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剧种、剧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9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剧种、剧目
分类号:
G249.274.2
页数:
2
页码:
947-948
摘要:
介绍剧种、剧目的情况。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戏剧
内容
第二节剧种、剧目一、剧 种秦腔:又叫“乱弹”、“桃枇”。是流行在西北地区的地方戏,为酒泉人民所喜闻乐见,尤其在农村,人们闲来无事或行路、干活中随意哼唱,名曰“喊乱弹”。据老艺人张兴三回忆,秦腔传入酒泉于道光二十年(1840),至今约14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虽然几经波折与兴衰,但仍为当地人民所喜爱的剧种之一。
眉户:又名“小戏子”、“眉户子是广泛流行在当地民间的地方戏,其唱腔、曲调多达20余种,其中的“金钱”、“背丐”、“苍龙海”、“老龙哭海”诸调称为眉户戏中的大调。在酒泉农村,眉户几乎成为众多熟知的曲子剧种。建国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为老剧种赋于了新的内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已成为普及城乡的文艺活动形式。
陇剧:又名“陇东道情气是流行在庆阳、平凉一带的民间小调,主要用来演唱“皮影戏”,1958年正式搬上舞台,1960年传入酒泉,“文化大革命”中曾成为农村宣传队演唱“样板戏”的主要剧种。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酒泉人称“晋腔”,是流行在晋南一带的地方戏。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传入酒泉。
京剧:又名“京戏”、“平剧”、“皮簧戏气民国34年(1945)至38年(1949),有“力行”、“华岳”两个京剧团在酒泉固定演出,1958年中国人民银行酒泉中心支行成立业余京剧团,曾演出不少剧目。
碗碗腔:又名“华剧”。 1960年传入酒泉,“文化大革命”中消失。
二、剧 目酒泉各戏曲剧团历年所演剧目,据统计有800多本(折),有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戏,按传统剧目,移植改编剧目及创作剧分述如下:(一)传统剧目:(有代表性的)《秦香莲》、《游西湖》、《游龟山》、《白蛇传》、《黄河阵》、《回荆州》、《大报仇》、《葫芦峪》、《白玉楼》、《杜十娘》、《八义图》、《清河桥》、《金沙滩》、《天河配》、《三滴血》、《双明珠》、《窦娥冤》等79本。 (二) 移植、改变剧目《拜月记》、《家庭痛史》、《西狼关》、《真假知府》、《争肥》、《有这样一个姑娘》、《算命记》、《光复台湾》、《状元与乞丐》、《孔雀东南飞》、《王昭君》、《野火春风斗古城》、《八一风暴》、《苦菜花》、《夺印》、《人往高处走》、《钢铁战士》、《革命自有后来人》、《收租院》等58本。
(三) 创作剧目《惊钟》、《厂社之间》、《油厂初春》、《把关》、《炮声隆隆》、《我们都叫京生》、《红雨飞浪》、《三姊妹》、《风雪摧春》、《养猪姑娘》、《探闺女》、《戈壁新花》、《全家满意》、《双丰收》、《杨七郎招亲》、《两件衣》、《挡车》、《女乡长》、《支农新歌》等27本。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