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供销合作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630
颗粒名称: 第二节供销合作商业
分类号: F72
页数: 8
页码: 151-158
摘要: 本节内容包括:体制改革、经营与加工、企业管理等。
关键词: 酒泉市 肃州区 贸易经济

内容

第二节供销合作商业
  酒泉市供销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市联社)既是市供销系统的管理机关,又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担负着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引导农民发展经济的重要职责。1990年,有农副日杂生产资料公司、综合贸易公司和西峰、西洞、东洞、红山、金佛寺、丰乐、屯升、清水、下河清、总寨、上坝、枠尖、果园、泉湖、银达、怀茂、三墩、临水、黄泥堡19个乡镇基层供销社,有职工1035人,其中干部110人,固定职工450人,招聘职工390人,临时工85人。1992年,成立酒泉市棉花公司。1993年,将清水供销社划归综合贸易公司,金佛寺供销社划归农副公司管理,农副公司将原设置生资、日杂等职能股室变革为经营性实体,成立糖烟酒、建材等分公司。1996年,以棉花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工业品公司、糖酒副食公司、日杂土产公司、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建材物资公司、农副畜产品公司、脱水蔬菜公司、餐饮娱乐中心和科技示范农场为龙头,19个农村基层供销社为基础,以工业品联购分销、农副产品分购联销为主要经营形式,组建了巨龙供销集团公司,市联社与集团公司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联社内部设党委办、行政办、财务审计部、业务物价信息部、储运安全保卫部。同年8月,成立酒泉市脱水菜公司,隶属巨龙供销集团蔬菜瓜果公司,下设上坝脱水菜厂和临水脱水菜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新办了农业机械公司和摩托车经销公司。在下河清乡与清水镇交界处的白疙瘩滩划地1万亩,开办科技示范农场。投资10万元在黑龙江省东宁县设立洋葱经销公司。1999年,投资450万元控股兼并敦煌宇迪钒业公司,成立甘肃敦煌三龙钒业有限公司。2002年,投资145万元收购敦煌郭家堡棉花加工厂,出资1820万元并购汉武酒业有限公司,总寨、上坝2个基层供销社依托原有资产组建起有限责任公司,巨龙集团公司改制为民营企业,在岗经营人员522人,买断工龄人员1055人,下岗职工47人,离退休人员255人,下岗职工全部领取了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退职的24人领取定期生活费。至2002年底有管理机构1个,经营机构36个,酒泉市供销合作联社更名为肃州区供销合作联社。
  体制改革1991年,日杂商店多年亏损被撤消,84名职工和72万元库存商品、80万元亏损由各下属企业安置消化。1999年,基层供销社和城市零售门点实行抽资租赁经营,工业品公司、糖酒副食品公司等6个批发企业实行法人代表持大股、职工自愿参股形式租赁经营,各企业和门点共抽回资金1682万元。生资、棉花、脱水菜、农副果菜、科技示范农场和供销商场6个龙头企业实行股份制经营。2002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供销社明显暴露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债务包袱和人员负担沉重、服务功能薄弱等一系列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矛盾,为使其尽快走出困境,根据省、地供销社转发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进一步深化基层供销合作联社改革的意见》,经职工代表大会和巨龙集团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制定了《酒泉市供销合作联社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在企业改制中对符合补偿条件的1055名在职、下岗、解除劳动关系、离职离岗人员采取一次性以现金和实物给予补偿的办法,全部进行身份置换,共支付各种补偿金2003.19万元。企业法人于9月份正式签订产权整体转让协议,接转巨龙供销集团(供销合作联社),承担企业负债1724.79万元,原集体所有制企业一次性改制为民有民营企业。同时,出资1820万元并购汉武酒业有限公司,实现产权制度改革一步到位。
  1991年,市供销联社成立农资专营领导小组,农副公司设立农资专营股,确定41个专营网点,实行农资供应分配方案、供应品种、办法、数量、价格五公开,严格执行供应证、发票、底册三相符制度,保证农资专营顺利进行。1992年7月开始,各企业施行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经营业务有新发展,购销大幅上升,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37亿元,比1991年增长17.59%,实现利润193.3万元,人均创利2169元。1993年,坚持合作社原则不变、办社宗旨不变、企业性质不变、社有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原则,按照风险抵押、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交足承包费的要求,在银达、东洞、临水、泉湖4个供销社推行社有自营改革。1994年,全系统推行一级所有、多级法人、统一管理、分级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制,实行经营形式自主、经营渠道自主、经营范围自主的经营体制,促进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克服吃大锅饭的依赖思想和短期行为。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先后将推行社有自营改革试点的银达、东洞、临水、泉湖4个供销社全部收回,仍由集体经营。1996年,组建酒泉巨龙供销集团公司后,经营机制随之转变,市联社由原来的行政领导职能转变为经营、管理、服务相结合的职能,各专业公司由小而全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基层供销社由买卖型转变为农村综合服务组织。1998年,按照为农服务龙头企业集体承包经营、批发企业股份合作经营、餐饮娱乐中心抵押承包经营、零售门店抽资租赁经营、仓储设施资产承包经营、机关工作实行责任承包制6种改革形式,将9个专业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餐饮娱乐中心全部完成抵押承包经营,城市小型零售门点全部抽资租赁经营,工业品、糖酒副食品、日杂土产3个公司实行抽资经营,基层供销社在坚持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企业股份合作、职工面向市场、门店多元经营、三农集体承包的改革思路,对大多数工业品零售门店实行抽资经营。
  1999年,按照调整组织结构、明晰产权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开展制度创新,以股份合作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重点发展资产运营和资本扩张,建立多元经营格局的工作思路,根据不同的经营情况进一步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建立起经营承包制、财产租赁制、会计委派制、企业股份合作制等新机制。对15个基层供销社清产核资,制定了包死承包基数、保证三农服务、保证资产保值增值、保证承包费上缴、保证两金上缴、保证职工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承包经营管理体制,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基层供销社存在的亏损、潜在亏损及负盈不负亏的问题。采取扩、改、租、建等多种形式,由商品经营转向资产经营,将南关贸易大厦库房改建成了商品市场。2000年,全系统推行经营承包制,落实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2002年,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企业由原来向主管机关负责转变为向出资人和股东负责,摆脱了行政干预,集团公司将有效资产投入到各子公司,确定不同的控股比例,实行控股经营,同时吸纳经营者和员工入股,形成股权多元化、营销市场化的格局。基层供销社的零售门店面向社会公开出售,仓库及院落进行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各子公司占有的空闲土地实行整体开发和有偿使用,使企业所有权、经营权更加明晰。
  1992年,各企业根据经营情况进行收入分配。1993年,调升职工工资标准,人均月增资26元。包括离退休人员工龄工资,人均月增资24元,两项合计人均月增资50元。1994年,再次调升职工工资标准,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增资40元,在职职工人均月增资118元,职工年收入达4021元。1995年,职工人均年收入由1990年的2000元增长到4138元,人均增加2138元。1999年,基层供销社和城市零售门点实行抽资租赁经营,全部放开搞活,引入个体经营机制,相继对工业品公司、糖烟酒副食品公司等6个城市批发企业实行法人代表持大股、职工自愿参股经营后,人、财、物的分配和收入分配全部由经营者直接管理。基层供销社釆取主任整体承包经营的办法,转换机制,放开分配。至2002年,全系统实行工效挂钩制,计件、计时、定额提成和绩效分配,实现收入能高能低、能升能降、易岗易薪,形成了人人盼望赢利、担心亏损的氛围,充分调动了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分配的激励作用。
  1990年,安排23名待业子女在系统就业。1992年后,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用工制度随之放开,企业用工由经营者自己决定。1998年,基层供销社实行抽资经营后,职工或参与承包经营或面向市场自主择业。2000年,推行全员合同用工制度。2002年,全员身份置换后彻底打破职工身份界限,不再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按照持有企业股份和不持有企业股份,分为股东和员工,入股者既是企业股东又是企业员工,享有参与企业管理和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双重权力。同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原有合同,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实行定员定岗、压缩编制,避免了人浮于事的不良现象。
  经营与加工1990年,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点82个,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工作人员150多人,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农机具等40多个品种。年销售各种化肥10万多吨、农药150多吨、农膜600多吨。1996年起,温室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化肥、农药、农膜等销售量逐年增加,供销社采取多口进、一口出的措施,早计划、早安排、早供应,季节使用,常年准备,重点抓化肥调运,满足生产需要。
  1990—2002年农资供应情况表表7—3年度 化肥(吨) 农药(吨) 农膜(吨) 供应量 同比增加 供应量 同比增加 供应量 同比增加1990年 58901 3000 7503 27.5 370 501991年 63000 4099 133 57.7 444 741992年 65052 2052 73 -60 509 651993年 65395 343 65 -8 450 -591994年 77318 11923 71 6 450 01995年 43608 -33710 77 6 434 -161996年 43608 0 125 48 596 1621997年 72000 28392 64 -61 329 -2671998年 81500 9500 230 166 684 3551999年 42526 -38974 50 -180 270 -4142000年 53916 11390 110 60 410 1402001年 66751 12835 150 40 400 -102002年 108914 42163 181 31 577 1771990年,生活资料经营品种逐渐增加,销售额上升,城乡供应网点增加到100多个,供应品种由锅、碗、瓢、盆、食盐、食油、五金、针织品、文化用品等逐步扩展到季节服装、鞋帽、灯具、家具、家用电器等2660多种,并增加了医药销售、图书代销、租赁等业务,门类繁杂、品种齐全,完成生活资料销售3.729亿元,比上年增长4.7%,新增销售47.4万元,压缩库存商品93万元,处理有问题商品80万元,库存商品适销率达96%。同时,开展送货上门服务活动,送货金额443万元。1991年,开展生活资料批发业务和代化肥调运理批发业务,建立批发点13个,批发销售额900多万元。1994年,增设批发网点6个,批发网点增至27个,有13个基层供销社搞批发业务。199年,集团公司举办首届交易会,会期35天,交易额突破740万元,创当地历届交易会最高记录1998—2002年,每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2.4亿元。1990年以来,在巩固和发展传统性农副产品购销业务的基础上,采取信息导向、合同指导、技术传授、价格调节、产品推销等办法,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扶持洋葱、西瓜、大蒜、黑瓜籽等产品发展。1990年,完成农副产品收购278万元,外销洋葱3780吨、大蒜270吨、西瓜2210吨,为农民增收120万元。1991年,完成农副产品收购200万元。1992年,市联社与15个省、市的150个调供单位建立购销关系,与30个村签订种植合同,共收购、运销粮食3500吨、西瓜715吨、洋葱6420吨、大蒜207吨、黑瓜籽197吨。1993年,完成农副产品收购总值720万元。1994年,完成收购总值1877万元。1995年,完成收购总值4426.1万元,同比增长137.7%。1996年,完成收购3619.5万元。1998年,完成农副产品收购总值6610万元。1999年,完成农副产品收购总值7000万元。2000年,完成农副产品收购总值4821万元。2002年,由于农副产品市场进一步放开,农副产品经纪人队伍扩大,加之企业改制后农副产品经营体系不够完善等,农副产品收购只完成总值945万元。
  1990—2002年农副产品收购情况表表7—4年度 收购总值(万元) 增长率(%) 其 中 洋葱(吨) 玉米(吨) 西瓜(吨) 黑瓜籽(吨)1990年 278 — 3780 2600 2210 3201991年 200 -28 3100 2500 2000 2601992年 600 200 6420 2700 715 1971993年 720 20 5800 6000 1500 1501994年 1877 160.7 11000 5800 1200 —1995年 4426.1 136 21000 32000 — —1996年 3619.5 -18 231()0 28000 一 —1997年 4860 5.2 52000 33000 — 一1998年 6610 36 100800 32000 — —1999年 7000 5.9 130000 35000 — —2000年 4821 -31 11000() 3000() — —2001年 2230 -54 12000() 26000 —2002年 945 -58 52000 10000 — —1992年,扶持农户种植棉花1100亩,亩均收入300元以上。1994年,亩均产籽棉150多公斤,亩均收入605元,最高的亩收入达1148元。1995年,釆取赊销籽种、预付地膜、技术员驻守指导等办法,落实棉花种植面积50()亩,收购加工籽棉55吨,亩均收入770元,最高达1500元。1996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下河清乡为重棉花收购点,在三墩、银达、总寨、上坝等10个乡镇落实棉花种植面积3000多亩,亩均产籽棉208公斤,总产750吨,亩均收入1115元,全市农民种棉收入400多万元。同年,建起年加工750吨皮棉的棉花加工厂。1998年,推行划片包干责任制,在技术、生产、管理上实行一体化服务,落实棉花种植面积1.2万多亩,当年收购加工皮棉3426吨,收购总值达4401万元。1999年,收购加工皮棉3000吨。2000年,棉花公司向农户提出棉花收购、技术服务等8项承诺,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落实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共收购加工籽棉9965吨,同比增加1780吨。2002年,酒泉、敦煌2个棉花公司延伸收购领域,区内棉花加工厂达到3个,共收购籽棉1.02万吨,加工皮棉2506吨。
  1996年,为解决农产品原买原卖问题,按照兴办一个加工企业、带动一项产业的思路,供销社投资65万元买断上坝脱水菜厂,租赁临津脱水菜厂,成立脱水菜公司,当年加工销售脱水洋葱220吨、脱水青椒30吨,产值达365万元,实现经营利润68万元。1997年,投资300万元收购上坝、临水、下河清、泉湖4个处于半停产的脱水菜厂,发展洋葱、青红椒等脱水菜产品的加工销售,年产值达1000万元,实现利税100多万元。1998年,投资264万元买断临津、酒津脱水菜厂,并进行了技术改造,依托脱水菜公司收购洋葱、青椒1.2万吨,生产脱水菜700多吨,产值达672万元。1999年,投资250万元扩建上坝脱水菜厂,增加产量250吨,投资50万元对泉湖、临水两个脱水菜厂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产量150吨,使脱水菜公司年产量由800吨增加到1300多吨,增加产值500万元。2。00年,在脱水蔬菜价格下跌、销路不畅的情况下,开发四季豆、白萝卜、南瓜、菜花和其它蔬菜品种脱水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加工销售各类脱水菜1273吨。2002年,脱水菜公司依托对外贸易拓宽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着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与韩国、日本、台湾等众多外商签定脱水菜订单,加工销售各类脱水蔬菜1283吨,出口创汇120万美元。
  1991年,采取自办与联办结合、以木器加工和兴办小型加工业为主、低粗加工与精细加工、集中加工与扩散加工、自营加工与来料加工并举方针,办起加工企业10个,从事木器家具、面粉、食品、瓜籽等加工,产值达150万元,上缴利税7.5万元。1993年,三墩乡供销社开展煤炭经营业务,并购进1台蜂窝煤机,加工销售蜂窝煤,当年销售煤炭850吨,实现纯利2.5万元。1994年,总寨、怀茂、下河清、丰乐、金佛寺、屯升6个乡镇的基层供销社新上了蜂窝煤加工项目,生产蜂窝煤2000吨,产值达38万元,销售原煤4000多吨。西峰、怀茂2个基层供销社新上烟筒加工,加工烟筒2万节,产值达16万元。1995年,屯升供销社购进2台蜂窝煤机,加工生产蜂窝煤500多吨,在清水镇开办了加工分厂1个,蜂窝煤加工设备增加到9台,年加工销售蜂窝煤2582吨。西峰、怀茂2个基层供销社开展烟筒、水桶等加工生产,怀茂供销社年加工销售烟筒1.46万节,水桶、炉拐等加工品种达10多个,产值达14.6万元,银达供销社筹办面粉、榨油、饲料加工厂,年产值达15万元。社办加工企业除个别被买断、租赁承包的效益状况良好外,大部分企业随市场变化自生自灭。棉花加工和脱水菜加工成为集团公司的重点龙头企业。
  企业管理1990年以后,市联社和各分公司从规范完善制度入手,建立健全用工、财务管理与审批、职工例会、职工考勤、工资奖金福利发放、职工晋级加薪与处罚管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等制度。1996年,制定规范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议事规则等,使企业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1990年,用以会代训形式培训财务人员,从财务制度、帐务记载、报表核对等环节入手,以自查互查等方法,加强财务、统计基础管理工作,进行财务审计,审查了第一轮经营承包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1991年,加强结算资金管理,各企业派员催收欠款,收回多年挂帐资金53万元。同时,开展内部资金拆借,互调资金45万元。严格审批制度,节省费用支出,费用下降0.4%。1992年,强化资金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开展内部资金有偿拆借,调剂拆借资金150万元,节约利息9万元,完成8个审计项目任务,查出违纪资金7925元。1993年,企业与企业之间资金余缺有偿拆借,调剂资金130万元,节约利息2.1万元,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需求。1994年,按照地区合办处的安排部署,开展全系统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总额达9097万元,盘盈固定资产470万元,坚持自愿互利、有偿调剂、数额不限、时间不限、按月结息、不得拖欠原则,系统内各企业之间开展资金有偿拆借调剂,拆借资金50万元,节约利息1.2万元,解决了部分企业高息贷款、部分企业低息贷款的矛盾,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1995年,狠抓清欠,大力压缩结算资金和非商品资金占用,通过定专人、定任务、定期限等措施,收回拖欠资金2300多万元,釆取赶集、摆摊设点、系统内商品余缺调剂、少进量多进样等措施,加强库存商品管理,通过清仓利库,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积极处理各种经济包袱34.6万元,企业与企业之间资金余缺的有偿拆借,调剂资金110万元,节约利息、增加效益3万元。1996年,集团公司建立内部银行制度,实行多渠道筹资、内部划转、一个口子对外等办法,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流失,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农资商品资金实行专户存储、按期结算,内部挪用、拖欠资金数量大大降低。系统内开展托收承付业务和内部资金融通,解决资金此处闲置、彼处不足和频繁催款所造成的麻烦。加强费用管理,压缩非经营性支出,费用支出实行多人签字,财务人员把关,领导一支笔审批。重新修订了差旅费、医药费和电话费管理办法,并把压缩招待费、业务活动费同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对部分下属单位私自购买汽车、办理移动电话、架设住宅电话的问题进行处理,节省费用开支5.3%。加强审计监督,坚持开展抽查审计、离任离职审计、半年年终交叉审计,并及时对违纪问题做出处理,全年审计总金额达2231万元。1999年,市联社安排会计审计人员对各公司和基层供销社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管理进行日常监督,对反映出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8名基层供销社主任和会计被给予经济处罚和通报批评。2000年,采取层层签订清欠责任书、经常抓、重点清、集中处理等办法,加大对有问题资金的清收和有问题商品的处理力度,全年收回有问题资金334.7万元,处理有问题商品293.3万元,处理各类挂帐损失218.9万元,最大限度地挽回了企业损失。2002年,对控股子公司的会计人员全部由集团公司委派,签订责任制合同,负责企业资金管理、资本管理和资产管理,各企业内部划细核算,各生产加工单位委派会计人员负责内部核算工作,有效发挥了财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作用。
  1990年,举办中级营业员培训班2期,农资系列化培训班2期,保管员培训班1期,培训职工163名。同时,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职工素质,加强合同工管理,先后清退合同工8人。1993年,釆取带资入股的办法,面向社会招收工人,募集股金194万元,招收工人70人。1996年,有453名职工自愿认购企业股份,成为企业股东。19个基层供销社的571名职工,留岗412人,下岗分流119人,待岗19人,21名职工自动离职或调离。
  行业管理90年代,市联社转变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改变坐等上门的被动局面,主动为农民提供服务,对农业生产资料、棉花和烟花爆竹及烟酒、食盐等部分生活资料实行专营管理,并制定《生产资料经营管理办法》。1998年,烟酒、食盐等专营物资由专营单位严格管理,化肥、农药、农膜和棉花等农资市场逐步放开,不再由供销社专营,供销社与公安、税务、卫生防疫、技术监督、城管等部门联手协作,进行专项整治,净化市场环境。1999年,配合公安、技术监督、城管等部门对烟花爆竹市场进行监管,烟花爆竹由市联社负责调供批发,并与个体经营者签订责任书,办理专营手续,确保烟花爆竹市场安全有序运行。
  企业选介巨龙供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成立,由综合贸易公司、农副日杂生资公司、棉花公司等9个专业公司和19个农村基层供销社联合组建而成,下辖农资公司、棉花公司、脱水菜公司、汉武酒业、农副果菜公司、三龙钒业有限公司、科技示范农场等11个子公司。2002年9月,马建邦、茹世乐、刘玮林3人购买,改制为民营企业。总资产2亿多元,职工1200余人,年产值过亿元,销售收入2.5亿多元,上缴利税近960多万元,经营领域涉及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食品酿造加工、生产资料流通等。
  巨龙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位于南后街35号,2002年,资产总额9000万元,有82个供应网点,职工150多人。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农机具等,年购销各种化肥10多万吨、农药150多吨、农膜600吨。同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信息、良种、物资、科技等。
  巨龙棉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0月,位于东大街74号,隶属供销合作联社,辖酒泉棉花分公司、敦煌棉花分公司、金塔棉花分公司和下河清、城关、三墩等3个棉花加工厂,有职工117人,资产2000万元,年加工皮棉5000多吨,年产值5000万元,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上缴利税131.6万元。1999年实行股份制经.营。
  巨龙科技示范农场成立于1996年,地处下河清乡与清水镇交界处的白疙瘩滩,距市区55公里,占地1万亩,资产总额达1700万元。1999年承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以来,按照科学科技示汜农场化管理、规范化建设、集约化经营、技术集成组装配套、形成特色的要求,完成了高新节水、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新型日光温室及反季节新品种示范3项主体项目和沙区土壤改良技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秸秆氨化养殖、节能节水农机化作业等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1980万元,核心示范面积1.2万亩,定植防风固沙林40万株、经济林15万株。引进美国、以色列及国内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釆用滴灌、喷灌、低压管道、U型渠输水灌溉、机井联动网络化输水和微机控制灌溉等多项节水新技术,年节水总量1000多立方米。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联姻,引进美国提子葡萄、日本油葵、大板仁用杏、杂交一代白兰瓜、花卉制种等新品种6大类80多个品种及相关的新技术11项,年产值460多万元。现入场农户72户,256人,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
  汉武酒业有限公司位于公园路23号,由20世纪80年代的酒泉酒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02年,由巨龙供销集团买断重组,总资产L2亿元,占地面积16.1万平方米,职工400余人,年产白系列白酒酒5000余吨,年综合生产能力达8000余吨,其中酱油、食醋3000吨。公司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先后投资200多万元,购进高强力过滤器、新酒老熟机等先进设备66台(件)、配备电脑、气像色谱分析仪等现代化检测仪器20余台,建成中心化验室。档案管理、财务数据、质量检测全部实行计算机联网,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从1991年开始,汉武酒业连续开发了三代新产品,第一代酒泉酒系列以茅型酒为代表,由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起名,在品牌塑造上独辟蹊径,产品供不应求;第二代汉武御酒系列以其精美的包装、优良的品质、合理的价格赢得市场,成为中华白酒行业的名牌产品;第三代新产品开发,充分适应了人们由单纯饮酒向滋补保健发展的需求,公司与台湾六经学会董事长张渊量先生合作,采用独家秘方,以天然名贵药材沉香、藏红花和锁阳为原料,研制开发了锁阳保生酒,该酒具有活络经血、补五脏、生精补肾、滋阴壮阳等功效,由国内贸易部技术开发中心监制,经国家卫生部组织专家评审鉴定,为高级滋补保健酒,填补了甘肃省滋补营养酒的空白。目前,公司所生产的汉武御、神舟、酒泉酒等高中低档三大系列42个品种的优质白酒,以传统双轮发酵工艺,辅以古今闻名的“酒泉”之水和现代工艺技术精酿而成,酒液清澈透明、香气纯正、人口柔绵、诸味协调、醇厚味长、别具风味;尤其是新开发的醴泉长生酒,釆用特殊工艺精酿,经多年设窖深藏,具有延年益寿的独特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酒泉酒系列、汉武御酒系列先后获得国际食品巴拿马金奖及国优、部优、省优称号和金、银奖等荣誉50多项,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评定为“绿色食品”,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区域最畅销品牌”、“最受欢迎产品”。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渊量
相关人物
井上靖
相关人物
马建邦
相关人物
茹世乐
相关人物
刘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峰
相关地名
西洞
相关地名
东洞
相关地名
红山
相关地名
金佛寺
相关地名
丰乐
相关地名
屯升
相关地名
清水
相关地名
下河清
相关地名
总寨
相关地名
上坝
相关地名
枠尖
相关地名
果园
相关地名
泉湖
相关地名
银达
相关地名
怀茂
相关地名
三墩
相关地名
临水
相关地名
黄泥堡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黑龙江省
相关地名
东宁县
相关地名
台湾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