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剧种、剧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9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剧种、剧目
分类号: G249.274.2
页数: 2
页码: 947-948
摘要: 介绍剧种、剧目的情况。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戏剧

内容

第二节剧种、剧目一、剧 种秦腔:又叫“乱弹”、“桃枇”。是流行在西北地区的地方戏,为酒泉人民所喜闻乐见,尤其在农村,人们闲来无事或行路、干活中随意哼唱,名曰“喊乱弹”。据老艺人张兴三回忆,秦腔传入酒泉于道光二十年(1840),至今约14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虽然几经波折与兴衰,但仍为当地人民所喜爱的剧种之一。
  眉户:又名“小戏子”、“眉户子是广泛流行在当地民间的地方戏,其唱腔、曲调多达20余种,其中的“金钱”、“背丐”、“苍龙海”、“老龙哭海”诸调称为眉户戏中的大调。在酒泉农村,眉户几乎成为众多熟知的曲子剧种。建国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为老剧种赋于了新的内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已成为普及城乡的文艺活动形式。
  陇剧:又名“陇东道情气是流行在庆阳、平凉一带的民间小调,主要用来演唱“皮影戏”,1958年正式搬上舞台,1960年传入酒泉,“文化大革命”中曾成为农村宣传队演唱“样板戏”的主要剧种。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酒泉人称“晋腔”,是流行在晋南一带的地方戏。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传入酒泉。
  京剧:又名“京戏”、“平剧”、“皮簧戏气民国34年(1945)至38年(1949),有“力行”、“华岳”两个京剧团在酒泉固定演出,1958年中国人民银行酒泉中心支行成立业余京剧团,曾演出不少剧目。
  碗碗腔:又名“华剧”。 1960年传入酒泉,“文化大革命”中消失。
  二、剧 目酒泉各戏曲剧团历年所演剧目,据统计有800多本(折),有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戏,按传统剧目,移植改编剧目及创作剧分述如下:(一)传统剧目:(有代表性的)《秦香莲》、《游西湖》、《游龟山》、《白蛇传》、《黄河阵》、《回荆州》、《大报仇》、《葫芦峪》、《白玉楼》、《杜十娘》、《八义图》、《清河桥》、《金沙滩》、《天河配》、《三滴血》、《双明珠》、《窦娥冤》等79本。 (二) 移植、改变剧目《拜月记》、《家庭痛史》、《西狼关》、《真假知府》、《争肥》、《有这样一个姑娘》、《算命记》、《光复台湾》、《状元与乞丐》、《孔雀东南飞》、《王昭君》、《野火春风斗古城》、《八一风暴》、《苦菜花》、《夺印》、《人往高处走》、《钢铁战士》、《革命自有后来人》、《收租院》等58本。
  (三) 创作剧目《惊钟》、《厂社之间》、《油厂初春》、《把关》、《炮声隆隆》、《我们都叫京生》、《红雨飞浪》、《三姊妹》、《风雪摧春》、《养猪姑娘》、《探闺女》、《戈壁新花》、《全家满意》、《双丰收》、《杨七郎招亲》、《两件衣》、《挡车》、《女乡长》、《支农新歌》等27本。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