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99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机构
分类号: R199.2
页数: 6
页码: 974-976
摘要: 内容包括:管理机构、业务机构。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医药卫生

内容

第一章机 构
  第一节管理机构
  建国初,卫生行政由酒泉县人民政府秘书科兼管。1954年12月正式设立卫生科。1959年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后设酒泉市卫生局。1962年元月酒泉、金塔分设后为县级市卫生局。5月,文教、卫生合为文教卫生局。 1968年4月,撤销文教卫生局,在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设文卫组。1971年2月恢复文教卫生局建置。1972年10月,文教卫生分设,成立了卫生局。1986年元月,改为酒泉市卫生局,下设人秘股、医政股、药政股,有职工10人。
  第二节业务机构
  酒泉市人民医院 为市属综合医院。1951年6月建成开诊,时为酒泉县人民卫生院,院址在西大街64号,有职工13人,病床5张,日门诊量约100人次。1956年设中医部,吸收27名中医药人员进院工作。1957年元月更名为酒泉国人民医院。1959年元月改称酒泉市医院二部。1962年恢复酒泉县人民医院。1969年.地、县医院合并,称酒泉县人民医院二部。1971年4月地、县医院分设,恢复酒泉县人民医院称谓。1985年10月,住院部大楼落成启用,设病床200张。1986年元月更名为酒泉市人民医院,设门诊部、住院部各1处,占地3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227平方米,平均日门诊量620人(次),年住院总数在3100人(次)以上。1989年,院内设16个科室,有职工234人,其中医护人员183人,其中有中、高级技术人员162人。
  酒泉市卫生防疫站1956年11月筹建,为酒泉县卫生防疫站,位于南大街45号,有工作人员5名,房屋20间。1963年10月并入酒泉地区卫生防疫站,1972年元月恢复酒泉县卫生防疫站。1989年有防疫、卫生、地方病、防痨、卫生宣教、检验及行政办公室等7个科室,职工增加到39人。
  酒泉市妇幼保健站 成立于1953年9月,位于西大街64号,设产床3张、儿床8张、检查床1张、待产床1张、难产箱1套,有助产士及其他工作人员8名。1959年9月改为酒泉市妇幼保健所。1962年4月并入市医院。1974年5月恢复酒泉县妇幼保健站,与卫生防疫站合署办公。1981年7月,妇幼保健站正式分设。1989年,职工发展到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人。
  酒泉市中医院1986年10月建成开诊,位于北大街43号,建筑面积1846平方米,时有职工50人,1989年职工增加到6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人,内设中医科、中西医科、药剂科、财务总务科、办公室等5个科室,设病床40张。
  酒泉地区人民医院 位于西大街72号,其前身为酒泉县卫生院(成立于民国29年),原址现市医院门诊部处,1950年10月为酒泉专区卫生院,1951年10月改称酒泉专区医院,设内、外、妇、眼科和放射、检验、药剂7个科室,职工50人,设病床24张。开展阑尾、疝气及古典式剖腹产等手术。日门诊量300人(次)左右。1953年修建了门诊楼,扩建了病房、手术室,配备了 30毫安、15毫安X光机各1台,增设小儿科、理疗科和院办公室、人事科、总务科,病床增加到50张,日门诊量500人(次)。1955年4月设中医门诊部。1957年10月迁入现址,1959年元月更名为酒泉市医院一部,1969年地、县医院合并为酒泉县医院一部,1971年4月地、县医院分设、恢复酒泉专区人民医院。1977年、1980年住院部大楼、门诊大楼先后建成投入使用。1989年,院内设呼吸、消化内科、心肾内科、老年病科、普通外科、泌尿科、肿瘤、胸外科、骨科、妇科、小儿科、中医科、五官科、口腔科、传染科、手术室、急诊室、门诊部、保健科等16个临床科室,以及功能科、放射科、检验科等3个医技科室,设病床452张,有职工487人,其中医护人员378人,年住院总人数8953人(次),年门诊量24. 8万人(次)。
  酒泉地区卫生防疫站 筹建于1962年,位于西大街64号,有房屋16间,占地216平方米,职工10人。1963年3月撤销,人员并入市医院一部,内设防疫科。同年10月恢复酒泉地区卫生防疫站。1964年迁入东大街86号(现址),职工发展到42人。1968年再次撤销地区卫生防疫站,仅保留25人的地方病工作队。1970年重新恢复,1983年经中共酒泉地委批准为县级站。1989年,职工增加到79人,设卫生、化验、地方病、药检、总务、办公室等6个科室。
  酒泉地区妇幼保健站1981年成立,附设在地区卫生防疫站,有职工16人,分政工、财务、妇保、儿保4个组。1983年省卫生厅拨款6万元在南市街修建了 250平方米的办公楼,1984年迁入新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二十五医院1966年9月建院,10月开始接治病人,占地面积78124平方米,建筑面积2731平方米,设病床500张,有医务技术人员296人,是一所分科制的综合性医院。1969年改为分所制,全院分5个所、11个连,1970年病床缩减为300张,分3个所、6个病室。1979年5月,又改为分科制,1982年10月病床缩编为200张,有工作人员216人。
  玉门石油管理局酒泉疗养院1955年5月建立,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有职工55人。文化大革命中改为玉门石油管理局职工医院附属医院,1979年恢复原称。1989年,建筑面积增加到23628平方米,有职工116人,其中医务人员45人、设病床200张,内设医务室、一、二、三疗区、门诊部、药房、化验室、放射科等科室。
  清水中心卫生院1952年6月建立,时为河东区卫生所,有职工5人,属全民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1958年转为集体所有制,1962年6月恢复全民所有制性质。1966年改名为红光地区卫生院,同年财政拨款1.4万元修建房舍450平方米,从县医院调出6名医务人员补充到卫生院,职工增加到12人。1971年复名清水地区卫生院,并增设X光室和病床。1973年改称清水中心卫生院。1974年6月至1978年5月曾有4批北京医疗队在清水工作。1976至1985年通过市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先后对卫生院进行了翻修扩建,添置医疗器械。主要设备有30毫安X光机、显微镜、电冰箱、干燥箱、万能手术床、电动吸引器、离心器、救护车等。1989年.有职工17人,内设西医诊断室、治疗室、X光室、化验室、手术室、妇产室、中西药房等,设病床20张。
  总寨中心卫生院1952年建立,初为总寨卫生所,有职工4人,借用民房4间开展工作,属全民所有制。1958年9月改为集体所有制,新建房舍18间、150平方米,职工增加到10人。1962年6月仍恢复为全民所有制性质,并改名为总寨地区卫生院。1966年改为胜利地区卫生院,县医院调出4名医护人员到该院工作,设病床20张。1970年6月,北京下放一批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到卫生院,卫生院遂改名为酒泉县第二人民医院,职工达到31人。同时,新修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和其他房屋60多间、800多平方米,1974年6月至1978年5月,北京医疗队在此地区工作。1980年7月,撤销酒泉县第二人民医院,恢复总寨中心卫生院,1982年重建新院址,建筑面积达到1800平方米。1989年,设有中西医诊室、妇产室、X光室、化验室、手术室、心电图室、五官科诊疗室等,有病床25张、职工21人。
  金佛寺中心卫生院1952年9月成立,时称金佛寺卫生所,属全民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有职工3人,借区政府房屋8间开展工作。1958年9月改为金佛寺公社卫生所,由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1962年6月改称金佛寺地区卫生院,恢复全民所有制性质。1966年以后,先后对卫生院进行扩建,1970年北京市19名医务人员调入金佛寺卫生院工作,院内职工增加到32人,其名称改为酒泉县第三人民医院,1980年7月恢复金佛寺中心卫生院,1983年修建门诊楼(2层)1座,设诊断室、妇产室、X光室、化验室、心电图室、中西药房和防疫、妇幼办公室,设病床30张。1989年有职工16人,设病床25张。
  银达乡中心卫生院1951年11月建立河北区卫生所,1954年修建了门诊部、住院部及职工宿舍共21间。1955年改为拐坝桥卫生所,1958年9月改为永丰公社卫生所,工作人员增加到6人。1962年改为银达乡地区卫生院,1965年进行了扩建,并在杨洪大队附设门诊部。1975年更名为银达乡中心卫生院,并新建门诊部1处,1974年6月至1978年5月曾有4批北京医疗队在该地区工作。1985年职工发展到12人,建筑面积725平方米,设内科、儿科、妇科、中医科、手术室、X光室、药房、化验室、注射室、防保组等科室。1989年有职工14人,设病床12张。
  临水中心卫生院1952年3月设临水堡卫生所,借用民房6间;职工5人。1955年省拨款5000元在临水堡南街新建卫生所,建筑面积164平方米。1958年8月将公社兽医站并入,改名为临水公社农村医院,1960年撤销,恢复临水堡卫生所,1962年改为临水地区卫生院。1968和1969年先后修建门诊部、手术室、中药房。1971年改名为临水中心卫生院。1985年6月将卫生院迁至乡政府处,建筑面积970平方米,设中西医诊断室、X光室、化验室、 心电图室、手术室、针炙理疗室、妇产室、中西药房等。1989年有职工13人, 设病床15张。
  1989年全市各乡(镇)卫生院情况统计表 单位:张、人卫生院名称 成立时间 床 位 职 工城关镇 卫生院 1956 年 12 22西峰乡卫生院 1964 年 4 5果园乡卫生院 1957 年 4 10银达乡中心卫生院 1951 年 12 14怀茂乡卫生院 1962 年 8 10泉湖乡卫生院 1961 年 10铧尖乡卫生院 1961 年 7 8三墩乡卫生院 1955 年 8 7临水乡中心卫生院 1952 年 15 13黄泥堡乡卫生院 1982 年 2西洞镇卫生院 1955 年 3 7总 寨中心 卫生院 1952 年 25 21上坝乡卫生院 1955 年 12 10东洞乡卫生院 1956 年 6 6红山乡卫生院 1961 年 6 7金佛寺中心卫生院 1952 年 25 16丰乐乡卫生院 1958 年 8 7清 水中心 卫生院 1952 年 20 9屯升乡卫生院 1959 年 10 5下河清乡卫生院 1962 年 8 7部分年份卫生技术人员数 单位:人年度 总计 中医 西医师 护师 西医士 护士 其他1949 年 4 4 1957 年 345 147 23 55 72 481964 年 443 85 76 103 55 1241975 年 597 70 86 131 68 2421980 年 861 82 180 186 141 2721985 年 990 103 211 13 222 154 2871987 年 1148 154 196 11 190 158 4391989 年 1507 166 368 112 154 211 495注:1.表内数字不包括驻军医院人数。
  2.中医包括中医(药)师、士;西医师包括西药师;西医士包括西药士。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