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西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0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西医
分类号: R199.2
页数: 3
页码: 989-991
摘要: 清末民初,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在酒泉各设诊所1处,是酒泉最早的西医诊疗机构。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医疗

内容

第二节西 医
  清末民初,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在酒泉各设诊所1处,是酒泉最早的西医诊疗机构。到1989年,有医疗机构72个,病床1114张,西医(药)师304人,西医(药)士 68人。
  —、内科
  民国29年(1940),酒泉县卫生院最先开展内科临床业务。1951年,县人民卫生院成立后,也以内科为主。1957年设内科病床,随着血、尿、粪、疾四项常规化验和X线透视检查的开展,提高了内科常见病的诊断符合率。
  1972年,心电图用于临床检查,1984年,用荧光示波器对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监护,提高了心脏病的正确诊断率。同年,脑电图、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和细胞学检验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急、重、危病人的救治成功率。由于开展了纤维胃镜、B型超声波检查,对发现肝、胆、胰、胃及十二指肠脏器的病症提高了效率。
  二、 外科
  民国29年(1940),酒泉县卫生院首次开展脓肿切开、外伤包扎、换药止血等简单外科手术。
  民国37年(1948),储辉宗在酒泉开设南山医院,并能进行阑尾切除和疝修补术。1957年,张国珍在县医院进行了酒泉解放后的第1例阑尾切除手术。60年代已能进行腹膜炎、疝气、痔核、肠梗阻、胃穿孔、急性胃扩张等腹部手术。70年代可以进行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脾切除、肝修补、胆囊摘除、胆总管结除、肾脏摘除、甲状腺部分摘除,以及四肢骨折复位、内固定、关节成形等手术项目。1976年北京医疗队在县医院进行了右半结肠切除手术,在地区医院进行了心脏二尖瓣狭窄交叉分离、肺脏切除、早期食道癌切除手术。对外科技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三、 儿科
  1983年以前,儿科疾病由内科或妇产科医生兼治。1983年设儿科,1985年儿科病床增加到30张,除扩大了收治范围,除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疾病外,还收治血液、神经、心血管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化脓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四、 妇产科
  民国34年(1945),酒泉县卫生院即开展产科业务,实行新法接生,民国36年(1947)设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1956年,县人民卫生院设妇婴科,1957年与外科合设,称外妇科,设产科病床10张,进行难产处理。1959年能够进行卵巢肿切除,输卵管妊娠破裂、剖宫产等手术。70年代后,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产科增加了阴道前、后壁修补、子宫下段剖官产以及子宫全切等手术,同时,对宫颈糜烂、附件炎、子宫脱垂、子官肌瘤等妇科病进行手术或治疗。1984年以后,开展了围产期保健、产程观察和高危妊娠的人工监护,使剖宫产适应症得到了合理选择。
  五、五官科
  1971年以后,县人民医院始设五官科,手术治疗外眼疾病,以及气管切开、扁桃体摘除、鼻息肉摘除等。1976年后进行白内障、青光眼、眼球内异物摘除及喉裂修补术。1984年,单设口腔科,进行拔牙、镶牙、龋齿填充和口腔内疾病的治疗。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