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 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959
颗粒名称: 一、剧 种
分类号: G249.274.2
页数: 2
页码: 947-948
摘要: 剧种分别有:秦腔、眉户、陇剧、蒲剧、京剧等。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剧种

内容

一、剧 种
  秦腔:又叫“乱弹”、“桃枇”。是流行在西北地区的地方戏,为酒泉人民所喜闻乐见,尤其在农村,人们闲来无事或行路、干活中随意哼唱,名曰“喊乱弹”。据老艺人张兴三回忆,秦腔传入酒泉于道光二十年(1840),至今约14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虽然几经波折与兴衰,但仍为当地人民所喜爱的剧种之一。
  眉户:又名“小戏子”、“眉户子是广泛流行在当地民间的地方戏,其唱腔、曲调多达20余种,其中的“金钱”、“背丐”、“苍龙海”、“老龙哭海”诸调称为眉户戏中的大调。在酒泉农村,眉户几乎成为众多熟知的曲子剧种。建国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为老剧种赋于了新的内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已成为普及城乡的文艺活动形式。
  陇剧:又名“陇东道情气是流行在庆阳、平凉一带的民间小调,主要用来演唱“皮影戏”,1958年正式搬上舞台,1960年传入酒泉,“文化大革命”中曾成为农村宣传队演唱“样板戏”的主要剧种。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酒泉人称“晋腔”,是流行在晋南一带的地方戏。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传入酒泉。
  京剧:又名“京戏”、“平剧”、“皮簧戏气民国34年(1945)至38年(1949),有“力行”、“华岳”两个京剧团在酒泉固定演出,1958年中国人民银行酒泉中心支行成立业余京剧团,曾演出不少剧目。
  碗碗腔:又名“华剧”。 1960年传入酒泉,“文化大革命”中消失。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