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馆藏概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268
颗粒名称: 第七节 馆藏概要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2
页码: 530-531
摘要: 介绍馆藏通过普查、采集、发掘、捐赠、移交、收购等多种途径,馆藏文物4340件。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馆藏概要

内容

第七节馆藏概要
  明、清时期,文物保存管理由文庙负责。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酒泉民众教育馆成立,负责文物管理。至1949年,共收藏文物200余件。1978年以前,文物由文化馆管理。1979年,县上成立了博物馆,接收各类文物1375件。到2002年12月,通过普查、采集、发掘、捐赠、移交、收购等多种途径,馆藏文物4340件。
  馆藏文物中,陶器占很大比例,砖(包括彩绘砖、模印砖、模印彩绘砖)数量较多。从时代上看,魏晋时期的文物数量最多。陶器中比较典型的器物有:新石器时代的双耳彩陶杯、夹沙靴形壶、网格纹彩陶提梁罐;汉代的绿釉陶钟、陶辂车、陶镇墓兽、彩绘陶尊、彩绘陶马;魏晋时期的彩绘陶壶、唐代的胡人头俑等。铜器中比较典型的器物有:汉代的冥树灯、“河内工官”弩机、四虺纹铜镜、铜钫、铜鼎、“大泉五十”钱范、鎏金带钩、铜刀、铜剑、铜印章;魏晋时期的铜镇墓兽、铜叉;唐代的铜菩萨像;明代的铜造像(四臂观音、无量寿佛、高僧等);清代的甘肃道准铜斛、铜尺等。各类砖中比较典型的器物有:汉代的彩绘砖(画面内容为牛棚、撒种、耙地、操射、仕子、煮肉、炊厨、牛、鸡)、狩猎纹铺地方砖;魏晋时期的彩绘砖(画面内容为侍女、牵羊、乐伎、赶车、进食、奏乐、宴饮、出巡、牧羊、耙地、屠宰、牛车、羌女送行等);唐代的模印彩绘砖等。石器中比较典型的器物
  武乡亭侯印
  有:汉代的石雕卧牛;北凉时期的造像石塔、青石坐佛(头部缺失);北魏时期的造像石塔;西夏时期的回鹘文碑。玉器中比较典型的器物有:汉代
  的水晶珠、耳珰;魏晋时期的玉彘等。经卷中比较典型的有:唐代的汉文大般若涅磐经(第35卷)、汉文金光明最胜王经汉文四分戒本、汉文药师琉璃本愿功德经等。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酒泉民众教育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双耳彩陶杯
相关作品
夹沙靴形壶
相关作品
绿釉陶钟
相关作品
陶辂车
相关作品
陶镇墓兽
相关作品
彩绘陶尊
相关作品
彩绘陶马
相关作品
陶壶
相关作品
胡人头俑
相关作品
冥树灯
相关作品
四虺纹铜镜
相关作品
铜钫
相关作品
铜鼎
相关作品
鎏金带钩
相关作品
铜刀
相关作品
铜剑
相关作品
铜印章
相关作品
武乡亭侯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