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22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势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93-94
摘要: 酒泉县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缓坡地带。以西南青头山向北延伸,构成了河西走廊西部的分水岭。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民国 自然地理

内容

第二节地势
  酒泉县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缓坡地带。以西南青头山向北延伸,构成了河西走廊西部的分水岭。即玉门新民堡以西诸河,皆向西北流,新民堡以东诸河皆向东北流。酒泉境内祁连山走向,是由西北向东南30度领斜,构成本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有嘉峪山、黑山,北有低矮的夹山,东北有合河口、鸳鸯池低洼地段,形成酒泉斜长盆地,使境内自然构成沿诸河流向绿洲带和南部诸山口的零散绿洲带,如如山口的东坪、西寨绿洲,观山口之观山绿洲和金佛寺绿洲,丰乐口的丰乐绿洲以及乾、黄、榆林坝、清水、屯升等绿洲。各绿洲之间为洪漫滩和砾石戈壁。县境东部为古代淤积的干旱沙漠和风馈残丘,北部和中部为山水河与泉水河各渠坝交织形成的连片绿洲,地面一般较平坦;西部为犬牙交错的大戈壁边缘。讨赖河自西南入境东北流,横贯县境北部,入于金塔境,是全县工农业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全县海拔高度1340〜2200米,中部一线为海拔1600余米的平原带。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
河西走廊
相关地名
玉门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新民堡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祁连山
相关实物
嘉峪山
相关实物
黑山
相关实物
鸳鸯池
相关实物
讨赖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