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14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宗教
分类号:
B929.2
页数:
4
页码:
1047-1050
摘要:
酒泉在东汉末年至清道光年间先后传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宗教
内容
第三章宗 教
酒泉在东汉末年至清道光年间先后传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解放前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者较多,信仰道教、天主教者较少。1954至1958年宗教活动停止。1980年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相继恢复。
第一节 道 教道教产生于东汉中期。东汉末年传入酒泉。最初称五斗米道或天师道。以老子《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等为主要经典,奉玉皇大帝为最高的神。借神的力量,给人祈福、消灾。信徒在家吃斋而行善的叫“善人”,出家的称“道人”,其庙宇叫“观”。道士蓄发留须。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很兴盛。明清时期,酒泉活动场所有玉皇阁、上帝庙、火神庙、龙王庙等10多处。民国年间,酒泉东嶽庙、关帝庙、仙姑庙、王母祠、地母宫等处均有道人修道。解放初期,在西峰寺等处有数名道士活动。1958年后道教消失,活动停止。
第二节佛 教
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67)由印度传入中国。前凉时期传入酒泉。北凉时期,开凿文殊山石窟(位于酒泉西南15公里,祁连山北麓),建石窟百余个,有佛寺、道观360余座,前山万佛洞西夏重绘布袋和尚(即弥勒佛)像,有相当艺术价值。现仅存部分寺庙和壁画。明、清时期,寺院有药王庙、归化寺、弥陀寺、石佛寺、文殊寺等10多处。民国时期,有寺庙11所,住僧20多人。民国21年(1932),中国佛教会酒泉分会成立,主持人心泰。抗日战争期间,佛教会发动祁连山藏族同胞为前线抗日将士捐赠羊皮1000张;农历四月初八在文殊山大经堂为抗日阵亡将士举行悼念活动;教徒参与全国各界捐献飞机的捐款活动;借款制作木质纺织机20部,开展生产自救;购买石印机械,印制《楞严经》等经书,赠经结缘。民国34年(1945),入会信徒1356人。民国36年(1947),由教徒集资在吉祥寺修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藏经楼5间,藏经414册。民国36年(1947),佛教会管理大乘会(也叫清茶会)20堂、皇极会(尊奉弥勒佛)30堂、玉华会(也称白蜡会)80堂。各会堂进行敬神、治病、殡葬等佛事活动。每年向佛教会交纳会务经费。收取的会费用于举办“信众子弟小学”、“佛慈医药施诊所”、赈济饥民等公益事业。
解放后,各寺庙僧俗教徒进行正常的佛教活动。1951年酒泉县宗教界学习委员会成立,由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界人士参加,每周星期日进行政治学习。1951年4月,宗教界信徒1000余人参加了抗美援朝游行、和平签名、订立爱国公约、购买飞机捐款等活动。1954年大乘会、皇极会、玉华会经典、法器被收缴,活动停止。1958年夏季佛教寺庙、佛塔被拆,居士林等房产、家具、法器被收,僧尼还俗,活动停止。居士林所存精裱彩绘佛像85轴和经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抄走。1980年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甘肃省第3届佛教徒代表会议在兰州召开,酒泉县佛教界推选融照、裴善哉为代表出席会议,融照被选为省佛协常务理事,裴善哉为省佛协理事。1983年4月,县政府在和平巷划给平房2间(24平方米)为佛教活动点,恢复了佛事活动。1984年,由7人组成的酒泉县佛堂管理小组成立,参加信徒220人。1984年,政府在北大桥东北侧划地3亩,拨款2万元和信徒集资新建寺院1座,念经堂和住房1500平方米,定名为法幢寺。1986年10月,成立由17人组成的酒泉市佛教协会,融照为会长,裴善哉等4人为副会长。住会师徒5人。信徒1200余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及佛诞节日进行佛事活动。
佛教协会在1986年〜1989年4年间接待日本佛教界访华人士 70人次,接待国内佛教界知名人士 150人次。
第三节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唐永徽二年(651)传入中国。元代有较大发展,旧称回教、清真教和天方教等。明嘉靖时,在酒泉城东北隅建起清真寺,清代迁东关北后街。民国6年(1917)翻建,1921年完工,建有大殿1座,南北陪殿2座,宣礼楼1座和阿笥住房、洗礼房等,总面积达1417. 6平方米。民国34年(1945)酒泉城内有信徒2695人,占城市居民总数的11.83%。民国37年(1948) 8月,回教促进会附设小学开校,有学生270人,后改为长城回民小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1958年伊斯兰教进行正常活动。1958年活动停止,“文化大革命”中清真寺内建筑除大殿外,均被拆除。1979年恢复活动。1980年,在有关部门协助下退回清真寺原有的房屋和存款,成立了清真寺管理委员会。1983至1984年,有关部门拨款1. 9万元,加上寺管会自筹资金,进行清真寺的整修与扩建。新建寺门、宣礼楼和房屋6间。
修葺一新的清真寺常有外宾参观会礼。每逢穆斯林节日,地方党政领导前来清真寺向回族兄弟祝贺节日。清真寺成为联结兄弟民族的重要场所。
第四节天主教
天主教,以罗马教皇为教会最高统治者的基督教派。明代传入我国,也叫罗马公教。清道光年间河西出现天主教。民国初年,在县城仓后街、专署街设有教堂,发展教徒。民国34年(1945)由米德邻(荷兰人)主持天主堂,有教徒193人。民国38年(1949),设私立小学1所。解放初期,陈学右任主教,会长3人,修女数人,每逢星期天教徒到教堂做礼拜、讲道。1958年后停止活动。
第五节基督教基督教,公元一世纪产生于亚细亚的西部地区,奉耶稣为救世主,也称耶稣教,19世纪初年传入我国,称基督新教。民国9年(1920)由张掖传入酒泉。民国19年(1930)在鼓楼东福德隆后院新办“福音堂”教会,时称“西教会”。民国29年(1940),从兰州请来1名外国传教士,听道者200多人。设医疗所1处。民国34年(1945)由陆大照相馆负责人陆永若集资在大众巷新办基督教会,有房屋14间,人们称为“东教会”,听道者730人,占城市居民总数的3.2%,办诊所1处。另有徐启道、王永静等人在西文化街办教会1处。民国38年(1949),陆永若任酒泉中华基督教会理事长;庞明俊任基督教会福音堂理事。
解放后,基督教会由杜云峰、刘德胜、贾旺真任执事。1957年各教会合并,地址设在大众巷,从兰州请来女传教士 2人传教。1958年教会关闭。1987年在西关和临水乡各设聚会点1处,有信徒380多人,每逢星期天下午做礼拜讲道。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人物
融照
相关人物
裴善哉
相关人物
米德邻
相关人物
陈学右
相关人物
陆永若
相关人物
徐启道
相关人物
王永静
相关人物
庞明俊
相关人物
杜云峰
相关人物
刘德胜
相关人物
贾旺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佛教会酒泉分会
相关机构
酒泉县宗教界学习委员...
相关机构
酒泉市佛教协会
相关机构
回教促进会
相关机构
长城回民小学
相关机构
清真寺管理委员会
相关机构
西教会
相关机构
基督教会
相关机构
东教会
相关机构
酒泉中华基督教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北凉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东关北后街
相关地名
仓后街
相关地名
专署街
相关地名
张掖
相关地名
鼓楼
相关地名
大众巷
相关地名
西关
相关地名
临水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道德经
相关作品
正一经
相关作品
太平洞极经
相关作品
玉皇阁
相关作品
上帝庙
相关作品
火神庙
相关作品
龙王庙
相关作品
东嶽庙
相关作品
关帝庙
相关作品
仙姑庙
相关作品
王母祠
相关作品
地母宫
相关作品
西峰寺
相关作品
文殊山大经堂
相关作品
文殊山石窟
相关作品
药王庙
相关作品
归化寺
相关作品
弥陀寺
相关作品
石佛寺
相关作品
文殊寺
相关作品
吉祥寺
相关作品
藏经楼
相关作品
居士林
相关作品
法幢寺
相关作品
清真寺
相关作品
宣礼楼
相关作品
天主堂
相关作品
福音堂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祁连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