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912
颗粒名称: 第六节组织工作
分类号: D224.23
页数: 8
页码: 287-294
摘要: 2002年11月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甘肃省酒泉地区酒泉市组织史资料》(1987年11月—2002年8月,自编本),约30万字,收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218个,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086人。
关键词: 酒泉市 肃州区 中国共产党 地方组织

内容

第六节组织工作
  1990—2002年,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市(区)委的整体工作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党管干部”的要求,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思想作风建设,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1990-2002年,认真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坚持以“基本稳定、适当调整、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指导思想,按照“德才兼备”原则,不断调整、充实和配齐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干事的优秀干部队伍。
  干部培训釆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宣讲团巡回宣讲、利用党校培训、基地培训等方式,先后对科级领导干部、街道、社区、村书记、主任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党史知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代市场经济理论、WTO知识、西部大开发以及财税、金融、物价、投资、现代企业管理、国防教育、保密知识及市情等知识培训。1990年,制定《关于建立新提拔领导干部培训制度的意见》和《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培训制度》。1992年制定《酒泉市干部培训五年规划》。1994年和1998年先后在苏州、华西和山东潍坊建立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科级干部以及村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1999年制定《酒泉市“十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举办领导干部西部大开发研讨班,开展“解放思想、再造酒泉、迎接西部大开发”大讨论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4名教授,举办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企业文化、领导艺术、资本运营等知识讲座。2001年,组建酒泉市妇女干部培训学校。2002年,在温州市委党校建立培训基地,分3批对经济管理部门科级干部、乡村干部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5()余人进行参观培训,邀请原地委书记陈宝生、原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马津龙作营造“三个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的报告。截止2002年12月,在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92期,培训干部8035人(次),在外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7期,培训干部1282人(次),组织宣讲团辅导培训360场(次),培训干部4.5万人(次)。
  干部选拔任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每年根据各单位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和后备干部培养情况,选拔优秀后备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同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健全选贤任能制度体系,紧紧围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扩大民主为方向,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酒泉市选拔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结果适度公开办法》、《酒泉市科级干部任用试用制度》、《不胜任现职干部淘汰暂行办法》、《酒泉市干部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度》、《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实施办法》、《全委会表决干部实施办法》等制度。1990年,对41户一轮承包到期的工交、粮食、城建、二轻、农机、商业等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进行综合考核,修改完善《后备干部选拔程序》和后备干部管理、培养、使用的有关制度。1992年,将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权限由统管变为政府管理,并改为聘用制,市政府管理聘任企业公选后备干部面试答辨会行政负责人,副职交由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市委只管理任免企业党组织负责人。1994年,结合公务员过渡工作,对党政系统的682名科级干部的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时间逐个审查核对,并制定党政干部年度考核的实施意见,提出考核范围、对象、内容、标准和具体要求。1995年,制定《酒泉市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3年规划》,采取民主推荐、民主测验等方法,从回乡知识青年、复退军人、招派干部、下派干部、选派大学生、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先进模范人物中多渠道、多角度的发现人才,选拔后备干部,釆取压担子、教方法、培训学习、外出考察、深造、交流工作岗位等办法,结合年终考核和日常工作考核,通过推荐、考察、公示、组织决定等程序,及时将思想坚定、业绩突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年轻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每年后备干部都保持在400名左右的常量。1997年,对新提拔到乡镇任职的领导干部实行了助理制。1998年,先后2次釆用“一推双考”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市设计院院长、体育中心副主任、总寨中学校长、物价局副局长、市医院院长、职业中学副校长、畜牧中心副主任,并在党政机关、检察院、法院以及水利系统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1999年,对计划生育服务站副站长、清水中学副校长等7个单位8个副科级以上岗位采取“一推双考”的办法,公开选拔6名干部到相应的领导岗位任职,在12个市直部门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公开选拔中层以上干部110人,对“一推双考”选拔的3名科级领导干部实行1年的试用期,对竞争上岗的93名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任期2年,对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任命全部实行聘用制,对203名拟提拔干部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增强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和民主程度。2001年,在职业中学、电影公司等4个事业单位试行民主选举,选举产生了2名领导干部。2002年,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对政府部门的21名行政正职拟推荐人选由区委全委会审议和表决,使干部任用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出了新的一步。
  干部管理监督以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为主,进-步完善干部监督体系。通过建立选拔领导干部征求纪检组织意见、召开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行任职谈话、谈话诫勉制度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勤政廉洁承诺等制度,不断加大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工作力度。同时,坚持每年将年终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抽调有关人员,由县级领导带队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考核,釆取领导述职、民主测评、个别座谈、考核反馈等办法,全面掌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对考核中民主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数超过20%的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数超过30%的确定为不称职,对确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谈话诫勉、限期整改,对确定为差班子的主要领导进行免职处理,对群众反映意见多的班子或干部进行跟踪考核。1991年制定《关于开好民主生活会的5条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于一些领导班子的调整和干部的提拔,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党委等部门意见。1994年,结合农村乡镇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实际,制定下发侬村乡镇党委议事规则(试行)》,统一规范乡镇党委议事的原则、形式、内容、程序,并督促城乡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政领导互通情况交换思想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汇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1996年,建立和完善科级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离任审计、谈话诫勉、请销假和任免干部联席会议等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对领导干部的考察、任免程序。2001年,对187名新提拔、调整职务干部由市委、政府主管领导、纪检委和组织部领导进行任前谈话,对6名群众反映有问题的干部按要求及时打招呼,对4名在履行职责中造成工作失误、廉洁方面有反映、未达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进行为期半年的诫勉,对被考核为一般化班子的12名成员和基本称职的干部进行诫勉。2002年,配合纪委向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家属下发《告家属的一封信》,将干部监督的关口延伸到家庭、社区等生活、社交圈,对1名有经济责任问题的领导干部及时做出免职处理,16名群众反映较差的干部按规定及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
  干部交流按照“基本稳定、个别调整、提高素质、完善结构”的原则,坚持平时交流和个别调整相结合的办法,每年有计划地对干部进行调整和交流。交流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乡镇之间、市直部门与乡镇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对在同一岗位、同一部门、乡镇任职满10年的领导干部都进行了交流。交流方式主要有6种,即以提高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培养式交流,以改善领导班子年龄和知识结构为目的的结构调整式交流,以突破重点难点工作,推动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互促式交流,以增强班子合力、增进团结为目的的整顿式交流,以强化干部监督、防治腐败现象产生为目的的回避式交流,以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内部活力为目的的轮岗式交流。1990年,制定《关于实行干部交流回避的试行意见》。1999年,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制定《酒泉市干部交流、回避有关规定》,健全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回避制度。1990—2002年,先后调整交流各级干部857人(次)。
  知识分子工作1990年,在全市开展“讲理想、比贡献、争做优秀知识分子”竞赛活动,评岀优秀知识分子49人。科委、共青团、妇联在知识分子中开展“双讲双比”科技兴农活动,在教育系统开展“争当三优工作者”活动,涌现出171名优秀知识分子,11月,组织召开知识分子工作协调会,为19名知识分子落实了政策。1991年3月,调整酒泉市知识分子工作协调小组成员。1992年,从30名优秀知识分子中选拔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研究制定《酒泉市推进整体性人才开发、培养选拔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的“2112”工程实施意见》,启动实施“2112”人才开发工程,成立由市委主管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和6个评估小组。1999年,财政拨专款对43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健康检查,5人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称,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参加省“333”人才工程评选,12人确定为地区“1352”工程人选。同时,协调解决知识分子的具体问题。为90%的知识分子家属及子女解决了农转非问题。2001年,选派专人参加“全国人才交流及西部大开发人才招聘会”和“甘肃省高新技术人才交流洽谈会”,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10人,举办“人才交流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协调38个用人单位与4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达成了226个用人意向协议,80名应往届毕业生找到了工作单位,为23人代理了人事手续,培训乡镇经济干部和农村乡土人才6510人,邀请35名知识分子召开“开发酒泉,建设美好家园”座谈会。
  落实政策1979—1980年,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复查纠正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平反1956年农村合作化时期和1958年人民公社期间被错定为“四类分子”(反革命分子、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坏分子)76人,复查纠正1957年整风反右派运动中被错定为“右派分子”、并办理了劳动教养手续的35人,纠正冤、假、错案133起141人。重新处理1966年前开除公职和开除党籍、撤职、精简下放的95人。落实户口返城政策,准许“文化大革命”及此前下乡的城市居民,将户口迁往城市。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政治案件140起179人,复查刑事案件88起95人,纠正平反42起47人,甄别平反错定“四类分子”36案36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历次党代会确定的党建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991年,制定《村级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示范村组织建设标准》、《示范村组织建设应建立的十项制度》。1992年,调整38个村级班子的154名干部。1993年,建立完善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的党支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以“两带一联”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以落实经济任务和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和以“两挂钩”为基本要求的乡村干部报酬制度。1995年,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抓好班子带好路,抓好教育带好头”的农村党建工作思路,制定《酒泉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围绕创五好党支部的目标,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党建联系点制度、例会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考核制度等,落实“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一区双带一联”和“党员创业工程”活动。到1997年,建成标兵乡镇14个,五好村151个。1998年,制定并启动第二个《酒泉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以“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创建为依托,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活动,有128名乡镇领导干部、529名一般干部、715名村干部积极参与粮食、蔬菜、畜牧、林果等专业村建设。以村党支部为主体,组织开展“三有”(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活动,从4月底到7月中旬,抽调市乡机关干部914人,对164个村、1243个组、171个附属学校、198个村属单位进行全面的财务清理整顿,在此基础上,研究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全市164个村都成立民主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选举成员2895人,新选举产生村民代表6838人,并建立财务审批,、民主理财等10个方面的管理制度。2000年,累计建成“六好”明星乡镇4个,标兵乡镇9个,达标乡镇5个,建成“五好”明星村35个,模范村68个。2001年,结合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建立“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制定第三个《酒泉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突破口,提出并实施创业富民、财源建设、法治行为、坚强堡垒、党员形象、民心实践六大党性实践工程,广泛开展以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和“五个一”创建活动,为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研究制定下发《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总结推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6条路子,有效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问题。2002年底,村级集体积累总额达到2.63亿元,其中现金积累4079.54万元,164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的16个,10—30万元的73个。
  机关事业单位党建1991年初,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一级抓一级的办法,按照先进性、可行性和定量性原则,制定《全市党建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党务活动经费的使用、管理审批、提留比例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02年,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年”,开展“三个环境”大讨论活动,建立和推行机关工作首问制、服务公示制、服务承诺制、服务举报制、一站式办证制、信用档案制、考核制、综合执法制等8项工作制度,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
  企业党建1990年,针对企业党组织“淡化”现象,市委及时下发《关于做好企事业单位党支部换届改选工作的意见》,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调整和设置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终止了由一般干部或工人兼任党支部书记的形式。1997年,全市在调整企业行政领导干部权限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抽调24名干部,由市级领导带队,利用15天时间,对全市47户工交商企业的领导班子和169名领导干部进行全面考核,调整领导班子25个,领导干部41人,下发《关于加强企业改制后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制定“五好企业”创建标准、企业领导班子议事规贝叭党员目标管理等9项党建工作制度,使企业党建工作与改制工作同步进行。1998年,凡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企业都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年底,条件成熟的31户改制企业全部进行换届选举,成立党总支5个,党支部26个。为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需要。1998年,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党总支,专门负责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2000年,撤销原酒泉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党委,成立城市企业工作委员会,领导和指导企业党建工作。2001年,将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党总支与城市集体经济管理局党委合并,成立非国有制经济管理局党委,具体负责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隶属城市企业工委,同时,明确商业局党委隶属城市企业工委,从组织设置上进一步规范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截至2002年12月,共建起企业党组织102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91个,有党员2123人。
  街道党建2000年以前,街道党建工作由城关镇党委具体负责。2000年,6个街道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为59个居委会选配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解决54个居委会的办公场地,健全完善团、妇、综治等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2001年,按照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管理的原贝根据地形、居民认同、基本户数,以居民小区为依托、以街道为界线,将城区62个居委会调整为27个社区,建立社区党支部,健全计生、文教、综治等组织,选拔12名干部担任街道办事处正、副主任,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意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规划》、《社区居委会干部管理办法》、《无毒安全文明社区创建实施办法》等10个政策性文件,社区党支部制定《社区党支部职责》、《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等9项制度,在政务方面,制定《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社区议事委员会工作职责》、《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工作职责》等9项制度。通过社区党建突击月活动,开展“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制定帮建规划,建立包挂责任制,各单位积极帮助街道、社区理清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思路,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23件,174个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和物资达95.99万元,解决办公室、活动室14处500平方米,17个社区达到有1个30平方米的办公室、1部电话、1套音响、1块活动阵地、1支老年活动队伍、1块宣传橱窗、1个活动室的标准。2002年,完成27个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的竞争上岗工作,积极开展“一区双带一联”和“六员五个一”活动,建立党员活动区、组建党员、社区青年、社区妇女、社区文化等志愿者队伍,与社区12个落户企业签定长期建设合同,引进项目3个,引资111万元,建立各类服务网点和三产项目13个,家政服务点31个,6个街道办事处全年收入达到41.2万元,与民政部门协调配合,及时为1956户低保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8万元。
  党员教育1990年,农村19个乡镇党委和城市7个党委、总支成立业余党校,并在地委党校对兼职校长进行培训。1991年,164个村党支部建起文化室、青年之家、党员活动室,城市各党支部建起党员活动室。1995年,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後章》以及党的基本知识和科技知识。1996年,开展“党员创业工程”和“一区双带一联”两项党性实践活动,确定创业项目1127个,划分党员责任区1449个。截止2002年底,举办培训班1066期,培训13.59万人(次)。同时,釆取购买、复制、租借、自制等办法,坚持开展党员电化教育。1992年,制定《关于加强电教工作的意见》和电教设备管理、电教片租借等7项制度,在全市38个市直党委、总支确定38名兼职电教工作人员。1993年,成立党员电化教育中心,新购置价值1.6万元电教设备,举办电教人员培训班1期。1995年,拍摄《共创辉煌》、《绿染沙河》两部党建专题片,参加全区电教片展播,电化教育普及率100%,播放电教片1.86万场(次),观看人数达60余万人(次)。
  党员发展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从实际出发,宏观管理,分类指导,成熟1个发展1个的原则,做好党员发展工作。1990年,制定下发《酒泉市1990—1995年发展党员规划》和《发展新党员程序》。1992年,建立“发展党员预审监督制度”,试行《入党积极分子情况写实表》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情况登记表》和志愿书一并装入档案,使入党前的培养考察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2001年,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增强发展党员透明度,保证新党员质量。
  党员管理坚持民主评议、日常教育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以党支部为核心,每年年终开展1次党员民主评议活动。每年在党员干部中开展1次“创先争优”活动,每2年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截止2002年底,共表彰先进党委44个,先进党支部250个,优秀党务工作者163人,优秀党员671人,近百名在民主评议中不合格的党员受到组织处理。同时,实行党员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党支部每年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为内容,与党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老干部工作1994年11月成立酒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办公室设在老干部工作局(简称老干局)。1997年4月,市老干局改为归口市委组织部管理的科级事业单位。2002年4月,改为隶属市委组织部管理的行政单位。同年9月,更名为肃州区老干局。2002年底,共有离休和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156人,其中离休114人,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42人。
  1990年以来,老干局始终从维护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健全完善并落实通报工作制度、走访慰问制度、集中学习制度、参观考察制度、“三必访”制度、定期阅文和定点联系老干部等项制度。每年开展各项活动25次以上,为老干部协调落实“1报1刊”,配发专题学习辅导教材。1992年建起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后,每年到中心参加各项文体娱乐活动老年人达2.2万(人次)。2000年,针对落实2项待遇(政治、生活待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狠抓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先后形成《酒泉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情况调查报告》、《酒泉市离退休干部在两个文明中发挥作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关于对市属企业离休干部就医实行定点医疗和医药费报销双处方制度的具体办法(试行)》、《酒泉市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疗管理暂行办法》、《酒泉市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及管理工作暂行办法》、《酒泉市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及管理工作的试行意见》,离休干部护理费从1994年80元/月人提高到1996年100元/月人。1987—2002年,举办15届老年人趣味运动会,为74名去世老干部处理后事。
  1996年,各乡镇、各大口、各街道办事处相继建立关工委。1999年,酒泉市关工委组建酒泉市离退休干部青少年教育研究会和酒泉市青少年教育报告团,协助关工委开展具体工作。2002年,15个大口、6个街道办事处、32个社区、19个乡镇、164个村建立关工委,参加各级关工委组织的人员700多人。关工委更名为肃州区关工委。关工委成立以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对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组织并配合相关单位共开展形势教育报告78场次,受教育人数1.56万人次,法制教育讲座162场次,受教育人数4.05万人次,举办科技文化讲座323场,受教育青少年人数达4.18万人次,举办家长学习班98期次,受教育家长人数达0.5万人次。1999—2002年,市关工委同市离退休干部青少年教育研究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撰写《关于解决全市当前教育改革和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建议》、《关于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透视分析》、《关于对市二中办学情况考察调研的分析与思考》等调查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市关工委动员、呼吁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近5年来,动员各级关工委组织和社会各界共捐款8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400多名。
  党史编研1995年以前,酒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为市委直属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市委办公室管理。1997年4月,归口市委组织部管理。2002年,更名为肃州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党史资料征集从1990年开始,按照省、地委党史部门的安排和要求开展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每年征集5—10篇党史资料,计90余篇,约40万字。建国前的资料有績泉师范进步学潮始末》、《关于解放前参加地下党的情况回忆录》等。建国初期的资料有《酒泉县镇压反革命运动史略》、《酒泉县取缔反动封建会道门的概况》、《酒泉市(县)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综述》、《建国初期酒泉城市的民主改革运动》、《揭露旧婚姻制度,宣传贯彻新婚姻法》等。60-70年代的资料有《酒泉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概况》、《北京医疗队在酒泉》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资料有《酒泉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古城旧貌换新颜》、《巩固两西建设成果,促进全市经济发展》、《酒泉10年普法教育》等。人物回忆资料有《忆人民的公仆一常昆》、《回忆酒泉县第一任书记王庆海同志》、《访酒泉县解放后首任县长华农》等,还征集到部分反映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历史资料。
  党史编研以挖掘历史资料、保存党的历史、研究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宣传党的伟大历史成就等为内容,撰写了一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党史资料。主要有《酒泉县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简述》、《酒泉县土地改革运动及土改复查情况》、酒泉市(县)“三反”、“五反”运动的回顾》、《酒泉县农业合作化运动概述》、《六十年代初期酒泉市调整农村经济政策工作回顾》、《酒泉市(县)人民公社化运动回顾》、《酒泉市精简下放干部职工追述》等。《光照千秋,恩泽后世》一文被《党史风华》杂志刊登。2001年,完成《中国共产党在酒泉》一书中酒泉党史资料的撰写,完成《西部旅游城市概况》中酒泉旅游专题资料的撰写。
  党史宣传按照“资政育人、服务现实”的要求,1990年1月,编印《中国共产党酒泉市(县)大事记》。1991年编印《酒泉市(县)历任党政领导名录简介》。1994年6月,编印《酒泉市党史资料汇编(一)》。1996年,配合《兰州晚报》、上海电视台采访和拍摄反映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熊国炳情况的电视片和专稿《长征・世纪丰碑》。1999年5月,编印《酒泉市党史资料汇编(二)》。
  组织史资料编纂按照“尊重历史”“求真存实”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工作方针,从1998年1月开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委办、纪检委、市团委、城建委、教委等部门抽调人员,与市档案局密切配合,征集、整理酒泉市组织史资料。2001年1月完成上报本并报送地委组织部。2002年11月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甘肃省酒泉地区酒泉市组织史资料》(1987年11月—2002年8月,自编本),约30万字,收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218个,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086人。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津龙
相关人物
陈宝生
相关人物
熊国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相关机构
清华大学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机构
肃州区老干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苏州
相关地名
华西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潍坊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