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专业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35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专业文化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6
页码: 249-245
摘要: 主要是戏剧、图书、电影、文艺刊物、群众业余文化、传统文化等。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民国 传统文化

内容

第一节专业文化
  一、戏剧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曾有宁夏吴忠县“魁盛班”来酒泉演出秦腔。光绪十八年(1892年),秦腔艺人刘年升来酒泉与一傅姓秦腔爱好者(人称傅箱主)合伙成立“福盛班”,募集过往秦腔艺人,在庙会演出,这是酒泉的第一个固定戏班。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山西万荣县蒲剧艺人张心海带领蒲州梆子“全盛班”来到酒泉(时称“山西班”)演唱,全班30多人中以须生“麻子红”、小生万金红、花脸张大净、小旦“旋风旦”最著名,曾演出《孝忠节》《上煤山》等剧目。20多年后,人老艺旧,班社衰败,张心海的长子张西庭(栓娃子)、次子张云庭、三子张兴三(毛娃子)为挽救败局,谋求生存,拜秦腔艺人杨三保为师,改学秦腔,后又收集葛振兴等30余人重振全盛班,在酒泉、金塔、高i台一带串演40多年,有“张家老班子”的称呼。
  民国初年,陕西同乡会从西安接来黄海青、闫凤鸣、德凤子等人的“秦舞台”,在酒泉曾红极一时。民国九年冬十一月初七(1920年12月16日),甘肃大地震,“秦舞台”全班去玉门花海子演出,适逢地震,摇倒庙台,大部分演职人员死于灾祸,显赫一时的“秦舞台”从此倒闭。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陕西同乡会第二次从西安接来唐宝山(唐缙子)、王菊香(旦角)、魏积福(大花脸)、葛缙子等20余人重建“秦舞台”,他们掌握着口传剧目300多本,与“全盛班”对垒竞技六七年,后流落玉门县(玉门镇)定居演出。
  民国十五年(1926年)安肃道魏鸿发(甘谷人)招收家境贫寒、无力就学的男童20余人,聘请秦腔艺人专门培训,在景山公园(二中)修建戏园,购置服装成立了 “新民社”,3个月后即可登台演出,半年后正式演出,颇受当地群众欢迎,人称其为“娃娃戏”。这是酒泉官办的第一个戏曲班社。民国十八年(1929年),灾荒严重,“新民社”解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秦腔爱好者蔺耀庭会同商户吴俊堂集资筹办“兴光学社”,收集原先的流浪儿童10余人,聘请闫正光、张光三、葛振兴任教,培养出闫光清、刘光英、丁光顺等青年演员,在城乡四处演唱。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山西万荣县蒲剧艺人狄龙山、孙成群、筱兰香、朱全盛、筱艳秋、陈富荣、任金柱、薛玉生、廖安稳、程金发等3()余人,来酒泉组成“晋新社”,在山西会馆(今第二幼儿园)演出,后迁至仓门街(今酒泉行署对门)建立“晋新剧场”每晚演出,星期天有日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青年蒲剧演员李芳轩、张盛义相继来酒,蒲剧更加风靡一时。此后,“晋新社”更名“共和社”,李芳轩任经理,一直演到1949年。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张西庭的“全盛班”又聚著名演员田德年、杨金凤、辛新粤、吴俊卿、余景民、高致中、部守忠、李景奎等3。余人在五省会馆(祁连剧院)演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国民党九十一军所属“乐乐剧团”(秦腔)来酒泉,时有名演员黄致中、梁玉凤(女)、李爱云(女)、刘正德、周正俗、刘全禄、贺凤鸣、王成德、梁佩华、娄英杰、肖艳芳等,曾演出《出五关》《打草鞋》《抡火柱》《路安州》《牧羊卷》等剧目,深受观众欢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黄致中率梁玉凤去新疆,该团由著名演员李士龙领导,继续在酒泉演戏。
  民国三十四年到三十八年(1945—1949年9月)的5年间,先后来酒泉演出的有国民党一九一师所属“力行京剧团”、工兵第七师的“华狱京剧团”(在文庙剧场)、天山话剧团(在肃师礼堂)、秦剧“兴光学社”、晋剧的“共和社”5个剧团在酒泉演出。后又来了常香玉的豫剧团。著名京剧演员马最良、郭永利、齐兰秋(女)、刘少楼、兰月春、李妙玲等演出的《盘丝洞》《红楼二尤》《红线盗盒》《挑滑车》《金钱豹》《群英会》《闹天宫》等剧目,令观众耳目一新。
  1949年夏秋之间,本地戏曲爱好者赵学敏(字子聪)从武威、张掖等地接来白彦卿、王景民、姜新声等秦腔演员和流散酒泉艺人30多人,组成“新兴秦刷社”在五省会馆演出。
  二、图书据《晋书》载,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李嵩及刘内、宋鳐等均喜好文学,爱惜图书,在酒泉均各有藏书。421年,北凉攻破西凉,其众多图书为沮渠蒙逊所得。
  清乾隆元年(1736年),肃州分巡道黄文炜捐资重建酒泉书院,并增建“尊经阁”,遣员从京津购得五经、四书、经、史、子、集、诗、词等书84部,共899本,供书院士子借阅抄读,这是酒泉图书馆的雏形,该馆于同治四年(1865年)后,毁于兵燹。
  民国十五年(1926年),安肃道尹(治酒泉)魏鸿发,极力主张革新,创建了 “酒泉县通俗民众教育馆”,积极收藏图书、方志、文献资料,发动各界捐赠古典图书,成立了图书阅览及报刊阅览室。魏氏还狠抓城乡小学,彻底废除四书五经,令各县出教育经费,从兰州中华书局购置新学制课本,使各校一律引用新课本,为使购书方便,在酒泉开办“智群书局”,图书、课本均由中华书局订货,这是酒泉最早的书店。魏氏在任3年,各校学生齐读新书。由于魏氏积极改革,受到地方守旧派和地主豪绅顽固派的反对,魏氏3年任满,在驻军阀马步康和地方恶绅的排挤下,续订来的新书被封闭搁置,书店被迫停办。通俗民教馆图书资料延续到民国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酒泉始陆出现几家私营书店。这儿家书店是"敬丰诚书局”“中益和书局”"建华文具店”(兼营图书)、“生活书店” “世芳书报社” “开明书局酒泉分销店”等。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文化街赵书林开办的“世芳书报社”和东北街的“生活书店”,因卖进步书刊,被国民党当局查封,赵书林经过审讯后,被赶出酒泉,后又在兰州被捕下狱。直至1949年酒泉解放,才建立了新华书店。
  三、文物展览民国十五年(1936年),魏鸿发任安肃道尹,在中心鼓楼创办民众教育,建立了文物古迹展览室。魏氏发通知、文件,征集地方公私所藏的各种古兵器(如盔甲刀矛、弓箭、盾牌等)、古度量衡器(升斗、铜斛、漏斗、秤权、尺度等)及收集的出土殉葬陶器(如钟、仓、甑、灶、井、缸等),首次开办了地方文物陈列展览。并以专室保藏了《重修肃州新志》木刻牌。此外,还向地方征集各种文史、文献资料、方志和占典图书,在民教馆成立了文献资料室,供人借阅、研究之用。
  魏氏还组织人力收集了各公署、府衙、寺庙及街道四处散立的碑碣石刻数十块,在景山公园(后称中山公园,即今第二中学校址)内设立了碑林,建起长廊,让游人观瞻,呈现酒泉古郡的文化名胜。马仲英进驻酒泉后,古郡名胜、风物、文化遗迹遭到破坏。
  四、 曲艺民国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1943—1948年),评书、曲艺艺人张玉桂、王天雄、杜玉贵、秦玉书、班松林、赵宏图、徐伯臣等相继来酒泉开展评书曲艺活动。当时,私人开办茶园的有黄海源、徐德章、张子青、孙得寿、杨吉禄等五六家。天暖季节,这些茶园便在北市场和西关搭棚营业,开展评书、说唱,群众多往聚集饮茶坐听。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秦玉书乂聘请来弹唱艺人傅艳秋、傅桂秋等在文庙街开设曲艺茶社,弹唱《杜十娘》《西厢记》《啼笑姻缘》等书目。
  五、电影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苏联援华抗日汽车队,运送援华物资至酒泉,他们的电影队在西街关帝庙放映了几部苏联原版的电影,这是酒泉民众初次见到电影。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党军政委员会政治部电影第三队来酒泉宣传抗日,曾在城市和部分乡村放映《八百壮士》《保卫家乡》《保卫我们的领土》《抗日专辑》第五、第六集等影片。这是酒泉见到的最早的国产影片,此影片是无声电影,全用字幕解说。
  民国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1945—1948年),武威、酒泉两个专区的私商,集股建立“中国电影社酒泉放映站”,有放映机2部,发电机1台,在东城门内北侧(今市武装部地址)建盖了仅能容纳400多人的简陋放映棚,售票营业。民国三十八年五月(1949年5月),“酒泉放映站”整体出租给河西警备司令部,更名为中国电影社。
  中国电影社先后放映的《文武香球》是中国最早的无声故事片,有声电影有《古塔奇案》《芦花翻白燕子飞》《秋水伊人》《孟丽君》《狸猫换太子》《秦香莲》《千里送京娘》《夜半歌声》《马路天使》《莞江女侠》《薛平贵》等国产影片。1949年,军管会接管了中国电影社,引进外国电影,在酒泉放映过《宝石花》《青鸟》《铜山公主》《桥》以及《简报二号》等影片。
  六、文艺刊物民国十七年(1928年),甘谷县人裴建准任安肃区镇守使。裴在酒泉治军严肃,秋毫无犯,并热爱文学,在酒泉曾创办《醒边》周刊,宣扬民主思潮。这是酒泉首创的文艺刊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负责报社工作的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张泰年因贪污被撤职,孙延龄接任书记,兼任《实验报社》社长,继续办理发行。
  《扫荡简报》是由国民党中央军新编第四师办的,曾发表一些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
  《肃州日报》(又称《肃州正义日报》),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由县参议会主办,社址在三官楼街,向本埠及外埠发行石印报刊,载省府及各县消息,刊载一些文艺小品。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党政府命令县党部、三青团、县政府、邮电检查所及军警机关联合组成刊物检查组,向各书店、报社、邮电局轮流检查,遇有进步刊物、信件及共产党宣传品,立即查究没收焚毁。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心海
相关人物
黄海青
相关人物
闫凤鸣
相关人物
德凤子
相关人物
闫正光
相关人物
张光三
相关人物
葛振兴
相关人物
闫光清
相关人物
刘光英
相关人物
丁光顺
相关人物
狄龙山
相关人物
孙成群
相关人物
筱兰香
相关人物
朱全盛
相关人物
筱艳秋
相关人物
陈富荣
相关人物
任金柱
相关人物
廖安稳
相关人物
李芳轩
相关人物
李妙玲
相关人物
赵书林
相关人物
黄文炜
相关人物
张玉桂
相关人物
王天雄
相关人物
杜玉贵
相关人物
秦玉书
相关人物
班松林
相关人物
赵宏图
相关人物
徐伯臣
相关人物
黄海源
相关人物
徐德章
相关人物
张子青
相关人物
孙得寿
相关人物
杨吉禄
相关人物
裴建
相关人物
张泰年
相关人物
孙延龄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陕西同乡会
相关机构
兴光学社
相关机构
晋新社
相关机构
山西会馆
相关机构
酒泉书院
相关机构
中华书局
相关机构
智群书局
相关机构
曲艺茶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夏吴忠县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山西万荣县
相关地名
西安
相关地名
武威
相关地名
甘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孝忠节
相关作品
上煤山
相关作品
出五关
相关作品
打草鞋
相关作品
抡火柱
相关作品
路安州
相关作品
牧羊卷
相关作品
晋书
相关作品
中山公园
相关作品
《杜十娘》
相关作品
《西厢记》
相关作品
《啼笑姻缘》
相关作品
《八百壮士》
相关作品
《保卫家乡》
相关作品
《抗日专辑》
相关作品
《文武香球》
相关作品
《古塔奇案》
相关作品
《秋水伊人》
相关作品
《孟丽君》
相关作品
《狸猫换太子》
相关作品
《秦香莲》
相关作品
《千里送京娘》
相关作品
《夜半歌声》
相关作品
《马路天使》
相关作品
《莞江女侠》
相关作品
《薛平贵》
相关作品
《宝石花》
相关作品
《青鸟》
相关作品
《铜山公主》
相关作品
《桥》
相关作品
《简报二号》
相关作品
《醒边》
相关作品
《实验报社》
相关作品
《肃州日报》
相关作品
《扫荡简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