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493
颗粒名称: 第五章农业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58
页码: 65-122
摘要: 本章內容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开发与两西建设、种植业、林业等。
关键词: 酒泉市 肃州区 农业

内容

第五章农业
  1981年10月,酒泉县人民政府设立区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划办)。1983年3月,成立商品粮基地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与区划办合署办公。1984年2月,县商品粮基地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更名为农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与区划办合署办公。1989年3月,成立酒泉市农业委员会,与市农业建设指挥部合署办公。1997年4月,撤销市农业委员会,保留市农业建设指挥部,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区划办公室、农村能源办公室、机关农场管理小组并入市农业建设指挥部,保留上述4个单位的牌子。1998年11月,恢复市农业委员会(上述5个单位职能与牌子保留在市农业委员会)。2002年4月,撤销农业委员会,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加挂农业建设指挥部、农村能源办公室、农业区划办公室的牌子),将机关农场领导小组移交市土地管理局。同年9月,成立肃州区农业办公室,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编制10人,其中,研究生1人,大专5人,中专2人,高中2人。其职能为编报农业综合开发、“两西”农业建设、农业区划、农村能源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及项目筛选、评估、论证、立项、资金争取,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抓好项目区年度建设、工程检查验收和建后工程设施管理等工作。
  第一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1994—1998年,出现了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农产品相对过剩,价格下跌,农民收益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现象。其中1997年,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种植面积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总产突破5亿斤大关达25.6万吨,商品粮13.6万吨,占粮食总产的53%,粮食面积比1990年的49.3万亩减少3.3万亩,总产却增加2.7万吨。1999年,国家出台在中西部部分地区缩减粮食面积,实现退耕还草、还林政策,一些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粮食政策由原来的政府统购统销、单纯追求产量,转向放活市场、注重产品质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时期。2000年,贯彻国家粮食政策,调整种植业结构,提出压粮、扩经、种牧草的发展思路,粮食种植面积缩减到34.5万亩,比1999年减少11.5万亩。种植结构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优质牧草三元结构,粮、经、草种植比例由原来的75:25调整为56:40:4。推广种植以甘春18号、甘春20号等高蛋白面包型小麦2万亩,86116、86141、甘春17号等高蛋白、强筋粉型小麦4.5万亩,推广种植中单9354、9415、美国DK系列紧凑型掖单系列玉米2.5万亩,优质粮种植面积9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6%,优质粮总产达5.4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6.2%。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累计5.7万亩。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33.9万亩,粮食总产18.7万吨,分别比1997年减少12.1万亩和6.9万吨,粮、经、草种植比例调整到55:36:9。优质粮种植面积13.8万亩,占粮食面积的40.7%,比200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税费改革2001—2002年,市政府根据中央的农村税费改革方针,制定《酒泉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关于落实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并在每乡确定1个村进行税费改革试点,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2002年12月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总额由3711.98万元减少到2549.99万元,减少1161.99万元。2003年3月,又对税费改革进行完善,核定计税面积56.5万亩,计税常产449公斤,农民负担总额2220.26万元,人均负担107.69元,亩均负担39.24元,负担总额减少672.78万元,人均减少32.69元,亩均减少10.75元,平均减负23.26%。
  稳定完善土地承包1982年,在临水乡进行土地承包试点,1983年,全面展开土地承包工作,这一过程称为农村第一轮土地承包。1996年11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意见》,成立农村土地延包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落实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在农村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在完善原土地承包合同的基础上,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增加承包者在承包期内可以将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依法转让、转包、互换等。与农户签订耕地承包合同5.66万份。1998年12月,在稳定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政策修改了原承包合同中的起止时限,向5.68万户农户颁发侬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率100%。
  农村合作基金会1988年7月,在泉湖、银达、金佛寺、西洞4个乡镇的30个村开展建立“农村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农金会”)试点,成立乡村两级农金会。农金会向农民发放小额贷款、支持农业生产、扶助专业户发展商品生产和流通。1989年5月12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建立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意见》,各乡镇相继建立起农金会。1995年,进一步规范农金会的发展,市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意见》,对停滞不前、运行不良的24个村会并入乡会。到1999年5月,共有16个乡镇建起农村合作基金会73个,其中乡会12个,村会61个,业务人员89人,农金会股金1512.3万元,其中乡会689.7万元,占股金总额的45.6%,村会822.6万元,占股金总额的54.4%,负债总额1747.5万元,其中乡会754.9万元,村会992.6万元,实现收入297.7万元。由于农金会未纳入银行的管理范畴,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管理混乱,放人情债、关系债等,造成贷款回收困难。截至1999年7月,全市农金会沉淀资金167.9万元,占融资总额的7.6%,不良资金104.6万元,占融资总额的4.7%。市委印发《全市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公告》、《全市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盘关闭有关事宜的通知》和《全省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盘关闭工作宣传提纲》。7月6日,市委召开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动员大会,发布《酒泉市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实施意见》,清盘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后将各村合作基金会的帐务全部并入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账户,对暂时无法收回的欠款转到村经济联合社“内部往来”帐户限期归还,将乡农金会帐目并入经管站统一管理,对乡镇入股或拆借给乡合作基金会的股金、存款和无法收回的欠款及沉淀资金,釆取乡合作基金会从原入股和拆借单位的股金或欠款中冲销处理。农金会撤销后,有关的财务及法律文档资料,移交各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保管。
  农技服务体系建设1991—1995年,累计投资211.8万元,对市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行配套建设,其中投资35万元,为市农技推广中心添置化验仪器设备、培训仪器和办公设备,投资178.6万元,加强19个乡镇农技站建设,乡镇农技站总建筑面积6408平方米,平均每站337平方米,使其达到了有人员、有办公设施、有经营实体、有库房的“四有”标准。形成市有中心乡有站、村有农民技术员、组有科技示范户的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先后向农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9366吨,组织外销农副产品3.3万吨,总经营额2052万元,获利润138.5万元,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497期,受训16.2万人次,开展农技宣讲2387场次,放映科教电影2701场次,科技录像563场次,观众累计124.8万人次。1993—1999年,先后成立种子管理站和蔬菜技术服务中心。2002年,各类农业科技人员213人,其中高级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的36人,初级职称的175人,35岁以下的77人,36—45岁的78人,46—55岁的44人,55岁以上的14人。同年,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由1992年的41%提高到57%。
  第二节综合开发与两西建设1996年,酒泉市被甘肃省列入首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后,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追求高效益”的建设要求,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四项措施综合治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以泉水片的银达、泉湖、怀茂、三墩、临水、铧尖6乡镇为重点,累计投资2918.3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0.75万亩。建成一批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使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至2002年,项目区累计增加粮食生产能力4176万公斤,其它农产品生产能力655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945元,比立项前的1995年增加199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40元;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以狼窝滩、白疙瘩滩为重点,投资1322万元,在上坝、总寨、下河清、科技示范农场、三墩乡夹边沟林场累计开发宜农荒地2.8万亩,新增标准化农田上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00万公斤,其它农产品7000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1.3亿元。1999年8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立项,由供销科技农场承建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启动,至2002年8月,累计完成投资2007.9万元,涉及高新节水技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新型日光温室、反季节新品种种植4项主体项目和沙区土壤改良技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秸杆氨化养殖、机械化作业4项支撑项目;国家投资360万元,企业和集体筹资1190万元,兴建和扩建铧尖食品厂3000吨熏醋酱油加工生产线、泉湖乳品厂1500吨乳制品加工生产线、三墩新天园生态开发公司3000亩优质葡萄基地、王狮实业公司3000亩优质甘草及种子繁育基地等一批多种经营和龙头企业项目;投资2052.75万元,实施丰乐河水利骨干工程建成小(2)型水库1座,干支渠46.28公里,渠系建设物91座;开工建设大庄水库;投入科技培训资金140万元,以市、乡、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为依托,广泛开展劳动力科技培训,专题培训148场次,培训5000人次,专门农技培训115期,培训农民技术员、科技户6600人次,开展科技宣讲1327场次,参加人员达8.25万人次,项目区劳动力培训率达96%,户均培训了1—2名科技明白人,农民绿色证书持有率达劳动力总数的20%。至2002年,共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资99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219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投资2075万元,集体、农户自筹资金4152万元(包括投工投劳折资),银行贷款545万元。项目区累计修复旧井232眼,新打机井22眼,架设机井用电线路111公里,衬砌“U”型渠676公里,衬砌斗渠99公里,改建干支渠62公里,埋设排碱暗管119公里,改建小(2)型水库1座,修建桥涵渡槽及其它渠系建筑物791座,沙石铺筑机耕道路64.5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2.1万亩。
  两西建设80年代初,成立两西建设指挥部,统一管理两西建设工作,先后投入“两西”资金3043.73万元,新建观山河底栏栅引水渠首,改建临水河鸳鸯渠首,建成市农技推广培训中心、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市畜牧兽医中心,新建改造上坝到金佛寺等处农电线路70余公里,衬砌干支渠道231公里,完成19个乡镇农技站、8个林业站、8个畜牧站配套建设,造林10.75万亩,封护沙生植被11.5万亩,育苗1.79万亩,架设夹山子水库工程电路,修建宿舍和仓库,釆取插花安置、投亲靠友、新建移民点等形式,安置定西、会宁、通渭等18个干旱县移民690户3503人。
  1990—2002年,投入“两西”建设资金3043.73万元,完成夹山子水库工程建设,灌区内净增保灌面积6.4万亩;衬砌干支渠道38公里,完成造林面积11.5万亩,封护沙生植被6万亩,育苗719亩,完成10个乡镇的渠系配套300公里,安置移民2184人。
  农村能源建设1992年以前,酒泉市农村普遍依靠秸杆、牲畜粪便和野生植被做燃料。1992—1995年,为改变这种现状,农村能源办公室重点实施了炉灶改建、沼气示范推广、太阳能利用等能源项目建设,共修改炉灶6.44万个,其中,鼓风式节煤灶1.6万个,顺风式省柴节煤灶4.85万个,建成“四位一体”沼气池80座,红泥塑料沼气池66座,太阳能畜禽圈舍3000户,发展太阳能釆暖房1800户,太阳能热水器1.5万户,太阳灶900户。1996年,酒泉市列入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市)后,农村能源律设发展步伐加快°“九五”期沼气照明间,累计发展省柴节煤灶1.7万个,节燃炕1.8万铺,推广太阳灶3000座,太阳能采暖房35.5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2万个,建成沼气池1278座。2000年,投资140万元,建成银达乡余新村永丰福利气化站,占地1200平方米,建有2个400立方米的贮气柜,埋设输气管道3.5公里,投入使用后,每小时产气700立方米,年供气量达172.8万立方米。气站的建成,提高了秸杆资源的再利用,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区划资源调查与区划1983年上半年完成农业资源外业调查和内业分析,由专业人员分头编写成果报告,经反复修改审定,到年底,完成气象、农业经济、种植业、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畜牧业、农机、多种经营、土壤10项专业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的初稿,1984年7月完成修定稿。1987年7月开始农村能源调查,至1989年4月完成能源区划报告。
  综合农业区划从大农业的观点出发,按照不同地区中具有大体相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基本相似的农业生产现状、特点、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以及相对一致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划分为四个农业区,即城郊为粮、菜、奶、禽区,北部碱潮地带为粮、糖、林、木区,中部井河灌区为粮、油、糖、林、牧区,沿山洪水灌区为粮、油、果、牧区。对农、林、牧按比例全面发展的农业结构,分区进行了定向、定位、定量、定性的论证,提出了近期和远期发展农业的战略设想。
  动态监测与网络建设1988年10月,开始农业资源及经济信息动态监测布点前期的集中培训,制定计划及收集内外业布点所需图件、航片、表卡、购置仪器等工作。1989年,作业人员在五万分之一地形图上布点后,随即转标于万分之一地形图上找显地物标量算,至1990年9月,内业图面布点、外业定位与资料汇总3个阶段的工作圆满完成。全市共布点3409个,以绿洲为主外业测量,埋设磁标1275个,其中,耕地样点649个,园地样点19个,林地样点33个,牧草地样点102个,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样点51个,交通用地样点27个,水域样点56个,未利用土地样点338个。该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酒泉市农业资源及经济信息调查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
  土壤养分监测1991—1993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利用动态监测网,在全市耕地土壤监测点随机取样159个,送甘肃省农业厅中心化验室进行化验,测定全市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6%,全氮0.099%,全磷0.0718%,全钾1.889%,速效氮58.9PPM,速效磷8.7PPM,速效钾15O.5PPM,PH值8.28,阳离子代换量8.42毫克当量/100克土。化验结果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耕地土壤养分、有机质普遍降低,少氮缺磷状况加剧,钾素略有下降,PH值偏高,土壤偏碱性。
  其他监测1990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建成农业资源经济信息动态监测网络,先后开展了农村经济状况监测、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农作物播种面积监测、农民生产生活意向监测、土壤养分监测、小麦玉米产量监测、土地资源利用监测等工作。1995年,为准确掌握全市土地资源的现状,依据《甘肃省土地利用现状监测工作细则》对全市8大地类进行了监测,总控制样点3405个,总土地面积510.75万亩,其中,耕地样点594个,面积89.1万亩;园地样点34个,面积5.1万亩;林地样点39个,面积5.85万亩;牧草地样点315个,面积47.25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样点96个,面积14.4万亩;交通用地样点85个,面积12.75万亩;水域样点166个,面积24.9万亩;未利用土地样点2076个,面积311.4万亩。将1990年第一次运转的监测结果和1995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全市地类变化按级分类的8大地类总的趋势是耕地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农村小康建设1993年8月,酒泉市成立小康工程试点领导小组,制定农村小康标准,选择泉湖、怀茂2乡进行试点,印发侬村实施小康、部门为小康服务的意见及考核奖励办法》,分片召开小康工程研讨会,明确思路和主要工作。1994年,按照确定的16项标准,对小康指标进行逐项测算,酒泉市有10项达标。列入年度目标责任书的27项经济指标,综合完成率63%,乡镇企业完成率68%,收入积累完成率57%,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完成率53%,“菜蓝子”工程建设和畜牧业、林果业发展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1995年,酒泉市西峰、泉湖2乡被列为小康示范乡镇,西峰乡的苜场沟村,银达乡的蒲上沟、余新村,总寨镇的沙格楞村被列为小康示范村。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康建设的意见》和《加快发展支柱产业的意见》,对小康建设目标、任务、措施、步骤作重大调整,把小康户建设作为重点,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基础设施、住房建设及社会治安等薄弱环节。同时,成立农村小康考核验收领导小组,制定印发《酒泉市农村小康乡镇、村、户考核验收细则》,采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方法,狠抓农村小康建设。要求果园、银达、泉湖、怀茂、农村小康住宅铧尖、临水、三墩、西洞、上坝、红山、金佛寺、丰乐、清水、下河清14个乡镇在1996年实现小康,东洞、屯升、黄泥堡3乡镇1997年实现小康。计划两年建设小康村14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5.4%,其中1996年建成108个行政村5万小康户,占总农户的89.7%,1997年建成小康村15。个,小康户5.1万户。96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63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2—2499元,5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2202元。1996年10月,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属有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对全市19个乡镇164个行政村小康建设进行全面验收。经验收,西峰乡和总寨镇提前实现小康目标。果园、银达、怀茂、三墩、铧尖、上坝、下河清、丰乐、东洞、西洞、清水、金佛寺12个乡镇的152个村、5.1万多农户实现小康。乡镇企业总收入11.9亿元,乡级财政收入32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1元,最高的泉湖乡东关村350()元。1997年,全市累计完成居民点硬化915条364公里,占居民点总数的65%,建成标准化住宅累计5.0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0.1%,117个村936个组4.13万户通上自来水,47个村1296户建起水窑,泉湖、临水、屯升、红山4个乡实现小康目标。年底,经省、地全面验收,全市有18个乡镇159个行政村实现小康,分别占乡镇村数的94.7%和96.9%,人均纯收入2593元,小康监测指标综合得分93.8分。全市1351个村民小组新建和改建标准化居民点849个,硬化马路1087条466公里,整修乡村道路131条290公里,14个村273户架通程控电话。
  第三节种植业1990年,农牧局内设农业股、经济作物股、畜牧股、党政办公室,干部职工25人。2000年增设农业执法监察室。2002年,职工减为18人。管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种子管理站、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种子公司、丁家坝园艺场、玉米原种场等9个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负责农业生产的措施落实、项目实施、试验示范、植物检疫、病虫防治、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典型调查等。2002年,职工2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7人,助理农艺师5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成立于1999年5月,主要负责全市蔬菜生产的规划制定、措施落实、项目实施、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典型调查等。2002年,有干部职工14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5人,助理农艺师8人。种子管理站成立于1993年,主要职能是核发种子生产许可证、基地管理、环境治理、产地检疫、项目实施、纠纷调解、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调査研究等。2002年有职工8人,其中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3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负责绿证、技术、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后续再教育等。2002年,有职工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主要负责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等。2002年,职工减为7人,其中助理农经师1人,助理会计师1人。市种子公司负责全市的种子工程建设、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良种繁育、良种推广和良种供应等。在清水、金佛寺、上坝、三墩4乡镇各建有供种站1处,在市区设有种子供应门点4处,经营场地3万多平方米。1990年,有员工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人。1998年,进行股份制改造。2000年,跻身全国百强种子企业。2002年,有职工7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10人,助理农艺师32人,技术员12人,资产5000多万元,年生产种子1800余万公斤,销售收入5120万元,为国家上缴税金216万元。
  耕地1990年,全市耕地面积62.8万亩,其中乡镇耕地61.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8.6%,农林场耕地9020亩,占耕地面积的1.4%。1995年,因城市建设和道路扩建,耕地减少到62.6万亩,比1990年减少2000亩。随着宜农荒地开垦,到2002年,耕地面积又增加到63.5万亩。1990年,有效灌溉面积62.5万亩,保证灌溉面积56.5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9.5%和90%。1995年,有效灌溉面积61.6万亩,保证灌溉面积57.4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8.4%和91.7%。2002年,有效灌溉面积62.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9%,保证灌溉面积60.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5.4%。
  农业产业化经营1988—1997年,组织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按沿山、中部和城郊3个区域,创建了粮食、甜菜、洋葱、棉花、果品、制种、啤酒花、精细蔬菜等八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使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1997年与1987年相比,种植面积扩大1.5倍,产品产量提高65%O1997年,甜菜种植面积6.44万亩,比1987年增加1.9万亩,洋葱种植面积扩大到2.4万亩,总产9.6万吨,分别增加1.2万亩、4.7万吨,精细蔬菜种植面积7.7万亩,总产21.1万吨,分别增加4.8万亩、8.4万吨,棉花种植0.52万亩,总产444.3吨,制种面积2.5万亩,生产种子840万公斤,啤酒花种植面积2000亩,产鲜花1800吨。与此同时,依托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89个,流通服务组织83个,各类科技推广普及组织发展到265个,创出以粮食制种为主体,依靠科技主攻吨粮田的“三墩模式”;以加工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一村一品、一品多量、引商进村、批量销售的“双塔模式”,使企业、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得到较好的结合,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1998—2000年,组织实施“3343”工程,规划建成30个粮食专业村、30个蔬菜专业村、40个养殖专业村和30个林果专业村,使专业村占总村数的79%。1998年,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集约化程度,将粮食专业村调整为26个,蔬菜专业村调整为50个,林果专业村调整为20个,养殖专业村调整为46个,共计142个,专业村增加12个,占总村数的86.6%。此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後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和《关于完善农业产业化“3343”工程目标考核体系和激励政策的意见》,抽调100多名科技人员蹲村入户,实行定人员、定村、定时间和包规模、包单产、包收入的办法,围绕专业小区和专业户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专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到2000年底,142个专业村全部达到建设标准,发展各类专业户3.12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60%以上。
  1999-2002年,组织实施“再造酒泉”战略,提出重点发展高效日光温室、粮经制种、优质牧草、肉牛肉羊、奶牛养殖、优质果品、农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的思路。2002年,种植业结构粮、经、草比例由1998年70:28:2调整到55:36:9,制种面积20.7万亩,比1998年增加15.3万亩,增长283%。牧草种植面积12万亩,增加4.4万亩,增长58%,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种植面积1.87万亩,增加1.46万亩,增长356%,带动精西瓜种植细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增加4.1万亩,增长105%。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177家,其中制种30家,脱水菜24家,粮食加工95家,啤酒花加工6家,啤酒大麦加工3家,牧草加工2家,棉花加工2家,乳制品加工7家,肉制品加工2家,蛋制品加工1家。2002年,订单农产品达32.8万吨,占农产品总量的41%,比1998年的26%高出15个百分点,订单面积31.5万亩,占总面积的51.5%。同时,围绕支柱产业建设,新成立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乡村两级建起农贸服务公司或购销站,成立中介服务组织142个,有专业合作社41个,各类专业协会39个,运销大户331户,科技推广服务组织367个,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技术人才3361人,取得绿色证书培训资格的持证人才1.18万人,科技示范户1.03万户,服务范围扩展到农经咨询、科技信息、产品销售、加工增值等20多个环节,农村经济总收入30.15亿元,比1999年增加9.7亿元,年均递增13.8%,其中种植业收入8.94亿元,占总收入的29.7%o在种植业收入中,蔬菜产业收入2.73亿元,制种产业收入2.55亿元;养殖业收入2.99亿元,占总收入的9.9%,其中草畜乳产业收入1332万元;非农产业收入18.22亿元,占总收入的60.4%,其中第二产业收入11.74亿元,第三产业收入6.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3001元,增加到3705元,增长23.5%,年均增长7.3%。
  粮食作物199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9.3万亩,平均亩产464.5公斤,总产22.9万吨。1991年,被国家计委、农业部列为全国“八五”第一批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此后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在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服务体系、良种及新技术推广方面投资460万元。到1995年,粮食种植面积45.9万亩,平均亩产510公斤,比1990年增加45.5公斤,总产23.4万吨,比1990年增加5000吨。1997年,粮食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总产达25.6万吨,平均亩产556.5公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3.6万吨,占粮食总产的53%,人均贡献621公斤。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及支柱产业的实施,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33.9万亩,总产18.76万吨,分别比1997年减少12.1万亩和6.8万吨,平均亩产552公斤,减少4.5公斤。粮食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0年的78.5%降为55%。
  夏粮1990年种植面积32.6万亩,1995年27.4万亩,2000年17.2万亩,2002年13.2万亩。夏粮平均亩产1990年415公斤,1995年421公斤,2000年478公斤,2002年下降为464公斤。夏粮总产1990年13.5万吨,1995年11.5万吨,2000年8.2万吨,2002年6.1万吨。1990年,小麦种植面积小麦31.5万亩,1995年26.3万亩,2000年16.8万亩,2002年11.7万亩。小麦亩产1990年416公斤,1995年423公斤,2000年480公斤,2002年462公斤。小麦总产1990年13.1万吨,1995年11.1万吨,2000年8.1万吨,2002年5.4万吨。其中春小麦种植面积1990年26.4万亩,1995年21.3万亩,2002年3.9万亩。小麦种植面积比重由1990年的83.8%降为33.3%。
  夏杂粮主要有大麦、蚕豆、豌豆等。1990年种植面积1.1万亩,2002年增为1.5万亩,夏杂粮占夏粮面积的比重由1990年的3.6%增为11.1%,亩产475公斤,总产6943吨。
  秋粮1990年种植面积16.7万亩,1995年增为18.5万亩,占粮食面积的40.3%,2002年增加到20.7万亩,占粮食面积的61.1%。秋粮平均亩产1990年562公斤,1995年提高到642公斤,2000年达到716公斤,2002年下降为608公斤。秋粮总产1990年9.37万吨,1995年11.9万吨,2000年12.4万吨,2002年12.6万吨。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990年为15.36万亩,1995年增加到17.3万亩,2000年减为15.86万亩,2002年制种面积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19.95万亩。亩产1990年583玉米公斤,1995年增为653公斤,2000年增为744公斤,2002年减为619公斤。玉米总产1990年8.95万吨,1995年增加为11.3万吨,2000年增加到11.9万吨,2002年12.35万吨。
  秋杂粮主要种植作物有谷子、糜子、养麦、洋芋、高粱、杂豆等。1990年种植面积1.4万亩,1995年减少到1.2万亩,2002年减少到8321亩。1995年平均亩产482公斤,2002年减少到349公斤。总产1995年5905吨,2002年下降到2905吨,减少3000吨。
  经济作物1990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39万亩,1995年增加到15.78万亩,2002年22.2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36%。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990年3万亩,亩产4523公斤,总产13.7万吨。1995年增加到8.1万亩,亩产2570公斤,总产20.8万吨。2002年11.04万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49.7%,比1995年增加2.94万亩,亩产2611公斤,总产28.8万吨,分别比1995年增加41公斤和8万吨。瓜类种植面积1990年为5380亩,1995年减少到2708亩,2002年增加到3687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1%,比1990年减少1693亩,比1995年增加979亩,亩产3797公斤,总产1.4万吨,分别比1995年增加338公斤和4708吨。油料种植面积1990年为3.35万亩,1995年3.07万亩,2002年1.55万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4.2%,比1990年减少1.8万亩,比1995年减少1.52万亩,亩产168公斤,总产2610吨,亩产比1990年增加32公斤,总产减少1958吨。亩产比1995年增加32公斤,总产减少1560吨。甜菜种植面积1990年为5025万亩,亩产3.39吨,总产17.8万吨。1995年种植面积6.3万亩,亩产3.1吨,总产19.57万吨。到2002年,减少到8390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2.3%,亩产3.63吨,总产3万吨,面积比1995年减少5.44万亩,亩产增加0.53吨,总产减少16.5万吨。90年代初开始推广种植棉花,1997年种植5153亩,2000年减少到2358亩,2002年扩大到6320亩,占经济作物的1.7%,亩产120公斤,总产75.89吨,分别比1997年增加1167亩,亩产增加33.8公斤,总产增加31.46吨。比2000年增加3962亩,亩产减少9公斤,总产增加45.3吨。中低产田改造1991—1995年,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其中中产田31.4万亩,低产田13.6万亩。按照治本措施与治表措施相结合、以治本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单一措施与综合措施相结合、以综合措施为主的“四个结合、四个为主”的方针,坚持先易后难,集中连片,持续改造的原则,统筹兼顾攻重点,按岗定责搞承包,大力宣传搞培训,有的放矢抓落实,强化改造中低产田,累计种植绿肥51.4万亩,麦草翻压覆盖8.5万亩,小麦高茬收割102.8万亩次,玉米根茬还田14.3万亩。衬砌农、毛渠300公里,清挖排碱沟51.3公里,埋设排碱暗管2公里。通过改造,提高了土壤中各类养份含量,改造区粮食亩产459公斤,基础亩产比1988—1990年3年平均产量增加74.3公斤。
  农业技术推广1989—1992年,重点示范推广粮食综合增产技术、中低产田改造、吨粮田技术、庭院经济技术、万亩盐碱地改造、水稻种植技术、立体种植技术、甜菜高产栽培技术、地膜棉花栽培技术等,新技术推广面积58万亩次,占耕地面积的92%o推广种植中单2号、单玉13号、掖单13号、酒单3号等玉米品种和甘春11号、8092—1、86—24等小麦品种30万亩,占粮食面积的62%。
  1993—1995年,重点示范推广千元田千斤田、水稻旱育稀植、棚膜地膜覆盖蔬菜高产高效栽培、甜菜带啤酒大麦高产栽培、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玉米优良品种高产栽培、优化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及喷施宝、玉米健壮素等新技术产品,新技术推广面积75万亩以,占耕地面积的120%。推广种植2014、甘春18号等小麦新品种22万亩,占小麦面积的83%。1996—1998年,重点示范推广地膜小麦带地膜玉米双膜带田栽培、祁连山冷凉灌区粮食超千斤栽培、精量播种、吨粮田模式化栽培、啤酒大麦优质高产、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绿肥丰产等新技术和高美施、旱地龙、绿风95、多效哇等新技术产品,新技术推广面积78万亩(次),占耕地面积的124%。推广种植8511、2014、新冬17、昌冬3号等小麦新品种20万亩,占小麦面积的81%。
  1999—2002年,重点示范推广优质专用粮栽培、中药材高产高效栽培、冬瓜高产高效栽培、优势农产品基地化生产、麦收后复种油菜栽培、美洲斑潜蝇防治、制种基地危险性病虫害监测、防治、环境保护、技术智能化农业信息等新技术及肥力高、动力2003等新技术产品,新技术推广面积72万亩次,占耕地面积的114%。推广种植86116、8614、甘春20号、8145、酒春3号、宁春18号、新冬18、昌冬6号等小麦新品种和中高1号、豫玉22、沈试28、陕911、掖单19号、农大108、中单9415等玉米新品种及新陆早7号、8号等棉花新品种4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5%O病虫害测报与防治1990—1993年,市境发生的植物病虫害有小麦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麦财玉米红蜘蛛、马铃薯晚疫病、黑胫病、黄瓜霜霉病、番茄病毒病、白菜霜霉病、白菜软腐病、瓜类枯萎病、瓜类炭疽病例、菜蚣、菜青虫、小菜蛾、甜菜褐斑病、甜菜象甲虫及地下害虫等30余种,虫害发生面积126万亩(次),防治面积118万亩次,占播种面积的187%O1995年,发生的病虫害有小麦黑穗病、小麦根病、麦蚣、麦蜘蛛、小麦地下害虫、玉米黑粉病、玉米地下害虫、玉米红蜘蛛、马铃薯环腐病和晚疫病、胡麻枯萎病、甘兰夜蛾、黄瓜霜霉病和炭疽病、番茄疫病、白菜软腐病、瓜类枯萎病和炭疽病、洋葱霜霉病、甜菜象甲等22种,发生面积173万亩次,防治面积154万亩次,占播种面积的244%o2000年,发生的病虫害有小麦穗病、小麦根病、麦射、麦蜘蛛、小麦地下害虫、玉米锈病、玉米黑粉病、玉米地下害虫、玉米红蜘蛛、胡麻枯萎病、甘兰夜蛾、黄瓜霜霉病、番茄疫病、白菜软腐病、瓜类枯萎病、菜蚜、菜青虫、甜菜象甲等19种,发生面积146万亩次,防治面积117万亩次,占播种面积的186%。2002年,病虫害有小麦黑穗病、小麦根病、麦蚜、小麦地下害虫、玉米锈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螟、玉米地下害虫、玉米红蜘蛛、胡麻枯萎病、甘兰夜蛾、黄瓜霜霉病、番茄疫病、白菜软腐病、瓜类枯萎病、辣椒疫病、洋葱霜霉病、菜蚜、菜青虫、甜菜褐斑病、甜菜象甲等23种,发生面积154万亩次,防治面积139万亩次,占播种面积的221%。
  90年代初,市农技推广中心针对地老虎、蚜虫、金针虫和锈病定点设立3处成虫诱测点和3种大田监测点,确定1名专业人员定期专项测定,各乡镇确定基层监测员各1人布点监测。1995年,设立测报点10个,增加专职人员1名。2000年,设监测点6个,测报对象除地老虎、蚣虫、金针虫和锈病外,增加了玉米红蜘蛛和玉米螟。2002年,有测报点6个,测报人员1人。
  植物检疫1984年,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进行植物病虫预测预报及植物检疫,开展危险性病虫害普查及专项研究、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等。1990年,开展检疫对象普查工作,在18个乡58个村186个村民小组,普查各类作物1.65万亩,,未发现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和省内补充检疫对象,发现小麦腥黑穗病0.9亩,小麦全蚀病245亩。1996年,开展马铃薯甲虫、美洲斑潜蝇、小麦双尾蚜专项调查,未发现这3种检疫对象。1998年,在日光温室中,发现美洲斑潜蝇。1999年,开展美洲斑潜蝇调查,发现19个乡镇有不同程度发生,虫情指数31.6%—50.8%,危害作物达20余种。2000-2001年,开展美洲斑潜蝇发生与防治研究,初步掌握美洲斑潜蝇在全市发生规律,提出防治措施。2001—2002年,开展了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和制种基地危险性病虫监测与环境保护项目研究,发现有重点有害生物10种,其中病害有小麦全蚀病、马铃薯环腐病2种,虫害有亚洲玉米照、棉铃虫、苹果蠹蛾、美洲斑潜蝇4种,杂草有野燕麦、菟丝子属、毒麦3种,仓储害虫有螟蛾1种。通过产地检疫和建立监测点,摸清了危险性病虫分布、种类和疫情动态,同时,通过与种子生产企业签订责任书等措施,禁止制种副产物乱堆、乱倒,确保了制种产地环境,防止了危险性病虫的传播、蔓延。
  1989—1993年,小麦良种田的产地检疫1.6万亩。1994年后,坚持在农作物生长期开展产地检疫工作。至2002年,产地检疫面积30万亩,涉及玉米、甜菜、油葵、牧草、蔬菜20余种作物160余种。在多年产地检疫中,发现的检疫对象有苹果蠹蛾、美洲斑潜蝇、番茄溃疡病3种。2001年,开始对繁制种子进行产地检疫证明编号,种子包装物必须附有产地检疫证明编号的制度。1989—2002年,共检疫签发调运各类农作物种子7078批次21.83万吨,未发生索赔事件。
  农场玉米原种场位于城东南30公里。1990年,耕地面积1721亩,人口260人,职工26人。2002年,人口272人,职工54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2人,初级技术员28人,有持证种子检验员4人,持证种子加工、保管人员3人。发展制种面积2.8万亩,其中玉米制种2.78万亩,小麦制种200亩。生产各类农作物优良种子1001万公斤,其中玉米杂交种975万公斤,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实现利润347万元,实现净利润287.7万元,经济总收入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长55倍,净利润增长46倍。先后投资15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种子仓库4000平方米,水泥晒场1万平方米,购置先进的种子加工、检验、运输设备22台件,其中购置新型种子精选加工车10台,客货运输车2辆,种子检验设备10台件,固定资产总额230万元,与1990年和1995年比,分别增加110万元和150万元。
  丁家坝园艺场位于城西11公里,内设办公室、管委会和5个作业站。1990年,人口570人,耕地2000亩,其中:粮食面积580亩,总产40.6万公斤,果园1420亩,果品产量195万公斤。1995年,人口620人,耕地2000亩,其中粮食面积480亩,总产33.6万公斤,果园1520亩,总产200万公斤。2000年,人口增至852人,耕地2000亩,其中粮食464亩,总产37.12万公斤,制种350亩,产种14万公斤,果园1536亩,总产218万公斤。2002年,人口101人,耕地2000亩,其中粮食464亩,总产37.5万公斤,玉米制种250亩,产种11万公斤,果园1536亩,总产260万公斤。饲养大牲畜169头,其中奶牛142头,产鲜奶155.5万公斤,养羊896只,出栏135只,养猪116头,出栏45头,养鸡1180只,出栏230只。有汽车5辆,大中小型拖拉机85台,固定资产240万元,总收入260万元,与1990年和1995年比,分别增加32万元和54万元。利润123万元,与1990年和1995年比,分别年增加17万元和34万元。
  制种制种业兴起于90年代初。1990年,制种面积7283亩,1994年扩大到1.5万亩,其中粮食制种1.3万亩,经济作物制种0.2万亩。1998年,制种业被确定为再造酒泉战略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抓龙头、建基地、强化管理,推动制种产业步入了一个品种优化、布局合理、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1998年,制种面积发展到5.4万亩,其中粮食制种3.4万亩,经济作物制种2万亩,制种收入1.2亿元。2002年,制种面积扩大到20.7万亩,是1994年的13.1倍,其中玉米制种15.9万亩,草制种2万亩,对外制种1.1万亩,生产品种由1994年的125个增加到3100多个,年生产各类优质种子7000万公斤,总收入2.5亿元,累计创汇1000多万美元。成为仅次于东北的全国第二大制种基地和全国第一大对外制种基地。
  制种企业1999年后,在不断扩大宣传,对外开放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加强横向联合,突出外向型,吸引外商投资制种业,为发展种子产业注入活力。2002年,种子生产企业由1998年的9家增加到30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3家,500万元以上的5家,100万元的10家,50万元的12家,注册资金累计9200万元,总资产8500万元,从业人员1235人,建成先进的成套种子自动加工生产线10条,种子检验室2500平方米,种子加工生产能力1亿公斤。
  制种规模2002年,全市村村有制种,制种万亩以上的乡镇9个,5000亩以上制种乡镇5个,参与制种的农户2.9万户,占总农户的一半以上。形成了以下河清和沿山7乡镇为主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总寨、上坝等中部乡镇为主的花花卉种植卉、牧草种子生产基地,以果园、银达、怀茂北部乡镇为主的蔬菜瓜类种子生产基地。生产品种由1994年的小麦、玉米、瓜类、蔬菜等125个品种(系)发展到花卉、甜菜、牧草、油料等12个种类3100多个品种。
  经济效益1995年,制种面积1.9万亩,经济总收入4100万元,1999年,制种面积增加到10.9万亩,经济总收入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制种业的部分523元,占17.4%O2002年制种面积20.7万亩,经济总收入2.5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0.8%,占种植业收入的28%,平均亩收入1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制种业的部分685元,占18.5%,比1999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第四节林业1990年,酒泉市林业局内设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人秘股、林场股、业务股、保卫股和财务室,有干部职工19人。1992年12月,保卫股改为公安股,配备林业公安干警3人。1993年,林场股并入业务股。2002年,林业局内设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公安股、业务股,实有干部12人。下属单位有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站、沙生植被封护站和西峰、黄粮墩、长城、三合、新城5个国有林场。
  酒泉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站主要开展森林植物检疫、林木种苗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行政执法等,普及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1990年,林业局内设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沙生植被封护站、林木种苗站和果树站。有干部职工29人,其中农艺师3人,林业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0人。2002年,内设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林木种苗站和果树站,有干部职工26人,其中副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5人,助理农艺师3人,林业工程师1人,助理林业工程师1人,技术员4人。同年,沙生植被封护站职能从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站分离,成立沙生植被野生动物保护站,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林业局管理,有林业工程师1人,技术员3人,主要负责沙生植被封护、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保护,定期对国土进行荒漠化监测和环境监测,依法制止乱占林地、无序开垦、乱采乱挖、违法捕猎等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研究推广沙生植被封护、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试验及新科技应用等。
  国有林场主要从事保护、培育和管理森林资源及产业经营。开展林木营造、病虫害防治及科技研究、推广与培训等。1998年,西峰林场、黄粮墩林场划归酒泉地区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2001年3月,新城林场移交酒泉银星纸业公司,成为该公司的林纸一体化育林基地。2002年,长城、三合林场仍属林业局管理。长城林场有干部职工13人,其中,技术干部4人,林业工人9人。三合林场有干部3人(专业技术人员2人),工人10人。
  1992年10月,市甘草开发公司成立,1999年4月撤销。
  林业资源1989年,市林业局首次调查森林资源,此后每5年调查一次。据调查,全市有林业用地48.28万亩,其中郁闭度0.3以上的林地面积16.33万亩,占33.8%,疏林地面积282亩,占0.0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09万亩,占4.32%,苗圃地面积1002亩,占0.2%,宜林荒地面积29.74万亩,占61.6%。非林业用地中“四旁”(路旁、渠旁、宅旁、水旁)林网树占地面积1.4万亩,占非林业用地面积的0.3%,森林覆盖率3.5%O林木活立木蓄积量37.77万立方米,其中防护林31.73万立方米,疏林198.6立方米,散生木241.71立方米,林网“四旁”树6万立方米。到2002年,累计林业用地面积70.06万亩,比1991年的50.66万亩增长38.3%,其中有林地面积24.47万亩,占34.9%,疏林地面积600亩,占0.09%,人工灌木林地面积6967亩,占0.9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485亩,占0.5%,固定苗圃地面积328亩,占0.05%,宜林地面积44.46万亩,占63.46%,林网“四旁”树占地面积2.1万亩,占非林业用地的0.48%o活立木蓄积量50.6万立方米,其中,防护林43.20万立方米,占85.27%,疏林139立方米,占0.03%,散生木293立方米,占0.06%,林网“四旁”树7.36万立方米,占14.53%,杨类49万立方米,硬阔类1.5万立方米,软阔类774立方米。
  1989年,防护林9.16万亩,蓄积量31.73万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和蓄积的56.1%和100%。经济林面积7.17万亩,占43.9%。2002年,防护林面积13.13万亩,蓄积量43.2万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和蓄积的53.68%和100%,经济林面积11.33万亩,占46.32%。
  1989年,泉水片杨树生长率为5.2%,中部片为4.5%,洪水片为4.1%;沙枣树为3.5%;榆树泉水片为3.7%,洪水片为3.1%。据森林资源统计台帐记载,1989—2002年,全市新增林地面积9.46万亩,林木总生长量7.01万立方米,采伐量5.88万立方米,林地因釆伐减少3.7万亩,总的趋势是林木蓄积量资源消耗过大,生长量偏小。
  野生动物1989年,境内有野生鸟类17目33科86属147种和11亚种,常见的有16科约50种,野生兽类10纲6科10多种,爬行类动类2纲1科2种,两栖类2种。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猞猁(国家II级)、麝(所有种,国家I级)、黄羊(国家II级)、鹰(国家II级)、天鹅(国家II级)以及隼形目(国家I级和II级)、鸳鸯(国家II级)、号鸟形目(国家II级)和啄木鸟(所有种,甘肃省重点保护鸟类)等。
  林业生产1989年以来,酒泉市在林业生产中,不断改进林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以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经营、营林生产、全民义务植树等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林业建设。2002年,人工造林1.66万亩,育苗0.24万亩,生产各类苗木1062万株,义务植树129.78万株,经济林果品产量5364.3万公斤。
  1989—2002年林业生产情况表表5-1林业生态体系建设1989年以来,酒泉市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平原绿化、绿色通道、退耕还林、农田防护林、环城生态防护林带等工程建设,执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谁种谁有,允许继承,允许转让的林业政策。一批林果专业户和造林重点大户应运而生,形成了以家庭造林、经济林生产为主的生产格局。到1997年,全市累计人工造林15.4万亩,其中有防护林6.26万亩,经济林9.15万亩。林木保存面积9.15万亩,保存率59.4%。在北部自然灾害严重的风沙口采用插干、插条等办法栽种红柳、二白杨、沙枣、毛柳、白榆等。经济林营造以自发为主,农户栽种杜梨、山定子、海棠等。1998—2002年,落实《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规划》、《林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绿色通道建设规划》及《关于加快环城生态防护带工程建设的决议》,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同步发展,“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步伐。到2002年,全市共造林7.28万亩,其中有防护林4.48万亩,经济林2.8万亩,保存面积5.83万亩,保存率80%。1989—2002年共营造人工林22.68万亩,保存面积14.98万亩,保存率66%。
  1989—2002年人工造林情况表表5-2 年度 人 工 造 林(亩) 合计 三北造林 治沙造林 小计 其中:经济林 1989年 18118 18118 8042 —1990年 13643 13643 — —1991年 11883 11883 4663 1992年 12195 12195 4471 1993年 21300 17830 15500 34701994年 23946 19946 18039 40001995年 25171 20121 20121 50501996年 , 15651 11646 11321 40051997年 12118 11118 9296 1()001998年 10020 8840 4642 11801999年 13795 10285 6805 35102000年 16242 12204 6713 40382001年 16133 5003 5003 111302002年 16631 11431 4826 5200合计 226846 184263 119422 42583“三北”防护林1989—1999年,防护林建设以农村为主,市、乡、村采取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林果、林粮综合发展,鼓励农户发展庭院林和果园。2000年,酒泉地区《关于加快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决芯提出城乡绿化同步发展,执行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定植,分户经营的林业政策,绿洲内部统一规划,田、路、渠、林配套,大规模营造窄林带和小网格林带,绿洲外防护林带部营造乔、灌、草搭配和片、带、网结合的大型生态防护林。到2002年,营造防护林及“四旁”植树3356.6万株,面积18.43万亩,保存面积10.3万亩,保存率55.9%。
  封滩育林育草市境内河滩、戈壁、沙荒滩.地存有成片带状的红柳、白刺、红砂等天然灌木林和芦苇、冰草、碱蓬、甘草、麻黄等草本植物。1991年,在上河清滩、花城湖划定封禁保护区,封滩育林育草6.44万亩。1994年,在丰乐滩栽种麻黄、甘草等沙生植物2.46万亩。1997年、2002年,两次在黄泥堡封滩育林育草10.5万亩。1991—2002年,封滩育林育草19.4万亩,加上原有沙生植被封育保护区13.1万亩,累计形成封滩育林育草32.5万亩。沙生植被封护站在封育区立牌、埋设界桩、宣传封育管护制度,植被覆盖度由封育初期的10%—15%提高到20%—45%,构成了绿洲外围防风挡沙第一道防线。
  治沙造林1991年12月,制定《酒泉市1991—2000年治沙工程规划》。1992年,在国有防沙治沙林场营造红柳灌木林3470亩。1993—1995年,推广沙地、盐碱地治理技术,组织群众在北大河、果园乡屯庄堡、银达乡明沙窝和两山口、三墩乡夹边沟和古城、下河清北滩、屯升马营和沙山等沙漠荒滩采用插干、插条的方法,营造以沙枣、杨树、毛柳等为主的人工混交林和红柳沙生灌木林1.25万亩。1996—2002年,釆用带片网、多树种、乔灌草结合的方式,组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怀茂、三墩乡造林3.01万亩。长城林场、科技示范林场、夹边沟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新添墩开发区、白疙瘩滩等造林治沙成效显著。
  绿色通道2000年,《酒泉市绿色通道建设规划》提出谁造谁有谁受益和免费灌溉的优惠政策。在酒火公路两侧造林620亩,植树4.54万株。
  绿色通道2000—2002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官兵和乡村群众23万余人次参加绿色通道建设,投入资金1800万元,植树80万株,建成绿色通道250公里,其中国道25公里,省道38公里,市、乡、村、组道路187公里。2001年,酒火路被甘肃省林业厅命名为“甘肃省绿色通道第一路”。
  环城防护林2001年,酒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利用8年时间在城市外围建设宽400米,长45.7公里的环城绿化林带,人工造林1.93万亩。2002年,在西峰、果园、泉湖乡完成人工造林1000亩,定植桃、杏、枣、葡萄等经济林树木15.8万株。 环城林带林果产业1989年,酒泉市继续组织实施《10万亩经济林发展规划》(1984—1993),经济林建设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锦丰梨被农业部、甘肃省政府评为优质农产品。1990年底,全市经济林累计保存面积8.2万亩,新增7.1万亩,其中苹果4.6万亩,梨3.2万亩,葡萄0.12万亩。果品产量562万公斤,林果业收入209万元。建成总寨、金佛寺2个万亩果品生产基地和盐池、涌泉、红山堡、西三坝、上坝、沙河、西店、西洞、三合林场、黄粮墩林场等25个千亩果品集中产区°1991年,新植经济林4663亩,兴办林果绿色企业26个,有79个居民点伐杨换果,栽植果树2.15万株。1992年,出台《20万亩经济林发展规划》(1993—2000年),提出经济林建设要面向市场,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因地制宜,科技领先,锦丰梨走“三为主”(集中连片为主,沿山为主,以梨为主)、“三并重”(新果园建设与老果园挖潜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产量与效益并重)、一体化经营、全程化服务的路子。1993年,新植经济林1.55万亩,补植面积1.2万亩,新增上二截、半坡、观山口等7个村为千亩水果集中产区,有6981户村民当年定栽庭院果树3.42万余株o1994年,新植经济林1.8万亩,新增1个万亩经济林乡和6个千亩经济林村,锦丰梨获全国林产品博览会银奖,早酥梨获甘肃省林产品博览会银奖。1995年,林果业成为农村经济3大支柱产业之一,有12个乡镇将林果业列入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全市新植经济林2.02万亩。1996年,新植经济林1.13万亩,经济林面积14万亩。因花期遭受低温侵害,果品总产量1830.5万公斤,比上年减少早酥梨170万公斤。1997年,新植经济林9296亩,经济林面积累计14.08万亩,挂果面积6万亩,果品产量4237.3万公斤,果品收入4288.18万元,加上甘草、木材、苗木收入,全市林果业总收入6490万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295元。新增上坝、清水、红山3个乡镇为万亩果品生产基地,千亩水果集中产区发展到55个,形成了以国有林场、园艺场、万亩经济林乡镇、千亩林果专业村为依托,以优质梨为主导产品的果品生产基地,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十强县”。1998年以后,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普及,由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林果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1年,经济林面积11.68万亩,产量5587.4万公斤,收入5712.16万元,比1997年面积减少2.41万亩,产量增加1350.1公斤,收入增加1423.98万元。锦丰梨、早酥梨注册了“酒锦王”商标。2002年,三墩乡二墩村建成沙红桃生产基地,上坝乡和西洞镇分别建成红香酥和优质桃杏生产基地,定植经济林5000亩。锦丰梨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1990—2002年经济林产量、收入情况表表5—31990年,酒泉市有贮藏5万公斤的大型果窖5座,5000公斤的小型贮藏窟150个。有酒泉师范罐头厂、酒泉市罐头厂、酒泉工贸公司罐头厂3红巴梨家果品加工企业。1990—1995年,相继建成长城林场700吨恒温库、酒泉地区林果中心800吨和1600吨恒温库。1998年,总寨镇与新加坡新世纪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建成年产2000吨浓缩梨汁生产线,当年生产浓缩梨汁50吨。2001年,建成清水特尔鲜农产品有限公司5000吨恒温库。1990—2002年,酒泉市林果商贸公司、清水特尔鲜公司及总寨、清水、金佛寺、红山、上坝5个乡镇果品购销站和集体、个体、民营流通中介组织先后成立,与东北、东南、西南沿海等外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的销售关系,果品外销市场初步形成。
  林政资源管理确定权属1991年,市林业局首次对5个国有林场、3个沙生植被封护区、酒泉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酒泉市林业站管理的林地造册登记,由市人民政府确定权属颁发林权证,确定权属面积2.21万公顷。1992年6月,对乡村37个集体林场确定权属颁发林权证,确认林地使用权,确定权属面积2577.26公顷,保护林地1241.01公顷,非林业用地1316.2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471立方米。2002年,对长沙岭沙生植被封护区确定权属颁发林权证,确定权属面积1.04万公顷。
  林木采伐1990年,对木材采伐实行限额管理,按照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每年由市人民政府核定下达木材限额釆伐控制指标,再有林业局将采伐指标分解到乡镇和林场。采伐时由釆伐者申请,经林业局审批办理采伐许可证后方可进行采伐。1991年,下达“八五”期间采伐限额8100立方米。1996年,实行目标管理,从严控制采伐量,每年采伐限额控制在8490立方米左右。2001年,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风沙口、绿色通道林木和农田防护林5年内停止采伐,核定“十五”期间林木采伐限额5288立方米。至2002年,共采伐木材5.84万立方米,占核定下达釆伐总量的61.6%,少采伐林木3.64万立方米。
  毁林案件1990年以来,市林业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配合,加大对林政案件的查处力度。1995年9月12日,巴基斯坦籍15人在清水镇辖区非法捕猎野生动物时被抓获,缴获捕捉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猎隼26只,兔狗、1只及大量捕猎工具。1998年12月—1999年3月,某村委会未经审批,在村林场砍伐树木1250株,责令在原林场补植果树6000株,罚款7700元,2名责任人分别罚款385元和192.5元。1999年,某村13组毁坏牌路5组林木494株,涉案人员45人,处罚赔偿牌路5组损失1776元,并为牌路5组补栽毁坏林木10倍树木。2000年10月3日,某村委会未经审批,滥伐林场树木1527株,责令在原地点补栽树木7635株。2001年4月5日,某村委会未经审批,滥伐林木150株,责令补栽杨树1500株,罚款2400元。1990—2002年,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250起,涉案人员330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人。
  技术推广1989年,境内木本植物资源有80种,其中,经济树种有19类,约140个品种。1990年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造林绿化步伐加快,引进培育的树种增多。
  1990—1994年,结合《20万亩经济林建设规划》的实施,重点推广砧木建园、良种嫁接、整形修剪、果园施肥灌水、低劣果园改造、优质梨早果丰产栽培、果品贮藏保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完成锦丰梨早丰栽培综合技术示范、优质梨早产丰产栽培、劣质杏改良、果品贮藏保鲜、843康复剂防治林木腐烂病试验、PP333在幼龄果树上的应用、衣防护林配置果树副林带试验等科技项目,新技术推广面积占果园总而积的90%。引进栽培锦丰梨、早酥梨、苹果梨、五九林果栽培香等梨树品种和新红星、首红、超红、艳红、金矮生等苹果品种,使优质梨良种化程度达到85%。PP333、843康复剂、果树发枝素、硅胶膜等新药剂、新材料在林果生产上普遍应用。1994年,建立市果树研究所和新红星采穗圃基地。
  1995—1997年,重点推广高产高效园建设、低产劣质园改造、高接换优技术、早果丰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先后完成5力亩优质果品基地开发、1.9万亩高产高效园建设、1.6万亩低产劣质园改造项目和苹果新品种引进与推广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治研究等课题项目。引进并推广新红星、首红、超红、艳红、金矮生、王林、新乔纳金、长富、秋富、岩富、短枝红富士、宫崎短枝、惠敏短枝、斋藤短枝、北海道九号、红王将苹果新品种。1995年,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站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
  1998—2002年,围绕“3343”工程,建设20个林果专业村和12个林果产业化示范村,推广早果丰产、疏花疏果、果品套袋、果园覆草、设施果树栽培、果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000万只果品套袋技术、锦丰梨花期败育研究、苹果蠹蛾防治等科技项目。引进锦丰梨、早酥梨、砀山酥、红巴梨、辛水梨、七月酥、八月酥、红香水、新育苗世纪、锦丰二代、早六、早四、80—2—2、81—8—55、823、921、八月红、早翠、红香酥、早美酥、爱宕、丰水、金廿一世纪、库尔勒香梨等梨树品种25个,引进沙红桃和丽格兰特、苍山水蜜、李广桃、水蜜桃、76—4—1、维坊1—2号、艳光、美光、华光、瑞光、曙光、五月火、油蟠桃、农神蟠桃、东方红蟠桃、瑞蟠4号、京东巨油、仓方早生、早红珠、秋油王、古巴红、美国巨蟠等桃树品种26个,引进一窝蜂、优一2个仁用杏新品种,引进1个枣品种和7个李广杏品种,引进无核白、里扎马特、红堤、黑堤、矢富罗沙、美人指、巨峰、龙眼、京秀、红地球、乍娜、高墨、板田良智等13个葡萄品种。三墩、上坝2乡镇首次开展设施果树栽培。引种与推广欧美杨系列107、108、109、110,中林系列46、2001、2025、2050,意大利杨、欧黑抗虫杨12号、南抗杨1一2号、北抗杨1号、廊坊杨1—2号、天林杨1号,三倍体毛白杨304、305、330和84K等25个速生杨品种。到2002年,新增树种32类133个品种,其中防护林树种17类45个品种,经济树种15类88个品种。
  病虫害防治1990—1994年,第二次普查林木病虫鼠(兔),查岀森林病虫害126种,其中,虫害76种,病害34种,天敌14种,鼠害、兔害各1种。杨树有青杨天牛、杨蓝叶甲、杨园蚧、大青叶蝉、春尺蟆、天幕毛虫、杨毛蚜、杨二尾舟蛾、杨白潜叶蛾、白杨透翅蛾、十斑吉丁虫、芳香木蠹蛾、褐绒金龟甲等虫害52种,病害有腐烂病、溃疡病、褐斑病等。发生总面积9.74万亩,一次性发生面积4.53万亩,重复发生面积10.1万亩。经济林虫害主要有梨园蚧、大青叶蝉、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朝鲜球坚蚧、杨兰叶甲、桃小食心虫、梨星毛虫、天幕毛虫、梨茎蜂、梨尺蟆、杏球坚蚧、桃蚜等,病害主要有苹果腐烂病、锈果病、灰斑病、黄化病、梨黑胫病、梨干腐病、细菌性穿孔病、杏枝瘦、流胶病、缩叶病等。发生总面积10.37万亩,一次性发生面积3.25万亩,重复发生面积7.17万亩。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行“一降三提高”(发生率下降,防治率、监测覆盖率和产地检疫率提高)为内容的“四率”目标责任管理。1992年,柳蓝叶甲大发生,市政府组织基层干部、群众联防,投入防治经费29.63万元,出动3.63万人次,使用机动喷雾器2182架次,用药13.22吨,防治面积12.35万亩次,平均防治率83%,挽回经济损失102万元。1993年,在三合林场喷施杨核多角体病毒,防治面积0.1万亩,填补了生物防治的空白。1995年7月,利用性引诱剂在城郊首次诱到苹果蠹蛾成虫。1997年,专项普查杨树蛀干天牛,布点842个,没有发现杨树蛀干天牛。1998年,投入防虫资金17.5万元,防治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3.08万亩,平均防治率达95%。1999年,开展苹果蠹蛾防治,设监测点20个,在西峰、西洞、果园、总寨、西峰林场部分果园监测苹果蠹蛾分布。2000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心测报站。2002年,食叶性病虫害再度严重发生,市上出动大型机动车辆156台次,投入防虫资金42万元,农药11吨,平均防效为85%。
  退耕还林还草2000年,酒泉市实施以工代赈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在沿祁连山北麓的丰乐、金佛寺、红山3乡镇种植紫花苜蓿1.63万亩,营造防护林36公里,植树13.58万株,田间林网植树11.53万株,其中,丰乐乡种植紫花苜蓿6320亩,营造防护林9公里,植树4.5万株,田间林网植树10万株,金佛寺镇种植紫花苜蓿6001亩,营造防护林20公里,植树5.5万株,田间林网植树1.5万株,红山乡种植紫花苜蓿4008亩,营造防护林4.8公里,植树3.58万株,田间林网植树1.44万株,完成种草任务的102%,防护林建设任务完成计划的108%,田间林网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2倍。完成投资354.45万元,投入资金107.12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籽种款36.67万元,项目单位以劳折资款60.7万元,购置籽种款9.75万元。
  第五节畜牧业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负责畜禽疫病防治、疫情检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畜禽品种改良引进、草原监理、饲料质量监察、动物检疫等。该中心与草原监理站,饲料监察站、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1套人员,内设动物防疫检疫站、畜牧技术推广站、兽医门诊部、财务股、党政办公室。1990年,有职工43人,其中畜牧兽医师5人,助理畜牧兽医师8人,技术员15人,工勤人员15人。下设乡镇畜牧兽医站19个,分站13个,职工165人。其中国家干部22人,市级招聘30人,乡聘43人,专业技术人员70人,畜牧兽医师6人,助理级15人,技术员20人。2002年,有职工33人,其中高级畜牧师1人,畜牧兽医师7人,助理畜牧兽医师11人,技术员2人,工勤人员12人,有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19个,分站增加到17个,实有人数95人,其中国家干部15人,市级招聘51人,乡镇招聘29人,畜牧兽医师6人,助理级30人,技术员19人。
  1990年,畜禽饲养量178.29万头只,出栏73.93万头只,肉类总产量9144吨,鲜奶产量179.89吨,鲜蛋产量2827吨。2002年,畜禽饲养量561.09万头只,出栏283.93万头只,分别比1990年增加382.8万头(只)和210万头(只),增长214.7%和284%。肉类总产量2.1万吨,鲜奶产量7444.45吨,鲜蛋产量6465吨,分别比1990年增加1.19万吨、7264.56吨和3638吨,增长、123%、403.8%和128.7%o毛绒产量658.05吨,畜牧业总产值1.7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6%。农民人均纯收入3620元,其中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699元,比1990年的179元增加5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2%,成为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
  草产业1990年,种植牧草13.66万亩,其中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3.13万亩,以毛苕子、箭舌碗豆为主的一年生复种牧草10.53万亩,年产干草7796.24万公斤。1995年,种植牧草15.16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3.63万亩,1年生牧草11.53万亩,年收获干草8669.74万公斤。2000年,实行退耕还草政策,沿山及中北部乡镇农户退耕种植牧草5.87万亩,牧草面积19.1万亩,其中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9.5万亩,1年生牧草9.6万亩,年收获干草1.21亿公斤,种植面积比1990年增加5.44万亩,增长39%。2002年,种植牧草19.54万亩,年收获干草1.36亿公斤,其中以毛苕子、箭舌碗豆为主的1年生牧草9.84万亩,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9.7万亩。多年生牧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3%,亩平均收入520元。建成种草万亩乡镇4个,五千亩乡镇7个,千亩种植小区8个,五百亩小区11个,百亩小区131个。
  家畜肉牛品种以西门达尔、夏洛来、皮埃蒙特、德国黄牛改良杂交牛为主,其次为原始的本地黄牛,沿山乡镇个别农户养有耗牛、犏牛。在饲养方式上,屯升、丰乐、金佛寺、清水等乡镇多为秋季零星放牧,春夏冬3季舍饲,北部及城郊乡镇全年舍饲,饲草以玉米秸秆、小麦秸、毛苕子、箭舌碗豆为主,少量的精饲料以玉米为主。1990年,牛饲养量4.9万头,年冻精改良黄牛4146头o1993年,牛的饲养量5.2万头。1994年,养牛数量减少1083头。1995年,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从新疆巩留县调引西门达尔种公牛2头,夏洛来种公牛2头,建成市肉牛冻精站,年生产肉牛冻精2万粒。1996年,因黄牛改良由冻精颗粒改用吸管,淘汰引进的种牛,调用甘肃省繁育中心吸管冻精改良黄牛。1997年,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建设项目,肉牛养殖数量增加,并向舍饲养殖发展,5()头以上的养殖专业大户130户,并兴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个,修建标准化圈舍1000间1.8万平方米。1999年,怀茂、屯升、上坝等乡镇实施母牛工程,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牛的饲养量增加到8.21万头,比1990年增加3.31万头,增长67.6%,年冻配改良黄牛7828头。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无偿供应肉牛冻精2万支,各乡镇畜牧站冻配收费每头减少了5元。2001年,部分乡镇调引鲁西黄牛600余头。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首次在金佛寺镇下四截村一组、泉湖乡永久村三组实施肉牛胚胎移植,共移植肉牛胚胎66枚,产活牛犊28头,其中安格斯牛17头,德国黄牛11头。冻配改良黄牛万头以上,肉牛存栏7.5万头,出栏2.54万头,改良牛存栏占肉牛存栏量的87.1%。2002年,牛饲养量11.84万头,比1990年增加6.94万头,增长141.6%。建成万头养牛乡镇4个,千头养牛村18个,百头养牛小区104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149个,肉牛标准化暖棚圈舍11.4万间,肉牛冻配改良1.36万头,比1990年增加9454头,增长228%。牛肉产量2488.4吨,比1990年增加2174.06吨,增长691.6%。
  马的品种主要有河西马、苏联马、岔口驿马、河曲马、改良杂种马。河西马和改良马夏秋季以零星放牧为主,冬春季为全舍饲,引进马以舍饲为主。马的用途主要是乘骑、拉车和打碾。1990年,饲养量为4200匹。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1991年以后,饲养数量逐年下降。1999年,饲养量减少到1560匹,比1990年减少了2460匹。主要分布于丰乐、东洞、下河清及中北部乡镇。200()年,饲养量为1252匹,比1990年减少2948匹,减少70%,主要分布于沿山乡镇和中北部乡镇。
  骡的品种主要是河西骡、改良马骡和改良驴骡。冬春季舍饲,夏秋季零星放牧。主要用于拉车、耕犁、打碾,使役性能优于马。1990年饲养量为8300匹,之后逐年减少,2000年饲养量为4243匹,比1990年减少4057匹,下降49%,主要分布于金佛寺、清水、屯升、红山、东洞等乡镇。
  驴的品种主要有河西驴、改良杂种驴和关中驴。分布于丰乐、屯升、下河清等乡镇。多用于拉车、乘骑。夏秋季零星放牧,冬春舍饲。1990年饲养量为1.49万头,此后逐年减少,2000年为9080头,比1990年减少5863头,下降39%。
  骆驼以河西双峰驼和用白骆驼改良的改良骆驼居多,主要分布于下河清、清水、黄泥堡、临水、三墩等乡镇以舍饲为主,夏秋季零星放牧,饲草为其它家畜不易利用和天然草场内的各类植物。其耐力强而持久,主要用于拉车,也用于犁耙地。1990年饲养量为2500峰,之后逐年减少,骆驼1999年存栏885峰,2000年存仅为527峰。
  猪是境内主要家畜之一,品种主要有杜洛克、长白、苏大白、甘肃白猪、瘦肉型大约克,有少量的甘肃黑猪。1990年,饲养量为16.5万头,1995年增为31.05万头,比1990年增加14.55万头。1999年饲养量38.25万头,比1990年增加21.75万头,增长131.8%。2000年,饲养量41.11万头,比1999年增加2.86万头,增长7.4%。2001年,饲养量为37.4万头。2002年饲养量39.6万头。
  养猪猪是圈养家畜,以精、粗饲料喂养。1992年,采用直线育肥法,推广全价混合饲料,育肥周期缩短,效益提高。同时结合冬季天气寒冷漫长的实际,推广暖棚养殖。1992年,兴建标准化暖棚猪舍9400个。1999年,增加到3.01万个。2000年增加到3.25万个,比1992年增加2.31万个,增长354.7%。育肥周期由过去的8—10个月,缩短到4—6个月。
  羊有绵羊和山羊两种。沿山乡镇和东北部乡镇以放牧为主,中部乡镇舍饲居多。绵羊有甘肃高山细毛羊、新觥细毛羊、藏羊、蒙古羊、小尾寒羊和杂种绵羊等,山羊有河西山羊和少量的奶山羊,奶山羊以舍饲为主。1990年,绵羊饲养量18.55万只,山羊饲养量3.68万只,总数为22.23万只,其中种羊40只。1993年,清水镇畜牧站和上坝乡畜牧站从山东梁山引进小尾寒羊80只,与本地绵羊进行杂交。清水建立了第一家小尾寒羊繁殖基地,年供小尾寒羊种羊200只以上。1995肉羊养殖年,羊饲养量25.9万只,比1990年增加3.67万只,増长17%。2000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的实施意见,当年弓I进小尾寒羊1800只,羊饲养量43.39万只,比1995年增加17.49万只,增长68%。2002年,西洞镇从新疆购进美利奴种羊20只,地区畜牧中心引进道塞特种羊胚胎100枚,在上坝乡移植52枚,产活羔羊19只,引进小尾寒伫.38万只,羊饲养量增加到53.05万只,比1990年增加30.82万只,增长139%。羊肉产量为2825.08吨,比1990年的840.09吨增加1984.39吨,增长236%。绵羊毛产量614.89吨,比1990年的451.34吨增加163.55吨,增长36.2%。山羊毛产量35.95吨,比1990年的27.21吨增长32.1%。山羊绒产量为7.21吨,比1990年增加了3.47吨,增长93%。兔的品种有德国长毛兔、安格拉毛用兔、皮用獭兔、青紫兰皮肉兼用兔、土种兔等,以肉用兔为主,毛用、皮用兔为辅,分布于西峰、果园、泉湖等乡镇。格巢式饲养,饲草料以青草、菜叶和胡萝卜为主,有少量的麸皮和大豆。1990年存栏1.94万只,1995年为2.02万只。2000年,三墩乡古城村柴学明和西峰乡畜牧站分别从陕西引进种兔106只和200只,办起了种兔饲养场。2002年,兔存栏为2.78万只,比1990年增加8400只,增长43.3%。
  家禽鸡品种有蛋用型和肉用型两种。蛋用型的有迪卡、星杂288、海兰、海赛克斯、京白等,肉用型的有艾维茵、明星、罗斯、星布罗、AA肉鸡等。主要分布于泉湖、果园、银达、怀茂等乡镇。500只以上的大户采用标准化暖棚养殖和笼养,以配合饲料为主。1990年,饲养量为163.97万只,饲养方式由圈养向笼养转变。1991年,地、市种鸡场先后引进罗斯、京白、迪卡系列蛋养鸡鸡25万只,向全市推广。1995年,鸡的饲养量为211.75万只。1997年,蛋鸡养殖进入较快发展阶段,出现天河、华星等大批养殖大户,提高了养鸡业的专业化程度。2000年,饲养量增加到369.09万只,比1995年增加157.34万只。1999年,蛋产量3544.2吨,比1990年的1109吨增加2435.2吨。2002年,蛋产量6465吨,鸡肉产量3136.65吨。2002年,草原兴发肉鸡屠宰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后,促使鸡饲养量增至455.47万只,比2000年增加86.38万只。
  鸭主要为麻鸭,主要分布于银达、怀茂等乡镇,肉用为主,多为圈养和水池塘放养。1999年,饲养量100。只。2001年饲养量增加到1.4万只。2001年8月,银达乡杨洪村二组农户从四川引进白鸭9000只,办起家庭养鸭场,饲养鸭子1万只。
  鹅主要分布在银达、泉湖、怀茂、三墩、总寨、上坝等乡镇。1999年饲养量为1584只。2001年,银达乡银达村一组农民米维英从安徽等地引进鹅800只,办起家庭养鹅场。
  特种养殖特种养殖主要养殖狐狸、七彩山鸡、珍珠鸡、火鸡、黑凤鸡、马鹿等。狐狸品种有雪狐、大理石狐、青紫蓝狐、非洲雪狐、银狐等。饲养方式为笼养,饲料为各种动物内脏及肉类。1999年,果园乡畜牧站办起珍禽养殖场,饲养七彩山鸡360只,珍珠鸡1500只,黑凤鸡1800只,孵化出售鸡苗5000多只。2000年银达乡银达村二组农民赵延寿从平凉引进银狐36只,饲养1年后出售给西峰乡苜场沟村张军国。同年,三墩企业公司养殖场饲养七彩山鸡、火鸡、珍珠鸡等珍禽若干,2年后因市场滞销而转产。
  马鹿分布在上坝、西峰、三墩乡等处,四季圈养。1990年饲养7头,1995年为13头,2000年达到43头,2002年增至63头。其中三墩乡38头,上坝乡3头,西峰乡5头,石河桥17头。酒泉公园饲养供游人观赏的马鹿和梅花鹿。
  2000年2月,河南省南阳市一商贩在西峰、果园、泉湖等乡镇,自称以每枚种蛋3.2元回收,鼓动农民养殖绿壳蛋鸡,发展养殖户132户,饲养绿壳蛋鸡97万只。2001年4月,河南商贩在果园乡办起鹤鹑养殖场,在果园、泉湖、银达、怀茂等乡镇宣传销售鹤鹑,发展农户67户,饲养鹤鹑35.7万只。1990—2002年畜禽饲养情况统计表表5一4年度 牛(万头) 猪(万只) 羊(万只) 鸡(万只)1990年 4.9 , 16.53 22.23 163.971991年 5.13 30.01 24.75 178.291992年 5.05 31.86 21.26 171.171993年 5.2 32.47 17.79 127.31994年 5.09 29.62 22.11 211.791995年 6.24 31.51 25.92 211.571996年 7.46 34.75 29.34 250.751997年 8.17 36.8 31.87 2601998年 7.83 35.13 37.61 282.481999年 8.12 38.24 43.4 265.372000年 9.48 41.11 43.39 369.092001年 10.04 37.4 47.84 410.552002年 11.48 39.6 53.05 455.47奶牛养殖酒泉市饲养的奶牛主要有中国黑白花和西门达尔(乳肉兼用型),以圈养为主,粗饲料以麦草、玉米秸秆、玉米秆青贮、苜蓿等居多,精饲料为配合饲料、全价混合饲料、玉米、油渣、麸皮、豆饼等。80年代,泉湖、营门等村养殖较多,后来发展到果园、银达等乡镇,果园、泉湖奶牛养植建起乳品加工企业。1993年饲养奶牛1100头,2000年增至2015头。2001年,市委、市政府将奶牛产业确定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定5年发展规划和农民买牛、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的优惠政策,当年信用社提供贷款2961万元,地、市两级贴息165.82万元,新增奶牛5678头,其中从新疆、山西、陕西、宁夏等地购买奶牛3411头,黄牛冻配奶牛6538头,奶牛存栏7693头,产奶奶牛存栏3231头,产鲜奶1020万公斤。同时,积极改良奶牛品种,投资引进加拿大、新西兰高产奶牛冻胚,移植566枚,产活胚胎牛犊128头。2002年,信用社提供贷款3011.43万元,政府贴息168.64万元,建成千头奶牛养殖乡4个,奶牛养殖基地村34个,1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户178户,20头以上养殖大户38户,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户2户,奶牛饲养量1.91万头,产奶奶牛存栏5921头,产鲜奶1950万公斤。同时,投入资金8000多元,建起100吨以上的青贮池6个,制作青贮饲料1万多吨。
  疫病防治1990年以来,畜禽疫病有猪瘟、鸡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羊痘,鸡马立克、鸡法氏囊、支气管炎、支气管喉炎等。对猪瘟、鸡瘟的防治采取春、秋两季大面积预防注射的办法,对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羊痘,鸡马立克、鸡法氏囊、支气管炎、支气管喉炎等疫病实行因病、因地、因时设防,都得到有效控制。1990—1994年,畜牧中心承担了布鲁氏菌病全国畜间监测工作,血检各类家畜31545头(只、匹),检出阳性病畜39头只,占0.12%,菌检流产羔羊、牛犊、仔猪等病理资料106份,全部阴性。1997—1999年,连续3年省级考核达标o1999年,周边地区发生牲畜口蹄疫,市政府紧急动员,层层设防。当年猪牛羊口蹄疫免疫密度分别达90%、98%、91%,其中奶牛防疫密度达100%。2001年,加强奶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的检疫监测力度,检疫产奶奶牛1800头,检出结核病奶牛6头。2002年,检疫产奶奶牛3800头,强制淘汰了结核病奶牛11头。
  2000年1月14日,果园乡发生“五号病”,捕杀“五号病”染疫畜及同群畜201头只。1月20—27怀茂乡发生“五号病”,捕杀“五号病”染疫畜及同群畜239头只。2月13日一3月31日,总寨镇、泉湖乡发生“五号病”,捕杀奶牛及同群畜47头只。2001年9月,西洞镇滚坝村发生羊“五号病”,捕杀染疫畜及同群畜283头只。2002年,银达、枠尖两乡发生“五号病”,共捕杀染疫畜及同群畜95头只。怀茂乡怀下村发生肉毒梭菌病致死奶牛4头。2002年,全面实施强制免疫、消毒、封锁、隔离的免疫管理措施,除有零星破伤风、炭疽病外有效控制了“五号病”的发生。
  1990年,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设立畜禽疾病诊疗门诊部1处,诊疗内科、外科、产科和中毒性疾病,年诊疗病畜约280头。19个乡镇畜牧站均设门诊部,从业人员56人,年诊疗病畜约3850头。1998年,乡镇畜牧站兽医减少到38人,年诊疗病畜约2850头。2002年,有兽医27人,诊疗病畜1520头。
  1990-2002年主要疫病防疫密度及发生情况统计表 表I年度 “两瘟”防疫密度(%) “五号病”防疫密度(%) 疫病发生情况 猪瘟 鸡瘟 牛 猪 羊 1990年 92 94 — 一 — 1991年 95 92 — — — 1992年 95.6 93 — — — 1993年 95.86 92.52 — 一 1994年 96.7 94.4 ― — — 1995年 96 94 — 一 — 1996年 97 94.5 一 一 一 1997年 98 84 — — — 1998年 96.1 95.8 — — — 1999年 97.7 94.6 96 60 57 2000年 97 95.7 94.7 89.8 82.2 2001年 95.6 94 95.23 95.3 97.3 2002年 96.4 95.8 96.5 96.1 92.8 动物检疫1990年,有检疫人员24人,其中市动物检疫站5人,乡站19人。检疫活畜2430头,检疫畜禽产品102万公斤,检出病害肉品310公斤,上市活畜受检率达70%,酮体及产品受检率80%。1994年,根据周边疫情动态,市动物检疫站人员增加到9人,加强了公路运输检疫,检疫各类活畜6140头只,皮张27.38万张,车辆消毒217辆。1996年,因交通部门制止公路三乱,公路运输检疫暂停。1997年,国务院颁布《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市政府决定西峰、果园、银达、泉湖四乡的生猪全部进市肉联厂定点屠宰,私自屠宰的生猪不许在城区销售,牛羊肉定点检疫,分散经营。动物检疫站技术人员进驻市肉联厂实施检疫,年检疫各类肉品158.264万公斤,检出各类病害肉品607公斤,销毁处理450公斤。1998年,市动物检疫人员撤出肉联厂,生猪屠宰由肉联厂自行检疫。同年,周边省市发生口蹄疫,市动物检疫站恢复公路运输检疫,在公路上共检疫各类活畜6238头只,皮7.05万张,原毛25吨,畜骨1.71万公斤,有效预防了畜禽传染病的流入。此后,公路运输检疫随周边疫情时检时停。2000年,检疫各类畜禽产品262.46万公斤,检疫各类活畜1.18万头只。2002年5月,市肉联厂从金塔收购生猪22头,经检疫发现有“五号病”感染,22头病猪全部捕杀销毁,酒泉市肉联厂被迫停宰15天。市动物检疫站检疫员重新进厂实施检疫。
  1990—2002年动物检疫及销毁情况统计表表5—6畜牧科技1991—1998年,重点推广标准化暖棚养畜、预混合饲料、全价混合饲料、糖浆尿素多营养舔砖、微贮、酶贮、EM发酵处理等饲养饲喂技术和牛吸管冻精授配、猪人工授精、羊冻精授配、温精授配等改良技术,冻配受胎率由50%提高到80%。1998年,推广使用混合饲料1.8万吨,后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饲料质量、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内原有的50多家小型饲料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留下来3家,市场上的饲料大部分为外地企业的产品。1999—2001年,实施了肉猪杂交示范和褐壳蛋鸡推广,实现了猪、鸡品种良种化,引进波尔山羊冻精、道赛特、波德带肉羊冻精、道赛特种羊。山羊、肉羊冻配改良率、受胎率分别为55%和40.3%。2002年,在金佛寺、上坝、铧尖等乡镇各投放道塞特种羊1只,在全市建立了6个肉羊温精授配点,受配母羊1800只,产活杂种羔羊756只,受胎率43%。
  1990年以来,科技培训转向以良种、良料、良饲、良法、良舍的“五良”配套技术为重点的肉牛、肉羊、奶牛、鸡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以猪、鸡养殖技术为主。1994年以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村组举办养殖新技术、新产品科技讲座,在农贸集市上进行养殖新技术、畜禽新品种、科技咨询。加强了与甘肃农业大学、宁夏农学院、甘肃省畜牧学校及光明乳业、博亚集团的业务往来与技术合作,先后有多名专家、教授来酒泉市传授新技术。市畜牧中心编写《奶牛饲养技术指南》一书,内容包括犊牛、育成牛、产奶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奶牛场消毒防疫技术规程、奶牛挤奶技术操作规程、奶牛产奶曲线图表和奶牛乳房炎及常规病防治规程等,印发各乡镇及奶牛养殖户,基本规范了奶牛饲养技术。
  第六节乡镇企业1990年,酒泉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内设办公室、生产信息、矿产、建筑建材、经营管理、安全环保6个股室32人。1998年,编制18人,其中核定行政编制16人,工人2人,实有16人,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审计、企业经营管理、科技质量4个股室。乡镇撤销经委或乡镇企业办公室,成立乡镇企业联合公司,负责乡镇企业财务审计、财务管理、人事调动、生产调度、利润分配,既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又具有独立法人资格。1998年,乡镇企业联合公司并入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加挂乡镇企业办公室牌子。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后,乡镇企业联合公司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人员进入乡镇企业办公室,没有干部身份的人员由公司自行消化。
  发展概况199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稳定提高建筑业,积极发展采矿业,多层次开发运输服务业,重点兴办加工业的发展思路,在乡镇企业中开展上管理、上台阶活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管乡镇企业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任正、副组长,市计委、乡企、农委、财政、工商、税务等16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企业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乡镇企业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乡村两级用70%的领导力量和70%的时间抓乡镇企业,实行乡镇党政一把手主抓、乡村领导包挂项目制度。
  1992年,制定《乡镇企业四突破发展规划》,提出1995年总产值突破6亿元、总收入突破5亿元、工业产值突破3亿元、纯利润突破2400万元的3年发展目标。199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6.25亿元,年递增52.8%,总收入5.42亿元,年递增55.4%,工业产值2.91亿元,年递增48.2%,纯利润2985万元,年递增61.7%,提前一年实现“四突破”目标。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金佛寺矿泉水生产线、清水花岗岩板材厂、怀茂六分酒花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市乡镇企业项目建设的投入3955万元。西峰、泉湖2个乡镇的乡镇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第二建筑公司、河西实业公司、长峰轧钢厂等9户乡镇企业产值突破1000万元,西峰寺等3个村企业产值突破10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营业收入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2%,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1995年,实行不限规模、不限速度、不限比例、不限行业的“四不限”政策,注重项目建设、结构调整、科技兴企思路,采取重点抓大乡、项目抓大项、规模抓集团、挖潜抓达产、管理抓人才、搞活抓改革、落实抓领导7项措施,设立项目奖、效益奖、翻番奖等五个奖项,乡镇企业发展由重速度转向重质量效益。
  1996年,推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乡村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市上成立乡镇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後于加快和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4个操作规程和2个管理办法。乡企局成立乡镇企业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的乡村集体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各乡镇成立企业改革组织机构。选择集体所有制企业银达天河养殖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1997年,乡镇企业的改制工作全面展开,除股份制外,还采用租赁、承包、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改制,参加改制的乡村集体企业有450户。富康家具公司、金蒲菜业公司、六分酒花公司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1998年,437户企业完成改制,改制面达97.1%。其中产权出让103户,收回出售金1937.62万元,股份制、股份合作制36户,总股金4988.63万元,租赁152户,风险抵押承包95户,兼并5户,破产32户,划转14户,另有13户企业因无法改制,仍归乡村集体所有。2002年,乡镇企业总数达7613户,比1989年增加2850户,从业人员4.22万人,比1989年增加2.07万人。完成总产值22.2亿元,是1989年的17倍,工业产值8.6亿元,是1989年的14倍;营业收入18.2亿元,是1989年的17倍;上交税金5532万元,是1989年的20倍,占乡级财政收入的70%。13年间累计上交税金4.1亿元,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1100元来自乡镇企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6%。南郊建成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总寨建成地级示范区,西洞和上坝为乡镇企业密集区。建成产值过亿元的乡6个,过千万元的村6个,过千万元的企业20户,过百万元的企业132户。1996、1998、2000年3次被评为甘肃省发展乡镇企业十强县(市),西峰、泉湖两个乡被评为甘肃省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河西实业公司经理于国华、飞翔建业总公司董事长魏世杰、富康家具总公司董事长李新民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马世国等11名企业厂长(经理)荣获甘肃省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
  行业构成乡镇企业主要由建筑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及釆矿业构成。1989年,有乡镇建筑企业227家,其中集体18家,个体209家,从业人员7588人,产值4698万元。1990年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创办较早的建筑企业,采用入股等方式联合兼并,形成了飞翔建业公司、金佛寺建筑总公司、三建总公司等7户建筑龙头企业。2000年,全市有9户建筑企业完成资质就位,其中6户企业获得省二级资质等级,3户企业获得省三级资质等级。同时,建筑企业经营领域不断扩大,9家有资质等级的企业由一业为主,转向包括建筑材料加工、房产开发等多业经营。2002年,有建筑企业466家,职工1.9万人,实现产值6.13亿元,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2人,中级204人,初级890人。有资质等级的房产开发企业14家,其产值占乡镇企业产值的27.5%,没有资质等级的企业逐步退出了市场。
  1989年,有乡镇建材企业28家,其中砖厂16家,水泥厂2家,水泥预制构件厂3家,其他企业8家。2000年,西洞、丰乐2户水泥企业规模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被关停。2002年,建材企业发展到55家,从业人员2744人,其中机制砖企业24家,水泥预制构件企业11家,其他企业20家,年产红砖1.9亿块,钢材1.2万吨,预制构件5.1万立方米,钢门窗3708万平方米。
  1989年后,农产品加工业崛起。以面粉、油料加工为主,投入小、技术简单、见效快的小型加工企业迅速发展,酒花、酿酒、乳制品、脱水菜等投入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企业逐渐形成规模。农产品加工涉及粮食、蔬菜、棉花、酒花、畜牧、木材等六大领域。1989年,泉湖乡与天津中建八局、天津外贸联手创办酒津脱水菜厂。1996年,下河清乡建成一家棉花加工企业。1997年,总寨镇锦丰梨汁厂建成投产。2000年,兰州好为尔公司收购果园乳品厂,创办了好为尔乳品酒泉分公司。2001年,四川大业集团酒泉牧草加工厂建成投产。2002年,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62户,其中粮油加工企业95户,脱水菜加工企业26户,酒花加工企业5户,棉花加工企业2户,乳制品加工企业3户,酒类加工企业5户,草产种子加工企业2户,肉制品加工企业1户,啤酒大麦加工企业1户,果品加工企业1户,木材加工企业2户,种子加工等企业19户,年加工能力达30.5万吨。此外,其它加工企业1421户,产值过百万元的84户。富康家具公司生产的富康牌板式家具、怀茂法兰厂生产的钢制法兰和无缝弯头、泉湖密封材料公司生产的石棉橡胶板等产品质量较高,富康牌板式家具为陇货精品,林德牌调幅双锋犁等13个产品被评为甘肃省乡镇企业系统名牌产品。
  1989年,乡村运输户1418户,其中集体12户,个体1406户。有中巴车132辆,货运汽车250辆,拖拉机等其它车辆1036辆。个体运输企业因机制灵活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全部货运市场和大部分客运市场被个体企业车辆占有。1997年,私营业主黄积才组建城市公交公司,开辟运营线路10条70公里,投入运营的客车70辆。2002年,乡村运输户1965家,从业人员3068人,各类客货车辆2834辆,年货运量3239.3万吨,完成产值2.5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量的11.3%o1989年,乡镇企业中有商业578户,餐饮业71户,其他服务业18户。1995年后,鼓励发展非公经济,商业、饮食服务业因投资小、见效快而发展迅速。2001年,建成春光蔬菜批发市场、福华综合批发市场,常青花木公司、海马泉游乐园、银达清水河旅游度假区等经营领域扩大,休闲、餐饮、旅游观光业发展形成规模。2002年,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到1349户,从业人员2667人,其中商业656户,餐饮439户,专业批发市场3户,旅游服务业3户,完成产值4457万元。
  市境矿产资源贫乏,采矿业发展需依靠阿克塞、肃北、肃南、额济纳旗、哈密等邻近县市矿产资源,以开釆石棉、萤石、煤炭、铁矿、石膏、石灰石等为主,石棉矿居多。1989年,釆矿企业36户,其中石棉矿19户,小煤窑5户,萤石矿4户,其它8户,完成产值979万元。1990年,由于属地管理和资源转型等因素,石棉矿效益大幅度下滑,大部分采取大包形式转租经营,部分企业开采权被属地收回,经营一度出现危机。2002年,采矿企业49家,其中石棉企业19户,萤石矿、石灰石企业12户,完成产值1.1亿元,占乡镇企业完成总量的5%。
  企业选介飞翔建业有限公司1981年组建,原名西峰建筑队。1986年更名为西峰建筑公司。1989年,拥有资产500万元,职工580人,完成建安产值300万元。1992年更名为酒泉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并取得国家二级建筑施工、四级房地产开发资质,1998年更名为飞翔建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成为以建筑施工为主,集建材加工、花木培育、家具生产经销、餐饮服务等多业并举的综合性生产经营企业。2001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流动资产6930.6万元,各种机械设备总功率5880千瓦,下设常青花木公司、万丰家具公司等八个分公司。职工3200人,其中管理人员250人,专业技术人员185人,产值1亿元,上交税金480万元,跻身国家中型企业行列。企业先后荣获甘肃省质量管理银屋奖、全国质量管理金屋奖、全国乡镇建筑优秀企业铜杯奖、全国先进集体建筑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甘肃省十强企业、甘肃省质量信得过企业、优秀建筑业企业、省工商局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称号。
  富康家具总公司1989年,拥有资产155.2万元,职工112人,实现产值220万元,上交税金13.2万元。2001年,产品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创汇350万元。2002年,总资产达5000万元,拥有先进的专用设备200多台(套),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设酒泉、兰州两个分公司,家具、沙发、床垫等专业生产厂12个,13个营销机构,营销网络分布于兰州至乌鲁木齐2600多公富康家具里的区域,职工14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00多人。生产民用、办公、宾馆、餐饮、软体5大系列800多个品种的板式实木高、中档家具18万件,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411.1万元,纳税数额在酒泉市名列前3位。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富康牌”系列产品荣获甘肃省陇货精品、甘肃名牌产品、甘肃省优质产品、中国消费者满意奖。先后被评为中国市场名品企业、甘肃省十强乡镇企业、甘肃省捐资助教先进单位、甘肃省家具产品质量信誉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
  金佛寺建筑公司1989年,有施工队4个,建筑工地职工580人,资产360万元,完成建筑安装产值1500万元。1995年晋升为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二级、房地产开发三级施工企业。2002年,固定资产1500万元,流动资产8500万元,辖5个建筑分公司16个经营单位,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4人,国家一级项目经理5人。同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先后荣获中国集体建筑企业协会质量管理金屋奖,连续6年被省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2年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建筑工程获省飞天奖5项,省优质样板工程2项,优质工程19项,市优良工程180余项。
  泉湖建筑工程公司始建于1980年3月。1989年,总资产200万元,辖5个施工队,管理人员65人,产值1100万元。1997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2002年,取得省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企业资质,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总资产达4432万元,自有资产2902万元,辖9个分公司,1个予制构件厂,1个建筑试验室,1个石料厂,职工总数1400人,专业技术人员188人,大、中型机械设备478台(件),总功率7600千瓦,人均机械装备率1.58万元。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级质量管理金屋奖、甘肃省优秀施工企业、甘肃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建筑工程先后获国家级金屋奖1项,省级飞天奖3项,省优工程12项,省优样板工程3项,省优产品1项。
  酒泉华泰石化管件制造有限公司1998年由原酒泉市石油机械配件厂、怀茂管道法兰厂改制乡镇企业生产的法兰组建。主要经营制造石化配件,产品有GB、HG、JB、SH、ANSI等标准的石油化工管路所需各种材质的高、中、低压无缝弯头、管帽、三通、煨制弯管、平焊、对焊法兰、同心、偏心异径管、承插焊丝扣管件等。2001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单位,产品被评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0年9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先后荣获甘肃省省级先进企业、甘肃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甘肃省农行AA级信用企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级物资供应网络成员单位。
  西部商贸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脱水蔬菜的生产企业。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职工260人。产品品种有黄白红洋葱粒(丝)、青红椒、豆角、红萝卜粒(丝)、白萝卜条、南瓜片、土豆片、麦芽青苗、菠菜、油白菜、各种果片等20多个,日产量5吨,年加工成品600多吨,其中脱水洋葱300吨。先后被省、地、市评为重合同守信誉企业。
  西峰房地产开发公司1992年成立,是省建委批准的具有三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开发公司,注册资金801万元,有砖厂、建材分公司、物资公司、夜光杯广场、预制厂、爱心幼儿园、新佳鑫广告公司、农场等7个分支机构。2002年,固定资产1200万元,资产总额达5200万元。管理人员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先后被省、市、乡企局评为质量效益A级企业、节能降耗先进单位。
  第七节农业机械机构1990年前,酒泉市农业机械管理局(以下简称农机局)内设农机管理股、生产统计股、办公室,干部职工11人。管辖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站3个事业单位和酒泉锅炉厂、酒泉开关厂、农业机械供销公司3户企业及19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1993年,乡镇农机服务站改制,核定事业编制110人,聘用制干部70人,农机服务人员250人。1997年6月,农机局改为市政府直属科级事业单位。1998年,农机管理服务经营人员减为143人。2002年,农机局职能并入农牧局,保留农机局的牌子,撤销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人员和财产移交乡镇农林牧技术服务中心管理。
  农机监理酒泉市农机监理站有职工19人,负责对全市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生产进行安全管理。1990年,报户建档的农机车辆8782辆,检验8430辆,检验率96%,有持证驾驶员8481人,实际审验8311人,审验率98%。1996年,换发“九二”式牌证,换牌车辆9778辆,换牌率95%。2000年,增加农用三轮运输车和农用汽车的牌证管理,当年报户建档农用运输车502辆。2002年,报户建档农机车辆1.21万台,检验1.02万台,检验率85%,持证驾驶员8593人,实审6015人,审验率70%。
  酒泉市农机监理站坚持宣传教育为主,强化整顿治理工作,每年结合“安全周”,“百日安全”等活动,配合交警部门加强田间路查,对违章情况突出的乡镇和路段实行综合治理。1990—2002年,进行安全宣传教育500多场次,印发宣传材料7万多份,道路检查车辆10万多台次,处理违章驾车行为2万人次。全市发生农机交通事故54起,死亡28人,事故起数和人员伤亡数均控制在万分之七和万分之八之间,先后吊销和换发牌证和驾驶证2次.,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案件33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案件8件。1990—2002年农业机械情况表表5一7年度 报户建档的农业机械 实检数(台) 检验率% 持证驾驶数 (人) 实审数(人) 审验率% 拖拉机(台) 农用车(辆) 1990年 8782 — 8430 96 8481 8311 981991年 10067 9564 95 9744 8257 951992年 10094 一 9499 94 10149 9642 951993年 10109 — 9300 92 10180 9264 911994年 10358 9364 90 10731 9690 901995年 10262 — 9318 90 9891 8912 901996年 10931 一 10385 95 9848 7878 801997年 11207 — 9078 81 10120 7084 701998年 11426 — 8570 75 10303 7212 701999年 11612 一 7873 67 10696 6418 602000年 11740 502 8230 70 10905 7176 652001年 11893 877 8170 68 11312 6900 612002年 12053 1150 10245 85 8593 6015 70农业机械1990年以来,酒泉市围绕较具优势地位的农产品和产区,不断开发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机械技术,耕作机械、收获机械、场上作业机械、植保机械、畜牧机械、林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半机械化农具等发展迅速。
  农业机械化程度1990年,全市农业机械1.48万台,农机总动力24.9万千瓦。2002年,农业机械台数增加5倍,达8.97万台,农机总动力增加近1倍,达36.78万千瓦,其中,耕作动力21.3万千瓦,占总动力的58%,提灌动力3万千瓦,占总动力的8%,运输动力9.69万千瓦,占总动力的26%,收获动力1361千瓦,占总动力的0.4%,植保动力1032千瓦,占总动力0.3%,畜牧动力7060千瓦,占总动力的2%,农副产品加工动力1632千瓦,占总动力的5%。
  2002年,机耕面积60.7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8%,机播面积23.43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3%,与1990年相比,播种机械化程度提髙5%,机械收获10.3万亩,机械收获率34%,比1990年增长11%,机械铺膜面积15.41万亩,占铺膜总面积的76%,比1990年增长26%。拖拉机、农用车拥有量2.66万台(辆),比1990年增加2.8倍,其中机耕拖拉机1.85万台,增加2倍,农机总作业量6300万亩,增长1.5倍,机耕、机播、机收分别达到90%、80%和70%。1990—2002年农牧业机械化程度表 表5—8年 度 耕地(万亩) 播种(万亩) 收获(万亩) 铺膜(万亩) 机械植保面积(万亩) 机耕面积 占耕地面积(%) 机播面积 占粮播面积(%) 机械 收获 占粮播面积(%) 铺膜面积 机械铺膜占(%) 1990 62.84 98 33.02 65 12.43 25 3.72 50 14.941991 62.78 99 35.11 66 14.74 30 5.16 59 15.761992 '61.85 99 29.98 63 14.5 30 5.8 64 34.71993 61.85 99.7 36.17 70 14.55 32 4.9 64 37.951994 61.9 98 37.04 69 14.5 31 5.52 70 36.61995 61.9 98 36.82 71 15.23 34 7.14 60 38.21996 61.8 99 37.91 70 17.6 38 8.45 50 39.321997 62 99 27.31 60 18.4 40 11.32 60 54.931998 62.26 99 44.51 65 19.2 45 16.87 75 61.351999 62.1 99 52.21 68 21.1 43 16.16 75 59.352000 62.1 98 38.2 68 15.9 39 15.5 74 672001 62 98 37.1 69 12.12 40 15.3 76 61.032002 60.79 98 23.43 73 10.3 36 15.41 76 60.95耕作机械1990年始,在果园、泉湖、西峰等乡镇推广小麦分层施肥播种机、地膜玉米机械种植及高茬收割项目。1991年,推广玉米双滚筒铺膜机,推广应用分层施肥播种机509台。1992玉米免耕播种年,推广玉米铲根膜机技术,推广玉米铲根膜机34台。1993年,推广耕地深松技术,推广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深松犁4台(套),小型拖拉机配套深松犁419台(套)。1994年,推广2BFJ—7型小麦精密播种机。1995年,推广甜菜铺膜机。1998年,全国节水机械覆膜穴播小麦综合配套增产技术项目实施,由于此项目增产不增收,实施两年后停止。1999年,重点推广新疆2BMT—4型玉米覆膜穴播机和棉花铺膜穴播新技术。2000年,推广应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带深松机21台(套),引进日光温室机械微耕机。
  2002年,全市拥有拖拉机1.85万台,总动力达21.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06台,小型拖拉机1.82万台,拖拉机总量同1990年的9400台相比,增长97%。拥有配套农机具4.7万台部,其中,机引犁1.73万部,深松机21部,耙1.59万台,镇压器9268台,施耕机164台,谷物播种机2335台,棉花播种机29台,铺膜机1473台,配套农机具总量比1990年增长321%。1990—2002年耕作机械统计表 表5—9年度 拖拉机合计 其中 大中型 小型 台 千瓦 台 千瓦 台 千瓦1990年 9400 109694 571 18764 8829 909301991年 9707 114115 552 18507 9155 956081992年 10064 119152 574 19845 9490 993071993年 10715 127343 584 20675 10131 1066671994年 11248 132680 548 19732 10700 1129481995年 11926 138142 461 16775 11465 1213671996年 12453 143842 399 14679 12054 1291641997年 12967 149740 396 14768 12571 1349721998年 14979 173620 408 16217 14571 1574031999年 16221 187803 410 16895 15811 1709082000年 17588 200369 293 12367 17295 1880022001年 17887 205392 294 12478 17593 1929142002年 18501 212976 306 12893 18195 2000831990—2002年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统计表 表5—10年度 合计(台) 机机引犁(台) 深松机(台) 旋耕机(台) 播种机(台) 耙(台) 镇压器(台)1990年 951 513 一 16 14 253 1551991年 868 487 一 19 15 192 1551992年 1024 517 一 12 18 266 2111993年 1030 512 一 12 13 281 2121994年 928 478 — 15 12 263 1601995年 833 414 一 15 10 245 1491996年 764 371 一 24 10 234 1251997年 769 363 4 16 17 246 1231998年 740 365 5 16 16 262 761999年 794 367 15 16 20 273 1032000年 523 241 19 17 21 194 312001年 523 230 21 21 22 187 422002年 501 223 21 24 22 168 431990-2002年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统计表 表5—11年度 小计(台) 机引犁(台) 耙(台) 镇压器(台) 谷物播种机(台) 棉花播种机(台) 玉米覆膜点播机(台) 铺膜机(台) 旋耕机(台)1990 10208 7699 1310 — 766 — — 310 1231991 12144 8079 2588 — 1030 — — 353 941992 15187 9290 4165 一 1263 — — 361 1081993 15742 9765 4101 — 1319 — — 356 2011994 18259 10357 5978 — 1292 — — 398 2341995 19642 10720 6743 — 1349 一 — 430 3991996 24917 11315 7806 3204 1385 一 325 483 3991997 26757 12150 9879 2302 1654 10 414 52 2961998 28675 12881 10452 2789 1830 6 414 33 2701999 36598 14861 13430 5649 1810 6 539 33 2702000 41438 16342 14459 7868 2126 6 474 33 1302001 43455 16540 14417 9115 2470 29 476 267 1412002 46521 17120 15746 9225 2313 29 475 1473 140植保机械随着城乡绿化和林果业的快速发展,植保机械扩展到林果业。1992年,开始使用手推式机动喷雾机。2002年,机动喷雾机达234架,总动力538千瓦,机械植保面积60.95万亩。
  排灌机械1990年,机井灌溉14万亩。随着怀茂、临水等乡镇移民的增加,开发荒地,集体组织和个人大幅度开发农场,提灌机械得到较大发展。1995年,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类机械增加。2002年,由电动机配套的提灌动力机械1886台,动力3万千瓦,同1990年的1700台2.3万千瓦相比,动力台数增长12%。
  农田喷灌1990—2002年植保机械及排灌机械统计表 表5—12年度 植保机械 排灌机械 机动喷雾器 其中 动力机械 农用水泵 担架式 背负式 物推式 柴油机 电动机 台 千瓦 台 台 台 台 千瓦 台 千瓦 台1990 220 308 51 169 一 28 667 1700 23111 17301991 190 280 43 147 一 29 691 1707 23241 17401992 253 341 44 205 4 7 166 1687 24738 17491993 279 373 39 230 10 9 213 1723 25326 17331994 253 354 40 198 15 11 262 1760 25430 17371995 256 360 41 200 15 11 262 1838 25761 14701996 203 249 39 147 17 11 262 1819 25627 1739表5——12——1年度 植保机械 排灌机械 机动喷雾器 其中 动力机械 农用水泵 担架式 背负式 物推式 柴油机 电动机 台 千瓦 台 台 台 台 千瓦 台 千瓦 台1997 243 324 43 180 20 一 一 1790 25873 16991998 227 291 43 163 21 一 — 1816 27659 17421999 267 349 43 203 21 一 一 1834 27976 17742000 240 369 44 174 22 一 一 1871 28650 18092001 220 399 45 150 25 一 一 1943 29203 19362002 234 538 45 162 27 一 一 1886 30018 1881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1990年推广小麦割晒机。1991年,推广小麦联合收割机。1992年,小麦联合收割机开始跨省作业。2000年,在泉湖等乡(镇)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至2002年,收获机械达698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44台,机动割晒机654台。机械收获面积10.3万亩,占粮播总面积的34%,机械脱粒18万吨,占总产量的96.5%。
  1990年,场上作业机械总计达2794台,其中谷物脱粒机835台,扬场机30台,造风机1912台,种子清选机17台。粮食脱粒达到1.7亿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80%。2002年,场上作业机械达1.8万台,其中,谷物脱粒机5564台,造风机1.2万台,种子精选机11台,扬场机413台。
  1990—2002年收获机械与场上作业机械统计表 表5—13年度 收获机械(台) 场上作业机械(台) 小计 联合收割机 割晒机 小计 谷物脱粒机 扬场机 造风机 种子精选机1990 30 一 30 2794 835 30 1912 171991 45 1 44 3297 904 36 2350 71992 45 1 44 3674 993 183 2476 221993 86 2 84 4507 1060 48 3375 241994 93 3 90 5517 1347 50 4100 201995 192 5 187 6180 1513 42 4604 211996 226 6 220 7223 1829 161 5216 171997 544 15 529 12011 3112 260 8614 251998 573 23 550 12069 2844 280 8928 171999 607 27 580 15096 4220 300 10547 292000 662 42 620 16224 4420 350 11432 222001 676 46 630 17075 4695 380 11987 132002 698 44 654 18022 5564 413 12034 11运输机械1990年,农业运输机械1428辆,其中农用载重汽车193辆,三轮农用运输车1230辆,四轮农用运输车5辆,总动力达2.66万千瓦,承担了全市农业运输总量的84%。1997年开始,农用三轮车迅速增加,成为农业运输中的主要运输机械。1998年,农用四轮运输车数量超过农用载重汽车。2002年,运输机械达8131辆,动力达11.09万千瓦,其中农用载重汽车266辆,三轮运输车7412辆,四轮运输车453辆。运输机械和运输动力分别比1990年增加4.69倍和3.17倍。
  1990—2002年运输机械统计表 表5—14年度 合计 其中 辆数 千瓦 农用载重汽车 三轮运输车 四轮运输车 辆 千瓦 辆 辆 千瓦1990 1428 26611 193 15449 1230 11070 5 921991 1529 27886 202 16020 1321 11757 6 1091992 1806 32998 236 18960 1563 13910 7 1281993 2038 35967 248 19942 1782 15879 8 1461994 2063 36541 252 20329 1801 16029 10 1831995 2245 39260 264 21516 1969 17524 12 2201996 2598 42884 274 22088 2312 20576 12 2201997 5625 70007 267 20379 5279 46983 79 26451998 6330 78588 276 21698 5943 52892 111 39981999 6813 84947 289 23692 6408 57031 116 42242000 7395 89283 253 20503 6859 59487 283 92932001 7333 92898 254 20798 6662 59211 417 128892002 8131 110919 266 21682 7412 75202 453 14035农产品加工及畜牧机械1990年,农产品加工机械共668台,主要有磨面机、碾米机、榨油机、淀粉加工机等,磨面机、碾米机、榨油机较适应农村社会生活,有畜牧机械1721台,以后数量不断增长。2002年,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达1277台,加工粮食5.85万吨,加工油料1695吨,同1990年相比,机械总台数增长0.9倍,其中磨面机增长0.8倍,碾米机增长1.25培,榨油机增长2.5倍,淀粉加工机械增长20倍。1999年推广应用牧草收割机,2000年推广牧草打捆机。2002年,畜牧机械3270台,同1990年相比增加近1倍。
  半机械化农具1990年后,继续使用的半机械化农具有双轮双锋犁、山地步犁、钉齿耙、人畜力谷物播种机、人力拌种器、人力喷雾器、人蓄力铺膜机、玉米点播机等。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半机械化农具在农田中的应用程度逐年降低,部分传统农具已不再使用,如胶轮大车、架子车、人力玉米脱粒机等。2002年,半机械化农具10.66万台件,其中人畜力谷物播种机4817台,人畜力铺膜机5284台,玉米穴播机2693台,人力喷雾(粉)器5.03万台,单铧犁4.2万部,多功能追肥器1498台(部),畜力棉花播种机40台。1990—2002年农产品加工机械和畜牧机械统计表 表5—15年度 农产品加工机械(台、部) 畜牧机械(台、部) 小计 磨面机 碾米机 榨油机 淀粉加工机械 小计 饲料粉咋机 牧草收获机. 側草机1990 668 575 40 36 1 1721 1554 一 1671991 642 536 41 46 19 1905 1700 — 2051992 631 525 43 46 17 2013 1778 — 2351993 698 582 44 55 17 2091 1863 一 2281994 272 612 39 66 10 2253 1971 一 2821995 730 612 38 69 10 2239 1966 — 2731996 698 590 33 66 9 2287 2008 一 2791997 887 742 52 78 15 2409 1985 一 4241998 899 750 65 70 14 2455 2001 一 4541999 862 709 65 72 16 2450 1938 一 5122000 1061 863 86 99 13 2650 1932 25 6932001 1261 1042 87 117 15 2889 1989 30 8702002 1277 1040 90 127 20 3270 2306 54 9101990一2002年半机械化农具统计表 表5—16年度 总计 人畜力播种机 (台) 人畜力铺膜机 (台) 玉米点播机 (台) 人力喷粉器 (部) 单锋犁 (部) 多功能追肥器 (部) 棉花畜力播种机(台)1990 70390 2410 80 — 34500 33400 — —1991 71775 2447 81 — 34585 34662 — —1992 78553 2537 80 — 37399 38537 — —1993 81151 2654 86 — 40009 38402 — —1994 46568 2978 198 180 4100 38952 140 201995 48470 3323 250 370 4212 39720 570 251996 51701 3987 340 690 4352 41002 1300 301997 95184 4823 544 840 44046 42589 2307 351998 91141 4882 1002 980 41293 41617 1327 401999 99835 5528 1210 1355 48650 41725 1327 402000 103572 5786 1323 1133 52389 41633 1368 402001 101256 4593 4013 2126 47320 41732 1441 402002 106640 4817 5284 2693 50275 42033 1498 40农机培训1989年,市农业机械化学校(以下简称农机校)有教职工15人,其中教师9人,中级职称4人,内辖农机推广站。被省上批准为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990年,配合市区提高农村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农机管理水平,对各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进行中等专业技术培训,培训乡镇农机管理人员210人。同年,承担农机修理工、电焊工等专业工种技术人员培训。1991年,购进小型四轮拖拉机透明模型1套,组织教师编写驾驶员复习题纲1套,在全市发行,农机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四有农机校\1993年,农机校编写小四轮拖拉机培训教材一套,并取得图书发行出版刊号,向社会发行3000册。1999年开始,对农用三轮车驾驶员进行培训。2001年,将准驾农用机械车辆的机动车驾驶证改为农业机械驾驶证后,农机校对拖拉机驾驶员和农用三轮车驾驶员进行综合培训,培训考取驾驶证后,驾驶员持一证可驾驶两种车辆。1990—2002年,农机校组织教师制作教学培训挂图40套,教学模具50件,布置拖拉机整机及零配件实物教具室两间160平方米。
  1990—2002年农机培训情况表表5—17年度 小计(人) 驾驶员培训(人) 修理工培训(人) 应季农具手(人) 管理人员(人)1990 2310 508 23 1569 2101991 2186 510 24 1422 2301992 3112 512 24 2516 601993 2968 605 3() 2293 401994 2838 523 30 2245 401995 2199 586 85 1528 —1996 2493 664 60 1769 —1997 2860 450 35 2375 —1998 1963 400 30 1533 —1999 1740 404 20 1316 一200() 1919 469 40 1410 一2001 2240 510 40 1690 —2002 2342 486 40 1819 —农机企业酒泉市农机修造厂位于公园路121号。1969年4月兰州利民铁器合作社迁入酒泉,与酒泉拖拉机站合并建成酒泉县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厂。1992年改为机电化学工业公司。1996年分设锅炉厂、开关厂。1997年10月,按照抓主放辅、分块搞活、整体负担、入股上岗、逐步深化的原则进行改制,由股份合作制形式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生活锅炉公司、锅炉技术服务公司、综合服务公司、锅炉电力设备安装公司、酒泉锅炉配件经销有限责任公司、酒泉农机修造有限责任公司、分离金达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6个分支机构。2001年3月,酒泉大方锅炉制造有限公司国有土地整体出让哈尔滨宏特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哈尔滨宏特实业有限公司酒泉锅炉厂,6月哈尔滨宏特实业公司酒泉锅炉厂正式挂牌,转为民营企业。次年哈尔滨宏特公司撤出,更名为酒泉市大方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占地6.95万平方米。2002年,从业人员308人,专业技术人员56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56人,生产能力为350蒸吨。主要产品有:DZL、SZL、LHF、LSS、LHG、WHS等型号7大系列燃煤、燃气、蒸发量在1—20吨快装蒸汽热水锅炉,手扶式点穴机、锅炉风机、饲料粉碎机、脱粒机、除尘器、出渣机、压力容器、换热器、农用挂车、拖拉机配件等。
  酒泉市机械工业供销公司1991年,由酒泉机电化学工业总公司机械供应站升格为酒泉机械工业供销公司,隶属机电化学工业总公司。1993年,酒泉机械工业供销公司为酒泉市政府办公室的经济实体,与酒泉富达工贸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玉门石油管理局物资处酒泉供应站三个单位合并经营,成为商业流通的松散联营体,有职工63人,内设一室三科,年销售额1784万元。1995年,与富达公司合并,玉门石油管理局供应站分立。1996年7月,从机电化学工业总公司分出,组建为机械供销公司,为独立法人单位,内设办公室、财务科、金属机电科、汽车科,有职工44人,其中在岗22人,脱岗22人,年销售额277万元。1997年,销售额为340万元,两年亏损220万元。1998年,围绕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改制。釆取原公司职工参与整体转让形式,改为股份合作制,实行民有民营,企业名称改为酒泉市万鑫达工贸实业公司。
  酒泉创精开关有限责任公司1992年,酒泉开关厂和酒泉机电化学工业总公司所属酒泉电气控制设备厂合并为酒泉开关厂,属国家机械部电力部负责在河西生产高低硬度成套配电装备的专业厂家之一,主要产品为35KV及35KV以下的各种型号规格的工业、农用成套配电装备。年产各种成套装置5000台,产值2500万元的生产能力。占地面积9720平方米,固定资产358万元。1998年,有职工300人,企业按照法人代表控股,职工自愿入股的形式改为持大股经营,名称改为酒泉创精开关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月,农机局所属三户企业全部移交酒泉市经贸委员会管理。
  第八节水利酒泉市水利电力局(以下简称市水电局),位于东环南路14号。1990年,内设办公室、水管股、工程股、水产站、防汛办、水利派出所、后勤股、水政办等8个股室,职工69人,管辖马营河、丰乐河、清水河、洪水河、讨南、讨北、临水、红山、观山9个农村水管所和材料站、水利机械队、渔种场3个单位及19个乡镇水管站,职工593名。1992年,材料站改为水电物资供应公司。1993年,供电所更名为电力局。1994年1月,成立金石陶瓷厂,7月成立华磊石材厂。1995年,水电物资供应公司更名为水电物资总公司。1996年6月,水利机械队更名为水利机械总公司。1998年1月,水利电力局更名为水利局,电力局划归嘉峪关电业局管理。1999年8月,成立水土水利厅审核洪临灌区规划保持监督站,9月成立洪水河流域水利管理局,辖洪水水管所、临水水管所、洪水河河道管理站,11月,洪水河流域水利管理局更名为洪水河水利管理局,隶属市水利局领导,12月,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批准成立洪水河大型灌区。2000年3月成立水政监察大队。2001年,洪水河水利管理局更名为洪临灌区水利管理局。2002年9月,酒泉市水利局更名为肃州区水利局,内设党委办公室、人秘股、水管股、工程股、水产站、防汛办、水利派出所、后勤股、水政办、水政监察大队、水土保持监督站等11个工作机构,机关职工51人,系统职工543人。
  水资源酒泉市境内有讨赖河、洪水河、红山河、观山河、丰乐河、马营河6条内陆河,平均径流量6.69亿立方米。6条河皆发源于祁连山,为二级支流,同属黑河水系,是酒泉的主要水源。
  讨赖河是流经酒泉市最大的过境河流,上游祁连山区有冰川380条,冰川面积136.67平方公里,来水量主要以山区地下水、冰川融水(含雪融水)和降水为主,从冰沟出山后流经嘉峪关、酒泉、金塔等地,全长350公里,流域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积水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出山口年平均流量20.7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6.23亿立方米,酒泉市每年引水1.28亿立方米。
  洪水河全长140公里,集水面积1581平方公里,河流受降雨和冰川融水影响较大,山区有冰川216条,冰川面积130.84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47亿立方米。
  马营河全长95公里,集水面积619平方公里,以降水及冰川消融(含融雪水)补给河流,山区有冰川38条,冰川面积19平方公里,出山口年均径流量1.14亿立方米,高台县从上游红塘常年截引0.3—0.5秒立方米,洪水期引水流量3秒立方米。
  丰乐河全长65公里,集水面积568平方公里,来水主要以降雨为补给源,有少量地下水补给,山区有冰川54条,冰川面积23.05平方公里,出山口年径流量0.97亿立方米。
  观山河全长30公里,集雨面积135平方公里,水量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有少量山区地下水补给,山区有冰川5条,面积2.9平方公里,出山口多年平均径流量0.2亿立方米。
  红山河全长61公里,集雨面积117平方公里,水量以降雨为主要补给来源,部分为山区地下水补给,出山口年均径流量0.26亿立方米。
  黄草坝、榆林坝、涌泉坝为浅山区山溪,年均径流量分别为0.1亿立方米、0.11亿立方米、0.13亿立方米,各浅山小沟年均径流量总计为0.4亿立方米。
  酒泉市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均值为6.69亿立方米。
  地表水天然径流量表表5—18河流名称 站名 流域面积F(平方公里) Cv Cs/Cv 多年均值洪水河 新地 1581 0.31 4.7 2.47红山河 渠首 117 0.14 3.33 0.26观山河 渠首 135 0.16 6 0.2丰乐河 渠首 568 0.21 2.67 0.97马营河 渠首 619 0.19 3.8 1.14讨赖河 测水点 一 ― 一 1.28黄草坝 引水口 一 — — 0.096榆林坝 引水口 — 一 — 0.109涌泉坝 引水口 一 — — 0.13浅山八条小沟口 — — — — 0.0385合计 一 — — — 6.69各河流出山后,小部分经河床渗漏直接形成地下潜流,大部分经灌溉以后入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自西南向东北运动,至扇缘又呈泉水溢出,汇成泉水河道。以北大河为界,南部大部分泉水汇成临水河,北部汇成清水河。清水河、临水河以及讨赖河汇集于鸳鸯池水库。
  临水河流经铧尖、临水两乡汇入讨赖河,水源主要为山区潜流及讨赖河、洪水河、红山河的入渗地下水,年平均流量3.42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8亿立方米。
  清水河流经怀茂、银达、三墩3乡镇汇入讨赖河,水源主要是讨赖河河床入渗和酒泉西盆地地下水流经嘉峪关断层的侧向补给,年平均流量2.3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73亿立方米。净地下水资源量是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量。市境内净地下水资源量由降水补给,祁连山区侧向潜流组成,两项多年均值合计5137万立方米。
  地下水净资源量统计表 表单位 类别 多年均值(万立方米) P=50% P=75%马丰观 山前侧补 546 546 546 降水入渗 6.6 6.6 4.6 小计 552.6 552.6 550.6红洪讨 山前侧补 4084 4084 4084 降水入渗 500.5 500.5 350.5 小计 4584.5 4584.5 4434.5合计 山前侧补 4630 4630.1 4630.1 降水入渗 507.1 507.1 335.1 小计 5137.1 5137.1 4985.1地下水重复资源量自马营河至讨赖河南部山区的地表水来水均通过酒泉市,除去讨赖河每年给酒钢及嘉峪关市工农业用水1亿立方米(尾水经泥沟新城一带下泄金塔盆地,未进入酒泉盆地),酒泉市过境水资源总量11.72亿立方米,由河床渗漏、渠道渗漏与田间渗漏组成的重复计算资源量为8.23亿立方米。
  水利工程198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搞好水利建设作为富民的主要措施来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兴建蓄、弓I、提、排、灌等水利工程,为酒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至2002年,新建小型水库3座,除险加固小型水库4座,改建渠首1座,改建维修干渠9条19.17公里,支渠27条54.54公里,维修干渠隧洞1条2.7公里,新建斗渠86条总长度153.8公里,建砼U型渠道总长460公里,新打机井484眼,配套人饮机井8眼,改造维修旧机井15眼,修建水塔23座,大小水窖4648座,铺设输水管道89.63公里。
  丰乐河灌区水利骨干工程丰乐河灌区位于酒泉市东南,距市区50公里,中型三等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3.53万亩。2001年6月,国家水利丰乐河骨干工程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复工程实施计划,同年8月,甘肃省水利厅批复初步设计报告,改建内容为:对大庄水库进行改建,改建干、支渠46.28公里,渠系建筑物91座。工程总投资2420万元,其中中央农发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扶持800万元,其余配套资金由地方筹措。
  该项目工程自2002年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历时2年,完成改建小二型水库1座(大庄水库),干支渠11条46.62公里,渠系建筑物91座。
  讨赖河二墩坝渠首位于城区东北酒金公路8公里处北侧的讨赖河(北大河)中段,属临水河灌区,灌溉三墩乡的马房、二墩、二墩堡、三墩、双桥等村,灌溉面积2.68万亩。渠首始建于1963年,经30多年运行,失去引水能力。1990年,由酒泉市水电局勘测设计,1996年3月20日开工建设,6月5日竣工。工程以20年一遇洪峰流量750秒立方米设计,50年一遇洪峰流量1100秒立方米校核。建有溢流坝、排砂闸、引水闸、上下导流堤和输水干渠,总投资88.24万元,新增保灌面积0.5万亩。
  洪水河东干渠隧洞隧洞原建于1974年,全长3.3公里,经多年运行磨损严重,影响正常运行。1991年开工维修,年底修复竣工,完成2.7公里洞底於现浇衬砌,总投资4.82万元,灌溉面积14.9万亩。
  洪水河东洞干渠始建于1977年,全长20.72公里,设计流量5秒立方米,年引水量2300万立方米,灌溉东洞乡6个村43个村民小组的耕地,灌溉面积3.26万亩,干渠经过10多年运行,部分渠段脱浆裂缝,严重影响正常灌溉。工程于1991年6月开工改建,10月底竣工,采用C15砼现浇衬砌渠底,共改建2公里,总投资2.87万元。
  丰乐河东干渠二分干渠属丰乐河灌区管理,灌溉丰乐乡三坝村0.5万亩耕地。工程始建于70年代,经多年运行,渠道破损严重,输水能力降低,影响农田灌溉。工程于1995年6月开工改建,10月竣工,共改建渠道0.6公里,双开分水闸1座,投资8.74万元。
  红山河东干渠位于红山乡境内,全长9.12公里,设计流量5秒立方米,灌溉红山乡及黄粮墩林场1.96万亩耕地。工程于1995年3月开工改建,4月底竣工,釆用C20砼现浇衬砌渠底,共改建渠道4.4公里,总投资13万元。
  马营河干渠位于屯升乡境内,属马营河灌区管理,设计流量10秒立方米。1990—2002年,共改建6.49公里,改建建筑物14座,渠道改建形式为C15细粒砼浆砌石衬砌,梯形断面,其中1990年改建1.1公里,建筑物1座,1992年改建3.77公里,建筑物6座,1996年改建1.62公里,建筑物7座,总投资15万元。
  马营河渠首丰乐河西干渠位于金佛寺镇境内,灌溉金佛寺镇7个村的3.9万亩耕地,始建于1975年,由于渠道纵坡较大,经多年运行,渠底、坡角冲刷严重,渗漏量大,渠系利用率低。工程于1989年开工改建,共改建渠道1.5公里,建成石拱桥1座,总投资5.58万元。
  丰乐河东干渠一分干渠始建于1974年,属丰乐河灌区管理,灌溉丰乐乡大庄、前所、中杰、二坝4个村共1.48万亩耕地,经多年运行,渠道破损严重,输水困难。工程于1989年6月开工改建,月底完工,改建渠道1.5公里,泄洪涵洞1座,竣工后新增保灌面积200亩。
  二墩坝二支渠属临水河灌区管理,灌溉三墩乡2个村0.72万亩耕地,全长3.7公里,渠道为土渠断面。工程于1989年8月开工,10月底竣工,改建渠道2.2公里,建筑物13座。
  临水河下坝支渠原建于1978年,为土渠,沿渠水利设施不配套,渠系利用率低,影响正常输水灌溉。工程于1989年6月20日开工改建,9月25日竣工,修整土渠渠道断面7.65公里,修建沿渠建筑物20座,竣工后增加保灌面积140亩。
  丰乐河西干一支渠位于酒泉市金佛寺镇以南约5公里处,全长2.53公里,灌溉金佛寺镇丰乐口、上二截2个村的0.3万亩耕地,始建于1966年,干砌卵石衬砌,经多年运行,大部分渠段滑坡沉陷、渗漏严重、输水困难。工程于1989年5月27日开工,8月31日竣工,釆用CI0细粒砼浆砌卵石衬砌,并改建沿渠配套建筑物,完成渠道衬砌0.25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17座。
  讨南干渠四支渠位于西峰乡,全长2.87公里,灌溉西峰乡候家沟村和嘉峪关市文殊乡冯家沟村的耕地。.24万亩,设计流量1.5秒立方米。工程于1991年3月开工改建,7月底竣工。釆用C10细粒混凝土浆砌卵石衬砌,改建渠道2.87公里,建筑物17座,总投资7.28万元。
  丰乐河二坝一号水库引水渠位于丰乐河灌区金佛寺镇境内,灌溉金佛寺镇下四截、二坝、头坝、上二截4个村的1.28万亩耕地,并承担向丰乐河二坝一号水库输水任务。始建于1974年,经多年运行,破损严重,渗漏量大,输水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灌溉和向水库输水任务。工程于1994年初开工改建,10月25日竣工,渠道采用C10细粒砼浆砌卵石衬砌,新建引水渠483米,建筑物9座,竣工后新增保灌面积0.13万亩。
  红山河东干三支渠位于红山乡,灌溉红山乡小庄、树弯、红山堡3个村的0.3万亩耕地。工程于1993年3月20日开工改建,8月底竣工,设计流量1.5秒立方米,采用C10细粒砼浆砌卵石衬砌,梯形断面,共改建渠道1.85公里,建筑物19座,竣工后新增保灌面积20亩。
  黄草坝引水渠位于屯升乡黄草坝村以南,渠线从地窝铺渠首至节吉沟门沿线,全长3.22公里,灌溉面积0.3万亩,设计流量0.5秒立方米,断面为梯形。工程于1993年5月1日开工改建,10月底竣工,采用C10细粒砼浆砌卵石衬砌,建成引水渠3.22公里,建筑物8座。
  马营河三支渠位于清水镇半坡村,灌溉面积0.54万亩,原渠道为干砌石灌浆衬砌,经多年运行,破损渗漏严重,输水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工程于1990年3月开工改建,7月竣工,采用C10细粒砼浆砌卵石衬砌,改建渠道2.94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5座,支渠改建后,增加保灌面积130亩。
  铧尖集泉支渠位于铧尖乡东南,全长12公里,灌溉铧尖乡的集泉、漫水滩、上三沟、铧尖4个村29个村民小组共0.93万亩耕地,原为土渠,弯曲不直,纵坡较小,淤积严重,输水能力小。工程于1990年4月开工改建,7月竣工,断面为梯形土渠断面,渠道截弯取直,改建渠道5.1公里,修建建筑物15座。
  夹边沟支渠位于三墩乡北端,从夹边沟水库输水灌溉夹边沟村5个组0.31万亩耕地,渠道长6公里。工程于1990年4月开工改建,9月底竣工,采用C10砼预制板衬砌,断面为梯形,衬砌渠道2公里,完成沿渠建筑物10座,竣工后新增保灌面积50亩。
  马营河三支渠一分支渠位于清水镇东端,灌溉清水村6个村民小组和1个林场的0.35万亩耕地,渠道全长6.6公里,始建于1974年,为干砌石灌浆渠道,经多年运行,损坏严重,严重影响灌溉输水。工程于1990年5月开工改建,采用C10细粒砼浆砌卵石衬砌,断面为梯形。工程改建分两年进行,当年完成渠道衬砌2.2公里,建筑物7座,1991年衬砌渠道2.28公里,改建建筑物16座,竣工后新增保灌面积50亩。1989—2002年渠道工程建设一览表 表5-20 渠道名称 建成年限 建设性质 长度(公里) 衬砌形式 流量(秒立方米) 灌溉面积 (万亩). 洪水河东干三分干下段 1991年 改建 2 浆砌 5 1.955 红山河东干渠 1995年 维修 4.4 浆砌 15 0.5干 丰乐河东干二分干 1995年 改建 0.63 浆砌 1.8238 丰乐河东干一分干 1989年 改建 2.5 浆砌 8 马营河干渠 1989年 改建 1.36 浆砌 15 10.7渠 丰乐河西干渠 1989年 改建 1.5 浆砌 1.48 丰乐河东干一分干 1989年 改建 1.5 浆砌 3.26 洪水河东干渠隧洞 1991年 维修 2.7 浆砌 1.16 夹山子干渠 1989年 改建 2.58 浆砌 0.7 0.17 清水河拐坝支渠 1989年 改建 1.2 砼板 2 0.038 清水河谭家堡五分沟支渠 1992年 改建 1 砼板 0.038 观山河东干三支 1998年 改建 0.72 浆砌 0.7 1.09 临水河下坝支渠 1989年 改建 7.65 砼板 2 0.027 黄泥堡新坝支渠 1992年 改建 2.7 砼板 1 洪水河东干三分干下段 1999年 改建 1.56 浆砌 3 0.15 东洞干渠二支渠 1996年 改建 3.2 浆砌 1.5 0.241 洪水河东分干六支 1999年 改建 1.2 浆砌 1.2869 二坝一号水库引水渠 1994年 改建 0.557 浆砌 2.5 0.3 丰乐河西干一支 1989年 改建 2.53 浆砌 0.64支 丰乐河东干一分干一支 1995年 改建 1.66 浆砌 0.26 丰乐河东干二分干一支 1996年 改建 1.5 浆砌 0.25 丰乐河台子沟支渠下段 1999年 改建 2.6 浆砌 2 0.1 丰乐河东干二分干二支 1999年 改建 1.65 浆砌 0.7 0.241渠 丰乐河东干三分干六支 1999年 改建 1.2 浆砌 3.6 0.038 丰乐河东干二分干一支 1997年 改建 2.16 浆砌 0.6 0.056 丰乐河东干二分干一支 1998年 改建 2.16 浆砌 4 1 1.0205 讨北北干三支中段 1989年 改建 1.7 砼板 3 1 0.14 讨北北干怀茂六支 1997年 改建 1.95 砼板 | 0.5411 马营河三支 1989年 改建 2 浆砌 1.5 | 1.2 马营河二支 1989年 改建 1 浆砌 0.7 1 0.1 马营河沙山支渠 1999年 改建 1.5 浆砌 1 0.3 红山河东干三支 1994年 改建 1.85 浆砌 ().8 1 0.052 洪水河西干二支三分支 1993年 改建 1.46 浆砌 0.6 1 0.24 洪水河西干四支二分支 1995年 改建 2.92 浆砌 0.8 马营河四支二分支 1989年 改建 1.23 浆砌 0.6 | 0.17 马营河三支八分支 1993年 改建 2.04 浆砌 1.1 0.051表5—20—1 渠道名称 建成年限 建设性质 长度(公里) 衬砌形式 流量 (秒立方米) 灌溉面积 (万亩) 观山河西干一支三斗 1997年 新建 1.1 浆砌 0.5653 二坝引水渠三斗 2000年 新建 1.08 浆砌 0.8 0.412 洪水河四分干二支二斗 1989年 新建 1.2 浆砌 0.08 洪水河东干六支二斗 1989年 新建 3.2 浆砌 0.08 洪水河东干三直斗 1992年 新建 2.3 浆砌 洪水河东干四分干二支八斗 1992年 新建 2.62 浆砌 0.7 0.135 洪水河东干二分干二支五斗一分斗 1992年 新建 1 浆砌 0.8 0.07 洪水河西干二支一斗 1992年 新建 1.3 浆砌 0.8 0.08 洪水河西干二支一直斗 1992年 新建 0.56 浆砌 0.7 0.1 洪水河东干二分干一支二斗 1992 新建 1.52 浆砌 1.5 0.18 洪水河西干三支三斗 1992 新建 3.3 浆砌 0.8 0.02 洪水河东洞干五支三斗 1993 新建 1.2 浆砌 0.7 0.067 洪水河四分干三支三斗 1993 新建 1.74 浆砌 0.8 0.203 洪水河东洞干一支一斗 .1994 新建 1.64 浆砌 0.8 0.1 洪水河东干四分干一支四斗 1995 新建 2.5 浆砌 0.17 洪水河东干五支十六斗 1999 新建 1.1 浆砌 0.6 0.021 洪水河西十二支二分支七斗 1999 新建 1.32 浆砌 0.8 0.035 洪水河三分干三支二斗 1999 新建 1.54 浆砌 斗 洪水河三分干东风支渠一斗 1999年 新建 2.5 浆砌 0.8 0.14 洪水河东干三分干五直斗 1999年 新建 0.33 浆砌 0.6 0.05 洪水河三分干一支一斗 1996年 新建 1 浆砌 0.8 0.074渠 洪水河东干一支三斗 1997年 新建 1.2 浆砌 0.8 0.058 洪水河三分干六支一、二斗 1997年 新建 1.08 浆砌 0.8 0.061 洪水河东干六直斗 1997年 新建 1.48 浆砌 0.6 0.042 洪水河东干红星支渠一斗 2000年 新建 1.16 浆砌 0.6 0.11 丰乐河西干一直斗 1989,年 新建 1.38 浆砌 0.7 0.073 丰乐河东一分干二支二斗 1989年 新建 1.52 浆砌 0.083 丰乐河北干一支二斗 1989年 新建 1.8 浆砌 0.8 0.08 丰乐河西干六直斗40 1989年 新建 0.6 浆砌 1.5 0.246 丰乐河北干二支五斗 1989年 新建 1.532 浆砌 1.5 0.14 丰乐河西干四支一斗 1992年 新建 1.38 浆砌 0.8 0.18 丰乐河西干七直斗 1992年 新建 1.54 浆砌 0.8 0.07 丰乐河西干二支二斗 1992年 新建 1.6 浆砌 0.6 0.1 丰乐河北干一支三斗 1992年 新建 1.73 浆砌 0.7 0.08 丰乐河东干一分干二支十二斗 1992年 新建 1 浆砌 0.7 0.0802 丰乐河东干一分干一直斗 1992年 新建 1.44 浆砌 0.8 0.07 丰乐河北干一支四斗 1992年 新建 3.5 浆砌 0.8 0.096表5—20—2 渠道名称 建成年限 建设性质 长度(公里) 衬砌形式 流量 (秒立方米) 灌溉面积 (万亩) 丰乐河西干十八斗 1992年 新建 1.25 浆砌 0.8 0.08 丰乐河北干一支三斗 1999年 新建 2.16 浆砌 0.7 0.08 丰乐河台子沟六斗 1999年 新建 1.46 浆砌 0.8 0.048 丰乐河西干二支二斗 1999年 新建 1.66 浆砌 0.08 丰乐河西干三支三斗 1996年 新建 1.52 浆砌 0.5 丰乐河西十一支四斗 1997年 新建 1.23 浆砌 0.6 0.034 丰乐河西干六支二分支一斗 1998年 新建 2.1 浆砌 0.8 0.15 丰乐河东干一分干二支六斗 1998年 新建 2.04 浆砌 0.8 0.052 丰乐河东干二分干三支六斗 2000年 新建 1.34 浆砌 1 0.098 丰乐河东干二分干一直斗 2000年 新建 0.96 浆砌 0.8 0.0512 讨北二支九斗 1992年 新建 1.22 砼板 0.8 0.088 讨北北干三支斗 1992年 新建 1.1 砼板 0.7 0.088 讨北北干一直斗 1999年 新建 1.2 砼板 0.056 讨北北干二支八直斗 1996年 新建 1.1 砼板 0.6 0.079 讨北二支干七直斗 1998年 新建 0.88 砼板 0.6 0.056 讨南九支一斗 1989年 新建 1.8 砼板 0.7 0.172 讨南五支六斗 1992年 新建 1.3 砼板 0.8 0.07斗 讨南二支四斗 1992年 新建 1.25 砼板 0.6 0.103 讨南西干四支五斗 1995年 新建 1.42 砼板 1 0.08 讨南五支三斗 1999年 新建 1.21 浆砌 0.6 0.055 讨南七支八斗 1999年 新建 1.06 砼板 0.6 0.07 讨南南干七直斗 1996年 新建 1.42 砼板 0.7 0.05渠 讨南引讨济洪八直斗 1997年 新建 1.48 砼板 0.8 0.043 讨南二支四斗 1998年 新建 1.34 砼板 0.8 0.089 讨南四支四斗 1998年 新建 2.28 砼板 0.8 0.035 马营河三支十三斗 1989年 新建 1.5 浆砌 1 0.08 马营河五支八斗 1992年 新建 1.4 浆砌 0.7 0.073 马营河三支十三斗 1992年 新建 2.35 浆砌 1.5 0.2142 马营河三支四斗 1992年 新建 1.6 浆砌 1.2 0.22 马营河五支一斗 1992年 新建 2.7 浆砌 0.6 0.27 马营河三支一分支六斗 1994年 新建 2.5 浆砌 0.7 0.08 马营河二支二斗 1995年 新建 5 浆砌 2 0.32 马营河三支一分支七斗 1995年 新建 0.875 浆砌 0.7 0.05 马营河三支十五斗 1996年 新建 2.51 浆砌 2.5 0.17 马营河二支七斗90 1996年 新建 4.2 浆砌 1.5 0.27 马营河三支一分支八斗 1996年 新建 5 浆砌 1.4 0.11 马营河二支三斗 1999年 新建 2.54 浆砌 0.6 0.099 马营河三支十二斗 1999年 新建 1.84 浆砌 0.1 马营河二支十斗 1999年 新建 1.12 浆砌 0.7 0.0592 马营河三支十三斗 1999年 新建 7.94 浆砌 0.2124 马营河一支三分支三斗 1999年 新建 1.8 浆砌 0.6 0.083表5—20—3 渠道名称 建成年限 建设性质 长度(公里) 衬砌形式 流量 (秒立方米) 灌溉面积 (万亩) 马营河三支七斗 1997年 新建 1.71 浆砌 1 0.062 马营河三支十八斗 1997年 新建 2.56 浆砌 2 0.057斗 马营河二支二斗 1998年 新建 2.07 浆砌 1.2 0.15 马营河二支八斗 2000年 新建 1.44 浆砌 0.8 0.022 红山河西干一直斗 1992年 新建 2.7 浆砌 0.8 0.07渠 红山河东干三直斗 1993年 新建 1.4 浆砌 0.7 0.068 红山河东干一直七斗 1996年 新建 2.5 浆砌 0.7 0.14 红山河西干一支三斗 1997年 新建 1.1 浆砌 ().8 1.051 红山河东干一支八斗 1998年 新建 1.42 浆砌 0.8 0.09夹山子水库位于酒泉市屯升乡以南的祁连山(古称此段山为九龙山)北麓,海拔2500米,东西两山相夹,故称夹山子水库。水库距酒泉城区约100公里。水源为发源于祁连山的马营河河水,库容570万立方米。该水库属于马营河灌区最大的水利工程,亦是历史上全市新建的库容最夹山子水库大的水库,灌溉屯升乡、清水镇及三合林场的面积7.7万亩(其中林草地0.6万亩)。1980年6月建成长7.76公里的引水隧洞1条,引水流量20秒立方米,长15公里的输水干渠1条,输水流量10秒立方米。但因河流来水分布不均,春秋季来水量小,夏季来水量大,保灌面积仅4.34万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56%。后经数年勘测设计,多次论证,1988年6月,甘肃省水利厅对夹山子水库初设报告批复,10月,动工兴建,于1997年10月竣工。夹山子水库工程主要利用已建成的马营河引水渠首及引水隧洞,拦引蓄积冬季和春季非灌溉期水量及汛期大于10秒立方米以上的弃水,通过增加引水量和年内调节,弥补春秋灌溉缺水矛盾,总库容达570万立方米,保灌面积由建库前的4.34万亩扩大到10.7万亩,新增保灌面积6.36万亩。主要建设物为水库大坝、水库输水建筑物、入库引水渠及观测、输电、通讯、管理房等9项工程,并对大坝、库岸及全库区进行塑膜防渗处理。
  大坝全长720米,坝高32.5米,顶宽6米,加肥段14米,坝顶高程2257.5米,前坝坡1:2.5,后坝坡1:2.2,采用干砌卵石护面,共完成工程量243.31万立方米,其中开挖土方64.69万立方米,壤土填筑47.96万立方米,砂砾填筑123.65万立方米,反滤层5.45万立方米,干砌石1.56万立方米,玲62立方米。
  水库左右库岸建防渗墙体2条,全长1530米,壤土防渗斜墙920米,塑膜防渗斜墙610米,其中,左岸长790米,壤土防渗斜墙460米,塑膜防渗斜墙330米,右岸长740米,壤土防渗斜墙460米,塑膜防渗280米,宽度分别为14米、10米、6米,前岸坡用干砌石护面,左、右库岸顶修建细粒砕浆砌卵石排洪渠各1条。完成工程量105.57万立方米,其中,土方开挖44.75万立方米,壤土填筑34.08万立方米,砂砾填筑17.88万立方米,反滤层6.89万立方米,干砌石1.97万立方米,塑膜铺设2.22万平方米。
  库底采用塑膜铺设防渗,防渗面积55.71万平方米。其中,厚度0.4毫米塑膜防渗面积15.79万平方米,0.3毫米厚塑膜防渗面积30.73万平方米,0.2毫米塑膜防渗面积9.19万平方米。库底最大宽度871米,最大长度840米,末端高程为2256米。防渗层厚度1.1米,结构自下而上为壤土、塑膜、壤土、保护层。塑膜周边与库岸、大坝斜墙连接至2238米高程。
  引水渠全长1.1公里,设计流量20秒立方米,采用C10细粒砼浆砌卵石衬砌,渠道底宽10米,渠深0.85米,内边坡1:3,渠道左右岸台宽分别为25米、35米。
  水库输水建筑物由隧洞、竖井及出口明渠组成,设计流量为10秒立方米,竖井前压力洞长83.3米,圆形断面,洞径2.1米。竖井后无压隧洞长289.7米,城门洞型断面,洞宽2.2米,高2.2米。隧洞全部采用C25钢筋砼衬砌,竖井内设钢结构螺旋式工作梯一道,下设两扇平面钢闸门,并配备25吨卷扬式启闭机2台。
  大坝观测设施分别为库水位观测、大坝位移观测、大坝浸润线观测等设施。库水位观测桩设在大坝320米处,沿坝坡面设钢制水尺1根,用于观测库水位;大坝位移观测设施分别设在大坝轴线向北1米、前坝坡2249.5米高程和后坝坡2245米高程处,3条断面共安装观测设施作为大坝位移观测点;大坝浸润线观测设施分别设在大坝桩号0+160米、0+360米和0+560米处,垂直坝轴线设3条断面,建立浸润观测孔10个,用以观测坝体浸润线,但因其它原因大坝浸润线观测设施没设置。
  水库西北角建成砖混结构管理房1处460平方米,10千伏输电线路12公里,通讯线路12公里,上坝公路12公里。
  水库工程耗用防渗塑膜167吨,水泥2731吨,钢材361.5吨,木材1973立方米,劳动力323万工日,各类机械、设备50.96万台班。工程总投资284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71.55万元,地方自筹资金375.45万元。
  锅盖梁水库位于怀茂乡西坝村5组南,1957年建成,属于小(1)型水库,总库容140.5万立方米。经多年调蓄运行,部分坝坡护面砖脱落,东副坝护面卵石下滑,坝体被冲刷破损严重,启闭设施锈蚀变形,蓄水量减小,影响农田灌溉。工程于1990年3月开工改建,12月底竣工,改建主坝长1410米,坝顶宽5米,内外边坡1:1.5,副坝长450米,最大坝高5米,库区回水长度1200米,库宽800米,最大蓄水面积1平方公里,安全超高1.3米,输水涵洞长14米,宽0.8米,高0.8米,矩形断面,最大泄水流量2秒立方米,釆用C15砼预制块砌筑,坝面采用C10砼预制块和干砌卵石衬砌,输水闸安装钢闸门和启闭机,总投资35万元,增加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
  漫水滩水库位于铧尖乡漫水滩村,控制灌溉面积0.6万亩。该村因土地盐碱沙化,干旱缺水,植被稀少,临水河水源保灌面积只有3292亩,仅占耕地面积的55%,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水库于1993年3月开工建设,12月底竣工。新建的漫水滩水库是一座平原注入式小(2)型水库,设计库容52.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0万立方米。大坝为均质土坝,主坝长900米,高5.2米,顶宽4米,东西副坝长各500米,总长1000米,设计流量1.5秒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水库进水闸、输水洞、水库管理房各1处,总投资21.5万元,新增保灌面积0.1万亩。
  二坝一号水库位于金佛寺镇东5公里处,始建于1974年,为注入式小(2)型水库,库容7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4万亩,属丰乐河灌区管理。因渗漏严重,无法蓄水,不能发挥效益,建成后闲置20多年。1992年12月开工改建,1994年10月底竣工。完成水库防渗面积20万平方米,修建引水渠、水库输水洞。大坝长760米,高12米,坝顶宽5米,上游坝坡1:3,下游坝坡1:2。大坝由主副坝组成,均采用干砌卵石衬砌。水库输水洞长73.8米,高1.05米,宽0.7米,纵坡1/100,断面为矩形,最大输水能力1.8秒立方米。洞口为圆形平板钢闸门控制,手动螺杆式启闭机启闭。在出口修建消力池1座,池长15米,深0.4米,底宽2.5米,边坡1:1。完成总工程量69.8万立方米,投劳68.41万工日,机械3.52万台班,耗用水泥365吨,塑膜43吨,钢材12吨,木材23立方米,工程总投资303.8万元。水库改建后,库容由73万立方米增加到82万立方米,新增保灌面积0.84万亩。
  苜场沟水库位于酒泉市城南6公里处的烈士陵园西侧,是新城区绿化、生产和西峰乡、泉湖乡灌溉水源。2001年8月开工建设,2002年10月竣工,库容67万立方米,坝长1910米,高6米,顶宽5米,前坝坡1:2.75,后坝坡1:2.5,水库防渗面积22.4万平方米。库区采用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防渗,上游坝坡釆用100号砂浆砌砕预制板护坡,工程总投资1118.61万元。
  大庄水库位于丰乐乡大庄村,距城区70公里。始建于1972年,为注入式小(2)型水库,因渗漏严重,无法蓄水,始终未能发挥调蓄作用。2001年11月被国家批准列入丰乐河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2002年3月开工建设,12月竣工。加固主坝,对全库区进行防渗处理,改建输水建筑物、输水渠等。整修和改建左库岸549米,右库岸606米,库岸及库区釆用0.3毫米厚聚乙烯塑料薄膜防渗,防渗面积14.22万平方米,修建水库引水渠410米,釆用细粒砼浆砌卵石衬砌,更换钢闸门及启闭机4套,修建管理房500平方米,架设输电线路0.4公里等。总投资710万元,保灌面积0.84万亩。
  夹边沟水库位于三墩乡祁家沟村,属清水河灌区管理。水库于1952年建成,注入式小(1)型水库,总库容141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2.5万亩,大坝长840米,最大坝高6米,最大水深4.3米,坝顶宽4.7米,上游坝坡为1:2.25,下游坝坡为1:2。水库经50多年的调蓄运行,大坝损毁严重,大坝护面砖脱落、塌陷、坝基渗漏严重。1996年市水电局投资8万元,对前坝坡进行砼预制板护砌,1997年投资15万元,由受益村群众投工投劳,对水库前坝坡破损部分采用卵石护砌,2002年由国家水利部列入规划,省水利厅批准立项,列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项目。2002年9月开工建设,12月竣工。主要改建内容为大坝防渗加固、建设输水闸、输水涵洞等工程,主副坝均采用堆卵石护面。输水涵洞长26米,横断面为矩形,最大输水能力10秒立方米,改建输水闸室、新建闸后建筑物,闸室更换启闭机和钢闸门,水库蓄水面积0.68平方公里,前坝坡铺设复合土工膜防渗,工程总投资374.4万元。
  1990—2002年改建水库工程一览表表5一21项目 年度 建设性质 库址 水系用河 库容 (万立方米) 最大蓄水量(万立方米) 灌溉区 灌溉面积(万亩) 投入资金(万元)合计 1117 1055.3 13.6 5410.3夹边沟水库 2002 除险加固 三墩乡 清水河 141 151.1 清水河 2.5 374.4锅盖梁水库 1990 除险加固 怀茂乡 讨赖河 140.5 141 讨北 0.34 35夹山子水库 1997 新建 屯升乡 马营河 570 580 马营河 7.7 2847苜场沟水库 2001 新建 西峰乡 讨赖河 67 72 讨南 0.5 1118.16漫水滩水库 1993 新建 哗尖乡 临水河 52.7 58 临水河 0.6 21.5二坝一号水库 1994 新建 金佛寺镇 丰乐河 82 93.2 丰乐河 1.4 303.8大庄水库 2002 新建 丰乐乡 丰乐河 63.8 60 丰乐河 0.56 710砼U型渠道砼U型渠道是常规节水灌溉工程形式之一,简单实用,整体性强,构件小而轻,具有防渗漏、抗冻胀、抗冲刷和耐磨性强等特点。1997—1999年间,酒泉市在井灌区和井河u型渠混灌区的11个乡镇进行税U型渠道田间配套工程建设。1997年,在下河清、果园、上坝、总寨等10个乡镇修建砼U型渠道91公里,新增配套面积2.3万亩,投资408.13万元。1998年在怀茂、银达、三墩、临水等10个乡镇修建砼U型渠道232公里,投资100.4万元,新增配套面积4.14万亩。1999年,在西峰、铧尖、泉湖等8个乡镇修建砼U型渠道137公里,新增配套面积1.47万亩,投资59.6万元。3年共修建完成砼U型渠道460公里,总投资568.13万元,新增配套面积7.91万亩。2000年后,U型渠建设由村组自行安排。
  排阴治碱酒泉市有盐碱地44万亩,主要分布在城区北部边湾滩、明沙窝和东北部狼窝泉滩、白疙瘩滩、黄泥堡滩、上山沟、集泉、漫水滩等地,约占总面积的9%。耕地面积内有盐碱地13万亩,占农作物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铧尖、临水、泉湖、三墩、银达、怀茂等乡镇部分村组。80年代后期,有近70%的排碱沟滑坡淤积严重、排水不利、危害加剧,造成盐碱次生化、土地弃耕等严重后果。
  90年代初,制定《酒泉市洪水河、临水河灌区治渍治碱规划》,开展规模较大的治碱改土工程。铧尖、三墩、泉湖3乡挖排碱沟15条,其中支排碱沟7条,斗排碱沟8条,总长11.83公里,工程总投资17.67万元。1991年,铧尖、临水、银达3个乡挖排碱沟7条,其中,干排碱沟1条,支排碱沟4条,斗排碱沟2条,总长9.84公里,工程总投资15.6万元,改善面积0.28万亩。1992年,泉湖、银达、怀茂、三墩、临水5个乡,挖排碱沟46条,总长21.49公里,工程总投资19.45万元,改善面积0.29万亩。1993年,铧尖、泉湖2个乡挖斗排碱沟15条,长10.12公里,总投资25.12万元,改善面积0.3万亩。截止2002年底,完成治碱排阴沟53.28公里,其中,干排碱沟4.5公里,支排碱沟11.52公里,斗排碱沟24.56公里,农排碱沟12.7公里,建筑物148座,总投资77.84万元,改善面积1.44万亩。
  北大河城区段防洪堤位于酒泉城北2公里处的北大河段,从312国道新大桥至酒航桥,总长8.56公里,其中,南岸3.54公里、北岸5.02公里。工程于2001年初开工建设,2002年竣工。主要完成永久堤防工程6.11公里,砼预制护栏安装和一座跨河双曲拱桥。其中,2001年建成防洪堤3.99公里,完成工程量89.65万立方米,投劳10.7北大河防洪堤万工日,耗用水泥1987吨;2002年修建防洪堤2.12公里,完成工程量49.7万立方米,投劳7.6万工日,耗用水泥1056吨。两年共完成坝面砌筑6.11公里,工程量139.4万立方米,用工18.3万工日,耗用水泥3043吨,投资374.4万元。
  文殊沙河防洪堤位于文殊沙河兰新铁路桥至酒文公路桥段,全长5.4公里。2002年9月23日开工,10月25日竣工,该工程属IV等小型工程,共建成讨南四支渠分水闸至酒文公路桥段750米永久防洪堤,为梯形断面结构,堤顶宽度4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工程总投资9.76万元。
  人畜饮水氟改酒泉市农村人畜饮水按水文条件划分为洪水片和泉水片。洪水片沿山地区人畜饮水主要以地表水(涝池水)为主,井水和泉水为辅,大部分涝池无净化设施,人畜共饮,水质污染严重。泉水片区地形平缓,地下水距地面小于5米,人畜饮水为地下水,由于地表盐碱含量大,含氟量高,水质较差,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990年以来,酒泉市把防氟改水列为水利建设的专项工程来抓,积极打井修建水塔、埋设输水管道、修建水窖,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氟病改水问题。先后在泉水片区的怀茂、银达、果园、泉湖、三墩、临水、铧尖、黄泥堡等乡(镇)和洪水片区的下河清、上坝、总寨等乡(镇),新建和维修配套人饮机井23眼,修建水塔23座,铺设输水管道89.63公里。同时,在洪水片区的红山、金佛寺、丰乐、东洞、清水、屯升、西洞、上坝、总寨9乡镇修建水窖4648座。
  改善了酒泉市人民群众的饮水问题。
  截至2002年底,酒泉市共新打和维修人饮氟病改水机井116眼,建水塔94座,修建大水窖63座,小水窖1.6万座,埋设输水管道585.75公里,投资1642万元,解决了882个村民小组2.93万户13.2万人及58.0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氟病改水后,水质化验结果表明含氟量由原来2.0—3.6毫克降低到0.1—0.4毫克,氟班牙病、氟骨病发病率明显降底,人畜饮水质标准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单位:万元 1990-2002年水利建设投资统计表 表5—22年度 投资合计 国家投资 自筹资金 年度 投资合计 国家投资 自筹资金1990年 747.94 604 143.94 1997年 897.61 235.2 662.411991年 678.09 523.3 154.79 1998年 1528.98 455.4 1073.581992年 695.66 509 186.66 1999年 1326.26 306.7 1019.561993年 941.47 696.2 245.27 2000年 1846.21 286.5 1559.711994年 835.4 675.2 160.2 2001年 1723.63 . 557.5 1166.131995年 671.35 387.7 283.65 2002年 5280.71 1786.04 3494.671996年 1326.52 481.1 845.42 合计 18499.83 7503.84 10995.99水利管理工程建设管理1990年以来,全市水利工程有水电局统一管理,9个水利管理所分别负责各自灌区维修工程,各乡镇成立水利管理站,配合灌区负责各乡镇农田灌溉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国家投资为主的水利工程由水电局统一组织施工。对受益群众投资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釆取由水电局补助材料费,受益乡镇、村、组投工投劳,水电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组织施工,形成国家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组织体系。在每一项水利建设工程中,水电局都派出技术干部按照设计进行施工技术指导和督查,做到谁施工谁负责,责任到人,直至竣工。对建成的水利工程,水利局会同计委、财政局和受益乡镇、村等单位进行验收后,根据管理范围,移交水管所或受益乡镇、村管理运行。1998年后,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甘肃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和质量终身制,对国家投资或国家投资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经过招标后由水利工程建设公司承包建设。2000年,成立洪水河水利管理局,辖洪水河、临水河2个水管所,12月,洪水河水利管理局被批准为大型灌区。2001年,洪水河水利管理局更名为洪临灌区水利管理局。
  设施管理1990年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甘肃省水法实施办法》,对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全市有小型水库40座,其中12座由水管所管理,28座有乡镇、村管理。新建改造水利设施管理房18处86间488平方米,并改善交通、通信设施。全市水库、渠首、支渠以上(包括支渠)渠道由水管所管理,斗渠以下(包括斗渠)渠道由受益乡镇村委会管理。对农用灌溉机井采取村民小组推荐选举管理人,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并要求每眼机井建立管理房等设施。1997年,实行农村小水改革,并在三墩乡双桥村进行小水改革试点工作。1998年,全市机井拍卖工作全面展开,部分机井管理形式由集体转向个人经营管理。
  1992年,根据《甘肃省水利工程划界标准》开展水利工程土地划界工作,至2002年,完成国有水利工程划界272宗,其中,干渠33条348.4公里,支渠178条701.4公里,建筑物1280座,水库7座,防洪堤1条12.3公里,河道1条29.5公里,小水电站2座,水利管理生产区11处,生活区9处。限定干支渠两侧2—4米为保护区,渠首及主要建筑物周边10-15米为保护区,水库从后坝坡角以外50-150米为保护区,保护区埋设永久性界桩3984个,办理国有土地证272本。
  水利执法1991年9月,成立酒泉市水资源委员会,设水政水资源办公室,配备水利执法人员19人。1999年,成立酒泉市水政监察大队,配备45名水政监察员,内设主任监察员1人,副主任监察员2人。依据《水法》和《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制定了《河道、洪道管理暂行规定》、《酒泉市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暂行办法》、《酒泉市取水管理暂行办法》、《酒泉市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酒泉市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暂行规定》、《酒泉市实施渔业法规定暂行管理办法》和《酒泉市水利管理暂行办法》等。1990—2002年,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举办水行政执法培训班24期,受训1920人次,出动《水法》宣传车325辆次,翻印《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知识1.2万册,印发水行政执法宣传资料56万份,制作固定《水法》宣传牌300副,《水法》普法面达95%以上。依法查处水事案件114起,调处水事纠纷66起,查处治安案件48件,行政拘留7人(次),治安罚款78人(次),依法处罚及赔偿损失2.29万元,治安罚款0.36万元,挽回经济损失0.83万元。
  农田灌溉酒泉市共有8个灌区9个水利管理所,农灌面积84.37万亩,其中河灌面积45.39万亩,纯井灌面积15.81万亩,井河混灌面积23.17万亩。河灌面积主要分布在沿山的屯升、清水、丰乐、金佛寺、红山、东洞、西洞7个乡镇,井灌面积主要分布在西峰、泉湖、果园、三墩、银达、怀茂6个乡镇。井河混灌面积主要分布在铧尖、黄泥堡、临水、总寨、上坝、下河清6个乡镇。
  酒泉市因干旱缺水,年内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加之调蓄能力有限,河流来水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开采地下水便成为补偿河灌不足的有效途径。1990年,全市有机井1303眼,灌溉面积15.81万亩。2002年,农灌机井为1989眼,灌溉面积增至21.6万亩,其中,洪水河灌区6.54万亩,临水河灌区5.45万亩,清水河灌区4.36万亩,讨北灌区2.18万亩,丰乐河灌区1.54万亩,讨南灌区1.53万亩。
  1990年以来,在各灌区实行计划用水的同时,坚持“水权集中,统一调配,分级管理,节水灌溉”的原则,采取以水量包干为主的计划用水和以亩配方、超用不补的配水方法,实行“二八”或“三七”闭口制(即一块地浇到80%、70%就闭口),并采取大地改小措施,将河灌区地块改为1.5亩以下,井灌区改为1亩以下的小畦灌溉,改变传统大田串灌、漫灌的灌溉方式,杜绝深浇满灌的浪费现象。
  1990年,节水灌溉面积44.92万亩,其中,渠灌43.83万亩,改造新建干、支、斗渠807.67公里,低压管道13公里,管灌1.09万亩。2002年,节水灌溉面积增加为58.2万亩,改造新建干、支、斗渠143.17公里,田间配套斗渠464.74公里,井灌配套716.6公里。河灌区新建量水设施127座,其中,巴歇尔无喉道量水堰7座,标准断面99座,水尺测水21处,渠灌面积54.3万亩,低压管道36.55公里,管灌3.06万亩,喷灌0.37万亩,滴灌0.84万亩。通过节水措施,增加灌溉面积13.28万亩。渠系水利用率有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前的52%提高到60%,灌溉水利用率达到54%,净灌溉定额由每亩420立方米降到39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2.7万亩。
  农用水价格1990年,酒泉市农用水价格按照国家、省、地颁发的水费计征使用管理办法和规定进行管理使用。1995年,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水费改革的通知,要求“自流灌区和百米以下扬程的提灌灌区含井灌区的农业水费应在1996年达到按成本收费”,酒泉地区行署1997年《关于水费计征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通知,要求“成本水价执行时间最迟必须在1998年到位”,根据上级政府对水费计征要求,酒泉市逐步实现水费按成本收费,以促进“以水养水”,保证水利工程良性运行。1995年开始,农用水价格进行了三次调整,农用水标准由每立方水0.01元调整到0.03元。1999年,根据酒泉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批转市水电局1999年起执行新水费价格及使用管理意见》精神,农业用水价格收费标准由每立方水0.03元调整为每立方水0.04元。2000年,重新对农业用水成本进行核定,平均水价核定为每立方水0.067元,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从2002年开始每立方水费按0.06元的标准征收。
  防汛抗旱1990年后,酒泉市防汛工作由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1995年,成立酒泉市抗旱服务队,设在市水电物资总公司,隶属市水电局领导。1997年,成立酒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为常设机构,核定事业编制3人,主任由市水电局主要领导兼任。2002年,酒泉市建立健全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立设防领导小组46个225人,其中,水库防汛领导小组13个46人,重要河流堤防防汛领导小组26个152人,引水枢纽防汛领导小组7个27人,签定水库安全责任书40份,组建抢险队伍112个1.98万人。1990—2002年,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防汛抗旱指挥部仓库调用储备防汛抢险草袋4—5万条、麻袋1—2.5万条、编制袋12.8万条、铅丝22吨,各设防点(包括水库)准备抬筐8258个、抬杆9250根、水泥420吨、木材56立方米、柴草522吨、柴油82吨,调用抢险汽车176辆,拖拉机2812台,推土机90台。
  洪灾1990—2002年,全市共发生影响较大的洪灾11次。
  1992年7月15日,北部的怀茂、三墩、临水3个乡和沿山地区的西洞、东洞、红山、金佛寺、清水、屯升等9个乡镇遭受暴雨、冰雹、洪水袭击,部分房屋倒塌,造成人畜伤亡,大片农作物受损,建筑物、道路、桥涵冲坏。据统计,全市有5.62万亩小麦被冲毁或倒伏,其中853亩被泥沙淤压绝收,受损减产粮食2751.3万斤,1.67万亩玉米受损,3703亩其它粮食作物被山洪冲毁绝收,减产1424.5万斤,西瓜、甜菜、棉花、茄子等经济作物受损1.22万亩,有115户农家遭受洪水袭击,562间农舍倒塌,冲毁73户农户的家具、衣物、电器、粮食、农机、化肥等用品,1518头(只)猪、羊、鸡等畜禽被洪水冲走或淹死,冲坏或淤积干支渠72.6公里,渡槽、隧道多处受损,洪水冲毁公路、乡村道路17.2公里,造成2970.59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同时,文殊河洪峰流量168秒立方米,两次侵袭防洪大坝,市政府调集抢险人员650人,机动车20辆,草袋1.27万条,保住了防洪大坝。7月17-18日,市上四大班子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9个调查组,分别深入灾区察看灾情,研究、部署生产自救工作。
  1993年7月18—20日,酒泉市连降三天大雨,降雨量共计29.2毫米(18日、19日降雨量分别达到8.4毫米和8.7毫米),降雨强度是197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大雨给农业生产及居民住宅造成不同程度破坏。据不完全统计,小麦、胡麻倒伏6.85万亩,其中,严重倒伏3.5万多亩,减产10%左右,冲断、冲坏防洪堤坝190米,渠道0.175公里,建筑物10座,交通道路塌方、冲沟随处可见,损坏民房76户174间,倒塌11户20多间,一些国营商业企业的仓库、地下室也遭大雨洪水的袭击,部分商品被淹没。
  1995年8月15日,局部地区先后降暴雨和冰雹,造成严重损失。据调查统计,冲毁7个乡镇的干渠22条14.16公里,毁坏建筑物68座,防洪堤3.84公里,河道淤积堵塞300米,农宅倒塌251间,造成危房1200多户,倒塌牲畜圈130个,牲畜死亡1000多头(只),直接经济损失达450万丿Lo1996年7月26—28日,祁连山区突降间歇性暴雨、洪水河洪峰流量高达210秒立方米,沿山部分乡镇及市区东郊厂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据调查统计,受灾严重的红山乡、金佛寺镇和东城郊工业区等冲毁干支渠94条9.5公里,毁坏建筑物46座,防洪堤7.7公里,河道淤积堵塞2.4公里,冲毁农田及农作物180亩,冲毁高压线路1处,电杆2根,民房倒塌7间,造成危房70间,350人生活受到影响,市百货公司、甘草公司的几间仓库及200米围墙倒塌,商品被浸泡,冲走甘草原料及成品11吨,砸死2人,砸伤1人,冲毁公路330米,共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7万元。
  2000年6月16日,酒泉市铧尖乡的上三沟、集泉、漫水滩、铧尖4个村遭受特大冰雹袭击,持续时间15分钟左右,51个村民小组1726户农户受灾,受灾面积达1.72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80万元。灾情发生后,市、乡两级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带领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受灾农户家中,察看灾情,研究补救措施和办法,并组织受灾群众全力生产自救。
  2001年7月23日,酒泉市遭受特大冰雹和暴风雨袭击,果园、怀茂等乡镇农作物损失惨重,全市受灾面积近2万亩,涉及29个村350户农户,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灾情发生后,市乡领导组织农口部门领导深入田间地头,察看灾情,安排部署抗灾自救工作。
  风灾2001年4月28日暴风突起,月牙湖、陈家咀、四清坝、魏家湾、锅盖梁、茂东沟、张家海子、小河湾等8座水库受灾,毁坏坝坡护面砖3.6万平方米,坝体土方4.8万立方米。2002年4月28日9—13时,出现西南风,风力8级,以每秒21米的速度袭入全境,付家海子水库,水浪越顶,主坝中部的后坝坡被冲开长23米、宽3米、深2.6米的沟槽一处,坝坡砼护面板被风浪剥离长达210米,冲毁内外坝肩土体0.56万立方米,冲毁陈家咀、郎家坝水库坝坡护面砖9916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93万元。
  旱灾1995年,酒泉市遭受多年未遇的严重旱灾,65万亩农田不同程度受旱,沿山5乡镇及下河清农场的夏粮和部分秋粮作物绝收,人畜饮水也发生困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面对严重旱情,市委、市政府及时抽调16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抗旱第一线,与农民群众一起开展抗旱减灾保粮工作。
  经济实体龙腾水电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酒泉市东环南路31号,是水电物资总公司改制组建的民营民有企业。公司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500多万元,现有员工230余人,下设酒泉市水电工程公司、龙腾宾馆、龙腾餐饮娱乐中心、水电物资销售公司、酒泉市抗旱服务队、酒泉龙腾旅行社、龙腾制水公司、综合服务公司等8个经营部门。
  公司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经营方针和“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的经营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调整经营结构,形成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龙头,餐饮旅游服务为基础,物资销售为依托的经营格局。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公司发展迅速,取得了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二级施工资质,可承担大中型水库枢纽、水电站、水利安装等工程的施工,现有工程技术人员70余人,挖掘机、装载机、振动碾、自卸汽车等各型机械40余台。年完成工程量180万立方米,产值4000多万元,上缴税金120余万元,已成为酒泉市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行业的一支劲旅。酒泉龙腾旅行社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营业总收入2500多万元。
  龙腾水电物资公司多次荣获各级殊荣,1998年被地区行署命名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被国家水利部评为“水利经济”先进单位。
  三利水电机械公司位于雄关路3号(北大桥西侧)。1990年以来,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创利企业,下设电杆预制厂、钻井工程队、水洗砂石厂、修配加工厂等4个生产经营部门,有职工130人。以打农用机井、生产水泥电杆、机井井管、启闭机生产和机械维修等为主。截至2002年,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各种高低压水泥电杆、水泥井壁管、水泥输排水管及其他水泥预制构件生产、工农业机井及生活用水钻井施工、水利设施加工制作、生产销售各种水洗砂砾石料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有各种规格型号电杆及砼预制构件生产设备121台(套),年产各种规格型号水泥电杆2万根,水泥井壁管8000根,输排水管50公里及其他水泥预制产品能力。钻井工程队有300型回旋钻机4台,冲击钻2台,空压机2台,50千瓦发电机组2台及各种载重车辆6辆,可承担200米以内机井钻探和桥梁、涵洞基桩孔钻探施工和洗井任务。水洗砂石料厂2处,主要生产设备有50型装载机3台,30型装载机1台,筛砂机6台,推土机1台及8吨东风吊车1辆,年生产各种规格的水洗砂石料20万立方米。修配加工厂有各类机械加工设备86台,车、钳、例、刨、钻、洗、电焊、气焊等技术设备设施。拥有资产172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00万元,固定资产224万元,土地资产(无形资产)1302万元,年完成销售收入1214万元,上交税金63万元,实现利润16.2万元。公司产品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在同行业中质量信誉等方面均居领先地位。
  渔种场位于城北3公里处北大河北岸,占地500亩,有养殖水面350亩。1990年,酒泉地区水产工作站承包渔种场,承包期为5年,1995年承包期止,移交酒泉市水利局管理,渔种场有正式职工9人。1999年,渔种场实行企业改制,由集体经营转为股份制经营,有正式职工11人。2002年,第二次企业改制,将渔种场产权以128万元整体出售给原渔种场场长李小平经营,转为民营企业,更名为酒泉市金水湾渔业有限公司。改制后,公司对基础设施及办公设施进行改造装修,建设2公里鱼池输排水U型渠道2条,长2公里,改造老化渔池40亩,引进优质种渔苗,培育优质鱼种。公司现有鱼种培育池100亩,成鱼池250亩,引进名、特、优新品种3个150万尾,年销售鱼5万公斤,培育鱼种90万尾,并建有休闲娱乐中心,形成垂钓、游乐、餐饮一条龙服务的企业。公司年经济总收入60万元,纯利润20万元。
  水产业水域资源境内有可利用养鱼水面面积1.6万亩,可开发养鱼湖滩沼泽地0.84万亩,已利用养殖水面0.76万亩,其中人工池塘0.42万亩,自然塘坝0.14万亩,水库0.21万亩,蓄水面积1.77万亩,主要分布在怀茂、银达、铧尖、临水、泉湖、果园、三墩等乡镇。
  水产养殖区以渔业为主的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临水河、清水河两大泉水河系,有怀茂、银达、泉湖、果园、铧尖、三墩、总寨7个乡镇42个村130个村民小组的个体户养殖,渔种场1处,企事业单位养殖场9处,共计养殖水面431亩。城郊农场有部队养殖场2处,养殖水面600亩,水利部门养殖场3处,水面324亩。
  鱼类资源1990年前,酒泉市养鱼品种单一,基本以青、草、鲢、鳙等为主,地方鱼种有鲫鱼、狗鱼、面鱼等,野杂鱼有马口鱼、泥鳅、麦穗鱼等。1990年以后,逐渐引进新品种养殖。至2002年养殖有草鱼、鲤鱼、鲢鱼、武昌鱼、鲫鱼、江鲶、革胡子鲶、河蟹、彭泽鲫、银鲫、健鲤11个品种。
  鱼种生产1990年以前,酒泉市渔业生产主要进行鲤鱼、草鱼人工孵化鱼苗,因成本高、成活率低,不能满足养鱼户需求。1990年,停止人工鱼苗孵化,开始从湖北、新疆、宁夏等地调运优质苗种进行鱼种培育。1995年,从湖北江陵地区空运鱼苗810万尾,分别投入渔种场和怀茂、锋尖、泉湖、银达等乡镇410家养鱼户的鱼池中培育,培育鱼种486万尾,成活率达60%o截止2002年,共调运优质鱼苗达7740万尾,培育优质鱼种4645万尾,平均每年引进优质鱼苗达590万尾。
  成鱼生产1990年,投放鱼种210万尾,年产成鱼19.3万公斤,渔业收入116万元。1995年,投放鱼种400万尾,产成鱼36万公斤,其中,怀茂、银达、泉湖、锋尖4个养鱼大乡,年产成鱼29万公斤,渔业收入288万元。2002年,全市养鱼水面达到7586亩,养鱼户达400户,产成鱼63.8万公斤,渔业收入达509万元。
  1990—2002年渔业生产情况表 表5-23年度 养殖水面(亩) 其中(亩) 养鱼户数(户) 养殖产量(公斤/亩) 渔业收入(万元) 池塘 塘坝 水库 1990年 7044 2926 2365 1753 410 27 1161991年 7044 2926 2365 1753 410 31 1731992年 7044 2926 2365 1753 410 35 2101993年 7044 2926 2365 1753 410 38 2301994年 7044 2926 2365 1753 410 45 2401995年 7244 3126 -2365 1753 430 50 2881996年 7544 3426 2365 1753 430 55 3321997年 7544 3426 2365 1753 430 59 3621998年 7544 3426 2365 1753 430 75 4521999年 7586 4168 1365 2043 430 77 4672000年 7586 4168 1365 2043 430 88 4942001年 7586 4168 1365 2043 418 84 5072002年 7586 4168 1365 2043 418 91 509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酒泉市肃州区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为人口、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商贸流通、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城乡建设、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肃州区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肃州区人民代表大会、肃州区人民政府、政协肃州区委员会、军事、公安、检察、审批、乡镇概况、人物等三十八章,记述了酒泉市肃州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美国
相关地名
临水乡
相关地名
泉湖
相关地名
银达
相关地名
金佛寺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巩留县
相关地名
加拿大
相关地名
新西兰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祁连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