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综合开发与两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4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综合开发与两西建设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4
页码: 67-70
摘要: 本节内容为酒泉市综合开发与两西建设。
关键词: 酒泉市 肃州区 农业

内容

第二节综合开发与两西建设
  1996年,酒泉市被甘肃省列入首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后,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追求高效益”的建设要求,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四项措施综合治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以泉水片的银达、泉湖、怀茂、三墩、临水、铧尖6乡镇为重点,累计投资2918.3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0.75万亩。建成一批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使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至2002年,项目区累计增加粮食生产能力4176万公斤,其它农产品生产能力655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945元,比立项前的1995年增加199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40元;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以狼窝滩、白疙瘩滩为重点,投资1322万元,在上坝、总寨、下河清、科技示范农场、三墩乡夹边沟林场累计开发宜农荒地2.8万亩,新增标准化农田上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00万公斤,其它农产品7000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1.3亿元。1999年8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立项,由供销科技农场承建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启动,至2002年8月,累计完成投资2007.9万元,涉及高新节水技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新型日光温室、反季节新品种种植4项主体项目和沙区土壤改良技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秸杆氨化养殖、机械化作业4项支撑项目;国家投资360万元,企业和集体筹资1190万元,兴建和扩建铧尖食品厂3000吨熏醋酱油加工生产线、泉湖乳品厂1500吨乳制品加工生产线、三墩新天园生态开发公司3000亩优质葡萄基地、王狮实业公司3000亩优质甘草及种子繁育基地等一批多种经营和龙头企业项目;投资2052.75万元,实施丰乐河水利骨干工程建成小(2)型水库1座,干支渠46.28公里,渠系建设物91座;开工建设大庄水库;投入科技培训资金140万元,以市、乡、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为依托,广泛开展劳动力科技培训,专题培训148场次,培训5000人次,专门农技培训115期,培训农民技术员、科技户6600人次,开展科技宣讲1327场次,参加人员达8.25万人次,项目区劳动力培训率达96%,户均培训了1—2名科技明白人,农民绿色证书持有率达劳动力总数的20%。至2002年,共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资99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219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投资2075万元,集体、农户自筹资金4152万元(包括投工投劳折资),银行贷款545万元。项目区累计修复旧井232眼,新打机井22眼,架设机井用电线路111公里,衬砌“U”型渠676公里,衬砌斗渠99公里,改建干支渠62公里,埋设排碱暗管119公里,改建小(2)型水库1座,修建桥涵渡槽及其它渠系建筑物791座,沙石铺筑机耕道路64.5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2.1万亩。
  两西建设80年代初,成立两西建设指挥部,统一管理两西建设工作,先后投入“两西”资金3043.73万元,新建观山河底栏栅引水渠首,改建临水河鸳鸯渠首,建成市农技推广培训中心、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市畜牧兽医中心,新建改造上坝到金佛寺等处农电线路70余公里,衬砌干支渠道231公里,完成19个乡镇农技站、8个林业站、8个畜牧站配套建设,造林10.75万亩,封护沙生植被11.5万亩,育苗1.79万亩,架设夹山子水库工程电路,修建宿舍和仓库,釆取插花安置、投亲靠友、新建移民点等形式,安置定西、会宁、通渭等18个干旱县移民690户3503人。
  1990—2002年,投入“两西”建设资金3043.73万元,完成夹山子水库工程建设,灌区内净增保灌面积6.4万亩;衬砌干支渠道38公里,完成造林面积11.5万亩,封护沙生植被6万亩,育苗719亩,完成10个乡镇的渠系配套300公里,安置移民2184人。
  农村能源建设1992年以前,酒泉市农村普遍依靠秸杆、牲畜粪便和野生植被做燃料。1992—1995年,为改变这种现状,农村能源办公室重点实施了炉灶改建、沼气示范推广、太阳能利用等能源项目建设,共修改炉灶6.44万个,其中,鼓风式节煤灶1.6万个,顺风式省柴节煤灶4.85万个,建成“四位一体”沼气池80座,红泥塑料沼气池66座,太阳能畜禽圈舍3000户,发展太阳能釆暖房1800户,太阳能热水器1.5万户,太阳灶900户。1996年,酒泉市列入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市)后,农村能源律设发展步伐加快°“九五”期沼气照明间,累计发展省柴节煤灶1.7万个,节燃炕1.8万铺,推广太阳灶3000座,太阳能采暖房35.5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2万个,建成沼气池1278座。2000年,投资140万元,建成银达乡余新村永丰福利气化站,占地1200平方米,建有2个400立方米的贮气柜,埋设输气管道3.5公里,投入使用后,每小时产气700立方米,年供气量达172.8万立方米。气站的建成,提高了秸杆资源的再利用,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区划资源调查与区划1983年上半年完成农业资源外业调查和内业分析,由专业人员分头编写成果报告,经反复修改审定,到年底,完成气象、农业经济、种植业、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畜牧业、农机、多种经营、土壤10项专业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的初稿,1984年7月完成修定稿。1987年7月开始农村能源调查,至1989年4月完成能源区划报告。
  综合农业区划从大农业的观点出发,按照不同地区中具有大体相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基本相似的农业生产现状、特点、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以及相对一致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划分为四个农业区,即城郊为粮、菜、奶、禽区,北部碱潮地带为粮、糖、林、木区,中部井河灌区为粮、油、糖、林、牧区,沿山洪水灌区为粮、油、果、牧区。对农、林、牧按比例全面发展的农业结构,分区进行了定向、定位、定量、定性的论证,提出了近期和远期发展农业的战略设想。
  动态监测与网络建设1988年10月,开始农业资源及经济信息动态监测布点前期的集中培训,制定计划及收集内外业布点所需图件、航片、表卡、购置仪器等工作。1989年,作业人员在五万分之一地形图上布点后,随即转标于万分之一地形图上找显地物标量算,至1990年9月,内业图面布点、外业定位与资料汇总3个阶段的工作圆满完成。全市共布点3409个,以绿洲为主外业测量,埋设磁标1275个,其中,耕地样点649个,园地样点19个,林地样点33个,牧草地样点102个,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样点51个,交通用地样点27个,水域样点56个,未利用土地样点338个。该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酒泉市农业资源及经济信息调查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
  土壤养分监测1991—1993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利用动态监测网,在全市耕地土壤监测点随机取样159个,送甘肃省农业厅中心化验室进行化验,测定全市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6%,全氮0.099%,全磷0.0718%,全钾1.889%,速效氮58.9PPM,速效磷8.7PPM,速效钾15O.5PPM,PH值8.28,阳离子代换量8.42毫克当量/100克土。化验结果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耕地土壤养分、有机质普遍降低,少氮缺磷状况加剧,钾素略有下降,PH值偏高,土壤偏碱性。
  其他监测1990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建成农业资源经济信息动态监测网络,先后开展了农村经济状况监测、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农作物播种面积监测、农民生产生活意向监测、土壤养分监测、小麦玉米产量监测、土地资源利用监测等工作。1995年,为准确掌握全市土地资源的现状,依据《甘肃省土地利用现状监测工作细则》对全市8大地类进行了监测,总控制样点3405个,总土地面积510.75万亩,其中,耕地样点594个,面积89.1万亩;园地样点34个,面积5.1万亩;林地样点39个,面积5.85万亩;牧草地样点315个,面积47.25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样点96个,面积14.4万亩;交通用地样点85个,面积12.75万亩;水域样点166个,面积24.9万亩;未利用土地样点2076个,面积311.4万亩。将1990年第一次运转的监测结果和1995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全市地类变化按级分类的8大地类总的趋势是耕地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农村小康建设1993年8月,酒泉市成立小康工程试点领导小组,制定农村小康标准,选择泉湖、怀茂2乡进行试点,印发侬村实施小康、部门为小康服务的意见及考核奖励办法》,分片召开小康工程研讨会,明确思路和主要工作。1994年,按照确定的16项标准,对小康指标进行逐项测算,酒泉市有10项达标。列入年度目标责任书的27项经济指标,综合完成率63%,乡镇企业完成率68%,收入积累完成率57%,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完成率53%,“菜蓝子”工程建设和畜牧业、林果业发展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1995年,酒泉市西峰、泉湖2乡被列为小康示范乡镇,西峰乡的苜场沟村,银达乡的蒲上沟、余新村,总寨镇的沙格楞村被列为小康示范村。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康建设的意见》和《加快发展支柱产业的意见》,对小康建设目标、任务、措施、步骤作重大调整,把小康户建设作为重点,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基础设施、住房建设及社会治安等薄弱环节。同时,成立农村小康考核验收领导小组,制定印发《酒泉市农村小康乡镇、村、户考核验收细则》,采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方法,狠抓农村小康建设。要求果园、银达、泉湖、怀茂、农村小康住宅铧尖、临水、三墩、西洞、上坝、红山、金佛寺、丰乐、清水、下河清14个乡镇在1996年实现小康,东洞、屯升、黄泥堡3乡镇1997年实现小康。计划两年建设小康村14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5.4%,其中1996年建成108个行政村5万小康户,占总农户的89.7%,1997年建成小康村15。个,小康户5.1万户。96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63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2—2499元,5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2202元。1996年10月,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属有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对全市19个乡镇164个行政村小康建设进行全面验收。经验收,西峰乡和总寨镇提前实现小康目标。果园、银达、怀茂、三墩、铧尖、上坝、下河清、丰乐、东洞、西洞、清水、金佛寺12个乡镇的152个村、5.1万多农户实现小康。乡镇企业总收入11.9亿元,乡级财政收入32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1元,最高的泉湖乡东关村350()元。1997年,全市累计完成居民点硬化915条364公里,占居民点总数的65%,建成标准化住宅累计5.0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0.1%,117个村936个组4.13万户通上自来水,47个村1296户建起水窑,泉湖、临水、屯升、红山4个乡实现小康目标。年底,经省、地全面验收,全市有18个乡镇159个行政村实现小康,分别占乡镇村数的94.7%和96.9%,人均纯收入2593元,小康监测指标综合得分93.8分。全市1351个村民小组新建和改建标准化居民点849个,硬化马路1087条466公里,整修乡村道路131条290公里,14个村273户架通程控电话。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银达乡
相关地名
总寨镇
相关地名
西峰乡
相关地名
泉湖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