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墓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06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古墓葬
分类号: K928.76
页数: 4
页码: 1013-1016
摘要: 酒泉汉、晋、隋、唐时期的古墓葬遍布各地,据调查得知的就有150多处,3000多座,重点保护古墓葬10多处。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古墓葬

内容

第四章古墓葬
  酒泉汉、晋、隋、唐时期的古墓葬遍布各地,据调查得知的就有150多处,3000多座,重点保护古墓葬10多处。
  第一节 丁家闸墓葬位于酒泉城西北7至8公里处的果园乡丁家闸村石滩上,共有魏晋墓葬110多座,1977年5月发掘5座,分别编为一、二、三、四、五号墓。一号墓为砖筑单室墓,附有耳室,随葬品被盗,遗白骨一具、木质彩绘武士俑多件、砖刻墓表一件,刻“镇军梁府君之墓表”八字彩绘复瓣莲花纹藻井方砖一块(色彩鲜艳,保存完整,存省博物馆)。墓主姓梁,官位是镇军将军。二号、三号墓都有砖砌照墙,镶嵌有斗拱、兽面、守门卒等砖雕画,地铺火焰形云气穿壁纹大方砖,两墓皆被盗空,仅遗灰陶罐一件。四号墓砖壁已倒塌,淤满沙石,未发现任何遗物。五号墓位于丁家闸村二组陶家庄,是较典型的东晋十六国大型壁画墓,被誉为“地下画廊”。墓门向东,有33米长的斜坡墓道,由照墙、墓门、前室、过道、后室组成,全用青砖砌成,墓底距地表12米。前室为方形覆斗顶,有象征性的院落和台阶。四壁及顶部为彩色壁画,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境界,天景绘有龙首、红日、月轮、庆云、东王公、西王母、三足鸟、九尾狐、羽人、白鹿、神马等。人间绘有墓主人燕居行乐图,有乐伎、舞伎、杂技、眷属出行图,农耕图,以及园林、采桑、畜牧、家禽、椎牛、屠猪、肉架、庖厨等。地下绘有神龟与房舍等。后室为长方形券顶,后壁有壁画,绘有庆云、奁盒、拂尘、弓箭、丝束、绢帛等。棺置后室,墓主人一男二女,中为男性,左为正妻,右为小妾。据壁画考证,墓主的官位为三公一级,残存随葬器物为五铢钱、木梳、铜镜等。壁画构图严谨,层次分明,布局活泼,造型生动,用墨娴熟,对研究魏晋历史、美术史、音乐史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1978年,省文化部门拨款2万元进行维修加固。1980年10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东关墓葬位于酒泉城东关厢内外的东关墓葬群,东西长2. 5公里,南北宽1公里,原建有孤魂庙、清泉寺、白骨塔等,俗称“孤魂滩”。早年,俄国人曾于此盗掘。1957年以来,先后清理墓葬130余座,结构为砖券拱形单室墓和前室覆斗、后室拱形双室墓。出土陶器有仓、壶、罐、奁、灶、甑、釜、井、桶、碗、盘、勺、滑车等;铜器有羽觞、碗钵、剑、刀、灯、镜等;漆器有盆、钵、羽觞等;装饰品有耳珰、骨镯、金银首饰等;货币有五铢钱、货泉、大泉五十等。依其特征,概属东汉中晚期墓葬。195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下河清墓葬位于城东43公里下河清农场境内的下河清墓葬,1956年发掘24座,结构为三室墓(大型)、二室墓(中型)、一室墓(小型)3种,均为砖墓。1号墓分前、中、后三室,“回”纹方砖铺地。18号墓用灰色长方条砖与子母砖砌成拱形墓室,呈长筒形,墓内砖砌腰门,分为二室。23号墓,只有一室。出土器物有陶罐、铜炉、铜匕首、铜环、铜弩机、铜独角兽、仓、井、盘、碗、筷、饭叉、炉灶、羽觞、五铢钱等。依其特征,为汉代墓葬。195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邻近农场的还有四坝河汉墓群、烽火台汉墓群、东滩汉墓群、石庙子滩汉墓群、紫金城汉晋墓群、南滩汉晋墓群,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节 单墩子滩墓葬位于清水镇东北8公里荒滩上的单墩子滩墓群,1987年发掘砖墓一座,墓门向东,有4米高的砖雕照墙。为三室墓,长11米。前室和中室为盝顶,中室略施彩绘,四角半壁有砖雕龙头,后室为券顶。有褐色漆棺一具,棺底有丝绸朽灰,棺外两侧刷绘图案花纹和线刻人物坐像,棺盖底面彩绘东王公、西王母,人首龙身,怀揣日月,手执简板,作舞蹈状于八朵庆云之间,庆云亦袅娜如人舞形状,宛然一幅天神娱乐升平图。墓主人为女性。墓被盗,尸体移入中室,随葬品仅存灰陶罐12件,多为绳纹,线刻弦纹和垂帐纹。墓内有杂粮种子。据考证为三国曹魏墓葬。1987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节崔家南湾墓葬位于城东12公里总寨镇三奇堡村与西店村之间的崔家南湾墓群,长宽各约2公里,有墓100多座,封土堆明显,有方形、圆形,当地人称为“石古堆”。1973年发掘墓葬3座,1号、2号墓为斜坡墓道,有砖砌照墙,高9. 7米,绘有彩色翼虎、朱雀、飞廉、守门卒,砖雕斗拱、兽面等。砖筑墓室分为三室,前室为覆斗顶,中、后室为券顶,地面铺有“云气穿壁”纹方砖和四神纹方砖。3号墓为土洞二次葬,卵石封门。墓中器物被盗,出土的仅有碎陶片、陶仓、陶灯、铜尺、铜熨斗、铜针、铁剪、银饰、黄泥饼,无文钱2枚、裨将军印章” 1枚等。据考证为晋墓,1981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节西沟墓葬位于城西北9公里果园乡西沟村6组黄沙地墓葬,1988、1993年发掘5座,1号墓为砖砌双室墓,长5. 23米,深2. 46米,墓壁用模印画砖砌成,墓室共镶嵌模印乐伎砖52块,骑士砖70块,柱础砖9块,守门卫士砖4块,墓葬为仿木斗拱式建筑风格,覆斗型墓顶,后室后壁下砌有棺床,高0.3米,宽1. 4米,床前沿下镶六只束腰型床足,床面和地面通铺模印莲花纹饰方砖100余块,属盛唐时期的墓葬。2号墓、3号墓为砖砌单室墓,长5. 3米,深3. 2米,墓门高大,墓室略呈方形,四角作圆弧状,四角有柱,穹隆形墓顶,墓门外两侧、墓道、墓室四壁镶嵌模印彩绘画砖190余块,地铺模印八瓣梅花纹饰方砖,穹隆顶下镶嵌砖雕以十二生肖和骑士为内容的模印彩绘画砖,属晚唐时期的墓葬。4号墓、5号墓为砖砌双室墓和三室墓,通长分别为7. 7米和12. 24米,占地1200平方米。均有高大的照墙,镶嵌雕砖门阙、斗拱、彩画砖等,内容有鸡首人身、牛首人身、青龙、白虎、蛙人、兽面、龙首。墓室内镶嵌彩绘砖画160余幅,地铺火焰纹饰方砖,画像主要有农桑、畜牧、林园、饲养、放鸟、家禽、出行、牛车、车舆、穹庐、屠宰、滤醋、庖厨、侍女、舞伎、丝束、妆奁、牍册等,属晋代墓葬,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