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513
颗粒名称: 第四节林业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9
页码: 77-85
摘要: 本节包括林业资源、野生动物、林业生产等。
关键词: 酒泉市 肃州区 农业

内容

第四节林业
  1990年,酒泉市林业局内设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人秘股、林场股、业务股、保卫股和财务室,有干部职工19人。1992年12月,保卫股改为公安股,配备林业公安干警3人。1993年,林场股并入业务股。2002年,林业局内设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公安股、业务股,实有干部12人。下属单位有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站、沙生植被封护站和西峰、黄粮墩、长城、三合、新城5个国有林场。
  酒泉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站主要开展森林植物检疫、林木种苗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行政执法等,普及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1990年,林业局内设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沙生植被封护站、林木种苗站和果树站。有干部职工29人,其中农艺师3人,林业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0人。2002年,内设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林木种苗站和果树站,有干部职工26人,其中副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5人,助理农艺师3人,林业工程师1人,助理林业工程师1人,技术员4人。同年,沙生植被封护站职能从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站分离,成立沙生植被野生动物保护站,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林业局管理,有林业工程师1人,技术员3人,主要负责沙生植被封护、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保护,定期对国土进行荒漠化监测和环境监测,依法制止乱占林地、无序开垦、乱采乱挖、违法捕猎等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研究推广沙生植被封护、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试验及新科技应用等。
  国有林场主要从事保护、培育和管理森林资源及产业经营。开展林木营造、病虫害防治及科技研究、推广与培训等。1998年,西峰林场、黄粮墩林场划归酒泉地区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2001年3月,新城林场移交酒泉银星纸业公司,成为该公司的林纸一体化育林基地。2002年,长城、三合林场仍属林业局管理。长城林场有干部职工13人,其中,技术干部4人,林业工人9人。三合林场有干部3人(专业技术人员2人),工人10人。
  1992年10月,市甘草开发公司成立,1999年4月撤销。
  林业资源1989年,市林业局首次调查森林资源,此后每5年调查一次。据调查,全市有林业用地48.28万亩,其中郁闭度0.3以上的林地面积16.33万亩,占33.8%,疏林地面积282亩,占0.0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09万亩,占4.32%,苗圃地面积1002亩,占0.2%,宜林荒地面积29.74万亩,占61.6%。非林业用地中“四旁”(路旁、渠旁、宅旁、水旁)林网树占地面积1.4万亩,占非林业用地面积的0.3%,森林覆盖率3.5%O林木活立木蓄积量37.77万立方米,其中防护林31.73万立方米,疏林198.6立方米,散生木241.71立方米,林网“四旁”树6万立方米。到2002年,累计林业用地面积70.06万亩,比1991年的50.66万亩增长38.3%,其中有林地面积24.47万亩,占34.9%,疏林地面积600亩,占0.09%,人工灌木林地面积6967亩,占0.9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485亩,占0.5%,固定苗圃地面积328亩,占0.05%,宜林地面积44.46万亩,占63.46%,林网“四旁”树占地面积2.1万亩,占非林业用地的0.48%o活立木蓄积量50.6万立方米,其中,防护林43.20万立方米,占85.27%,疏林139立方米,占0.03%,散生木293立方米,占0.06%,林网“四旁”树7.36万立方米,占14.53%,杨类49万立方米,硬阔类1.5万立方米,软阔类774立方米。
  1989年,防护林9.16万亩,蓄积量31.73万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和蓄积的56.1%和100%。经济林面积7.17万亩,占43.9%。2002年,防护林面积13.13万亩,蓄积量43.2万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和蓄积的53.68%和100%,经济林面积11.33万亩,占46.32%。
  1989年,泉水片杨树生长率为5.2%,中部片为4.5%,洪水片为4.1%;沙枣树为3.5%;榆树泉水片为3.7%,洪水片为3.1%。据森林资源统计台帐记载,1989—2002年,全市新增林地面积9.46万亩,林木总生长量7.01万立方米,采伐量5.88万立方米,林地因釆伐减少3.7万亩,总的趋势是林木蓄积量资源消耗过大,生长量偏小。
  野生动物1989年,境内有野生鸟类17目33科86属147种和11亚种,常见的有16科约50种,野生兽类10纲6科10多种,爬行类动类2纲1科2种,两栖类2种。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猞猁(国家II级)、麝(所有种,国家I级)、黄羊(国家II级)、鹰(国家II级)、天鹅(国家II级)以及隼形目(国家I级和II级)、鸳鸯(国家II级)、号鸟形目(国家II级)和啄木鸟(所有种,甘肃省重点保护鸟类)等。
  林业生产1989年以来,酒泉市在林业生产中,不断改进林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以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经营、营林生产、全民义务植树等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林业建设。2002年,人工造林1.66万亩,育苗0.24万亩,生产各类苗木1062万株,义务植树129.78万株,经济林果品产量5364.3万公斤。
  1989—2002年林业生产情况表表5-1林业生态体系建设1989年以来,酒泉市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平原绿化、绿色通道、退耕还林、农田防护林、环城生态防护林带等工程建设,执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谁种谁有,允许继承,允许转让的林业政策。一批林果专业户和造林重点大户应运而生,形成了以家庭造林、经济林生产为主的生产格局。到1997年,全市累计人工造林15.4万亩,其中有防护林6.26万亩,经济林9.15万亩。林木保存面积9.15万亩,保存率59.4%。在北部自然灾害严重的风沙口采用插干、插条等办法栽种红柳、二白杨、沙枣、毛柳、白榆等。经济林营造以自发为主,农户栽种杜梨、山定子、海棠等。1998—2002年,落实《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规划》、《林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绿色通道建设规划》及《关于加快环城生态防护带工程建设的决议》,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同步发展,“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步伐。到2002年,全市共造林7.28万亩,其中有防护林4.48万亩,经济林2.8万亩,保存面积5.83万亩,保存率80%。1989—2002年共营造人工林22.68万亩,保存面积14.98万亩,保存率66%。
  1989—2002年人工造林情况表表5-2 年度 人 工 造 林(亩) 合计 三北造林 治沙造林 小计 其中:经济林 1989年 18118 18118 8042 —1990年 13643 13643 — —1991年 11883 11883 4663 1992年 12195 12195 4471 1993年 21300 17830 15500 34701994年 23946 19946 18039 40001995年 25171 20121 20121 50501996年 , 15651 11646 11321 40051997年 12118 11118 9296 1()001998年 10020 8840 4642 11801999年 13795 10285 6805 35102000年 16242 12204 6713 40382001年 16133 5003 5003 111302002年 16631 11431 4826 5200合计 226846 184263 119422 42583“三北”防护林1989—1999年,防护林建设以农村为主,市、乡、村采取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林果、林粮综合发展,鼓励农户发展庭院林和果园。2000年,酒泉地区《关于加快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决芯提出城乡绿化同步发展,执行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定植,分户经营的林业政策,绿洲内部统一规划,田、路、渠、林配套,大规模营造窄林带和小网格林带,绿洲外防护林带部营造乔、灌、草搭配和片、带、网结合的大型生态防护林。到2002年,营造防护林及“四旁”植树3356.6万株,面积18.43万亩,保存面积10.3万亩,保存率55.9%。
  封滩育林育草市境内河滩、戈壁、沙荒滩.地存有成片带状的红柳、白刺、红砂等天然灌木林和芦苇、冰草、碱蓬、甘草、麻黄等草本植物。1991年,在上河清滩、花城湖划定封禁保护区,封滩育林育草6.44万亩。1994年,在丰乐滩栽种麻黄、甘草等沙生植物2.46万亩。1997年、2002年,两次在黄泥堡封滩育林育草10.5万亩。1991—2002年,封滩育林育草19.4万亩,加上原有沙生植被封育保护区13.1万亩,累计形成封滩育林育草32.5万亩。沙生植被封护站在封育区立牌、埋设界桩、宣传封育管护制度,植被覆盖度由封育初期的10%—15%提高到20%—45%,构成了绿洲外围防风挡沙第一道防线。
  治沙造林1991年12月,制定《酒泉市1991—2000年治沙工程规划》。1992年,在国有防沙治沙林场营造红柳灌木林3470亩。1993—1995年,推广沙地、盐碱地治理技术,组织群众在北大河、果园乡屯庄堡、银达乡明沙窝和两山口、三墩乡夹边沟和古城、下河清北滩、屯升马营和沙山等沙漠荒滩采用插干、插条的方法,营造以沙枣、杨树、毛柳等为主的人工混交林和红柳沙生灌木林1.25万亩。1996—2002年,釆用带片网、多树种、乔灌草结合的方式,组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怀茂、三墩乡造林3.01万亩。长城林场、科技示范林场、夹边沟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新添墩开发区、白疙瘩滩等造林治沙成效显著。
  绿色通道2000年,《酒泉市绿色通道建设规划》提出谁造谁有谁受益和免费灌溉的优惠政策。在酒火公路两侧造林620亩,植树4.54万株。
  绿色通道2000—2002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官兵和乡村群众23万余人次参加绿色通道建设,投入资金1800万元,植树80万株,建成绿色通道250公里,其中国道25公里,省道38公里,市、乡、村、组道路187公里。2001年,酒火路被甘肃省林业厅命名为“甘肃省绿色通道第一路”。
  环城防护林2001年,酒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利用8年时间在城市外围建设宽400米,长45.7公里的环城绿化林带,人工造林1.93万亩。2002年,在西峰、果园、泉湖乡完成人工造林1000亩,定植桃、杏、枣、葡萄等经济林树木15.8万株。 环城林带林果产业1989年,酒泉市继续组织实施《10万亩经济林发展规划》(1984—1993),经济林建设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锦丰梨被农业部、甘肃省政府评为优质农产品。1990年底,全市经济林累计保存面积8.2万亩,新增7.1万亩,其中苹果4.6万亩,梨3.2万亩,葡萄0.12万亩。果品产量562万公斤,林果业收入209万元。建成总寨、金佛寺2个万亩果品生产基地和盐池、涌泉、红山堡、西三坝、上坝、沙河、西店、西洞、三合林场、黄粮墩林场等25个千亩果品集中产区°1991年,新植经济林4663亩,兴办林果绿色企业26个,有79个居民点伐杨换果,栽植果树2.15万株。1992年,出台《20万亩经济林发展规划》(1993—2000年),提出经济林建设要面向市场,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因地制宜,科技领先,锦丰梨走“三为主”(集中连片为主,沿山为主,以梨为主)、“三并重”(新果园建设与老果园挖潜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产量与效益并重)、一体化经营、全程化服务的路子。1993年,新植经济林1.55万亩,补植面积1.2万亩,新增上二截、半坡、观山口等7个村为千亩水果集中产区,有6981户村民当年定栽庭院果树3.42万余株o1994年,新植经济林1.8万亩,新增1个万亩经济林乡和6个千亩经济林村,锦丰梨获全国林产品博览会银奖,早酥梨获甘肃省林产品博览会银奖。1995年,林果业成为农村经济3大支柱产业之一,有12个乡镇将林果业列入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全市新植经济林2.02万亩。1996年,新植经济林1.13万亩,经济林面积14万亩。因花期遭受低温侵害,果品总产量1830.5万公斤,比上年减少早酥梨170万公斤。1997年,新植经济林9296亩,经济林面积累计14.08万亩,挂果面积6万亩,果品产量4237.3万公斤,果品收入4288.18万元,加上甘草、木材、苗木收入,全市林果业总收入6490万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295元。新增上坝、清水、红山3个乡镇为万亩果品生产基地,千亩水果集中产区发展到55个,形成了以国有林场、园艺场、万亩经济林乡镇、千亩林果专业村为依托,以优质梨为主导产品的果品生产基地,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十强县”。1998年以后,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普及,由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林果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1年,经济林面积11.68万亩,产量5587.4万公斤,收入5712.16万元,比1997年面积减少2.41万亩,产量增加1350.1公斤,收入增加1423.98万元。锦丰梨、早酥梨注册了“酒锦王”商标。2002年,三墩乡二墩村建成沙红桃生产基地,上坝乡和西洞镇分别建成红香酥和优质桃杏生产基地,定植经济林5000亩。锦丰梨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1990—2002年经济林产量、收入情况表表5—31990年,酒泉市有贮藏5万公斤的大型果窖5座,5000公斤的小型贮藏窟150个。有酒泉师范罐头厂、酒泉市罐头厂、酒泉工贸公司罐头厂3红巴梨家果品加工企业。1990—1995年,相继建成长城林场700吨恒温库、酒泉地区林果中心800吨和1600吨恒温库。1998年,总寨镇与新加坡新世纪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建成年产2000吨浓缩梨汁生产线,当年生产浓缩梨汁50吨。2001年,建成清水特尔鲜农产品有限公司5000吨恒温库。1990—2002年,酒泉市林果商贸公司、清水特尔鲜公司及总寨、清水、金佛寺、红山、上坝5个乡镇果品购销站和集体、个体、民营流通中介组织先后成立,与东北、东南、西南沿海等外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的销售关系,果品外销市场初步形成。
  林政资源管理确定权属1991年,市林业局首次对5个国有林场、3个沙生植被封护区、酒泉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酒泉市林业站管理的林地造册登记,由市人民政府确定权属颁发林权证,确定权属面积2.21万公顷。1992年6月,对乡村37个集体林场确定权属颁发林权证,确认林地使用权,确定权属面积2577.26公顷,保护林地1241.01公顷,非林业用地1316.2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471立方米。2002年,对长沙岭沙生植被封护区确定权属颁发林权证,确定权属面积1.04万公顷。
  林木采伐1990年,对木材采伐实行限额管理,按照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每年由市人民政府核定下达木材限额釆伐控制指标,再有林业局将采伐指标分解到乡镇和林场。采伐时由釆伐者申请,经林业局审批办理采伐许可证后方可进行采伐。1991年,下达“八五”期间采伐限额8100立方米。1996年,实行目标管理,从严控制采伐量,每年采伐限额控制在8490立方米左右。2001年,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风沙口、绿色通道林木和农田防护林5年内停止采伐,核定“十五”期间林木采伐限额5288立方米。至2002年,共采伐木材5.84万立方米,占核定下达釆伐总量的61.6%,少采伐林木3.64万立方米。
  毁林案件1990年以来,市林业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配合,加大对林政案件的查处力度。1995年9月12日,巴基斯坦籍15人在清水镇辖区非法捕猎野生动物时被抓获,缴获捕捉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猎隼26只,兔狗、1只及大量捕猎工具。1998年12月—1999年3月,某村委会未经审批,在村林场砍伐树木1250株,责令在原林场补植果树6000株,罚款7700元,2名责任人分别罚款385元和192.5元。1999年,某村13组毁坏牌路5组林木494株,涉案人员45人,处罚赔偿牌路5组损失1776元,并为牌路5组补栽毁坏林木10倍树木。2000年10月3日,某村委会未经审批,滥伐林场树木1527株,责令在原地点补栽树木7635株。2001年4月5日,某村委会未经审批,滥伐林木150株,责令补栽杨树1500株,罚款2400元。1990—2002年,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250起,涉案人员330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人。
  技术推广1989年,境内木本植物资源有80种,其中,经济树种有19类,约140个品种。1990年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造林绿化步伐加快,引进培育的树种增多。
  1990—1994年,结合《20万亩经济林建设规划》的实施,重点推广砧木建园、良种嫁接、整形修剪、果园施肥灌水、低劣果园改造、优质梨早果丰产栽培、果品贮藏保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完成锦丰梨早丰栽培综合技术示范、优质梨早产丰产栽培、劣质杏改良、果品贮藏保鲜、843康复剂防治林木腐烂病试验、PP333在幼龄果树上的应用、衣防护林配置果树副林带试验等科技项目,新技术推广面积占果园总而积的90%。引进栽培锦丰梨、早酥梨、苹果梨、五九林果栽培香等梨树品种和新红星、首红、超红、艳红、金矮生等苹果品种,使优质梨良种化程度达到85%。PP333、843康复剂、果树发枝素、硅胶膜等新药剂、新材料在林果生产上普遍应用。1994年,建立市果树研究所和新红星采穗圃基地。
  1995—1997年,重点推广高产高效园建设、低产劣质园改造、高接换优技术、早果丰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先后完成5力亩优质果品基地开发、1.9万亩高产高效园建设、1.6万亩低产劣质园改造项目和苹果新品种引进与推广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治研究等课题项目。引进并推广新红星、首红、超红、艳红、金矮生、王林、新乔纳金、长富、秋富、岩富、短枝红富士、宫崎短枝、惠敏短枝、斋藤短枝、北海道九号、红王将苹果新品种。1995年,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站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
  1998—2002年,围绕“3343”工程,建设20个林果专业村和12个林果产业化示范村,推广早果丰产、疏花疏果、果品套袋、果园覆草、设施果树栽培、果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000万只果品套袋技术、锦丰梨花期败育研究、苹果蠹蛾防治等科技项目。引进锦丰梨、早酥梨、砀山酥、红巴梨、辛水梨、七月酥、八月酥、红香水、新育苗世纪、锦丰二代、早六、早四、80—2—2、81—8—55、823、921、八月红、早翠、红香酥、早美酥、爱宕、丰水、金廿一世纪、库尔勒香梨等梨树品种25个,引进沙红桃和丽格兰特、苍山水蜜、李广桃、水蜜桃、76—4—1、维坊1—2号、艳光、美光、华光、瑞光、曙光、五月火、油蟠桃、农神蟠桃、东方红蟠桃、瑞蟠4号、京东巨油、仓方早生、早红珠、秋油王、古巴红、美国巨蟠等桃树品种26个,引进一窝蜂、优一2个仁用杏新品种,引进1个枣品种和7个李广杏品种,引进无核白、里扎马特、红堤、黑堤、矢富罗沙、美人指、巨峰、龙眼、京秀、红地球、乍娜、高墨、板田良智等13个葡萄品种。三墩、上坝2乡镇首次开展设施果树栽培。引种与推广欧美杨系列107、108、109、110,中林系列46、2001、2025、2050,意大利杨、欧黑抗虫杨12号、南抗杨1一2号、北抗杨1号、廊坊杨1—2号、天林杨1号,三倍体毛白杨304、305、330和84K等25个速生杨品种。到2002年,新增树种32类133个品种,其中防护林树种17类45个品种,经济树种15类88个品种。
  病虫害防治1990—1994年,第二次普查林木病虫鼠(兔),查岀森林病虫害126种,其中,虫害76种,病害34种,天敌14种,鼠害、兔害各1种。杨树有青杨天牛、杨蓝叶甲、杨园蚧、大青叶蝉、春尺蟆、天幕毛虫、杨毛蚜、杨二尾舟蛾、杨白潜叶蛾、白杨透翅蛾、十斑吉丁虫、芳香木蠹蛾、褐绒金龟甲等虫害52种,病害有腐烂病、溃疡病、褐斑病等。发生总面积9.74万亩,一次性发生面积4.53万亩,重复发生面积10.1万亩。经济林虫害主要有梨园蚧、大青叶蝉、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朝鲜球坚蚧、杨兰叶甲、桃小食心虫、梨星毛虫、天幕毛虫、梨茎蜂、梨尺蟆、杏球坚蚧、桃蚜等,病害主要有苹果腐烂病、锈果病、灰斑病、黄化病、梨黑胫病、梨干腐病、细菌性穿孔病、杏枝瘦、流胶病、缩叶病等。发生总面积10.37万亩,一次性发生面积3.25万亩,重复发生面积7.17万亩。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行“一降三提高”(发生率下降,防治率、监测覆盖率和产地检疫率提高)为内容的“四率”目标责任管理。1992年,柳蓝叶甲大发生,市政府组织基层干部、群众联防,投入防治经费29.63万元,出动3.63万人次,使用机动喷雾器2182架次,用药13.22吨,防治面积12.35万亩次,平均防治率83%,挽回经济损失102万元。1993年,在三合林场喷施杨核多角体病毒,防治面积0.1万亩,填补了生物防治的空白。1995年7月,利用性引诱剂在城郊首次诱到苹果蠹蛾成虫。1997年,专项普查杨树蛀干天牛,布点842个,没有发现杨树蛀干天牛。1998年,投入防虫资金17.5万元,防治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3.08万亩,平均防治率达95%。1999年,开展苹果蠹蛾防治,设监测点20个,在西峰、西洞、果园、总寨、西峰林场部分果园监测苹果蠹蛾分布。2000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心测报站。2002年,食叶性病虫害再度严重发生,市上出动大型机动车辆156台次,投入防虫资金42万元,农药11吨,平均防效为85%。
  退耕还林还草2000年,酒泉市实施以工代赈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在沿祁连山北麓的丰乐、金佛寺、红山3乡镇种植紫花苜蓿1.63万亩,营造防护林36公里,植树13.58万株,田间林网植树11.53万株,其中,丰乐乡种植紫花苜蓿6320亩,营造防护林9公里,植树4.5万株,田间林网植树10万株,金佛寺镇种植紫花苜蓿6001亩,营造防护林20公里,植树5.5万株,田间林网植树1.5万株,红山乡种植紫花苜蓿4008亩,营造防护林4.8公里,植树3.58万株,田间林网植树1.44万株,完成种草任务的102%,防护林建设任务完成计划的108%,田间林网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2倍。完成投资354.45万元,投入资金107.12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籽种款36.67万元,项目单位以劳折资款60.7万元,购置籽种款9.75万元。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果园乡
相关地名
银达乡
相关地名
三墩乡
相关地名
泉湖乡
相关地名
巴基斯坦
相关地名
清水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