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县城 村寨 关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29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县城 村寨 关隘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2
页码: 169-180
摘要: 内容包括:酒泉县城、乡村堡寨、要隘。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县城

内容

第二章县城村寨关隘
  第一节酒泉县城酒泉县城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部的交通线上,自占为通西域的第一重镇。其城是两汉魏晋时期福禄县城旧基,为酒泉郡所在地。隋唐改称肃州城,五代至宋均称肃州,西夏改肃州为蕃和郡城,元改为肃州路,明改肃州卫,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为肃州直隶州,民国二年(1912年)废州改县,各朝代均驻此城。汉代酒泉旧城,多次被大地震摧毁。东晋时,酒泉太守谢艾为抵御羌胡骚扰,在汉城废墟上重建了酒泉郡福禄县城。土城设在平川,南望祁连山,北环讨赖河,南、西、北三面均边,形势险要。旧城规模较小,周长仅3里。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指挥佥事裴成于东城外又扩筑4里,连同旧城统一加高培厚,高3丈5尺,厚3丈,顶宽1丈许,开东、南、北3门,各有月城和城楼。新旧城共8里3分。东门额曰“福禄”,光绪时改题“誓镇绥华夷”,北门额叫“镇朔”,南门额题失考。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甘新公路通车酒泉,为使车站和城区连接,开挖西门,县长凌子唯题额:“通化门”。城中心有鼓楼,原名谯楼,是更夫打更计时的场所。现在的鼓楼,原是晋代的东城门。明洪武中扩建城垣,遗东城门于城的中心,因改建为鼓楼。鼓楼下面有台座,凿通四洞,中悬八卦,四洞连接四条大街,遥与四座城门直线相望,上有额曰:“东迎华岳” “南望祁连” “西达伊吾” “北通沙漠”。城内有东、西、南、北4条大街,8条小街24条街巷,构成“井”字式布局。城外环城濠,周围8里4分,宽8丈4尺,深2丈余。明成化二年(1466年),巡抚徐延璋又增筑东关厢土城,东西2里,南北1里50步,周围3里4分。城高2丈余,厚1丈。城池周长840丈余,宽2丈余,深1丈。关厢土城有南、东、北3个梢门,东梢门有瓮城,二重门直向东开,外门额为“迎曦”,内门额为“迎恩”。东西有长街1道,小巷6道,内有上帝庙,有酒泉驿运所、急递铺等建筑。东关连新旧城周围共11里7分。明正德十二年(1518年),兵备陈九畴修筑了东北、东南二隅两座敌楼,又在四面城墙外贴筑敌台50座。嘉靖九年(1530年),副部兵周尚文重建东城门楼。万历二年(1574年),兵备孙坤、参将姜显宗又砖包肃州大城。清同治四年( 1865年),回民马文禄率军攻陷肃州,城垣多遭毁坏,鼓楼被战火焚毁。同治十二年(1862年),左宗棠平定肃州,便组织肃州城守营维修,光绪二年(1896年)完工。光绪二十一年(1768年),重修中心鼓楼。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北大桥建成,甘新公路通车,开挖西城门,逐步营建西关,使汽车站与城区联结。酒泉城市交通渐趋于四通八达。城内明清时代遗留的衙署、会馆颇多,民国时,有祠庙52所,会馆5处。
  第二节乡村堡寨堡寨是军事防御建筑。明代以来,酒泉为防御北方蒙元的残余势力(厄鲁特,鞑靼)及吐鲁番回鹘部落的不断侵扰,曾先后筑起嘉峪关、金佛寺、上占城,下古城等堡寨20多处。清代又在酒泉、金塔、嘉峪关、高台等地修筑堡寨近200处(座)。临水堡 位城东北40里,在临水河东岸。明初建筑为土城,周长2里,有东、西2门,各有瓮城。东门额叫“金泉保障”,西门额叫“玉塞通衢”,堡内东西长向的街1道,居民约120户,有龙王庙、菩萨殿、娘娘庙等古建。西门外街北有阮太监庙,堡西南隅原有地藏寺,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重修 堡北城墙上有上帝庙,南城墙内有观音殿。东门外旧时有临水驿站,四门外有西关街。堡西南角有高大的瞭哨墩,堡内外药店、商铺,铁、木手工作坊,染布坊、杂货店、邮政代办所等。堡内有义学1所民国后期,改设高级小学1所,堡城也是区(乡)政府所在地。临水堡是甘新驿运大道的重要站口,东距高台双井驿60里,通高台27。里,北距金塔60里,南至河清站70里,北至下古城10里,是酒泉、高台、金塔3县的交会集镇。
  下古城堡 在酒泉城东北50里,讨赖河北岸平川中。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巡抚杨博、兵备使王仪扩修城坦。土城周280丈,开南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兵备王显忠、参将柴国栋,将旧防守改为把总,增属两口边界。光堵年间,在城内修筑马王庙。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重修三官庙。康熙五十八年(1720)又重修,在城外修筑寺庙楼台。下古城堡东北距金塔堡50里东南距临水堡10里,西距上古城20里。
  上古城堡 在酒泉城东北25里,讨赖河北岸,后称祁家沟古堡。明代,有人居住耕牧。民国以来,仅成残垣,唯城角有魁星楼,堡内有祁家沟庙,民国设初小1所,有学生二四十人。这里占树参犬,遮云蔽日,颇具古色。堡外,东西有田陌、正南隔河5里与三墩庙相望。东通常家沟、下古城,西通明沙窝、蒲谭沟等处三墩屯庄 在酒泉城东30里,驿道南侧有烽墩叫“柳树三墩”,墩向西半里有屯堡,叫“三墩屯庄”。屯庄周围约120丈。清末同治年间回民起事,酒泉城被攻陷,人们筑堡以自卫,开南门。墩的北面有三墩庙、美圣殿,三霄殿等,都是光绪年间所重建,戏台西侧有观音殿,是康熙二十年(1691年)修。庙院北有林园,东有土圈子、演兵场等,是居民春社、秋季庙会及议事的地方。道旁有举人郭维城家族的功德碑。三墩至临水堡10里。
  二墩堡 在酒泉城东20里的驿道之南,筑于明初,土城长约170丈,开南门。堡内有龙王庙、娘娘庙等古建筑。寺庙建筑宏伟,颇具风格。东侧有初小1所,学生50人左右。北城墙有庙,民国时是村公所,是二墩坝居民乡绅议事的地方。春秋有庙会,有戏场。
  二墩屯庄 在酒泉城东30里,在二墩堡东南串水河南,周围约200余丈,开南门,民国时有居民约白家,有弥陀寺1院。雍正五年(1727年)建,壁画塑像颇佳,有戏台及演兵场。民国设初小1所,并有商店、中药铺之类。堡北墙有庙,东南角墩有魁星楼。
  春秋二季有盛大庙会,元宵有黄河灯会,为二墩南坝人聚会议事的地方,民国后期曾在这里设保公所。
  头墩屯庄在酒泉城东10里,为驿运大道必经之地,大道沿北石河南岸东行,道旁有明代所遗10里大墩1座,是东北烽火线上举烽报警的重要地方。墩的北边,隔河有头墩庙,是明建筑。墩西有头墩屯庄。周长约1。0丈。
  中渠堡 在酒泉城东30里,北靠临水河,堡南多碱滩,土城为明初建,周围125丈,有楼台、庙宇、戏台、学校,每年元宵节有盛大庙会,为中渠人集会议事之所。
  大铧尖堡 在酒泉城东30里,因地形似犁铧尖,故名。北距临水河3里,南望小泉儿,西接小沙渠地界。堡内有寺庙、学校,为村民庙会集聚的地方。
  小铧尖堡 在酒泉城东南20里,堡在小沙渠东南,筑于明时。此地多泉水,周围有大草场,宜于放牧,出土潮湿,居民住宅易坏。有庙宇和初级小学,是村民集会的地方。
  西店堡 俗又称二奇堡,在城东南20里甘新公路南侧,开北门,堡城周围200余丈,因位于总寨之西,故名西店。西5里为三奇堡。堡内有寺庙、学校、村公所。民国于此,设乡公所。
  总寨堡 县城东南30里,在甘新公路北侧。明洪武五年,征虏将军冯胜西征取肃州,大军距城30里下寨。前后分设头起、二起、三起、总寨、营尔5寨,于此设总寨。明初筑堡,周240丈,开南门,额曰“永定堡”。建筑雄厚坚固,堡外有大墩,可以放哨,施放烽火。堡东有千洪沟。堡内有大佛寺1所。堡南有商铺、药店、手工作坊、酒坊、车马店、学校等。清顺治五年(1649年),丁国栋等占据肃州,4乡各堡悉被攻破,独此堡与河清堡久攻未破。总寨系洪水地带的中心集镇。民国后期曾为区(乡)公所驻地。
  营尔堡 西距总寨20里,相传为古时的“井田庄”。明初,西征大军扎后营于此,故名“营尔”。后筑堡,题额叫“永宁堡”,周约125丈,开南门。堡内有寺庙、学校及村民公所。什新大道自堡外经过。东临戈壁,北近碱滩,是甘新大道南路最东一村。
  东洞子堡在酒泉城南20里,洪水坝河以东,地高水低。明永乐年间,肃州千户曹斌,率洪水坝人修洞子坝,取洪水河水,由洞渐上,暗行10余里,始成明渠,开渠垦田,浇灌出土,获大丰收。后筑堡“东洞子堡”。
  沙河堡 在酒泉城东南20里,堡在洪水河东岸,周约160丈,开东门。因其地河坝悉为沙石,名为沙河。明初筑堡,有瑞云寺,为明隆庆四年(1507年)创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修。民国设初小1所,学生20余人。
  红山堡 在酒泉城东南70里,因山有红土层,故名红山。堡城为明代所筑。东南至永安堡8里,正西至西寨7里,红山河由堡西流,入黄粮墩滩。有寺庙、学校。
  永安堡 因在观音山下,俗又称观音山堡。西北距县城80里,东至金佛寺1。里。明初筑堡,有寺庙、楼台。民国置初小1所。
  金佛寺堡 明初置,在观山口北15里。西北距县城90里。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建,因有泥金佛而故名。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巡抚杨博展筑城垣,周围扩为24。丈,开东门,并添设防守兵马。堡东南角增筑墩台1座,上建房宇,以眺望观山口敌情。堡北有接引寺,为明天顺年间创建,清顺治九年( 1652年)僧人净浪重修。金佛寺是酒泉沿南山一带的重要集镇之一。商铺、客店、手工作坊、酒坊、土产、药店应有尽有,有山货皮毛、药材等,是商贸土产集散地。该堡是观山口之要冲。清初设守备1员,清末驻把总。民国以来,堡内居民约110。多户。有中心小学1所,是河西乡公所驻地。堡东南15里有丰乐河山「1,原有玉皇阁、壁画塑像等。堡东北20里有上河清堡。
  红寺堡 在酒泉县城东南100里,明初置土城,周围240丈,在金佛寺东10里。有寺庙,民国设初小1所,是村民集会议事处所。
  上河清堡 县城东南110里,丰乐河西岸,明置土城,周长百余丈,占名叫“永清堡”。堡内有居民数10家。该堡东达清水,西通上坝、总寨堡,东有庵尔庙,内有娘娘店,是乡人求神、聚会之所。
  中河清堡 俗称紫金城,民国改称下河清。在县东90里戈壁绿洲之中。明置土城,周围300丈,城垣完整无损,四角有圆形角墩和箭楼箭孔。开东门,上有关帝庙。明初曾置河清驿站。该堡西15里有土墩,东至盐池70里,南至清水50里,西南至金佛寺50里,北至双井60里,西北至临水70里。
  在临水站东45里(双井子西15里),地碱不可耕,水远不能至,明代中叶,河清驿递站丁,在此迎送当差,最不堪命,后仍改行上路,此堡遂荒废无用。
  在丰乐河东岸2里,西北距红寺堡10里,堡城周约22。丈,开南门,内住居民百家,向来为民堡,为村民聚会之所。
  明初置,土城周围270丈,开东西二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本堡守备刘国玉重建。西北距县城150里。明初本属镇夷千户所辖地,后并入高台县,属甘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划高台为肃州领县,并将清水、下河清、九家窑同时划归肃州酒泉县,明、清两代皆设守备,清束驻都司,掌管军政防务。清代并设肃州州判(副知州)一员驻此。民国一直为区(乡)公所所在地。堡内有东西长街一道,有商店、药铺、手工作坊、中心学校一所。是皮毛山货、药材、土产的供产销基地。有药王庙、三官庙、大佛寺等寺庙及戏台。大佛寺为明万历十三年(1584年)建。堡内居民约140户,是酒泉东南沿山的重镇。东北距镇夷营150里,西距金佛寺10里,堡东20里马营河,堡西30里丰乐河,堡南20里榆林坝山口有藏民住牧。
  新城堡 在县城西北30里。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李暠,曾分酒泉增置新城郡,封其子李预为新城郡太守,“新城”因此而得名,当缘于此。堡城约筑于明中叶,周围215丈,开南门,北临边墙,东至两山口30里,西至野麻湾20里,堡西南戈壁中有无数古墓,堡北边墙外五六里有道湖,湖旁有沙岗墩、狼心湾,丰水草,宜畜牧,有泉水北流至大戈壁。堡西北200里可通大钵和寺湖尾。堡内有上帝庙、圣母庙、关帝庙。明嘉靖二十八年(1800年),展筑城垣,添设官军。清代驻把总防守。边墙外有大湖场,可耕可牧。堡西35里有小钵和寺,寺在山北,接近断山口。
  野马湾堡 在县城西北50里,设在临边平川,以其地盛产罗布麻得名。堡城周围140丈,开东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肃州兵备李应魁、参将祁秉忠、议呈巡抚祁光宗筑堡,添设防守兵马。堡西南距嘉峪关50里,东至新城堡20里。长城由西南绕堡北,折而东与新城长城连接。明、清两代,皆驻把总。堡内有马庙1院,堡北有关帝庙,堡东有学校。堡西5里有10营庄子,15里至小钵和寺。
  卯来泉堡 在县城西南70里祁连山口,土城在半山,周围140丈。西、南两面皆依山为险。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兵备王显忠、参将湟中柴国栋、议呈巡抚周盘,于泉侧创筑堡城,添设防守兵马、仓场,就近戍守。堡城西北至嘉峪关60里,向南是通往滥泥山、牌楼山、松达坂山的要冲。此山口内有“地流石”,可制碑、碣、印、砚等。
  塔尔湾堡县城西南30里。因此地多古坟古塔而得名。该堡域周围约160丈,开东门,南距山口10里,田土宽广肥沃,居民富庶。清同治中,肃州回军占据塔尔湾堡,骚扰百姓,抢劫牛羊。同治十二年(1873年)春三月,官军杨世俊、金顺等,追击陕西回民至塔尔湾,杀伤回军2000余人,夺回了塔尔湾堡。
  嘉峪关堡 在县城西54里,关城是洪武五年( 1372年),征虏将军宋国公冯胜所筑。初筑仅一土城,方形,周围222丈,高1丈8尺,阔厚丈余,开东西2门,城在高石岗上。弘治七年(1494年),因吐鲁番回鹘崛起,又重修嘉峪关,在城西增筑重关,并筑外圈罗城等,内城东西二门,各有瓮城,均转折向南开门,外包青砖。关城东西正门,各有3层城楼,巍峨高耸,关城内有嘉峪关公馆。明正德六年(1512年),副使李端澄又建嘉峪关分司,有仓场及嘉峪关游击署。外城长方,南北相距不足2丈,可通车马,唯东面较宽阔,周围400余丈,出关大道由外城东北门穿入广场,沿南城墙绕出重关西行。广场北侧有庙宇数座,道南有居民七八十家。内城东门外有关帝庙、文昌阁、戏台;西门外有砖砌重关,上有楼,门额为“嘉峪关”。外罗城墙有3门,一在城西,即砖砌重关,雄伟坚厚,工艺严格。一在东南,戏台东侧,外临草湖,有爵石坡道。一在东北,为木架方门,上有“帷屏西极”,门楼为庙,门外坡槽可下石岗,向东通往县城。明正德元年(1506年),甘肃兵备李端澄驻肃州,便督促校尉王镇,督工修建嘉峪关东西二楼各3层,高3丈9尺,又筑关城角墩共6座,敌台2座,以及悬阎等共10数座。城内外又建官厅、夷厂、仓库及玄帝庙等建筑。民国十九年(1903年)起,又筑石关儿边墙15里,外壕南至卯来泉。城南边墙至文殊山下,北边墙起自外城东北隅大角墩,东北直通野麻湾,与新城边墙连接。又从关城北另一道边墙与石关峡连接。各边墙每四五里加筑烽台一座。嘉庆十九年(1814年),巡抚陈卿到嘉峪关,又设守备,驻官兵把守。关城东1里,原有木牌坊,上题“嘉峪东关”。民国时已毁(俗称牌坊梁)。关城西有石碑,上书“天下雄关”四个大字,落款为“嘉庆十四年肃州兵备李延臣立”。关城西北5里,有一巨大木牌坊,上题“肃州嘉峪西关”。清同治四年(1869年)四月,回军攻破嘉峪关,后被官军收复。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平定肃州后,亲临关城巡视,曾书“天下第一雄关”六个大字,悬于关上。民国初期,肃州镇标周炳南驻扎关上。民国十八年(1929年)后,关城无兵驻守,寺庙、市集日渐衰落,文物古迹多有损失。民国二十二年(1943年),蒋介石视察河西,登临观瞻后,曾亲笔题写“嘉峪关”三字。
  第三节要隘酒泉县南、西、北二面环山,隘口颇多。明、清时,大多设有关、堡、汛卡,驻官兵把守,或由当地居民轮流放哨报警。
  石关峡 即西汉酒泉郡的玉石障,是最古玉门关。此关在嘉峪关西北15里,距州城70里,南有碧玉山,北有金山,两山夹峙,中有通道,峡长20里。南临黑山湖,北通红柳淘,明初改筑嘉峪关。嘉靖二十五年(1557年),于东口内筑关,并新添一营,日“黄草营”,后又在附近筑烽台、哨墩。
  榆树泉山口 县城西北100里。由石关峡口西北行30里,在黑山北麓。
  断山口 在石关东北30里,山口因在地震断裂处而名。山口离县城9()里,是从西北戈壁入境之要口。黑山湖之水,由石关口北流,经黄草营,穿过断山口,流入北大湖场,东山北侧有小钵和寺。
  文殊山口 城西南30里。有寇从南山透过天生桥,从小峡路人此口。后来肃州参将柳栋,自嘉峪山(即文殊山)斩断山峡,又于峡南40里之卯来泉山,设卯来泉墩。民国时期,山口复通。
  硫磺山口 城东南5()里,由东洞子坝小庙西南行,到山口,在瓷窑口以西有小琉璜沟和大琉璜沟。明代,靠山居民已有采取硫磺的人,掘出硫磺如砖块。炼汁的琉璜可制火药,也可用于医药。清雍正初年,鄂尔泰相国巡边,奏准开采硫磺30余万斤,在酒泉建库贮存。
  观山口 城东南105里,清中叶为西番绰儿族驻牧之地。山高峡深,除主河沟外,又有东沟岔、西沟岔。主河流以山为名,称观音山河,最高源头有“黄鸭海子”,有山路可通青海,主河发源于“南泉”,沿山谷北流先纳东沟泉,后纳西沟泉之水,汇而成溪,溽潺北流40里出山灌田。峡谷中林木葱郁,野花喷香,山泉飞瀑。山顶有烽火台。西沟岔内,有西沟寺,为藏民礼佛、聚会之所。寺内有大碑4块,记述藏民历史。观山口是通青海重要通路,为南山之要隘。
  干坝山口 距离城110里。清中叶有藏民在此住牧,山下有寺叫蛇年眼寺。由此山口南行40里,拄杖翻越漫达坂山,可通丰乐河谷到达后山,望祁连主峰,巍峨挺拔,如刀削、如剪裁,其上冰川雪洼,历历在目,高耸入云,十分壮观。
  榆林坝山口 位于县城东南160里,即清水堡正南20里。山口内有榆林坝河总长30里,有转轮寺,山泉清澈、松柏葱郁,泉水清冽,是清水人民饮用的重要水源。有山路可通金龙河谷,到达青海。
  黄草坝山口 在城东南17。里。西距榆林坝山口 20里,口内有黄草坝河的泉水北流灌田。山沟长20余里,有山路也可通金龙河谷,可到达青海。
  临水河口 城东北45里,是讨来河与洪水河相会处 河「1用木棚栏隔。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兵备张愚、参将刘勋重修筑。河岸有通金塔大道,筑有暗门及烽燧。
  夹山小口子 城东北70里,地近古城,是通往金塔的要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于山顶筑墩用于瞭望,民国后期筑有公路从此口通过,可通金塔及额济纳。
  夹山大口子 城东北65里,在鸳鸯池北,为讨赖河通金塔的主要水道。山口内有青山寺等庙宇,每年四月初八有庙会。
  两山口 城东北30里,两山之间有大道,穿越大戈壁可通金塔,明代筑边墙。明、清两代均驻把总防守。
  火石峡口子 城北45里。在怀茂南坝村之北,石峡地多沙少,干旱缺水无草木,为通金塔要道。峡中有白石子,可以打火。山顶有前后烽墩2座,可资守望传信。
  卯来泉山口 在城西南70里,也叫祁连山口,有泉叫卯来泉。顺山沟南行7里有大红沟煤矿,20里与肠子沟相通。
  肠子沟口 距城90里。在大青羊山南麓,东西行走的大山沟,东通羊圈和臭水沟与洪水河坝路联结,西通榨子沟与讨来河坝山路联通,东西总长60里,中间一段高峡,形成达坂,叫松大坂山峡,稍东为肠子沟上塘,与卯来泉山沟构成丁字形交会点。前后山共有道12沟,是藏民放牧的地方,也是通青海的要隘。
  重岗峡 在城东南280里。这里是南山之总峡,两山雄峙,山高峡深,形势险要。山峰高4992米,沿途烽台相接,峡在祁连主峰东侧的丰乐河源向西拐弯处。凡前往南山的,必须通过此峡,方可绕道进入讨来川。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艾为
相关人物
凌子唯
相关人物
陈九畴
相关人物
孙坤
相关人物
马文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下古城堡
相关专题
上古城堡
相关专题
二墩堡
相关专题
二墩屯庄
相关专题
中渠堡
相关专题
大铧尖堡
相关专题
小铧尖堡
相关专题
西店堡
相关专题
总寨堡
相关专题
营尔堡
相关专题
沙河堡
相关专题
红山堡
相关专题
永安堡
相关专题
金佛寺堡
相关专题
红寺堡
相关专题
上河清堡
相关专题
中河清堡
相关专题
新城堡
相关专题
野马湾堡
相关专题
卯来泉堡
相关专题
塔尔湾堡
相关专题
嘉峪关堡
相关专题
石关峡
相关专题
文殊山口
相关专题
断山口
相关专题
硫磺山口
相关专题
榆林坝山口
相关专题
夹山大口子
相关专题
卯来泉山口
相关专题
重岗峡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玉门关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祁连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