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长城遗迹汉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29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长城遗迹汉长城
分类号: K928.77
页数: 2
页码: 167-168
摘要: 内容包括:汉长城、明长城。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长城遗迹

内容

第三节长城遗迹汉长城 酒泉境内的汉长城,在城北140里,东端起自高台镇夷堡南,经深沟、盐池、双井子一带,东段是宽3丈、深见水的壕沟,以沟代墙。再由双井予以北向西,进入酒泉县境内临水堡北暗门与边墙连接。此段壕长约60公里。自临水暗门向西过临水河,沿北大河以北,自城西安远寨以西的烽火台起,又出现汉长城遗迹又出现在戈壁滩上,由安远沟汉边折向西北,到嘉峪关正北12公里的黄草营北端,汉边遗迹明显可辨。由黄草营北端向西北穿过断山口10余公里的沙漠中,又出现一段汉长城遗迹,长约1()公里,按其走向,东南可接黄草营,西北可与玉门花海子长城贯通 远处的一条汉长城,称之为北线。位于城北140里,东起天仓乡代盘水库附近,向东延伸至肩水金关,由营盘向西沿北大河至大庄牛头湾、新八分村以北,再向西至明沙窝,有郑墩、营盘城、沙枣园至玉门红泉河坝,与花海子汉长城相连。
  明长城明代初期,被推翻的蒙元残余势力,屡引兵进犯北部边境,朝廷因此修筑北长城。弘治五年(1492年),关外吐鲁番回鹘部落崛起,攻占了哈密卫,接着侵犯沙州、学东诸卫,屡兴兵犯肃州,便重修嘉峪关,筑西长城。北长城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9年)五月,因鞑革旦小王子犯甘肃边境,肃州副将杨翥击败于黑山。肃州参将彭清便征集民工修建肃州北长城。北长城西起野麻湾,向东沿新城子、两山口经明沙窝、下古城,跨北大河至暗门,全长70里。弘治十三年(1501年)修筑完成。正德元年八月( 1505年),杨一清又将边墙至扩筑嘉峪关。正德十一年冬(1516年),吐鲁番满速儿率兵攻肃州,游击芮宁率兵迎敌,寡不敌众,全部战死,兵备陈九畴击败满速儿进攻。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学士翟銮巡边至肃州,发现关防墙壕淤损,提议建筑西长城。此墙殊山脚起筑,向西北连接嘉峪关西南角墩长16里。又自关城东北角墩起向东北至野麻湾与北长城连接,共长36里。又自嘉峪关城北沿山脚向西北增筑15里,封锁了石关儿东口,构成丁字形防卫设施。总计西长城三段共67里。隆庆五年(1871年)甘肃都御史廖逢节议题,从酒泉下古城堡北大墩筑边墙,向东经夹边沟,跨鸳鸯池及河东高地,向东连接高台镇夷边墙,全长75里。至此,甘肃边墙始连通一线。万历元年至二年又进行全面补修。明代肃州长城共210里。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一清
相关人物
彭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汉长城
相关作品
明长城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