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202
颗粒名称: 1938年大事记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28-30
摘要: 讲述1938年在酒泉县发生的大事记。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民国 大事记

内容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1月1日 省政府命令酒泉、武威等11县提前1年禁种鸦片,已种烟苗一律铲除,至此,酒泉禁烟才告实现。为使烟民戒烟,成立了戒烟所,地址在大仓后,集烟民于戒烟所戒烟。
  5 日酒泉县商会成立。
  是月 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秘密电台酒泉分电台成立,主任邹青林,属国防部保密局兰州支台。
  3月省难民收容所暂设兰州等地,酒泉等8县成立非常时间难民救济支会。
  4月25日肃北设治局正式成立。
  6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规定各省所属行政督察专员、县长,兼理军法事务。
  是月 省派杨蔚南来酒泉接受县党部工作,改国民党酒泉县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为书记长。
  是月 全省中学、师范毕业学生在兰州举行会考,十几个中等学校参加,考生共638人。酒泉参加会考学生26名。
  是月 酒泉东大桥被大水冲毁。
  8月马步康以防共为借口,唆使县政府再次将已解散的民团组合训练,编制人数与上年相同,这次集训历时3个月。11月裁撤县以下的区署,以联保代之。数保为一联保,设联保主任。
  是月 重新厘定县等,其厘定之标准系以全省为准:以出赋粮一万石为一分,面积二千五百平方公里为一分,人口二万为一分。以此标准计算之结果,其总平均分数在三点五分以上者为一等县;二点五分以上不达三点五分者为二等县;一点五以上不达二点五分者为三等甲县,不达一点五分者为三等乙县。重新厘定后,酒泉为一等县,其面积分数为三点五,人门分数为三点二,出赋分数为四点四,总分为十点二,平均分数为三点七。高台、敦煌、安西为二等县,玉门为三等甲县,金塔、鼎新为三等乙县,肃北设治局为三等乙级。是年中英庚款董事会在酒泉设立河西中学(城内西南隅),校长吴亮夫,教育长张素,并附设小学,由中英庚款董事会管理。
  是年 秋季,在酒泉成立车驼管理局,接运苏联援华物资,并在星星峡、安西、酒泉、武威、天水、广元成立办事处,先后征集大量骆驼、皮大车等,编成骆驼队、大车队,负责运输工作。同时在酒泉成立驿运站,地址在南门内西侧(今酒泉饭店)。
  是年 中国佛教会酒泉、高台、安西、敦煌、玉门、金塔、鼎,7县联合分会成立,理事长顾嘉堪布,并在酒泉北大街成立佛教居士林。
  是年 改酒泉县灾童教养所为救济院,内设儿童教养所1处,给贫民、孤儿供给食宿,兼施以国民小学课及习艺技能。又在该院设置手工毛织工厂1处,收容难童10名、残疾老弱者64人,有手摇毛纺车10部。
  是年凌子惟接任酒泉县县长。
  是年 酒泉城开西门(原无西门),县长凌子惟题门额曰“通化门”。
  是年酒泉、玉门发生白喉病,死亡400余人。
  是年改教育科为教育局。
  是年再次整理保甲制度。
  是年 酒泉等县遭旱、风、雹灾,民生困苦。
  是年起专员不再兼任酒泉县县长。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邹青林
相关人物
吴亮夫
相关人物
张素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戒烟所
相关机构
河西中学
相关机构
车驼管理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武威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高台
相关地名
敦煌
相关地名
安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东大桥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星星峡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