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教育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19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教育结构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14
页码: 441-454
摘要: 介绍酒泉市教育结构有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教育结构

内容

第六节教育结构
  幼儿教育1990年,全市有幼儿园9所(含农村4所),在园幼儿2009人。小学附设学前班183个,在班幼儿3928人。1992年,全市幼儿园49所(含农村33所,企业自办12所),在园幼儿4892人。城市附设学前班4个,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153个,在班幼儿3480人,基本普及了学前1年教育。1993年,因办园条件达不到要求,农村10个乡镇幼儿园自行撤消,而学前班普及呈现出强劲势头。城区有各类幼儿园14所。1995年,城乡有幼儿园33所110个教学班,入园幼儿3885人。学前班178个,在班幼儿4420人。幼教职工304人,其中,幼儿保健员25人。1996年,有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5615人。因适龄幼儿较少,农村部分学前班隔年招生,农村有学前班158个,在班幼儿3786人。1997年,有幼儿园49所,其中,企业办园12所,私人创办1所,农村除铧尖、丰乐、屯升3乡夕卜,有幼儿班33个,在园幼儿4892人。2001年,一些条件差的幼儿园停办,幼儿园减为95所,其中,城关学区3所,社会力量办园14所,乡村幼儿园78所,在园(班)幼儿1.13万人,幼教职工幼儿教学活动总数为347人。创办私立幼儿园4所。到2002年,有幼儿园90所,其中,城关学区3所,社会力量办园14所,乡村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1.05万人。教职工总数322人,其中,专任教师173人,代课教师135人,保健员14人。
  1990年,幼儿园使用甘肃省编教材,开设语言、计算、常识、音乐、体育、美工6门课程,按幼儿年龄分编大、中、小班,以直观游戏为主要授课形式。托幼班分全托、月托和日托,以保养教育为主,每日适当户外活动。大班课中游戏成分渐少,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准备。学前班教材与幼儿大班相同。幼儿大班每周上12—15节课,每节课25—30分钟;中班每周上10—12节课,每节课20—25分钟;小班每周上6—8节课,每节课10—15分钟。1991—1996年,幼儿园教材没有统一版本,根据各自实际选用适合本园教材,主要开设语言、数学、美术、体育、音乐、游戏和识字。各园不断添置大型玩具,如“娃娃成”、“跳跳床”、“海洋游泳池”等,配套风琴、电子琴、录音机、电视机、VCD、教学挂图、图书等教学设施和桌面玩具,保证教学需要。市第一、二、三幼儿园和个别私立幼儿园,还开设电子琴、绘画、舞蹈等特色班。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教师用大量实物、教具和玩具,配以儿童化语言、形象化表情动作,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情境,辅以木偶表演、音乐游戏、手工制作等,深受幼儿喜爱。1997—2002年,所用教材以全国统编教材为主,学前班教材亦如此。有的幼儿园补充浙江教材,有的使用天津南开实验教材,还有的选用“3*3*3”(即三种颜色、三种材料、三种形状)智能学具训练教材、小太阳教育方案,增设幼儿英语口语训练及双语、快速阅读、珠心算等。课程设置为语言、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双语、游戏识字7门。条件好的幼儿园还开设电脑、保健、科学、社会、常识等辅助课程。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班级教学、分组教学、活动教育、综合教育、创造性教育等,教学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游戏、讨论、创设情境等。
  市第一、二、三幼儿园,由城关学区管理。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由学区管理。村办幼儿园由小学管理。企业、机关、社会团体、街道办事处和私立幼儿园归各主办单位或私立者管理。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育计划、内容、方法和卫生保健等业务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市教委专人负责分管幼教工作。教育督导室对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指导和分类评估等。公办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设园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社会力量所办幼儿园园长,由创办者自任或聘任,教学人员由园长选聘。从1989年起,幼儿园园长、教师具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学历,或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保健室医师应当具备有幼儿文化展演医学院校毕业程度,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程度,或者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可;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健培训;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培训。
  酒泉市第一幼儿园位于东文化街22号,1953年建成,原名为酒泉县幼儿园,占地面积5150平方米。1958年,由酒泉师范管理。1961年,直属县文教局。1982年,改称酒泉县第一幼儿园。1991年,经甘肃省教委评估验收,确定为省一级一类幼儿园。2002年,入园幼儿607人,分设大、中、小3个平行教研组和14个教学班,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园内设有保健室、食堂,教学设施、设备完善,室内外大、中、小型玩具齐全,办公条件先进。
  酒泉市第二幼儿园 位于共和街44号,1982年由原共和街第二小学改建而成。建园初,入园幼儿280人,设7个教学班,教职工28人。1986—1992年,筹资10多万元,建起200平方米音乐活动室、二层砖混结构生活办公楼,并购置玩具和电化教学等器材,办园条件改善。1994年,经省教委评估验收为甘肃省一级一类幼儿园。2002年,设10个教学班,入园幼儿424人。教职工43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各类教学设施、设备、器材、图书藏量、现代化教具、医疗保健等满足教学和生活需要。
  酒泉市第三幼儿园 位于北环西路北侧96号,1994年9月筹建,1995年8月建成使用。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78平方米,设计容量为18个教学班。室内外有大小型玩具2.64万件(套),图书8406册,建筑规格高、规模大、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内设有幼儿保健室、食堂,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检,每日每餐后给幼儿餐具消毒1次。该园与市一幼、二幼并列,由酒泉市教委领导,业务由城关学区管理,办公经费实行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办法解决。1996年,入园幼儿570人,分设11个教学班,设大、中、小、托幼4个平行教研组。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2000年,在园幼儿达到1014人,教职工78人,被评估为甘肃省一级一类幼儿园。同年,被酒泉市命名为“文明单位”和“庭院绿化先进单位”。2002年,在园幼儿803名,分设17个教学班,有教职工37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
  1986—2002年幼儿(学前)教育情况统计表 表 29—6年度 幼儿园数 幼儿班数 学前班数 在园(班)幼儿数 教职工数 总计 教师数 保健员数1986 6 30 136 6070 118 118 一1987 7 32 140 4796 124 124 —1988 9 224 一 2720 126 125 —1989 8 42 172 4815 123 121 21990 9 21 183 5937 156 154 21991 17 74 179 7239 190 188 21992 21 91 157 8372 264 181 831993 23 95 195 9195 252 167 851994 25 96 193 8256 265 244 211995 33 110 187 8305 304 278 251996 41 141 167 9401 356 326 301997 49 164 157 8372 349 324 251998 62 327 151 8715 397 373 241999 75 353 107 9893 350 338 122000 105 346 270 9989 392 387 52001 95 345 69 11256 347 339 82002 90 442 2 10464 321 308 14小学教育1990年,全市有小学195所,其中,六年制小学17所,五年制小学171所,附设初中班的小学7所,教学点22个。1994年5月,泉湖乡水磨沟小学移交城关学区管理。10月,火车站小学移交西洞镇学区管理。1996年,酒泉汽车运输公司子弟小学撤销,黄粮墩小学移交西峰乡学区管理。1998年,各乡镇陆续撤并部分小学和教学点,优化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2000年,酒泉水泥厂等3所企业自办小学撤销,学生并入地方小学就读。农村有小学164所,教学点10个,其中,学生数在50人以下8所,50—100人56所,100—150人66所,150人以上34所。2001年,市上制定《酒泉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撤销小学1所、教学点8个,5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并入其他小学,7所小学改为教学点。2002年,撤销小学3所、教学点2个,3所小学高年级并入其他小学,4所小学改为教学点,8所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学学习。至此,全市有小学175所,其中,城市11所,农村164所,在校学生3.22万人。教职员工1594人,其中,专任教师1547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2.1%。
  1989—2002年,小学五、六学制并存,城市小学实行6年制,农村除上坝乡下坝学校和总寨镇西店、单闸小学实行6年制外,其他小学均实行5年制。2002年,除金佛寺镇11所小学和上坝乡12所小学仍实行5年制外,其余135所农村小学均改为6年制。
  1990年,城市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11门课程,农村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10门课程。1993年秋季起,试行国家教委《九年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试行)》,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社会、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9门课程。1994年秋季,城乡全部按《九年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试行)》授课。1995年,城市小学逐步增设英语课。2002年,城关和泉湖学区开始新课程改革实验,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开设语文、数学、外语(三年级起)、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科学、艺术(包括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等课程。
  1989年,12所小学参加“JIP”实验,1993年在全市逐步铺开。1995、1997年,市教委分别组织22人、15人赴河南新乡和云南玉溪参加“目标教学”研讨会之后,城乡推行以单元达标和课时达标相结合为基本教学单位、科学评价为手段、及时反馈矫正为保证、多种教法最佳组合为桥梁、群体互动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当堂达标为目的的“目标教学”模式。此项活动持续到2001年。2002年,酒泉市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是年秋,城关、泉湖学区小学起始年级按新课程标准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推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培养,推进信息技术与学多媒体教室科课程整合,改进教学内容呈现方法、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
  西大街小学 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原址位于文庙街东段(现共和街44号),为肃州高等小学堂。民国7年(1918年)改为肃州第一高等小学校,民国18年(1929年)迁址西大街22号,改名为酒泉县第一国民小学,民国21年(1932年)更名为酒泉县西大街小学,此后又改为酒泉县中山镇中心国民小学。1950年改称酒泉县完全小学,1952年恢复酒泉县西大街小学校名,1961年10月被酒泉地区确定为地级重点小学,1962年10月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小学,“文革”期间改名为酒泉县跃进路小学,1977年复名酒泉县西大街小学,1986年更名为酒泉市西大街小学。学校占地9314.49平方米,建筑面积4446平方米。1987年新建3475平方米教学大楼1座。1992年完成“九配套”1995年完成“三机一幕”进教室。1996年后陆续筹建起艺体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教职工活动中心等,架通校园广播电视网、校园局域网、教育宽带网。藏书2.43万册。1996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1年11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校训:勤奋进取、团结活泼。2002年,全校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设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65人。
  共和街小学 位于共和街38号。民国15年(1926年)在占酒泉城内东大街南侧创建,原名酒泉县肃静女子小学(初级),民国21年(1932年)迁至酒泉县文庙西侧(现址),改名为酒泉县文庙街女子高级小学。民国29年(1940年)改名为酒泉县中山镇女子中心国民学校,全收女生,为完全小学。1950年改名酒泉县第三完全小学,男女同收。1952年改名酒泉县共和街第一小学,“文革”中曾改为红旗第一小学,1973年复名共和街第一小学。1982年,3层双面教学楼建成后,遂将共和一校、二校合并为酒泉县共和街小学,该校占地5170平方米,建筑面积2145平方米。建有德育室、少先队活动室、读书室、仪器室、多媒体电脑室。1988年被国家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少先大队”,1995年被评为省级电化教学先进集体。校训:诚实做人、勤奋学习、简朴生活、健康成长。2002年,全校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在校学生1000人,分设18个教学班。
  实验小学 位于东文化街20号,占地6042平方米,建筑面积2962平方米。前身为民国32年(1943)陕西同乡会私立西秦小学(原陕西会馆)。 1952年改名为酒泉县民意街小学,“文革”中曾改为酒泉县东方红小学,1977年复名酒泉县民意街小学,1984年改为酒泉县实验小学。1994年建成逸夫教学楼1座,建筑面积2862平方米。
  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和图书阅览室,图书7000余册。操场1600平方米。实验仪器达二类标准,电教设备实现“两机一幕”进教室。2002年,有专任教师38人,在校学生869人。校训:勤奋进取、活泼团结。
  南苑小学 位于南苑小区18号。1996年秋建成使用,学校占地6238平方米,建筑面积2787平方米,设计标准为4层教学楼。建校初,有教职工24人,学生588人,分设12个教学班。到2002年,有教职工38人,学生945人,分15个教学班,拥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练功房。校训:文明爱校,勤奋进取。
  南关小学 位于解放路14号。前身为民国24年(1935年)在南关“龙王庙”址始建的酒泉县南关保国民学校,1950年改称为酒泉县南关小学。1968年改名为酒泉县解放路小学,1977年复名酒泉县南关小学。1984年修建建筑面积为1498平方米的4层教学楼1座。1995年投资42.5万元,翻建4层教学楼。学校占地4838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1996年被酒泉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1998年建起微机室。2002年9月建起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藏书8000册,有教职工35人,学生884人。校训:团结、严谨、规范、创新。
  东关街第一小学 原址位于公园路56号。创建于民国21年(1932年),原为酒泉县东下街初级小学。民国29年(1940年)改名为酒泉县交通镇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改称酒泉县第一完全小学。1952年又更名为酒泉县东关街第一小学。1968年改称酒泉县东风路第一小学,1977年恢复酒泉县东关街第一小学。1994年完成“九配套”标准化建设。1999年迁至东环东路19—20号,占地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89平方米,为砖混结构4层教学楼,建有信息技术教学室、多媒体教学室、微机室,图书5000余册。2002年,全校有教师32人,在校学生713人。校训:协合、奉献、求实、创新。东关街第二小学 位于公园路34号(清真寺西侧)。创建于民国35年(1946年),原为甘肃省回教教育促进会酒泉县分会长城回民子弟小学,1952年改名为酒泉县东关街第二小学。1954年被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列为民族学校,学生发展至5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00余人。1968年改称酒泉县东风路第二小学。1969年3月附设初中。1973年初中停办。1977年复名酒泉县东关街第二小学。占地5867平方米,建筑面积3777平方米。1999年建起计算机教室,建成多媒体、闭路电视、电话、校园广播4网合一校园网络。1998—2000年,建成2800平方米教学楼、560平方米2层汉唐风格综合楼。2002年,全校有专任教师30人,学生686人。校训:文明、守纪、团结、奋进。
  北关小学位于北大街108号。创办于民国26年(1937年),名为酒泉县北关保国民小学,民国29年(1940年)改名为酒泉县北关国民学校,1950年定名为酒泉县北关小学。1968年改名为酒泉县红旗路小学,1973年改建至酒泉县福利院,1977年复名酒泉县北关小学。1985年,修建教学楼1栋。1990年以后,学校致力于教学设施设备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到2002年,学校占地6987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有专任教师32人,在校学生651人。校训:勤奋严谨、协作创新。
  沙子东学校 位于市东郊312国道线2942公里南侧。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酒泉县面粉厂子弟小学,1964年划归酒泉县泉湖公社管理,更名为酒泉县沙子东小学,1968年改名育红小学,1975年移交城关学区,并附设初中班,1977年复名为沙子东I小学。1998年9月,投资150万元,建成“逸夫教学楼”1座。学校占地约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45平方米,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02年,学校建有微机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团队活动室、资料室等。室外设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组合锻炼器材等体育设施。校内建成校园网。有专任教师27人,在校学生448人校训:勤奋读书,报国成才。
  北苑小学 位于泉湖乡水磨沟村,原为泉湖乡水磨沟小学。1987年6月建成砖混结构2层教学楼1幢,有教师3人,生源仅限水磨沟村,属泉湖乡学区管理。1994年9月移交城关学区,冠名酒泉市北苑小学。占地4029平方米,建筑面积671.84平方米。1994—1998年,完成“九配套”建设,实现“两机一幕”进课堂,购置电视机、录像机、扩大器、以及部分体育设施,达到标准化办学要求,1999年建成多媒体教室,2002年,有教师16人,在校学生344人。校训:严谨求实、勤奋好学。
  机场小学 位于下河清乡312国道线北侧,前身为空军某师驻下河清一团基地教学点。1971年11月改设为小学,冠名红卫小学,属部队管理。1980年,在原校址东侧修建新校,有教室6间,教师7人,其中,专任教师2人,在校学生100人,设4个教学班。1985年4月,更名为酒泉市下河清机场小学,1994年10月迁至基地厂区内。2002年,全校有教职工13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在校学生102人。
  丁家坝小学 位于312国道线旁丁家坝园艺场。始建于1957年5月,校址在刘家庄,当时无校名,只有1间教室,1名教员,学生6人,实行五极复式,办学经费由厂部拨付。1961年9月迁至巴家庄。1966年迁至现校址东50米处,有教室2间,3名教员,30—40名学生,实行二、三极复式。1975年9月,定于现址,冠名丁家坝园艺场职工子弟学校。1986—2000年,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大为改善,其间附设学前班。2002年8月,移交市教育局,归属城关学区管理。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二类标准。有教师12人,在校学生92人,设6个教学班,附设幼儿园1个,在园幼儿53人。校训:团结奋进、求实创新。1990—2002年小学状况统计表 夫29—7年度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 (人) 当年毕业生 (人) 教职工(人) 合计 城市 农村 总计 专任教师1990 195 10 175 25655 4875 1893 17271991 193 10 183 15165 4779 1893 17491992 192 10 182 25357 4672 1875 17331993 192 10 182 27266 4670 1925 17761994 192 11 181 29317 1736 1935 18011995 195 11 184 31147 4280 1944 17891996 195 12 183 32450 4439 1948 18411997 195 12 183 33256 4886 1915 17731998 187 12 175 31053 5931 1610 15071999 180 12 168 29089 6665 1666 15682000 180 12 168 27448 6300 1579 14952001 178 12 166 29430 5387 1621 15312002 173 11 164 32203 5831 1594 1547中学教育1990年,全市有普通中学22所,其中,有酒泉市一中、二中、临水中学、清水中学、总寨中学和下河清农场中学等完全中学7所,初级中学15所,沙子东、黄泥堡、下坝、新地4所小学附设初中班。在校中学生1.67万人,其中,高中学生4115人。教职工1414人,其中,专任教师1107人。1991年,下河清农场中学高中部撤销,保留初中。同年秋季,市二中停招高一学生。下坝小学附设初中,更名为下坝学校。1994年,西洞镇新地小学附设初中部撤销。2002年,有公办普通中学20所,其中,市一中、临水中学、清水中学、总寨中学为完全普通中学,市二中及西峰、果园、银达、怀茂、泉湖、铧尖、三墩、黄泥堡、西洞、东洞、红山、金佛寺、丰乐、屯升、下河清16个乡镇中学为初级中学。小学附设初中3所。三正世纪学校为12年一贯制私立学校。2002年,在校中学生2.4万人,其中,高中学生6705人;教职工1678人,其中,专任教师1466人。
  1990年后,市一中、二中实行初高中“三・三”分段学制,临水中学、清水中学、总寨中学实行“三•二”学制,其他农村初级中学均实行3年制。1991年秋,农村3所完全中学亦实行“三・三”制。1996年,农村初级中学按计划改为4年制。2002年秋季,农村初级中学又恢复3年制。
  1990年,在初中进行整体实验,并设立“教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室育革新促进奖”,针对初中数学、外语两门薄弱学科,城乡普遍推行“启发式”、“六课型单元”、“愉快”、“成功”等教学方法,建立市、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每年评选2次最佳课。在教学环节管理上,对教师明确提出严肃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严格执行教育教学大纲,严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和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差生“三严四认真”要求。开辟第二课堂,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城乡各中学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1996年,按计划、分阶段推行目标教学,派教师外出学习、内搞培训,弓I导教师从形似到神似,由入格到岀格,建立课堂教学量化评价体系和教师业务档案,开展课堂达标创优活动,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酒泉市第一中学 位于酒泉市南环东路8号。始建于1956年3月,原名酒泉县初级中学。1958年10月,更名为酒泉市第二中学。1961年9月与酒泉中学合并,成立酒泉市(地级)第一中学。1963年9月又与酒泉中学分设,恢复酒泉市(县级)第二中学。1969年4月实行“定厂办学、厂校挂钩”,更名为酒泉县农机修造厂“五•七”中学。1971年3月开办高中,11月更名为酒泉县中学。1972年12月更名为酒泉县第一中学。1986年2月更名为酒泉市第一中学。至2002年,学校占地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1万平方米。近年来,学校相继建起2层实验楼、2栋教学楼、教师办公楼、家属楼、学生食堂、公寓楼、电教楼、体育馆等,整修了篮球场、操场,铺设沥青路面。图书馆藏书2.23万册。建有微机室4个,拥有微机320台,多媒体教室1个。有教职工203人。6个年级6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班30个,高中班30个。在校学生3864人,其中,初中生2043人,高中生1821人。学校以“校誉至上、自强不息”为校训。1990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1年10月和2002年3月两次获得“甘肃省自学考试优秀考点”称号。2000年12月,荣获全国绿化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称号。
  酒泉市第二中学 位于人民街44号。始建于民国21年(1932年),原名酒泉县北斗宫小学,民国29年(1940年)改为酒泉县交通镇东北街中心国民小学。1949年10月初,酒泉县人民政府接管该校,1950年5月改名为酒泉县东北街小学,1955年8月改名为酒泉县人民街小学,1969年5月实行“定厂办校、厂校挂钩”,改名为酒泉县砖瓦厂炼红学校,并附设初中班,1972年12月,改名为酒泉县第二中学,1973年3月招收高中班,1986年2月更名为酒泉市第二中学,1993年8月停招高中,1997年改为初级中学。至2002年,学校占地面积3.0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有教学楼3栋,标准化教室36个,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藏书4.2万册。微机室2个,语音室1个。达到国家二类标准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各1个。有教职工1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2人,中学高级职称教师8人,取得本科学历教师65人。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1725人。学校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以“全面加特色、合格加特长”为办学目标。1995年8月,生物科技兴趣小组作品《探讨多渠道全方位加强青少年环境教育》荣获甘肃省第三届青少年生物百项评选活动优秀项目鼓励奖,10月,荣获全国中小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历史知识集体奖。1997年1月,被甘肃省教委确定为“电化教育示范校”。
  总寨中学位于总寨镇东街。1950年5月,将原总寨乡中心国民小学更名为酒泉县总寨区小学。1958年9月,命名为酒泉市第三中学。1966年5月,更名为酒泉县胜利一校。1969年3月开办高中,10月,更名为酒泉县胜利公社中学。1970年3月,更名为酒泉县总寨中学,集初、高中为一体。1986年更名为酒泉市总寨中学。至2002年,学校占地面积6.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先后建成教学楼、综合办公楼,有电脑67台,拥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学生阅览室,开通校园网,图书馆藏书1.52万册。有教学班30个,在校初中学生1065人,高中学生185人。教职工80人。学校以“敬业奉献、创新有效”为校训,先后获得酒泉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临水中学 据《肃州志》记载,明嘉靖年间临水堡已有社学,清末临水堡社学改为初等小学堂。民国28年(1939年)改建为临水堡小学。民国34年(1945年)更名为酒泉县临水堡中心国民小学。1958年附设初中班,1959年改为九年制民办中学。1970年增设高中班,1973年更名为酒泉县临水中学,1986年更名为酒泉市临水中学。至2002年,学校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88平方米。图书室藏书1.47万册,拥有计算机32台,试验仪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以“勤奋爱校、团结求实”为校训。有教学班15个,其中,初中班12个,学生685人,高中班3个,学生104人。有教职工55人。
  清水中学 位于酒泉市清水镇东侧,前身系酒泉县清水堡完小。1957年秋附设初中班。1958年,学校由清水堡迁至现址,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冠名酒泉市第六中学。1962年,更名为“酒泉县第三中学”。 1970年增设高中部。1986年更名为酒泉市清水中学。1997年学校被酒泉市评为“双拥”模范单位。2002年9月,建成32。0平方米四层教学楼及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至此,学校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图书室藏书1万册,试验仪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构建有先进的一体化校园网,拥有校园管理系统、广播系统、CAI课件制作室和音、体、美活动室,教室配有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可进彳丁视频教学,并可进入互联网。学校以“勤奋敬业、求实创新”为校训,有教学班18个,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57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2人,取得本科学历教师18人。
  1988—2002年度高考、中考录取情况一览表 表29—8年度 总计(人) H 中(人) 小计 高中报考 小计 初中报考 大专 中专 高中 小中专1988 年 1383 162 174 88 1121 968 1531989年 1490 297 205 92 1193 1036 1871990年 1213 209 153 56 1004 816 1881991 年 1436 238 170 68 1198 1012 1861992年 1495 293 189 104 1202 996 2061993年 1514 312 183 129 1202 977 2251994年 1534 240 142 98 1294 999 2951995 年 1670 211 151 60 1459 1229 2301996年 1997 277 202 75 1720 1324 3961997年 1935 275 207 68 1640 1323 3171998年 1590 237 155 82 1353 965 3881999年 1987 316 256 60 1617 1075 5962000 年 2488 377 366 11 2111 1185 9262001 年 3321 644 644 — 2677 1917 7602002 年 4948 849 849 — 4099 1544 15551990—2002年普通中学情况一览表表29-9年度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合计 完全 中学 初级 中学 小学附设初中班 合计 高中 初中 合计 高中 初中1990 22 6 16 4 15572 2999 12578 5646 1109 39371991 22 6 16 4 15229 2806 12423 4658 966 3692表 29—9—1年度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合计 完全 中学 初级 中学 小学附设初中班 合计 高中 初中 合计 高中 初中1992 22 6 16 4 15311 2401 12910 4299 1043 32561993 22 6 16 4 15259 2094 13165 4443 830 36131994 21 6 15 4 15252 2078 13174 4620 633 39871995 21 5 16 3 15129 2292 12837 4671 630 40411996 21 5 16 3 15156 2455 12701 4475 583 38921997 21 5 16 3 15544 2590 12954 4673 674 39991998 21 5 16 3 17371 2661 14710 4541 803 37381999 21 5 16 3 19998 2794 17204 4500 803 36972000 21 5 16 3 22844 3086 19758 4049 810 32392001 20 5 15 3 22433 3086 19347 3969 810 31592002 21 5 16 3 22844 3086 19758 4049 810 32392002年农村初级中学设置一览表 表29-10校 名 校 址 班数(人) 在校学生数(人) 教职工数(人)银达初级中学 银达乡 24 1006 74西峰初级中学 西峰乡 15 751 56果园初级中学 果园乡 17 731 61泉湖初级中学 泉湖乡 17 659 56铧尖初级中学 锋尖乡 10 406 39西洞初级中学 西洞镇 8 344 32金佛寺初级中学 金佛寺镇 15 682 39红山初级中学 红山乡 7 272 28东洞初级中学 东洞乡 9 368 33屯升初级中学 屯升乡 12 577 38怀茂初级中学 怀茂乡 11 510 38三墩初级中学 三墩乡 13 638 56丰乐初级中学 丰乐乡 11 422 28黄泥堡初级中学 黄泥堡乡 4 103 8下河清初级中学 下河清乡 6 327 25职业教育1990年,有重点职业中学3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1所。1994年,市职业中学达到甘肃省A级重点职业中学标准,上坝职业中学、银达职业中学分别达到甘肃省合格职业中学标准。1995年,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与市职业中学、银达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成立酒泉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职教中心)。1996年,市职业中学进入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行列,上坝职业中学进入甘肃省重点职业中学行列。2002年,职教中心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151人,在校学生1413人。
  酒泉市职业中学 位于小西街4号,前身为酒泉县第三中学,1983年改建后,列为甘肃省20所重点职业中学之一。1995年达到A级办学标准,1996年进入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行列。1997年升为“国家级重点职教中心”。 1998年建成高标准财会模拟室、电子电工专业实习室、家电维修实验及学生公寓楼,实习宾馆投入运营,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以下简称“赛会”)达成师资培养合作协议,与西北师大艺术学院建立实习支教协作关系,与市就业局人才劳动服务中心、吐哈油田、旅游局、区内大型企业、北京密云飞天服装厂等建立人才培养及供求关系,开拓供求市场。是年,开设服装、电子、美工、办公自动化、舞蹈等14个专业29个班。1999年,引进“赛会双元制”教学模式,与酒泉奋发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合作办学。2002年,有教职工167人,其中专任教师125人,在校学生1223人,毕业学生277人。
  银达职业中学 位于银达乡境内,前身为酒泉县银达农业中学,创建于1958年,1987年定名为酒泉市银达职业中学。1990—1991年,修建温棚鱼池和地热温室。1993—1994年,停招农学、统计等专业,增招家庭综合经营、化工、乡镇企业管理、五金加工和铸造专业,进一步扩大养鱼基地、更换鱼苗品种。1995年3月,纳入市职教中心管理,上挂甘肃农业大学、新疆石河子农学院、酒泉地区农科所等院校和单位,横联市级农林科研机构,把技术培训、跟踪指导辐射到村组农户。1996—1999年,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培养适应全市农业经济建设需要人才。2002年,全校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6人,开设种植、养殖、计算机3个专业,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人。
  上坝职业中学 位于上坝乡,1983年1月,酒泉县上坝中学改为酒泉县上坝农业中学,1985年9月,改名为酒泉县上坝职业中学,1986年2月,又更名为酒泉市上坝职业中学。校园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12平方米,体育场地1.04万平方米,开垦生产基地30万平方米,经济林地4.47万平方米,种植用材林木5万株。1984年,新建标准化教室、图书室、仪器室、办公室、教师宿舍1461平方米,学校有普通初中班19个,高中职业班4个,在校学生1330人,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初中按普通中学教学计划开设全部课程,职业高中班在3年内学完普通高中文化课外,开设1年《植物与植物生理》、《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果树栽培》、《家畜家禽养殖》等专业培训。1990年,确定为重点职业高中。1991年,增设家庭综合经营专业。1992年,增设温室种植专业。1993年办学标准达到C级。1994年达到省级合格职业中学标准。1998年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进行植物细胞试管工厂化繁育。2002年,设7个专业,全校有教职工167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在校学生2016人,其中职业高中学生498人,应届高中学生60人,当年高中招生251人。
  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位于雄关路西侧北大河桥南岸,1982年建成,占地3.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设有电工、焊工、美容美发、聘任实习操作间各1处,微机室1个。1984年3月,成立酒泉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隶属县劳动局管理,承担待业青年就业前培训。1986年8月,更名为酒泉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1994年,与兰州汽车齿轮厂技工学校联办兰州汽车齿轮厂技工学校酒泉分校。1997年后,承担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职业资格证书及各类求职人员培训。1998年5月,增挂酒泉市就业技术培训中心牌子。1999年10月,与酒泉市职教培训中心合并。2000年以后,承担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任务,2002年,有教职工15人,开办机械、电气、商业营销、美容美发、计算机、烹饪等13个专业,在校学生150人。
  成人教育扫盲工作1986年,酒泉市职业教育办公室成立,主管全市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和农村扫盲工作。酒泉市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工作在当年冬春之际全面展开。1987年春,全市有12—40周岁青壮年文盲半文盲2.16万人,占青壮年总数的18%。鉴于此,酒泉市发出《关于农村扫盲考核、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展农村扫盲活动,办扫盲班318个,7233人参加学习,年底经地、市有关部门检查验收,脱盲1.16万人。此后,又出台《酒泉市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规划》等文件,确定农村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目标,授予上坝、铧尖、东洞、金佛寺5乡镇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证书。1988年春,除黄泥堡乡外,其他乡镇达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标准,脱盲1.41万人,非文盲率93.7%,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1989年,酒泉市达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标准。
  199。年,农村成人教育重点为巩固扫肓成果。全市农村办扫盲班62个,巩固提高班195个,6530人参加学习和提高,年底脱盲1.99万人,非文盲率98.6%。1991年,通过宣传教育为主、行政强制为辅、分散包教为主、集中办班为辅的“双主双辅”办法,强制扫除剩余文盲,文盲剩余607人。对年龄大、拖累多、居住分散者,采取“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统一考核”措施。办扫盲后巩固提高班57个,7018人参加学习;办业余小学班1。个,308人参加学习。1043名文盲当年脱盲,未发生复盲现象。酒泉市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高标准扫除文盲县市”,全市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达到8.8年。1995—1998年冋,采取分片包教等措施,办扫盲巩固提高班203个,7494人参加学习;办小学班49个,学员2125人,817人顺利毕业。1999年起,利用冬春时节和农村集中教育活动期间,组织脱盲学员参加巩固提高学习,学习内容增加协议、合同、诉状及各类条据书写,计量单位换算、存贷款利率计算、农药百分比浓度计算等知识,同时穿插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常识、法律常识、人口知识、环境保护等,每年学习时间不少于80学时。业余小学班农闲集中辅导,农忙分散自学,以五年制小学课本为主,辅之以侬村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和《农村实用技术》等,以学文化促进学技术。脱盲学员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99%。2001年,全市举办巩固提高班170个,参加学习7076人。此后,农村成人教育把脱盲后巩固提高与实用技术培训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文化促进学技术,以学技术激励和推动学文化。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简称乡镇农校)始建于1987年。1990年,制定《成人教育专干百分考核责任制》和乡农校培训计划。1991年,建起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分校(简称村农校)67个。1993年,制定《乡镇成人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百分考核制》,162个村以村小学为依托办起村分校。1994年,用于乡镇农校建设资金37.1 2万元,有课桌凳678套,图书资料1.14万册,校校都配备了电教设施。有8个乡镇农校达到酒泉地区提出的“六有四配套”标准,占42%。所有村分校基本达到有校牌、有领导、有教师、有场地和基本设施。1995年,提出“分步实施,重点发展,全面达标,建设高标准乡镇农校”发展战略,8个乡镇农校达到“六有四配套”要求,上坝乡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集体。上坝、金佛寺2乡镇办起农民屮专班。1996年,西洞、东洞等5乡镇办起农民中专班,上坝、屯升、总寨3乡镇办起农广校大专班。1998年,红山、金佛寺、上坝、泉湖、银达、屯升等6乡镇农校相继达到地区甲级农校办学标准。2002年,省级甲级农校6所,地级甲级农校6所。酒泉地区授予酒泉市泉湖、屯升乡农校为“酒泉地区优秀甲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称号。
  农民科技培训1990年,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农机、养殖、栽培、林果、缝纫等实用技术培训班46个,培训1948人,举办1月以下培训班382期,培训1.94万人,办讲座820场次,参加4.15万人次。初、高中毕业生离校前培训2604人次,57.9%的回乡青年掌握1一2门实用技术。1992年,把面授、现场实习、参观典型结合起来,结合实施“双千.工程”,培训回乡青年2456人。实用技术培训长短期班461期,3.78万人次参加培训,举办科技讲座770场次,听讲10.49万人次,888人取得农民技术员证书,53人取得助理技术员证书。银达乡创办“中国农村致富函授大学”辅导班,1。1人参加9个专业学习,8()人合格。果园乡有96人参加农函大学习,并选派80人到地区农校参加为期3个月的全脱产实用技术培训,58人取得农民技术员证书,15人取得助理技术员证书。铧尖、上坝、三墩3个乡镇被评为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于敏华等10人被评为农村成人教育先进个人。1993年,457人参加中央农广校学习,169人参加农函大学习,8547人参加1月以上实用技术培训班,1.55万人参加1月以下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各种科技讲座505次,参加11.89万人次,培训回乡青年2872人次。1995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长短期班268个,培训人员5.5万人,各类讲座624场次,听众12.8万人次。1997年,紧紧围绕全市支柱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商品化服务,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以文化科技教育为重点,通过集中办班、巡回辅导、举办讲座、现场示范、印发资料、广播宣传、“燎原之冬”、绿色培训等形式,展开技术培训。1998年,成立“农民绿色证书”工程领导小组,举办各类技术培训长期班89期,培训6512人,短期班290期,培训4.96万人,讲座865场次,受训14.75万人次,印发资料9万余份。2001—2002年,以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技术含量、增强农民掌握使用新技术能力为重点,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举办培训班138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8.87万人次。
  职工业余文化教育1986年,办职工高中补习班5个,247人参加学习,其余应补对象参加初中补习班。次年,职工文化补课合格率89.2%,技术补课3675人,合格3363人,合格率91.5%,基本完成“双补”任务。进入90年代,各部门、各企业加强城市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到1994年,为3000多名职工补习初、高中文化课。职工中80%受到技术培训,31.4%达到初级技术水平,47.5%达到中级技术水平。此后,有志者陆续参加电大、函授、自学考试等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
  民办教育1987年,酒泉市制定 法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鼓励和支持具有法人资格国家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学术团体以及个人办学。1988年,企业、驻地部队、农场先后创办幼儿园5所。1991年起,根据《甘肃省幼儿园分类评估标准(试行草案)》,对公、私立幼儿园实行每年一次评估验收、登紀、发证、备案,部分企业和私人幼儿园,不具备办园条件或达不到《规程》要求自行停办。68203部队幼儿园、“小太阳”艺术幼儿园、心星幼儿园等5所私立幼儿园均达到二类标准。2000年,全市社会力量所办各类学校14所。到2002年,社会力量所办各类学校达24所,其中幼儿园19所,中学1所,其他成人类培训和辅导学校4所。
  三正世纪学校 位于酒泉市新城区,由甘肃省定西三正农机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宗红投资创办,2001年建成。为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全日制、全封闭管理的民办学校。占地面积6.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有集教学、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语音、电子琴室及练功房为一体综合大楼,师生公寓楼,多功能餐厅等。面向全国招聘教师,面向酒泉市及省内外招生,小班额授课,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信息技术、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绘画等。2002年6月,与西北师大附中合作办学。有18个教学班,学生500人,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59人,其中高级教师13人,一级教师10人,学历达标率100%。
  68203部队幼儿园 位于解放路16号。创办于1991年9月,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使用面积872平方米,有教室4个,活动室1个,幼儿休息室3个,并设接待室、保健室、观察隔离室、厨房、库房等,早期为84701部队幼儿园,仅招收部队官兵子女入园。1991年11月申请注册,1992年12月面向社会开放,1993年被评估为一类幼儿园,1994年被省教委评估为一级一类幼儿园,9月被兰州军区政治部表彰为先进幼儿园。1995年,按照《幼儿园配备目录》配齐高档次大小型玩具、教具1170件,图书2000余册,有钢琴、手风琴、幼儿架子鼓、幻灯机,班班有脚踏风琴、录音机、彩电等,装有教学用闭路系统。1999年,更名为“68203部队幼儿园”。2002年,有幼儿大班、中班、小班各2个,入园幼儿247人,教职工20人,其中专职教师13人,保育员3人,部队医院承担每天巡诊保健医生1人。
  心星幼儿园 创办于1995年6月,最初租用肃州市场东侧亚盛电大二楼教室施教,1996年6月,迁至东文化街42号酒师附小东侧门点二楼,使用面积324平方米,有教室6间、园长办公室1间、图书阅览室1间。1998年,心星幼儿园配有“娱乐城”、“滑梯”、“平衡木”等大中型幼儿玩具5件(套),桌面玩具3000件,食堂配有冰柜、消毒柜等设备。酒泉市妇幼保健站每学期为幼儿体检1次。2002年,有大、中、小班各2个,入园幼儿312人,教职工15人,其中幼师专业教师12名。
  2002年民办教育情况统计表表29—11学校名称 校 址 创办时间 办学 层次 学式 办形 学生数 (人) 教职 工数 法人 代表陆军25医院幼儿园 酒泉市西环北路 1971 幼儿 全日制 40 6 李雪梅下河清机场幼儿园 下河清机场家属住宅区 幼儿 全日制 一 一 下河清农场幼儿园 下河清农场 幼儿 全日制 — — 边湾农场幼儿园 边湾农场 幼儿 全日制 — — 68203部队幼儿园 解放路16号 1991 幼儿 全日制 247 14 陈永锋64005部队幼儿园 94005部队东环北路 1993 幼儿 全日制 64 9 喻秀梅“小太阳”艺术幼儿园 东环南路27号 1994 幼儿 全日制 120 12 裴淑萍心星幼儿园 东文化街42浩 1995 幼儿 全日制 250 8 刘爱霞爱主幼儿园 盘旋西路15号 1998 幼儿 全日制 130 13 王晓丽林德幼儿园 酒泉市锋尖乡 2000 幼儿 全日制 27 4 张艳萍丑小鸭幼儿园 公园路17号 2001 幼儿 全日制 88 6 尤玉江北新花园幼儿园 北新花园小区 2001 幼儿 全日制 76 7 毛万英启蒙幼儿园 公园路市委党校院内 2001 幼儿 全日制 115 4 张敏旺苗幼儿园 北大街164号物资局三楼 2001 幼儿 全日制 125 14 李林新苗幼儿园 祁连路1号石化大厦南侧 2001 幼儿 全日制 60 7 王淑萍“红太阳”艺术幼儿园 酒泉市南苑小区 2002 幼儿 全日制 138 10 王秀萍东关苑幼儿园 东关村居民区 2002 幼儿 全日制 82 5 李丽君新世纪幼儿园 酒泉市南后街5号 2002 幼儿 全日制 140 12 高萍科蕾幼儿园 职业技术学院北侧 2002 幼儿 全日制 43 6 雷志文西洞镇中心幼儿园 酒泉市西洞镇 2002 幼儿 全日制 72 6 崔立中三正世纪学校 酒泉市新城开发区 2001 完全中学 全日制 832 120 王宗红三木音乐社 酒泉市文化馆 1998 少儿 短期培训 60 2 赵永森黄波英语推广中心 仓门街24号市政府东一楼 2002 少儿 短期培训 — — 张玉星海艺术培训学校 酒泉市南关汽车站 2002 少儿 短期培训 7 崔立中兴泉计算机培训中心 西文化街1号粮储站 2001 成人 短期培训 — 3 马希红爱丽丝幼儿双语培训部 2002 幼儿 双休日培训 — 4 杨静娴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
南开
相关地名
泉湖乡
相关地名
西峰乡
相关地名
西洞镇
相关地名
河南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