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清水河水系的土地与田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30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清水河水系的土地与田赋
分类号: F323.211
页数: 3
页码: 201-203
摘要: 清水河由城西北10里的老鹳堡南湖内地下潜水溢渗出地面,汇流成河,初甚微细,渐向东流,沿途纳所属各湖沼之泉水,水量渐大,每秒流量在1立方米以上,南北两岸各渠悉赖其利,全长40里,至夹边沟入临水河。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土地 田赋

内容

第三节清水河水系的土地与田赋
  清水河由城西北10里的老鹳堡南湖内地下潜水溢渗出地面,汇流成河,初甚微细,渐向东流,沿途纳所属各湖沼之泉水,水量渐大,每秒流量在1立方米以上,南北两岸各渠悉赖其利,全长40里,至夹边沟入临水河。
  清水河南岸有暖水沟、鞑子沟等。暖水沟按旧志原属河北坝内丁家暖水沟,为清水河南岸的第一道坝口,长2里。原为河北坝之分支,后将水口移入清水河,有地3562亩,纳粮73石。鞑子沟旧志此沟原是河北坝之支流,后来移坝口于清水河南岸,水向东南流,长约8里,分上鞑子沟、下鞑子沟。民国以来,鞑子沟共有地2037亩,纳粮67石,丁银0.105两。
  清水河北岸有怀家沟、余家坝、黑水沟等。怀家沟是北岸第一坝,位在边湾滩以东,坝口起于淖泥湖之南,俗名“明水池子”,分为怀上沟、怀中沟、怀下沟(在湖东北)3沟,坝长10里,浇地4495亩,纳粮38石。余家坝在河北岸,水向东北流,约长6里。光绪元年(1874年),有地3413亩,纳粮17石,草177束,清丈后有上中下地3583亩。夏家沟是清水河北岸的第三口,长约6里。有地3120亩。黑水沟在夏家沟的北面,开口于夏家沟之南,坝长10余里。原有地5517亩,纳粮17石。光绪元年(1874年)清丈后有中下二等地6668亩。新沟全长20余里,是清水河北岸最长的沟,向东北流,灌地1080亩,纳粮9石。光绪元年(1874年),新沟原纳粮6石,草77.7束。清丈后有上中下地1295亩。另有杨家沟长7里,洪家沟、妥家沟各长五六里。3沟共有地3681亩,纳粮33石。光绪元年(1874年),杨、洪、妥3沟共纳粮28石,草152束。清丈后有上中下地共9321亩。两山口沟坝在清水河北,水源是怀茂钻洞湖蓄积的黄水,向东开渠引水10里,下分3沟曰郎家沟、东沟、西沟,共有地2096亩,纳粮27石。
  祁家沟是清水河下游南岸分支,水向东流,长6里,灌地1629亩,纳粮18石。南界北大河,北界清水河。光绪元年(1874年),城东坝祁家沟纳粮16石5斗,草165束。清丈后有上中下地共3994亩。下古城坝是清水河下游的大坝,浇灌上古城、常家沟、下古城3沟土地。此坝地处北大河与清水河交汇之地,两面均有水口,北大河水不够用时,引清水河予以补给。坝长约7里,灌地3318亩,纳粮98石,丁银7.964两。光绪元年(1874年),城东古城坝纳粮113石,草636.8束。清丈后有上中下三等地共5234亩。夹边沟为清水河北岸最后的坝。耕地在明长城边墙外,故名夹边沟。沟长5里,西界北沙窝,东临鸳鸯池,有地1315亩,纳粮18石。光绪元年(1874年),夹边沟纳粮17石,草1。6.8束。清丈后有上中下地共1798亩。
  另外,在县城20里外还有钻洞湖、淖泥湖,二湖水源起于海马泉湖,向东形成湖泊叫淖泥湖,向东北形成的湖泊叫钻洞湖。
  淖泥湖主要补济怀中沟、怀下沟和黑水南北沟。怀黑二沟本是清水河内坝口,因其水有时不足浇灌土地,此地人乃于此湖内筑堤拦坝4道,分段蓄积黄水,以补充不足。第一口补济怀中沟,第二口补济怀下沟第三门补济黑水北沟,又东2里为第四口补浇黑水南沟。钻洞湖在湖南岸由西渐东共开5口,总名叫闻家坝。第四口叫茂西沟,口开在北岸,拦湖筑坝取水。春潮地下水上升之际,蓄聚成沼泽,渐次放泄灌出,不足时,接老鹳闸遗水以补充。第五口叫茂东沟,也开在北岸,用湖内渗出的水浇地。以上5口总属茂家沟。光绪元年清丈地后,共有地3225亩列纳粮5石,草39.5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次丈地,增加纳粮2石5斗,合计纳粮8石3斗。黑水旧沟是钻洞湖内最先开的沟口,在湖南岸。后在清水河内开口接济浇灌。粮草地亩,载于清水河黑水沟内,不另外计算。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清水河
相关实物
祁家沟
相关实物
海马泉湖
相关实物
淖泥湖
相关实物
钻洞湖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