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
1990—2002年,中共酒泉市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贝坚持改革开放,紧紧围绕历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按照大胆试验、积极推进、分类指导、不断完善的原则和“先干起来”的指导思想,釆取有力措施,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创建全省一流文明城市为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深化。农村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土地第二轮承包,于1997年底实现了小康目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市建设在抓好旧城区美化、绿化的基础上,新城区开发初具规模。工商企业进行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全面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乡镇企业、财政收入相继跨入甘肃省“十强”县(市)行列,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第一节组织机构1990年,市委机构设置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经济部、老干局、政法委员会、机关党委、党史办、机要室、信访室、党校、对台办、文明办、保密委员会、老龄委16个工作机构。此后,因工作的需要,陆续成立或改、撤并了一些机构。1991年4月,成立了督查工作室。6月,成立酒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与政法委合署办公。1992年12月,成立市侨联和台联,分别挂靠统战部和对台办。1993年5月,市纪委与市监察局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双重职能。1993—1995年,先后成立小康工程试点领导小组、反腐败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股份制企业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领导小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支柱产业领导小组、农村小康考核验收领导小组等。1995年8月,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共酒泉市台湾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
1996—1997年,成立“双带整推”领导小组、密码工作领导小组、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送温暖工程基金领导小组、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领导小组等临时机构。1997年4月,撤销经济部,组建政策研究室,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保密局)、机要室、督查工作室职能并入办公室,保留其牌子。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并入宣传部,保留其牌子。新闻报道科、讲师组职能并入宣传部,保留其牌子。台湾工作办公室、侨务工作办公室职能并入统一战线工作部,保留其牌子。机关党委改为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与监察局合署办公。老干部工作局、党史办公室归口组织部管理。档案局与档案馆合并,为隶属市委的事业单位。同时,将史志办公室职能并入档案局(馆),保留其牌子。老龄委员会办公室归口民政局管理。工商业联合会归口统战部管理。1998年10月,成立为民服务协调指挥中心。
1999—2001年,成立酒泉市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城市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一流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酒泉市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酒泉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解放思想、再造酒泉”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科级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三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清理纠正县(处)级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国防动员委员会、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现代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学习教育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玉门油田生产生活基地搬迁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机关干部下基层帮助工作领导小组等。
2002年4月,经地委、行署批准,酒泉市全面进行机构改革,市委政策研究室职能并入市委办公室,保留政策研究室的牌子。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职能并入组织部,保留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的牌子。民族宗教局职能并入统一战线工作部,保留民族宗教事务局的牌子。机构改革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市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市政府的工作机构,与市人事局合署办公。老干部工作局列为行政机构归组织部管理。档案局(档案馆)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到2002年8月底,市委共设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6个工作机构和1个议事协调办事机构、1个部门管理机构、1个直属事业单位。
1990-2002年8月,酒泉市政权、军事及统战系统设有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政协酒泉市委员会、市委统战部6个党组和市人民武装部1个党委。1989年3月,教育局党委改为市教育委员会党委。酒泉市经济委员会党委改为工业交通局党委,1997年4月又改为经济贸易委员会党委。1989年12月,成立工商局行政管理局总支。1990年1月,全市政权系统共辖公安局、商业局、经济委员会、二轻工业局、教育局、水电局6个党委和农牧局、林业局、农机局、粮食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卫生局、文化局、供销联社8个党总支。1991年4月,撤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党总支,成立城乡建设局党总支,11月,成立市城乡建设局党委,1997年4月,改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党委。1991年11月,撤销农机局党总支,成立农机局党委。撤销农牧局、卫生局党总支,成立农牧局党委、卫生局党委。1992年9月,撤销供销联社党总支,成立供销联社党委。1997年4月,撤销文化局党总支和体育运动委员会党支部,组建文化体育局党总支。1999年6月,撤销二轻工商总公司(手工联社)党委,成立城市集体经济管理局党委。2000年10月,撤销经贸委党委,成立中共酒泉市城市企业工作委员会。2002年1月又撤销了集体经济管理局党委和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党总支委员会,合并成立非国有经济管理局党委。
2002年4月,教育委员会党委更名为教育局党委,城建委员会党委更名为建设局党委,水利电力局党委更名为水利局党委,撤销农机局党委。全市政权系统共下辖商业局(商业总公司)、公安局、水利局、粮食局、农牧局、供销联社、城建局、卫生局、教育局、非国有经济管理局、城市企业工委、机关工委12个党委,文体局、林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3个党总支,西峰、果园、银达、怀茂、泉湖、铧尖、三墩、临水、黄泥堡、东洞、红山、丰乐、屯升、下河清、上坝15个乡党委和西洞、金佛寺、清水、总寨、城关5个镇党委。
2002年9月,酒泉市更名为肃州区,中国共产党酒泉地区酒泉市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共产党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12月,肃州区委下设6个党组,32个基层党委,2个党的工作委员会,33个党总支,627个党支部.党员人数1.55万人。
1990—2002年酒泉市、肃州区委书记、副书记名录 表15—11990—2002年酒泉市、肃州区委常委、委员名录 表15—2第二节重大决策中共酒泉市分别于1989年7月27日、1990年1月6日、6月11日召开九届二次、三次、四次全委(扩大)会议,认真贯彻中央全会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惩治腐败,严肃党的纪律。
中共酒泉市委1991年2月27日召开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实现党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出强化基础,突出科技,稳定发展农业,加快发展工业,努力抓好流通财政,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的10年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市委决定进一步加强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同年9月城乡各党委设立纪律检察委员会,书记由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委于1992年8月、1993年3月、5月分别召开中共酒泉市十届二次、三次、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动员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各级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二中全会及省、地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提出农业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一体化建设,本着不放松粮食生产、增粮增收、突出效益、放调结合、稳一块活一块的原则,面向市场调整结构,积极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通过了《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继续做好“减负”工作。工业上坚持把贯彻中央《条例》作为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大事来抓,积极稳妥地进行3项制度改革。
1993年8月,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确定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工作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发展。
1994年4月,市委召开由350人参加的中国共产党酒泉市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动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用建设有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和党员的思想,围绕稳定、改革、发展这一主题,为全市农村奔小康,城市工业翻番,建设商贸城而努力。1994年12月、1995年4月,市委分别召开中共酒泉市十届六次、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确定全市党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抓好班子带好路,抓好教育带好头的“两抓”“两带”,并通过了《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酒泉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酒泉市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三年规划》。
1996年12月,市委召开了由320人参加的中共酒泉市十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省、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分析近几年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研究确定今后凡年全市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并修改通过《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酒泉市创建全省一流文明城市三年规林》,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扎实工作,大干3年,把酒泉建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设施完善、服务周到、社会稳定、风尚良好、环境优美的全省一流文明城市。
1997年11月,市委召开由280人参加的中共酒泉市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进一步促进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转变,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横向联合的若干政策规定》和《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20%。
1998年10月,市委召开由180人参加的党代表大会,按选举办法和规定程序,在5名民主推荐的候选人中差额选举出王义、貪小苏、杨月琴(女)、陈建华4人为出席中共甘肃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同年12月市委召开中共酒泉市十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分析农村工作面临的问题,研究确定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目标,审议通过《关于认真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统一思想,深化改革,坚持两手抓,大力推进农村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999年5月30日,市委召开中共酒泉市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学习贯彻全省“再造河西”工作会议精神,研究确定“再造酒泉”的思路和目标,安排部署农村经济跨世纪发展的措施办法,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巩固提高传统产业,开发培育新型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基本思路。讨论通过市委、市政府《关于“再造酒泉”的实施意见》,提出在1998年的基础上,前2年打基础,后3年求发展,到2003年,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建成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区和新型支柱产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为农村实现宽裕型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1999年12月29日,市委召开中共酒泉市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对城市工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深化工商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讨论制定全市工业发展规划,讨论通过了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地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并制定出台《关于市属企业法人代表实行年薪制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规定》和《酒泉市2000—2005年工业发展规划》,确定企业法人实行年薪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
2000年12月11日,市委召开中共酒泉市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回顾总结“九五”以来全市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世纪之交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措施,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为实现“十五”目标做出新的贡献,研究讨论《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草案)》,讨论通过《中共酒泉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地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
2001年11月27日,中共酒泉市委召开中共酒泉市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和省、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分析党的作风建设方面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党的创造力、战斗力为目标,全面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会议讨论通过了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和省、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意见》。
2002年7月15日,召开市委十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市委後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建设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强市的意见》。提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良好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将酒泉建成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强市。
第三节党员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十次代表大会1992年1月11—14日,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市政府车库三楼会议室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330人,列席40人。代表占全市党员总数的3.1%。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占62%,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占20%,先进模范人物占18%,妇女代表占15.2%,少数民族代表占1.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4.5%,5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94%,建国前后各个时期入党的党员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会议听取和审议张井梧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九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由28人组成的中共酒泉市第十届委员会和由15人组成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共酒泉市第十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选出市委常委、副书记、书记共10人。
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1997年1月6—8日,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市政府车库三楼会议室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50人,列席39人。代表占党员总数的2.9%。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213人,占60.8%,经济、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68人,占19.5%,先进模范人物69人,占19.7%。妇女代表69人,占19.7%,少数民族代表6人,占1.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10人,占60%,45岁以下的中青年代表190人,占54.3%。大会听取和审议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交的书面工作报告,陈建华作题为《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为城乡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胜利跨入21世纪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总结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讨论确定1997—2002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审议通过市纪委《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29人组成的中共酒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和由16人组成的中共酒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共酒泉市第十一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选出市委常委、副书记、书记共10人。
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2002年1月21—23日,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市政府新会议厅三楼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367人,列席57人。代表占全市党员总数的2.56%。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205人,占55.9%。经济、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78人,占21.3%,先进模范人物71人,占19.3%,妇女代表76人,占20.7%,少数民族代表8人,占2.2%,中学(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60人,占98.1%,50岁以下的中青年代表282人,占76.8%。大会选举产生由29人组成的中共酒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由14人组成的中共酒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共酒泉市第十二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选出市委常委、副书记、书记共11人。第四节纪检监察1988年3月,成立酒泉市监察局,隶属酒泉市政府管理。1993年5月,市纪委与市监察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履行纪检监察双重职能。2002年9月,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共产党酒泉市肃州区纪律检查委员会,酒泉市监察局更名为肃州区监察局,并增设纠风室。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信访举报室、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党风廉政建设室、纠风室。
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从健全完善制度入手,加强教育,强化监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得到规范。1989年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廉政之声”文艺演出意见》,以党政机关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为重点,分层次召开廉政讨论会429场次,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的“两公开一监督”办事制度。各乡镇、各部门的440个基层单位对1093项工作实行了办事公开。1990年,制定下发《关于认真贯彻中央〈决定〉精神,切实抓好党风党纪工作的通知》,开展廉政制度执行情况检查,547个单位按要求开展自查,对7个单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进行了检查纠正,纠正违纪资金2.29万元。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举办4期县、科级干部培训班,对310名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培训。1991年,进一步完善党风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党政机关为重点,按农村、企事业单位等不同行业分类确定目标任务,层层签定党风责任书,首次将目标管理延伸到基层党员。市委把落实党风责任制列入每半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进行自查,据不完全统计,有19人拒受现金1.6万元,有116人次拒受礼品317件,价值9212元,拒吃请438人次。1992—1993年,开展清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公费委培子女亲属上学的工作,对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公费委培子女亲属上学的问题进行纠正处理,涉及县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4人,一般干部职工3人,清退学费1.87万元。1995—1997年,严格落实中央两个“五条规定”、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八个不准”规定和省纪委提出的乡镇领导干部、基层站所负责人廉洁自律“八条规定”,并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市纪委对领导干部乘车、住房问题进行全面清理,为全市74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建立住房档案,纠正违规住房问题6件。重点开展了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在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参加党纪政纪条规知识答卷测试。市纪委获得省纪委、省监察厅党纪政纪条规知识竞赛组织奖。1999年开始,每年集中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先后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权力观教育,举办现身说纪说法警示教育大会,市级各大班子在家领导、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基层站所负责人以及从事财务工作的干部共计400多人参加会议,组织5名在押服刑的职务犯罪人员身着囚服走上讲台,现身说纪说法。1999年,针对乡镇班子调整中个别领导干部接受下属宴请及礼品的问题,及时下发《关于领导干部在工作调动期间不准接受宴请和钱物的通知》,并对1名乡镇主要领导工作调动期间接受礼品的问题进行了检查纠正。由市委、市政府批转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颁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及《实施办法》和《中共酒泉市纪委、酒泉市监察局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组织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进行认真学习贯彻。2000年,制定下发《酒泉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和责任制考核、监督检查、工作报告、民主测评、廉政档案等5项配套制度。2001年起,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解落实制度,将重点工作细化分解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执法监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7个方面32项具体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逐项分解落实到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的责任范围内,确定牵头部门和协作单位,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领导和工作时限,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和支持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下发《酒泉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并对污水处理厂“6.21”事故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2002年,对肉联厂发生违反动物检疫法规、人为造成病猪进厂屠宰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厂领导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
查办案件酒泉市纪委先后建立并实行纪委常委分片包挂案件制度、案件线索集体评估制度、纪检监察与公检法机关查办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和利用审计结果延伸办案制度等多项办案制度,坚持以查办“三机关、一部门”(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主管部门)和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严格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纪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方针,重视案件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使查办案件质量不断提高。1989—2002年,纪委、监察局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332件,处分党员干部277人,挽回经济损失198万元。
纠风治乱1989年,下发《关于坚决制止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通知》,整顿和治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等问题。1990年,公开查处并通报2起行业不正之风案件,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听取监察局纠风工作的汇报,市政协选派委员和民主人士参加纠风工作检查,形成党政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纠风工作的良好局面。1993年,对乱收费进行专项整治,共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10个,经审定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66个,纠正超标准收费项目17个,向个人清退违规收费18.35万元,上缴财政15.7万元,为企业和群众减负271.2万元,基本刹住了乱收费的歪风。1995一1997年,开展治理公路三乱、中小学乱收费、农民减负、清理“小金库”、党政机关和所办实体脱钩等专项检查。1995年,查处18个单位私设“小金库”的问题,纠正处理违纪资金43万元。1997年对5个乡镇多收农民水费36.8万元的问题进行纠正处理。1998年对全市19个乡镇、164个村、1337个村民小组、174所农村小学、198个村属单位的财务帐目进行清理,纠正并清退违纪金额170多万元,收回各类欠款493万元。在164个村,1337个村民小组实行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制度。在工商、税务部门开展行风评议试点工作,评议中聘请的评议代表进行背靠背调查,面对面评议,促进被评部门的行业作风明显改进。1999年起,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连续4年开展行风评议工作,先后对公安、地税、卫生、教育、电力、技术监督、建设、交通8个部门和行业进行评议,针对评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查整改,并对已评议过的部门开展行风“回头看”活动,使被评单位的行风状况明显好转。同时,开展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农民负担、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等专项治理工作,坚持每年春秋季开校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每年开展1次农民负担专项审计。2000年,实施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共设立永久性公示牌202块,公开栏1358个。落实中小学收费“三公开”和“三监督”制度,对屯升中学、东洞中学多收取的3.5万元不合理收费责令予以清退。对64家医疗机构、9家乡镇计生服务所和59家村保健站的药品、医疗器械、药品价格等进行专项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执法监察1993年5月,对19个乡镇农副产品收购资金落实情况和教育系统收费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清理纠正不符合规定的学校收费项目23项,乱收费50余万元。1994年,对市造纸厂、饲料公司、糖烟酒食品总公司等9个工商企业贯彻落实《企业法》和《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察局对群众关心的大中专招生、征兵、招聘干部、财务税收大检查、统计法规检查、农转非等工作派员参与监督。1995年,先后开展企业改革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减轻农民负担、“希望工程”捐款使用、价格政策、《统计法》落实等5个方面的专项监察,对个别乡镇借用统筹资金和村组集体积累等款项购买小汽车,个别单位领导违规动用专项资金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1996年,先后2次对市属企业贯彻落实企业招待费开支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领导干部乘车、住房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全市共清理检查各类小汽车150辆,纠正处理不符合规定的小汽车6辆。1997年,开展建筑市场管理专项检查、统计执法监察和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芯情况的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纠正。1998年,对各乡镇水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和法院诉讼费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1999年,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和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纠正多收费用9269元。2000年,继续开展建筑市场执法监察,对1项未按规定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责令重新进行招投标。2001年,开展粮食清仓查库和统计执法监察。2002年,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国债资金、社会保障资金、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管理使用3项执法监察,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预防治理腐败2001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财政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招标拍卖、建设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和政府釆购4项制度。当年,对73个行政事业单位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清理违规帐户170多个,违纪金额92万元,并通报处罚。实施政府釆购共计金额1928.8万元,节约资金178.48万元。财政局向15个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会计,加强财政监管。2002年,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不适应市场经济和WTO规则的政策性文件88件,取消地方性行政审批6大类23项。对党校和水利局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进行查处和纠正。对当年拟提拔的52名干部统一组织任前纪律法规考试,并向社会进行公示,实行全委会、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对农业综合开发,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改造、冬季取暖用煤、公务用车购置、汽车加油维修、办公自动化设备购置等项目进行集中采购,共组织政府釆购36批次,采购总金额1214.2万元,节约资金120.8万元。同时,在党政机关及乡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
第五节综合协调酒泉市委办公室是市委综合协调办事机构,下设督查室、机要室和保密委办公室(保密局)。2002年酒泉市委办公室更名为肃州区委办公室,同时将研究室并入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区委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决策、指示(批示)、工作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反馈各方面信息,为市区委和上级领导制定决策、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组织撰写区委综合性重大会议文件、工作安排和综合性工作汇报等材料。协助市(区)委做好各项工作督查落实。做好公文处理、文电收发、印信管理、机要通讯、保密档案、会议服务、公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后勤保障、机关事务等工作。管理市(区)委研究室、督查室、机要室和保密委办公室(保密局)工作。2002年有编制36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4人。
办公室工作办文主要是承办各类决定、决议、批复、报告、请示、调查报告、通知、通报、汇报、会议纪要等。1985年创办的《酒泉信息》,2002年改为《肃州信息》。1992年创办《督查专报》,主要报送领导批示件和重点工作进展、落实情况。1997年创办《工作通报》,主要编发区委领导讲话、通报全区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等。
办会在会议筹办上坚持“勤俭、节约、高效、务实”的原则,筹办大型会议和各类专业会议。建立会议筹办制度,实行严格的会议分类管理,确定一类会议为区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二类会议为区委全委(扩大)会及区纪委全委会、经济工作会、团代会、妇代会、职代会以及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召开并要求乡镇和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各类工作会议;三类会议为区直党政群机关召开的工作会议及专业性会议。一类会议制定筹备方案,全员参与筹备,二类会议实行政务人员归口分工筹办,三类会议协调配合相关部门承办。严格会议审批程序,按照保证一类、精减压缩二类、严格控制三类会议原则,实行一类会议由区委批准,二类会议由按审批权限分别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批准,三类会议按隶属关系分别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办公室批准。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缩减参会范围,压减会议时间,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业务相近能合并召开的会议合并召开,能用其它办法落实的不集中开会,各类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和研讨会尽量精简。
办事在协调服务方面,不断健全办事制度,建立政务工作业绩考核办法。保持与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室紧密联系,重大事项及时衔接。按照“节俭、热情、周到”原则做好公务接待,重要接待事项制定接待方案,严密组织。一般接待确定专人负责,执行有关接待规定,严格接待标准和规格;对上级接待由区委分管领导参加,减少陪员。在接待中,不安排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接待餐费实行集中审核报销制度。区委领导下基层轻车简从,车辆统一调配,出车严格登记,联合出车尽可能合乘,杜绝浪费。
政策研究1997年4月,撤消市委研究室,组建市委政策研究室,2002年6月,工作职能并入市委办公室,9月,更名为区委政策研究室。
1990—1992年,围绕“双千”(粮食亩产过千斤、人均收入过千元)工程展开调研,制定《酒泉市农业“双千”工程规划》,提出关于做好示范村建设、养殖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减负、农业综合开发、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等涉及农村经济发展的12个政策性意见。同时,组织开展农村社教工作和示范村验收工作,编印侬村基层工作手册》、《农村社教宣传材料》和《酒泉市投资指南》。1993—1996年,围绕农村小康工程建设展开调研,制定农村实施小康工程的《意见》及《安排意见》,提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意见和对策措施,配合抓好小康工程的组织实施,探索提出农村实现小康后更高的奋斗目标。1997—2000年,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展开调研,制定《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3343”工程。提岀《加快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意见》,并抓好产业的组织实施,围绕“3343”工程实施展开综合调研,组织开展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难点与对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途径和办法、科技兴农、专业村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改革等方面的调研,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及“3343”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认真抓好“3343”工程,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了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社,总结专业村建设的典型,编印《酒泉市农业产业化之路》,同时,参与城市工商企业改革调研,提出集体企业改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对实施“再造酒泉”战略进行调研,研究制定《关于实施“再造酒泉”战略的安排意见》。特别是2000年,在对“3343”工程进行全面验收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运行、乡镇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百企万户”工程、“1350”工程和“沿路建长廊、沿山攻草畜、全市建龙头”的调整思路,并于2001年对工程实施和思路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政策。同时,提出奶牛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奶牛产业的实施意见》。2002年,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农村税费改革、企业改革和党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围绕“入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入世后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取向和途径及酒泉市在西陇海一兰新线经济带建设中定位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督查工作1991年成立市委督查室,隶属于市委办公室。2002年9月改为区委督查室。督查室成立以来,围绕市(区)委确定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上,开展决策督查。每年定期对党的建设、社会稳定、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开展督查,对市(区)委确定的全局性重点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对领导批示件进行专项督查。1991—1992年,围绕农村“双千”、“双千五”工程建设,协调组织相关部门逐乡镇对示范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等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1993—1996年,围绕农村小康工程建设,对农村支柱产业建设、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重点督查。1997一2002年,围绕农业产业化“3343”工程、农业高效长廊建设、六大支柱产业、工商企业改革、新城区建设和各乡镇、各部门“奋进之笔”进行重点督查,保证市(区)委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在“三讲”、警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克服一般化、争当排头兵”和“三个环境”大讨论等活动中,针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督查,使群众反映强烈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专项督查,对中央、省、地(市)、市(区)委领导的批示和新闻媒体曝光事项,逐一查办,逐一落实,使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通过《督查专报》、《督查通报》等载体向上级党委和市(区)委领导反馈重大决策、重点工作任务、重要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每年编发《督查专报》20期以上,做到有督查必有反馈,以反馈完善决策。2000年,制定《关于推动重大决策、重点工作任务、重要工作部署落实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对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限期办理的规定》等,对督促检查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督查办法进行规范,使督查工作进一步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2002年,被省委办公厅评为全省督查工作先进单位。
保密工作1987年10月,成立市委保密委员会。1990年5月,成立酒泉市保密局,与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1套人员2块牌子,统管全市保密工作。1997年4月1日,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保密局职能并入市委办公室。2002年9月,更名为肃州区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肃州区保密局。
1990年以来,保密工作围绕提高专兼职保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保密意识,进行保密法规宣传和培训,釆取举办保密干部培训班,在领导干部培训工作中采取讲解保密知识、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组织各级干部和涉密人员学习《保密法》和《保密法实施办法》以及中央、省、市关于保密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确保保密法律法规知识、党的各项保密方针政策在基层有效贯彻落实。截止2002年12月,共举办保密培训班12期,领导干部保密知识讲座8场(次),培训涉密人员3000人(次)。同时,对基层的保密组织建设、涉密人员管理、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1994年起,每年组织人员对领导干部通讯工具保密情况进行检查,在涉密单位中开展以检查涉密文件管理、涉密网络运行、计算机管理、制度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督查活动,规范涉密文件、涉密会议、办公环境的保密管理,消除失泄密隐患。2002年,对基层各单位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运行和涉密载体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检查,建立起《涉密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审批制度》,逐步推行《涉密计算机定点维修和计算机硬件定点销毁管理制度》,涉密载体的使用和管理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坚持严格范围、有密即定的原则,每年都对涉密单位的定密情况进行复查,指导基层涉密人员熟悉和掌握定密工作规章、程序和操作方法,加强对定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同年,涉密单位由原来50个下降为38个,建立保密范围信息库,落实定密、标密工作制度,使定密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制定《酒泉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国际联网保密管理暂行办法》,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机要工作1988年2月,组建酒泉市委机要室,行政上隶属于市委办公室,业务上受酒泉地区机要处管理,为正科级建制。1996年,成立市委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要室,与机要室1个班子,2块牌子。2002年9月,更名为肃州区委机要室。
机要室负责市委密码保护和秘密信息传输工作。1988年,开通地市传真密码通信网络。1996年,开通市乡传真通信网络。2002年9月,开通地市计算机明传通信网络,年均传输、办理各类明密电报5000余份,近2万页,发挥密码工作“生命线”、“保障线”和“指挥线”的重要作用。
第六节组织工作1990—2002年,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市(区)委的整体工作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党管干部”的要求,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思想作风建设,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1990-2002年,认真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坚持以“基本稳定、适当调整、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指导思想,按照“德才兼备”原则,不断调整、充实和配齐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干事的优秀干部队伍。
干部培训釆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宣讲团巡回宣讲、利用党校培训、基地培训等方式,先后对科级领导干部、街道、社区、村书记、主任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党史知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代市场经济理论、WTO知识、西部大开发以及财税、金融、物价、投资、现代企业管理、国防教育、保密知识及市情等知识培训。1990年,制定《关于建立新提拔领导干部培训制度的意见》和《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培训制度》。1992年制定《酒泉市干部培训五年规划》。1994年和1998年先后在苏州、华西和山东潍坊建立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科级干部以及村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1999年制定《酒泉市“十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举办领导干部西部大开发研讨班,开展“解放思想、再造酒泉、迎接西部大开发”大讨论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4名教授,举办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企业文化、领导艺术、资本运营等知识讲座。2001年,组建酒泉市妇女干部培训学校。2002年,在温州市委党校建立培训基地,分3批对经济管理部门科级干部、乡村干部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5()余人进行参观培训,邀请原地委书记陈宝生、原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马津龙作营造“三个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的报告。截止2002年12月,在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92期,培训干部8035人(次),在外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7期,培训干部1282人(次),组织宣讲团辅导培训360场(次),培训干部4.5万人(次)。
干部选拔任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每年根据各单位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和后备干部培养情况,选拔优秀后备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同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健全选贤任能制度体系,紧紧围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扩大民主为方向,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酒泉市选拔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结果适度公开办法》、《酒泉市科级干部任用试用制度》、《不胜任现职干部淘汰暂行办法》、《酒泉市干部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度》、《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实施办法》、《全委会表决干部实施办法》等制度。1990年,对41户一轮承包到期的工交、粮食、城建、二轻、农机、商业等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进行综合考核,修改完善《后备干部选拔程序》和后备干部管理、培养、使用的有关制度。1992年,将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权限由统管变为政府管理,并改为聘用制,市政府管理聘任企业公选后备干部面试答辨会行政负责人,副职交由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市委只管理任免企业党组织负责人。1994年,结合公务员过渡工作,对党政系统的682名科级干部的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时间逐个审查核对,并制定党政干部年度考核的实施意见,提出考核范围、对象、内容、标准和具体要求。1995年,制定《酒泉市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3年规划》,采取民主推荐、民主测验等方法,从回乡知识青年、复退军人、招派干部、下派干部、选派大学生、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先进模范人物中多渠道、多角度的发现人才,选拔后备干部,釆取压担子、教方法、培训学习、外出考察、深造、交流工作岗位等办法,结合年终考核和日常工作考核,通过推荐、考察、公示、组织决定等程序,及时将思想坚定、业绩突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年轻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每年后备干部都保持在400名左右的常量。1997年,对新提拔到乡镇任职的领导干部实行了助理制。1998年,先后2次釆用“一推双考”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市设计院院长、体育中心副主任、总寨中学校长、物价局副局长、市医院院长、职业中学副校长、畜牧中心副主任,并在党政机关、检察院、法院以及水利系统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1999年,对计划生育服务站副站长、清水中学副校长等7个单位8个副科级以上岗位采取“一推双考”的办法,公开选拔6名干部到相应的领导岗位任职,在12个市直部门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公开选拔中层以上干部110人,对“一推双考”选拔的3名科级领导干部实行1年的试用期,对竞争上岗的93名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任期2年,对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任命全部实行聘用制,对203名拟提拔干部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增强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和民主程度。2001年,在职业中学、电影公司等4个事业单位试行民主选举,选举产生了2名领导干部。2002年,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对政府部门的21名行政正职拟推荐人选由区委全委会审议和表决,使干部任用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出了新的一步。
干部管理监督以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为主,进-步完善干部监督体系。通过建立选拔领导干部征求纪检组织意见、召开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行任职谈话、谈话诫勉制度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勤政廉洁承诺等制度,不断加大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工作力度。同时,坚持每年将年终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抽调有关人员,由县级领导带队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考核,釆取领导述职、民主测评、个别座谈、考核反馈等办法,全面掌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对考核中民主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数超过20%的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数超过30%的确定为不称职,对确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谈话诫勉、限期整改,对确定为差班子的主要领导进行免职处理,对群众反映意见多的班子或干部进行跟踪考核。1991年制定《关于开好民主生活会的5条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于一些领导班子的调整和干部的提拔,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党委等部门意见。1994年,结合农村乡镇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实际,制定下发侬村乡镇党委议事规则(试行)》,统一规范乡镇党委议事的原则、形式、内容、程序,并督促城乡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政领导互通情况交换思想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汇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1996年,建立和完善科级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离任审计、谈话诫勉、请销假和任免干部联席会议等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对领导干部的考察、任免程序。2001年,对187名新提拔、调整职务干部由市委、政府主管领导、纪检委和组织部领导进行任前谈话,对6名群众反映有问题的干部按要求及时打招呼,对4名在履行职责中造成工作失误、廉洁方面有反映、未达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进行为期半年的诫勉,对被考核为一般化班子的12名成员和基本称职的干部进行诫勉。2002年,配合纪委向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家属下发《告家属的一封信》,将干部监督的关口延伸到家庭、社区等生活、社交圈,对1名有经济责任问题的领导干部及时做出免职处理,16名群众反映较差的干部按规定及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
干部交流按照“基本稳定、个别调整、提高素质、完善结构”的原则,坚持平时交流和个别调整相结合的办法,每年有计划地对干部进行调整和交流。交流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乡镇之间、市直部门与乡镇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对在同一岗位、同一部门、乡镇任职满10年的领导干部都进行了交流。交流方式主要有6种,即以提高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培养式交流,以改善领导班子年龄和知识结构为目的的结构调整式交流,以突破重点难点工作,推动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互促式交流,以增强班子合力、增进团结为目的的整顿式交流,以强化干部监督、防治腐败现象产生为目的的回避式交流,以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内部活力为目的的轮岗式交流。1990年,制定《关于实行干部交流回避的试行意见》。1999年,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制定《酒泉市干部交流、回避有关规定》,健全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回避制度。1990—2002年,先后调整交流各级干部857人(次)。
知识分子工作1990年,在全市开展“讲理想、比贡献、争做优秀知识分子”竞赛活动,评岀优秀知识分子49人。科委、共青团、妇联在知识分子中开展“双讲双比”科技兴农活动,在教育系统开展“争当三优工作者”活动,涌现出171名优秀知识分子,11月,组织召开知识分子工作协调会,为19名知识分子落实了政策。1991年3月,调整酒泉市知识分子工作协调小组成员。1992年,从30名优秀知识分子中选拔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研究制定《酒泉市推进整体性人才开发、培养选拔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的“2112”工程实施意见》,启动实施“2112”人才开发工程,成立由市委主管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和6个评估小组。1999年,财政拨专款对43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健康检查,5人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称,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参加省“333”人才工程评选,12人确定为地区“1352”工程人选。同时,协调解决知识分子的具体问题。为90%的知识分子家属及子女解决了农转非问题。2001年,选派专人参加“全国人才交流及西部大开发人才招聘会”和“甘肃省高新技术人才交流洽谈会”,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10人,举办“人才交流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协调38个用人单位与4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达成了226个用人意向协议,80名应往届毕业生找到了工作单位,为23人代理了人事手续,培训乡镇经济干部和农村乡土人才6510人,邀请35名知识分子召开“开发酒泉,建设美好家园”座谈会。
落实政策1979—1980年,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复查纠正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平反1956年农村合作化时期和1958年人民公社期间被错定为“四类分子”(反革命分子、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坏分子)76人,复查纠正1957年整风反右派运动中被错定为“右派分子”、并办理了劳动教养手续的35人,纠正冤、假、错案133起141人。重新处理1966年前开除公职和开除党籍、撤职、精简下放的95人。落实户口返城政策,准许“文化大革命”及此前下乡的城市居民,将户口迁往城市。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政治案件140起179人,复查刑事案件88起95人,纠正平反42起47人,甄别平反错定“四类分子”36案36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历次党代会确定的党建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991年,制定《村级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示范村组织建设标准》、《示范村组织建设应建立的十项制度》。1992年,调整38个村级班子的154名干部。1993年,建立完善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的党支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以“两带一联”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以落实经济任务和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和以“两挂钩”为基本要求的乡村干部报酬制度。1995年,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抓好班子带好路,抓好教育带好头”的农村党建工作思路,制定《酒泉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围绕创五好党支部的目标,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党建联系点制度、例会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考核制度等,落实“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一区双带一联”和“党员创业工程”活动。到1997年,建成标兵乡镇14个,五好村151个。1998年,制定并启动第二个《酒泉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以“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创建为依托,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活动,有128名乡镇领导干部、529名一般干部、715名村干部积极参与粮食、蔬菜、畜牧、林果等专业村建设。以村党支部为主体,组织开展“三有”(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活动,从4月底到7月中旬,抽调市乡机关干部914人,对164个村、1243个组、171个附属学校、198个村属单位进行全面的财务清理整顿,在此基础上,研究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全市164个村都成立民主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选举成员2895人,新选举产生村民代表6838人,并建立财务审批,、民主理财等10个方面的管理制度。2000年,累计建成“六好”明星乡镇4个,标兵乡镇9个,达标乡镇5个,建成“五好”明星村35个,模范村68个。2001年,结合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建立“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制定第三个《酒泉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突破口,提出并实施创业富民、财源建设、法治行为、坚强堡垒、党员形象、民心实践六大党性实践工程,广泛开展以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和“五个一”创建活动,为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研究制定下发《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总结推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6条路子,有效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问题。2002年底,村级集体积累总额达到2.63亿元,其中现金积累4079.54万元,164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的16个,10—30万元的73个。
机关事业单位党建1991年初,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一级抓一级的办法,按照先进性、可行性和定量性原则,制定《全市党建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党务活动经费的使用、管理审批、提留比例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02年,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年”,开展“三个环境”大讨论活动,建立和推行机关工作首问制、服务公示制、服务承诺制、服务举报制、一站式办证制、信用档案制、考核制、综合执法制等8项工作制度,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
企业党建1990年,针对企业党组织“淡化”现象,市委及时下发《关于做好企事业单位党支部换届改选工作的意见》,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调整和设置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终止了由一般干部或工人兼任党支部书记的形式。1997年,全市在调整企业行政领导干部权限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抽调24名干部,由市级领导带队,利用15天时间,对全市47户工交商企业的领导班子和169名领导干部进行全面考核,调整领导班子25个,领导干部41人,下发《关于加强企业改制后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制定“五好企业”创建标准、企业领导班子议事规贝叭党员目标管理等9项党建工作制度,使企业党建工作与改制工作同步进行。1998年,凡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企业都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年底,条件成熟的31户改制企业全部进行换届选举,成立党总支5个,党支部26个。为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需要。1998年,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党总支,专门负责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2000年,撤销原酒泉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党委,成立城市企业工作委员会,领导和指导企业党建工作。2001年,将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党总支与城市集体经济管理局党委合并,成立非国有制经济管理局党委,具体负责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隶属城市企业工委,同时,明确商业局党委隶属城市企业工委,从组织设置上进一步规范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截至2002年12月,共建起企业党组织102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91个,有党员2123人。
街道党建2000年以前,街道党建工作由城关镇党委具体负责。2000年,6个街道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为59个居委会选配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解决54个居委会的办公场地,健全完善团、妇、综治等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2001年,按照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管理的原贝根据地形、居民认同、基本户数,以居民小区为依托、以街道为界线,将城区62个居委会调整为27个社区,建立社区党支部,健全计生、文教、综治等组织,选拔12名干部担任街道办事处正、副主任,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意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规划》、《社区居委会干部管理办法》、《无毒安全文明社区创建实施办法》等10个政策性文件,社区党支部制定《社区党支部职责》、《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等9项制度,在政务方面,制定《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社区议事委员会工作职责》、《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工作职责》等9项制度。通过社区党建突击月活动,开展“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制定帮建规划,建立包挂责任制,各单位积极帮助街道、社区理清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思路,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23件,174个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和物资达95.99万元,解决办公室、活动室14处500平方米,17个社区达到有1个30平方米的办公室、1部电话、1套音响、1块活动阵地、1支老年活动队伍、1块宣传橱窗、1个活动室的标准。2002年,完成27个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的竞争上岗工作,积极开展“一区双带一联”和“六员五个一”活动,建立党员活动区、组建党员、社区青年、社区妇女、社区文化等志愿者队伍,与社区12个落户企业签定长期建设合同,引进项目3个,引资111万元,建立各类服务网点和三产项目13个,家政服务点31个,6个街道办事处全年收入达到41.2万元,与民政部门协调配合,及时为1956户低保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8万元。
党员教育1990年,农村19个乡镇党委和城市7个党委、总支成立业余党校,并在地委党校对兼职校长进行培训。1991年,164个村党支部建起文化室、青年之家、党员活动室,城市各党支部建起党员活动室。1995年,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後章》以及党的基本知识和科技知识。1996年,开展“党员创业工程”和“一区双带一联”两项党性实践活动,确定创业项目1127个,划分党员责任区1449个。截止2002年底,举办培训班1066期,培训13.59万人(次)。同时,釆取购买、复制、租借、自制等办法,坚持开展党员电化教育。1992年,制定《关于加强电教工作的意见》和电教设备管理、电教片租借等7项制度,在全市38个市直党委、总支确定38名兼职电教工作人员。1993年,成立党员电化教育中心,新购置价值1.6万元电教设备,举办电教人员培训班1期。1995年,拍摄《共创辉煌》、《绿染沙河》两部党建专题片,参加全区电教片展播,电化教育普及率100%,播放电教片1.86万场(次),观看人数达60余万人(次)。
党员发展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从实际出发,宏观管理,分类指导,成熟1个发展1个的原则,做好党员发展工作。1990年,制定下发《酒泉市1990—1995年发展党员规划》和《发展新党员程序》。1992年,建立“发展党员预审监督制度”,试行《入党积极分子情况写实表》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情况登记表》和志愿书一并装入档案,使入党前的培养考察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2001年,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增强发展党员透明度,保证新党员质量。
党员管理坚持民主评议、日常教育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以党支部为核心,每年年终开展1次党员民主评议活动。每年在党员干部中开展1次“创先争优”活动,每2年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截止2002年底,共表彰先进党委44个,先进党支部250个,优秀党务工作者163人,优秀党员671人,近百名在民主评议中不合格的党员受到组织处理。同时,实行党员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党支部每年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为内容,与党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老干部工作1994年11月成立酒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办公室设在老干部工作局(简称老干局)。1997年4月,市老干局改为归口市委组织部管理的科级事业单位。2002年4月,改为隶属市委组织部管理的行政单位。同年9月,更名为肃州区老干局。2002年底,共有离休和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156人,其中离休114人,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42人。
1990年以来,老干局始终从维护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健全完善并落实通报工作制度、走访慰问制度、集中学习制度、参观考察制度、“三必访”制度、定期阅文和定点联系老干部等项制度。每年开展各项活动25次以上,为老干部协调落实“1报1刊”,配发专题学习辅导教材。1992年建起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后,每年到中心参加各项文体娱乐活动老年人达2.2万(人次)。2000年,针对落实2项待遇(政治、生活待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狠抓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先后形成《酒泉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情况调查报告》、《酒泉市离退休干部在两个文明中发挥作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关于对市属企业离休干部就医实行定点医疗和医药费报销双处方制度的具体办法(试行)》、《酒泉市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疗管理暂行办法》、《酒泉市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及管理工作暂行办法》、《酒泉市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及管理工作的试行意见》,离休干部护理费从1994年80元/月人提高到1996年100元/月人。1987—2002年,举办15届老年人趣味运动会,为74名去世老干部处理后事。
1996年,各乡镇、各大口、各街道办事处相继建立关工委。1999年,酒泉市关工委组建酒泉市离退休干部青少年教育研究会和酒泉市青少年教育报告团,协助关工委开展具体工作。2002年,15个大口、6个街道办事处、32个社区、19个乡镇、164个村建立关工委,参加各级关工委组织的人员700多人。关工委更名为肃州区关工委。关工委成立以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对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组织并配合相关单位共开展形势教育报告78场次,受教育人数1.56万人次,法制教育讲座162场次,受教育人数4.05万人次,举办科技文化讲座323场,受教育青少年人数达4.18万人次,举办家长学习班98期次,受教育家长人数达0.5万人次。1999—2002年,市关工委同市离退休干部青少年教育研究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撰写《关于解决全市当前教育改革和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建议》、《关于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透视分析》、《关于对市二中办学情况考察调研的分析与思考》等调查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市关工委动员、呼吁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近5年来,动员各级关工委组织和社会各界共捐款8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400多名。
党史编研1995年以前,酒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为市委直属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市委办公室管理。1997年4月,归口市委组织部管理。2002年,更名为肃州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党史资料征集从1990年开始,按照省、地委党史部门的安排和要求开展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每年征集5—10篇党史资料,计90余篇,约40万字。建国前的资料有績泉师范进步学潮始末》、《关于解放前参加地下党的情况回忆录》等。建国初期的资料有《酒泉县镇压反革命运动史略》、《酒泉县取缔反动封建会道门的概况》、《酒泉市(县)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综述》、《建国初期酒泉城市的民主改革运动》、《揭露旧婚姻制度,宣传贯彻新婚姻法》等。60-70年代的资料有《酒泉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概况》、《北京医疗队在酒泉》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资料有《酒泉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古城旧貌换新颜》、《巩固两西建设成果,促进全市经济发展》、《酒泉10年普法教育》等。人物回忆资料有《忆人民的公仆一常昆》、《回忆酒泉县第一任书记王庆海同志》、《访酒泉县解放后首任县长华农》等,还征集到部分反映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历史资料。
党史编研以挖掘历史资料、保存党的历史、研究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宣传党的伟大历史成就等为内容,撰写了一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党史资料。主要有《酒泉县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简述》、《酒泉县土地改革运动及土改复查情况》、酒泉市(县)“三反”、“五反”运动的回顾》、《酒泉县农业合作化运动概述》、《六十年代初期酒泉市调整农村经济政策工作回顾》、《酒泉市(县)人民公社化运动回顾》、《酒泉市精简下放干部职工追述》等。《光照千秋,恩泽后世》一文被《党史风华》杂志刊登。2001年,完成《中国共产党在酒泉》一书中酒泉党史资料的撰写,完成《西部旅游城市概况》中酒泉旅游专题资料的撰写。
党史宣传按照“资政育人、服务现实”的要求,1990年1月,编印《中国共产党酒泉市(县)大事记》。1991年编印《酒泉市(县)历任党政领导名录简介》。1994年6月,编印《酒泉市党史资料汇编(一)》。1996年,配合《兰州晚报》、上海电视台采访和拍摄反映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熊国炳情况的电视片和专稿《长征・世纪丰碑》。1999年5月,编印《酒泉市党史资料汇编(二)》。
组织史资料编纂按照“尊重历史”“求真存实”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工作方针,从1998年1月开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委办、纪检委、市团委、城建委、教委等部门抽调人员,与市档案局密切配合,征集、整理酒泉市组织史资料。2001年1月完成上报本并报送地委组织部。2002年11月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甘肃省酒泉地区酒泉市组织史资料》(1987年11月—2002年8月,自编本),约30万字,收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218个,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086人。
第七节宣传工作1997年4月,酒泉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文明办)并入市委宣传部。2002年6月,市委宣传部内设办公室、讲姉组、宣传文教组、新闻报道科和文明办5个科室,保留酒泉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和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牌子,9月,中共酒泉市委宣传部更名为中共肃州区委宣传部。
理论教育1989—1990年初,市委组织抽调省、地、市、乡、村干部1052名进村入组,集中开展为期1月的农村形势教育活动。这次集中教育,针对农民怕政策变、思想情绪比较乱的实际,重点开展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当前政治、经济形势教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三靠”、“三兼顾”教育。1991年,市委出台《酒泉市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三年规划》,决定1991—1993年,每年利用冬闲季节在农村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92年,掀起学习贯彻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高潮,举办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8期,培训603人,村支部书记培训班1期,培训160人。1993年,开展“走向市场”大宣传大讨论活动,突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在党校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3期,培训256人,市委讲师组与党校派人深入基层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干部558人,在城市企业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车间、班组中层以上干部1249人。1994年,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先后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3期,培训254人,在乡镇党校和城市各系统党校举办培训班30期,培训2863人。8月份,组织全市干部参加地委宣传部开展的全区爱国主义知识竞赛活动,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奖,全市51人获单项奖。10月份,市委组织爱国主义知识抢答赛,有23个党委、总支组队参加,207人参加竞赛。1995年,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1—3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及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在市委党校轮训副科级以上干部343人,基层党校举办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学习班76期,轮训8000人次,干部受训率75%。1996年,市委宣传部下发《全市党员“双学”活动安排意见》,在全市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双学”(学邓小平理论、学《党章》)活动,举办副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5期,培训510人,举办村主任培训班1期,培训164人,各系统党校和乡镇党校举办短训班140期,培训党员干部1.1万多人次。组织“双学”知识抢答赛,城乡共有49支代表队150人参加,市委宣传部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双学”活动组织奖。1997年,市委宣传部下发《1997年全市干部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江泽民“5・29”重要讲话、十五大精神等内容的学习进行安排部署。5-6月,市委举办科干培训班7期,培训553人。在苏州市委党校举办科干培训班2期,培训科干87人。组织全市13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考试。同年,市委宣传部下发綏于认真学习十五大精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安排意见》,并编写《学习十五大精神,加快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学习材料6000余册。1998年,根据中央和省、地委的安排部署,为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推动十五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委制定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切实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意见》,建立健全市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各基层党委中心组普遍修订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使中心组学习成为领导干部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举办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科干培训班4期,培训科干408人,在山东潍坊市举办乡村干部贯彻十五大精神,发展农业产业化专题学习班5期,培训乡镇干部和村支部书记291人。37个党委、总支举办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学习班79期,培训干部3842人。1999年,“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工作全面展开。市委以“三讲”教育和邓小平理论系统化教育为主题,结合“再造酒泉”的形势和任务,对全市县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进行脱产轮训,38名县级干部参加地委党校“三讲”教育读书班,445名科级干部参加了市委党校轮训班,1100多名机关干部参加邓小平理论系统化教育和正规化考试。市委宣传部组织宣讲组,3次深入基层,分别以“加快发展、再造酒泉”、“三讲”教育为主题进行了79场次巡回宣讲,听讲干部群众达2.1万人次。2000年,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再造酒泉”战略大局,以“三讲”教育为契机,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发展。市委下发《加强和改进市委中心组学习的意见》,从学习重点、制度落实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委中心组学习,在全市县级干部中重点开展“三讲”教育。市委派出培训组深入19个乡镇,举办培训班19期,培训乡村干部2796人。2001年,在党员、干部、群众中组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现代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学教竞赛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活动。3月份,市委决定在全市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深入乡镇,举办培训班19期,培训乡村干部2619人。5月,现代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学教竞赛活动全面展开,市委组织学教辅导团,深入各基层党委作辅导报告189场次,党员干部1.28万人次听讲,并组织开展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竞赛和考试。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市委组织宣讲组,深入基层党委、总支举行宣讲报告39场次,73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听讲,同时,市委宣传部下发《关于认真组织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座谈会的通知》,分13个层次召开座谈会13场。2002年,市委提出“理论武装要在强化教育、普及宣传、重视研究、转变学风、健全和落实制度、增强说服力和战斗力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要求,先后组织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WTO基本知识、营造“三个环境”以及党的十六大精神4项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1000多人。6月,结合营造“三个环境”大讨论活动,市委组织工商、税务、金融、乡镇负责人及县级领导150多人,分批赴温州考察培训,重点研究探索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子。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组织理论骨干,撰写理论宣传稿件,利用区电视台进行专题宣传,组成4个宣讲组,从12月开始,深入城乡各党委、总支开展辅导报告42场,95%以上的干部受到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1990年3月,组织全市党员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再教育活动,学习教育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和“三个基本教育”以及学雷锋、铁人、焦裕禄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11月,市委宣传部、市计划委员会、市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在企业职工中进行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教育的安排意见》,决定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到1992年底,在城市企业进行以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简称“双基”教育)。1991年3月15日开始,在针织厂、印刷制箱厂开展了历时83天的城市企业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工作,收到了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1991年11月8日至12月28日,市委成立城市企业社会主义教育办公室,在城市各企业中,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93年3月,结合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30周年,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同年7月,市委召开全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编印《酒泉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论文选编》。组织开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0。周年纪念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有纪念大会、座谈会、歌咏比赛等。1994年8月,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市委制定繽泉市爱国主义教育三年规划》和《关于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意见》,重点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在泉湖乡头墩村七组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试点,在居民点墙壁上绘制30余幅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壁画。《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对泉湖乡利用“墙头文化”对农民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随后,全市19个乡镇27个村民小组推广“墙头文化”。至1995年10月,涌现出40个“壁画村”,创作完成各种壁画2500多幅。1995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委员会和团市委配合,分别在市一中和酒泉商厦开展以“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教育试点活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各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五心”教育活动,此项活动持续到1997年。1996年,全市各行各业开展学习孔繁森、徐虎、李素丽、济南交警、漳州110报警服务台活动。企业建立“一岗双责”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农村结合小康工程建设,组织党员和青壮年农民学习《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读本》和侬民实用技术教育读本》,中小学校重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18岁成年人宣誓仪式活动。1997年,开展“迎香港回归、颂祖国伟业”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和十佳人民公仆、十佳文明卫士、十佳服务明星、十佳文明少年、十佳文明户评选活动。服务行业和执纪执法部门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和“公示制”,开展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1998年,出台《酒泉市“五个一工程”实施意见》,开展“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好电视专题片、一篇好文章、一个好舞蹈、一首好歌曲”的创作和评选。1999年8—12月,分城市系统和农村乡镇两个层面,开展“解放思想,再造酒泉”集中教育大讨论活动。活动按照先城市后农村、先机关后基层、先领导后群众,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从各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整个活动持续5个月时间。同时,在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和“法轮功”事件发生以后,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同年8—10月份,市委宣传部与市文体局等部门组织开展15项大型活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2000年,市上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克服…般化、争当排头兵”大讨论和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主要通过辅导报告、观石影视片、经验交流、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行,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转变机关作风,树立廉政形象。同时,由宣传部、统战部、工商局等部门配合,在农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上题的“双思”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和工商业者克服小农经济意识和小富即安思想,积极投身小康建设。根据青少年法制教育要求,采取给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的形式,为全市207所中小学聘请了240名政法部门领导、基层派出所和司法所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和年级法律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2001年9—11月,组织开展现代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短期培训、专家辅导、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重点解决机关干部对市场经济知识“知之不多、用之甚少”等问题。2002年3月,根据省、地委安排,抽调工作人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营造良好的投资、干事和创业环境(简称“三个环境”)大讨论活动。活动分学习讨论、查找问题、集中整改和总结验收4个阶段。在全市党政机关、执纪执法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推行机关工作首问制、服务公示制、服务承诺制、一站式服务制、信用档案制、综合考核制、综合执法制等8项工作制度。各单位都将服务承诺、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办理人员等进行挂牌公示。市乡两级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86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4个。大讨论活动持续到9月底结束,历时半年多,之后,“三个环境”办公室归属市政府办公室管理。
新闻宣传1990年,新闻宣传紧紧围绕“安定团结、稳定大局”主题,重点将全市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成就及“扫黄”、“除六害”措施和成果进行宣传。1991年,市委调配专职干部,成立新闻报道科,加强宣传重点、舆论导向的把关。配合赛瓜节编印《丝路名城酒泉》彩色画折3000份,在酒泉召开的《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全国电台台长及编辑部主任会议上分发。拍摄制作《酒泉市示范村建设纪实》电视专题片在中央和省地电视台播放。1992年,逐步健全业余通讯员队伍,市直各部门和城乡38个党委确定业余新闻报道员210人,颁发通讯员证,并请甘肃日报社、省电台的记者对业余通讯员进行了培训。新闻报道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组织新闻釆访团深入城乡49个单位,对经济建设和改革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专题釆访报道。拍摄反映酒泉改革发展的专题片《春潮涌酒泉》,在全省人才交流会上播放。1993年重点对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千五”目标、乡镇企业“四突破”发展规划及4211目标、住房制度、机构改革等重大举措进行宣传,对经济发展突出的市橡胶厂、市面粉厂及锐意改革的市综合贸易公司等先进典型进行深入宣传。1994年以商贸旅游城建设和小康工程建设为重点,围绕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乡镇企业、农业一体化服务、商贸兴市、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重点工作进行深度报道,编拍《头雁引路奔小康一酒泉市农村小康建设纪实》专题片,配合省小康建设验收,市电视台设立“来自小康工程的报道”、话说房改”、古城掘起商贸城”等专题栏目开展宣传。对经济建设中涌现出的丰乐乡、市汽修厂、果园乡砖厂等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反映丰乐乡15年巨大变化的通讯《丰乐人圆了丰乐梦》收入省委宣传部编印的飒从东方来》一书。1995年,围绕农村奔小康、发展支柱产业、建设商贸旅游城、大办乡镇企业的目标任务,重点对发展经济的思路措施、三荒地拍卖、发展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等进行宣传,推出西峰寺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奔小康、河西实业公司兴办万头猪场、轻机厂实施名牌战略等先进典型。1996年,新闻宣传把学习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对全市重视粮食生产、发展支柱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坚持“两主攻”、实现“三增加”等农村经济战略措施进行宣传报道,推出果园、西峰等乡镇企业排头乡,东方集团、供销集团等一批先进典型。1997年,建立新闻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新闻、广播、电视台负责人新闻例会,根据上级宣传部门确定的宣传重点和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讨论安排当月新闻宣传重点。在电台、电视台设立小康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国企改革、支柱产业、双拥工作等专题栏目,对农业产业化、股份制改造、三项制度改革的成就全面报道。邀请中央电视台海外专题部等17家媒体对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和创建河西双拥走廊进行报道。1998年,市委加强新闻科力量,编制由过去1人增至3人。根据地委宣传部“要打好几个宣传战役”的要求,重点抓深化企业改革、再就业工程、全面实施“3343”工程、大力推进创建一流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和迎接敦煌招商会、兰交会的宣传报道。借敦煌招商会和兰交会召开,在《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西北建设报》和《酒泉日报》编辑7个专版,并编印《欣欣向荣的西部名城一酒泉》一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年内在省地以上新闻媒体上稿1089件。1999年,新闻宣传工作围绕“再造酒泉”战略大局,按照地委宣传部“新闻宣传每季度打响一个宣传战役”的要求,分季度组织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全省一流文明城市”、“解放思想、再造酒泉”、“搭建5000亩日光温室”、“迎接西部大开发”等四方面宣传,在电台、市电视台及地级以上新闻媒体播发、刊登新闻稿件2329篇(条),邀请中央及省级新闻单位记者20余批次对全市农村产业化发展、工商企业改制改革、宽裕型小康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对外进行宣传报道。2000年,新闻宣传配合全市招商引资战略、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克服一般化,争当排头兵”学教活动,突出重点开展宣传。全年在中央、省地新闻媒体上稿1413篇(条),市委邀请“新春走河西”新闻釆访团、中国农业科技“西部万里行”新闻采访团、香港凤凰卫视等64批次记者对全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产业优势等进行宣传报道。2001年,市委在新闻单位集中开展了为期4个月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新闻纪律作风整顿。新闻宣传围绕深化企业改革、农业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中国酒泉农业科技节等方面进行报道,市委接待中央及省级新闻媒体记者19批次184人。2002年,市委召开全市新闻工作会议,与新闻单位签订新闻宣传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新闻单位围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工商企业改革、加快项目建设、营造“三个环境”、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等进行宣传报道。9月份,利用撤市设区的有利时机,在《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酒泉日报》编辑4个专版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开展系列化宣传,在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刊登稿件448篇(条),市级新闻媒体上稿952篇(条),全年邀请和接待中央省级媒体新闻记者21批50人次,刊发宣传专题稿件52件,宣传了酒泉撤市设区后新肃州开放发展的新形象。
精神文明建设酒泉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简称市文明委)办公室(简称市文明办)为酒泉市委直属部门,负责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1997年合并到市委宣传部。2002年9月,更名为肃州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创建活动1990年1—3月,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从参加竞赛的85个单位,576个科室、车间,1.1万名职工中,评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13个,优质服务先进科室、车间、班组22个,优质服务标兵13人,最佳优质服务员19人,优质服务先进工作者45人。同年5月,制定印发农村“五建、两创、三普及”创建标准,农村各乡镇结合年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评出双文明村31个,模范文化村55个,模范治安村55个,模范科技村65个,模范计划生育村57个,模范卫生村64个,双文明户6127户,五好家庭2.8万户,卫生光荣户3.3万户,遵纪守法户3.2万户。1991年3月5日,在城区开展大规模学雷锋活动,地市180个部门的3400多名干部分别到北环东路、北环西路、南关甘新公路、酒火公路打扫卫生,清理垃圾300多方,修整路基4公里,由省地驻酒和市属企事业单位、解放军指战员和个体户近3700人组成的120个便民服务队,在城区4大街开展为民服务.服务项目达40个,服务总量1.5万人次。5月份,制定出台《酒泉市军民共建活动暂行管理办法》。6月份,印发《关于在城市高中以上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试点工作涉及城市11所学校及高中以上学生4479人。1992年,酒泉市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称号。1993年,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学生品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为重点,编印“四德”教育提纲,下发市属各系统、农村各乡镇和省地驻酒各单位,并依托系统、乡镇党校和文化技术学校对职工、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共宣讲260多场次,受教育职工群众4.2万人次。1995年,城关镇6个街道办事处组织辖区688个单位开展文明片区创建活动,举办各种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各类群众性活动1328场次,参加人数4.38万人次。片区单位领导和职工、师生、官兵及街道居民3万多人次上街学雷锋、做好事4830件,清理垃圾1.21万吨。1996年,按照中央和省、地要求,先后对《酒泉市行业文明管理办法》和《酒泉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重新修订,印发《关于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的通知》,辖区内的省、地级文明单位和市级模范文明单位、文明单位以及乡镇级文明单位一律实行动态管理,当年命名,当年有效。1996年12月,酒泉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市。2001年2月,市委、市政府硏究下发《关于创建精神文明模范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创建措施,召开文明行业现场会暨“行业作风万人评”活动启动仪式,酒泉地区医院、94005部队、酒泉公园、信用联社等11个单位介绍经验。2002年5月,开展道德、科技、文体、卫生、法律、服务“六进社区”活动。组织20个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包区挂项、分层落实创建任务,开展科普教育、法律咨询及专题讲座156场次,开展义诊、助残助困等公益活动120多次,救助困难户200多户,举办财务、科技及再就业培训班24期,组建群众文娱活动队伍42个。截止2002年,东北街街道办事处、西北街街道办事处和东南街街道办事处、南苑社区居委会先后被命名为地级文明街道和地级文明社区。北新花园社区居委会和南苑社区居委会被命名为省级文明社区。
1990—2002年,市委、市政府每年对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命名。至2002年底,全市建成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省级文明单位12个,地级文明单位65个,市级文明单位352个。
文明城市建设1998年,成立酒泉市创建全省一流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明办。1999年,在城关镇召开创建全省一流文明城市现场办公会议,针对城市管理工作中环卫设施设置、垃圾袋装化推广、监察大队建设、流动监督岗设立、环卫体制改革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印发《创建国道312线酒泉市段部级文明样板路实施方案》和《创建国道312线酒泉市段部级文明样板路路外形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把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动员农民、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采集沙石料1.9万方,铺垫路肩62公里,清理整顿广告984个,清理拆除户外广告455个。酒泉公路段全体职工,连续奋战60天,预制路肩样块14.9万块,安装路肩34.6公里,铺垫砂砾9880立方米,加宽硬化路肩28.2公里,罩路面17.3公里。
模范文明单位选介(一)酒泉市公安局1996年,公安局党委提出创建优秀公安局奋斗目标,全局上下从强化服务职能和为民服务水平入手,狠抓干警队伍建设和基层派出所标准化建设,坚持走科技强警之路,多警种联动,努力构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为确保一方平安提供保障。2000年,市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同年,被酒泉地委、行署命名为“地级文明单位”。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二)酒泉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多年来广泛深入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普及,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审批标准和程序,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查处力度,坚持把污染防治、环境管理与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双赢”目标。1999年,被酒泉地委、行署命名为“地级文明单位”。(三)酒泉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精神,狠抓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岗位意识和角色意识,吃苦在前,奋斗在先,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营造以实绩选人用人的氛围,加大干部交流和年轻化进程及“一推双考”力度,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高。2001年,被地委、行署命名为“地级文明单位”。(四)酒泉市医院市医院始建于1951年,经过儿代人顽强拼搏和艰苦创业,医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已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以手术、放疗、化疗、介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肿瘤为特色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多年来,该院坚持“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办院宗旨,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庭院绿化、美化工作,为就诊病人创造优美环境,医德医风满意率达95%以上,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信任。2001年,被酒泉地委、行署命名为“地级文明单位”。(五)酒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始建于1954年,由农民入股组成的地方合作金融机构,担负着为“三农”服务的重任,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多年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业务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致力于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争先创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先后实施“素质工程”、“形象工程”、“富民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2001年,被酒泉地委、行署命名为“地级文明系统”。(六)酒泉市卫生局市卫生系统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提高文明行业创建水平,积极推行和完善医疗服务收费、药品价格公示、门诊和住院费用查询、病人选择医生等制度,有效杜绝乱收费、自定收费项目和标准的行为,增加收费透明度,同时,重视医疗队伍建设,完善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道诊(问)负责制、手术审批制等医疗管理制度,严格医疗、护理操作程序,为人民群众提供可靠、放心的就医环境。2001年,被地委、行署命名为“地级文明行业”。
第八节统战工作市委统战部主要承担全市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与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市政府侨务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2002年,市民族宗教局并入统战部,酒泉市委统战部更名为肃州区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归口统战部管理。
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1990年以来,统战工作紧紧围绕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开展党外人士工作,充分调动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1994年,开展特邀督导员、监察员、检察员、监督员、审计员工作,在教委、物委、监察局、工商局、税务局、审计局等部门,聘请27名党外人士特约员。1995年,制定下发《关于政府有关部门同民主党派建立对口联系的意见》,根据6个民主党派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与市政府所属11个部门建立对口联系,对加强政府工作部门的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接受民主监督等发挥了积极作用。1997年5月,市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统战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重大决策和主要人事变更协商制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定期通报制度、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等制度。1990—2002年,党外人士中有3人被选为省人大代表,3人被推荐为省政协委员,2人选为副市(区)长,1人选为区人大副主任,5人选为市(区)政协副主席。市政协九届(2002年)委员会的130名委员中有党外委员78人,21名常委中有党外人士11人。市十五届(2002年)人代会180名代表中有党外代表30人。100多名党外人士参加中央、省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60多人相继走上科级或县级领导岗位。
民族宗教工作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积极帮助黄泥堡裕固族乡发展农业生产,并做好争取项目及资金的工作。1990—2002年,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39万余元,动员社会各界捐助扶贫及助学款3.6万元。1990年开始,对清真饮食业门点和清真食品加工点依法进行检查和清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宗教工作在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对宗教活动及场所的管理。根据宗教政策和信教群众的要求,报经上级宗教部门批准,于1991年开放伊斯兰教北门洗水房,1993年开放佛教大法幢寺,1999年开放佛教红山西坪观音庙和西洞洪水河佛洞庙。到2002年底,共有宗教活动场所8处。1997年起连续6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和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的“四维护”活动,维护民族宗教界内部的团结,提高信教群众的法制意识,促进宗教活动的正规化和法制化。
对台、侨务工作重视对外宣传,以扩大酒泉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为主,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酒泉风土人情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变化,认真做好来酒泉探亲的港、澳、台、侨胞的接待工作。1991年,接待来酒泉探亲的台胞、侨胞18人,旅游观光参观团5个,共计112人,有8人到外地会台胞,2人去香港、台湾探亲。在招商引资工作上,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经多方努力,1996年,将制种种类比较齐全的东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入酒泉,2002年该企业拥有职工300多人,固定资产1400多万元,试验农场6处,下设办事处13处,制种面积达到1.5万多亩,出口各类种子70万公斤,创汇263万美元,使1.5万农户受益。与此同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企业与制种农户的纠纷,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2002年,该公司已同美国、英国、以色列等16个国家的66个种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该公司的引荐,每年来酒泉考察的外国制种客户达300多人次。
第九节政法建立健全机构1983年,成立酒泉县委政法委员会,由书记、副书记和公安局局长、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司法局局长、民政局局长组成,有时政法委书记为县(市区)委常委,1986年更名为酒泉市委政法委员会(简称政法委)。1997年,市政法委内设纪检组和办公室,配置纪检组组长。1999年,成立酒泉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2001年12月成立酒泉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2年9月,酒泉市委政法委员会更名为肃州区委政法委员会,市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肃州区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办公室。1985年8月,成立酒泉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治理办公室。1986年酒泉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更名为酒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办公室。1987年5月,市委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调整,综合治理办公室在公安局办公。1988年,成立酒泉市治安联防指挥部。1991年,市委将原酒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更名为酒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酒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综治办),与政法委合署办公。2002年9月,酒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更名为肃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开展严打综治1983年8月,组织开展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简称严打)斗争。1983—1986年共批捕杀人、抢劫、伤害、放火、流氓、盗窃等各类犯罪分子691人,涉案391起,摧毁犯罪团伙29个,成员177人,依法判处各类刑事犯罪分子648人,查处各类经济案件124案,涉案240人,依法判处27案30人,挽回经济损失17.29万元,查处治安案件587起,处罚各类违法人员1066人,其中拘留422人,罚款627人,警告17人,查处火灾事故80起,交通事故126起,社会稳定得到有效保障。1988年,组织开展4次自行车清理整顿集中统一行动,登记自行车3623辆,查出无牌号并补办牌号自行车1.56万辆,查获盗窃和来路不明自行车123辆,挖出自行车作案成员15人,摧毁作案团伙1个。同时,在四条大街主要路段、街口制作治安岗亭8个,从市属和驻酒单位抽调联防队员120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巡逻。在农村19个乡镇招聘39名民警编入乡镇序列,加强乡镇派出所建设。1989年,制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开展扫除“六害”(卖淫嫖娼、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拐卖妇女儿童、私种吸食贩运毒品、聚众赌博、利用封建迷信骗财害人)统一行动,收缴黄色淫秽录像带116盘,扑克228张,打击处理“六害”违法犯罪人员354人。1991年,制定《酒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分工责任制》,明确各级党政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制定《酒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991—1995年5年工作规划及实施要点》,内容含盖打击、防范、管理、建设、教育5个层面,具体把日常工作与阶段性工作有机结合。1993年,开展创建“二无”(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村和“四无”(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职工违法犯罪)单位活动。1994年,城市359个科级以上单位实现“四无”要求的达336个,占93.5%,农村164个行政村实现“二无”要求的达112个,占68.3%。1994—1995年,组织公安、司法集中对农村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整治,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6起,其中重大案件85起,抓获各类刑事犯罪人员185人,摧毁犯罪团伙30个109人,查处治安案件151起,处理各类违法人员468人。1995年4月,组织开展“百日严打”斗争集中行动,组织警力117人,分30个行动小组开展“破大案、追逃犯、抓禁毒、打团伙”攻势,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88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45起,破获隐漏案件17起,查获刑事作案成员185人,摧毁犯罪团伙13个49人。通过治安秩序整顿,治安混乱区域、单位面貌得到改观,社会丑恶现象特别是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各种民事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调解处理,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稳中有降,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1996年,命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3个,模范单位40个。1998年,市委、市政府转发《1998—2000年全市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校园、村活动的实施意见》。至2000年,创建并命名综合治理模范乡镇、单位68个,安全文明小区37个,安全文明校园9个,安全文明村75个,综治规范化建设乡镇8个。1999年8月,从政法部门为城市15所中小学和农村19所中学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46名。2000年3月,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2001年3月开展“百日扫毒”统一行动。2002年建成无毒社区20个,清理辞退违法违纪干警3人。3月,地、市政法委与地、市综治办联合,从党政机关抽调32名工作人员,组成群防群治工作分队、禁毒工作分队、流动暂住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分队和重点案件督查组,深入街道、社区和城郊重点乡镇,开展群防群治、禁毒、流动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清理登记和重点案件督查,共清理登记暂住人口1.4万余人,制发暂住证1.04万个,发证率达94%,在暂住人口中列管重点人员6人,摸排犯罪嫌疑人员34人,破案25起,查处治安案件54起,处理违法人员67人。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流动暂住人口管理办法,变流动暂住人口由公安独家管理为公安主管、各级党政组织协管的双线管理体制。并对出租房屋户实行租赁房屋安全许可证制度,落实1户1份安全许可证、1份治安责任书、1套档案资料、1套动态情况登记卡、1本房主登记簿的“五个一”管理措施,同时在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城郊结合部流动暂住人口、出租房屋较多、居住集中的西洞镇、西峰乡、果园乡、泉湖乡及村组,建立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管理机构45个,落实专兼协管人员45人,基本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的目标。
加强基础建设积极建立以农村乡镇、村组和城市街道、社区治保、民调组织为主要力量的预防防线网络,成立乡镇级协调委员会18个,村级协调委员会164个,治保民调小组1346个,城市街道建立由居委会主任参加的协调委员会6个,社区组建由楼院长和居民代表参加的治保民调小组32个,辖区城市各单位建立治保调解组织338个。各级治保调解组织共投入调解力量5516人;建立以乡镇治安联防、村组联户联防和城市看楼护院、治安巡逻等为主要力量的看护防线网络,12个乡镇建立以机关年青干部、基层民兵为主要力量的兼职治安联防队,城郊的怀茂、总寨、上坝、泉湖、果园、西峰等乡镇组建以复退军人、警校毕业学生为主要力量的专职治安联防队,164个行政村组织农户实行以户轮流值班的联户联防,城市新世纪花园、南苑、北新三个物业管理小区,以物业管理公司为依托分别建起5—10人的专职治安巡逻队。建立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商场、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区域控制防线网络。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立安全保卫机构45个,配置人员25。人,建立护厂队20个100人,护校队16个128人,普遍建立由单位领导带班、干部职工轮流值班的治安防范值班制度。全市治安防控水平得到提高,社会效果明显。禁毒工作以创建无毒市为目标,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制,建立对吸毒人员定期分层尿检制度,健全完善吸毒人员档案,对吸毒人员进行清理登记,开展帮教,建立帮教组织320个。
第十节党校1961年,酒泉、金塔两县分设,市委党校迁至石油新村。1962年,迁到雷祖庙巷(现大众巷)。1968年11月,县委党校撤销,成立酒泉县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工作人员3名。1977年恢复县委党校,校址迁北门什字。1979年迁到公园路北后街3巷2号。1994年,成立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甘肃分院酒泉辅导站。1995年,在党校内成立酒泉市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主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兼任党校校长。2002年9月,中共酒泉市委党校更名为中共酒泉市肃州区委党校。党校有多功能电化教育厅1个,礼堂1座,藏书2.2万册,教职工21人,其中教学人员13人,后勤管理人员8人,本科以上学历9人,大专4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7人,助理讲师4人。
干部培训1990年以来,党校每年都根据市委安排,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宣讲团等形式开展干部理论教育培训。1990年4月,对大专学历以下的干部分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史》等课程培训。同年,调整干部培训的内容、范围和形式,培训范围以科级领导干部、乡(镇)村干部为主,培训内容主要以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为主,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5月,各大系统和乡镇党委成立业余党校,并协助业余党校进行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初步形成以市委党校为主干,基层业余党校为依托的党员干部培训网络。10月开办新进领导班干部培训班。1992年,党校调整课程设置,突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培训。1996年3月,党校制定调研制度,确定巨龙集团、西峰乡、金佛寺镇等3个基层党校为调研联系点,定期下派教帅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活动,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工作实践的水平。1997年9月,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出“创一流教学管理、一流科研工作、一流后勤服务、年内建成全省一流党校”的奋斗目标,修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1999年,深入市直各部门和农村各乡镇巡冋宣讲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再造酒泉”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2000年以来,党校把深入学习、研讨、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连续几年举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研讨班216期,受训人员达1.64万人次。
科研工作1990年,配合干部正规化理论教育,编印《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史》等4门学科共4万余字的复习资料。1992年冬季,配合全省农村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和形势教育宣讲工作,抽调教师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参与编写宣讲提纲。1995年,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组建科研室,制定教师科研奖罚制度,科研工作迈上新步伐。1998年以来,教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篇,省级8篇,地级10篇,市级9篇。
1994年12月,成立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甘肃分院酒泉函授教育辅导站。1995—2002年,连续举办大专班8届,招收学员1377人,开设经济管理、财政金融等5个专业23个班次。
第十一节机关党建1997年4月,撤销市级机关党委,成立中共酒泉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1998年11月,调整强化机关工委工作职责,工委书记由市委副书记兼任,2002年4月,并入市委组织部,保留中共酒泉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牌子。2002年9月,更名为中共肃州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工委下设党总支6个,党支部42个,党员1053人,其中在职干部职工党员814人,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239人。
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主要采取落实“三会一课”(党员会、党小组会、支委会、党课)制度、机关政治学习制度和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等措施,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先后组织开展邓小平理论、党员“双学”(学政治、学理论)、解放思想、再造酒泉”大讨论、“克服工作一般化,争当开发排头兵”大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警示教育”、“权力观教育”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在党员和支部中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两年表彰奖励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重视党员发展工作,每年举办1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合工作实践,规范和制定发展党员工作预审、公示、票决、考察、责任追究等5项制度。1990—2002年,发展新党员363人。利用每年“三八”、“五一”、“七一”、“十一”等节庆日,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球类比赛、知识竞赛和文艺联欢活动。1994—1997年,在机关各部门开展“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基层群众满意机关”创建活动。1998年8月,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主要解决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三难问题。2000年,提出“抓主抓重、分类指导抓党建”的工作思路。2001年,制定机关作风建设投诉制度,向办事群众公开投诉范围及投诉电话,设投诉箱,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002年,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主要从思想解放、工作创新、制度建设、工作落实、典型带动、干部导向等6个方面入手,狠抓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在机关各部门建立“首问制”、“服务公示制”和“服务承诺制”,对作风建设情况定期督查通报。党员干部积极为基层群众办实事、搞服务、解难题,开展各类扶贫帮困活动,2000—2002年,动员机关党员干部捐款6次,累计捐款25.61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困难。45个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扶城市下岗职工10人、特困学生10人、残疾人8人。制定下发《关于对机关党建工作实行分类指导的意见》,将所属6个总支、42个支部按照区委部门、政府部门、执纪执法部门、事业单位、垂直管理单位划分为5大块,分别制定出具体工作任务和目标,实行分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