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233
颗粒名称: 发展概况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2
页码: 483-484
摘要: 肃州,自古人气聚集,地旺生财,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新石器时代中期,已有人类定居。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在艰苦的集体劳动中,先民们创造了迄今发现的马家窑文化及其马厂类型文化等,并诞生口头文学。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文学艺术

内容

发展概况
  肃州,自古人气聚集,地旺生财,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新石器时代中期,已有人类定居。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在艰苦的集体劳动中,先民们创造了迄今发现的马家窑文化及其马厂类型文化等,并诞生口头文学。
  汉代张骞出塞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大汉王朝因与西域诸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频繁,处于丝绸之路重镇的肃州,文学艺术开始繁荣。
  魏晋时期,肃州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大批名士硕儒避难来到肃州,掀起“五凉”文化热潮。涌现出了一批在学术成就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代表人物。如郭瑀、索靖、祁嘉、宋繇、宋纤、汜腾、张穆等,他们勤奋好学,纷纷著书立说,兴办学校,聚徒授业,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开展多样的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为肃州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这一时期,肃州的文学艺术发展盛况空前,文学作品有诗歌、词曲、颂表、杂记、小说、乐舞等,肃州的魏晋壁画堪称代表。
  隋朝建立到初唐时期,诗歌盛行,作品灿若星辰,而蔚为唐诗大观的“边塞诗”的主体,就是描写肃州风物的作品构成。李白、杜甫、岑参、王维等大诗人或亲历肃州大地,或于此地有千丝万缕的瓜葛,他们笔下的诗赋,写边地景物苍凉悲壮,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娓娓壮观,都带着肃州的烙印,成为中国诗歌文学的伟大作品。
  宋代多民族间文化交流,促使文学样式大变样,诗歌兴盛,散文创作发达。这一时期,肃州文学艺术创作明显体现出多民族文化、艺术互相交流融合特点。西夏政权统治河西时期,佛教兴盛,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比较多,构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蒙元时期,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流,彼此融合而形成元杂剧和散曲。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绘画、书法艺术继续发展。
  明清时期,经过数千年文化积累与创作探索,各种文学样式进一步完备。有不少肃州名宦文士的诗文书画创作,内容或探望送别酬唱应和,或寄情山水,抒发个人情思等。
  民国时期,肃州文学艺术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学艺术传统,结合国情,许多文人、艺术家走入民间大众,积极创作通俗易懂的文学、艺术作品。如快板剧、街头剧、顺口溜、信夭游、道情、说唱文学、花儿等民间艺术。民国15年(1926年)任肃州镇守使的裴建准将军,创办《醒边》周刊,开启民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内地一批文化名人如于右任、张大千等人过往肃州,留下了引人注目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开辟了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时代。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美术等艺术门类快速发展。肃州文学艺术创作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许多专业或业余文化爱好者,深入生产第一线,创作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工农业生产建设、乡土人情、民族风俗、地方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传播的方式和广度,也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应用和普及,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文学艺术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骞
相关人物
郭瑀
相关人物
索靖
相关人物
祁嘉
相关人物
宋繇
相关人物
宋纤
相关人物
汜腾
相关人物
张穆
相关人物
李白
相关人物
杜甫
相关人物
岑参
相关人物
王维
相关人物
裴建准
相关人物
于右任
相关人物
张大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