内容重点表现书册、箱笼与奁盒盛装的珍藏品。
  绘画精美的西沟魏晋画像砖墓,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是我们完整地认识当时社会的珍贵资料。
  东关外墓群 位于酒泉城东关外,分布面积约1.5平方公里。解放后建有民居和厂房,先后儿次配合基建清理汉墓70余座。青石卧牛、博山炉、水晶珠等珍贵文物均出自东关外墓群。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鸳鸯池汉墓群 位于临水乡鸳鸯池酒金公路东侧的高岗上,山顶上有鸳鸯池烽燧,有墓葬百余座。1985年在修建砖厂时,挖出土洞墓两座,抢救出土织锦荷包、丝绸衣裙等珍贵文物。 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崔家南湾墓群 位于总寨镇西店村三组以西,三奇堡村以南石滩上,属魏晋时期墓葬。有沙石、卵石堆筑封土的墓70余座。1973年省考古所发掘大、中、小封土的墓各一座,一些珍贵的画像砖就出自崔家南湾墓群。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省考古研究所
相关机构
北大考古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双耳舞人彩陶杯
相关作品
提梁彩陶罐
相关作品
靴形罐
相关作品
冥树灯
相关作品
“河内工官"弩机
相关作品
铜斛
相关作品
石雕卧牛
相关作品
北凉石塔
相关作品
北魏石塔
相关作品
陶俑头像
相关作品
玉彘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