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演出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95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演出团体
分类号: G249.274.2
页数: 3
页码: 945-947
摘要: 演出团体包括:酒泉秦剧团、越剧团、酒泉专区七一秦剧团、酒泉地区文工团。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演出团体

内容

第一节演出团体
  清道光二十年(1840)曾有宁夏吴忠“魁盛班”来酒泉演出,光绪十八年(1893),秦腔艺人刘升年来酒泉与傅姓秦腔爱好者合伙成立“福盛班”,募集过往秦腔艺人为庙会酬神演出,是酒泉的第一个固定戏班。
  光绪二十九年(1903)山西万荣县蒲剧艺人张兴海带领蒲州梆子“全盛班” 30多人来酒泉,演出20多年后,人老艺旧,班社衰败,张兴海的长子张西廷、次子张云廷、三子张兴三为挽救残局,拜秦腔艺人杨三保为师,改学秦腔。此后又拢集葛正兴等三十余人振兴“全盛班”,在河西各县串演40多年,故有“张家老班子”之称。
  民国初年,陕西同乡会从西安接来黄海青、阎凤鸣、德风子等人的“秦舞台”,在酒泉红极一时,一次在玉门花海子演出,适逢地震,庙台倒塌,大部分演职人员死于灾祸。显赫一时的“秦舞台”从此解体。
  民国15年(1926),安肃道尹魏鸿发招收家境贫寒、无力就学的男童30余名,聘请秦腔艺人培训,购置服装;在中山公园(今市二中)修建戏院,成立“正俗社”,这是酒泉第一个官办戏剧演出团体。到1949年解放前夕,在酒泉固定演出的戏剧班社有:李芳轩的晋新社(山西班);国民党91军所属“乐乐秦腔剧团”;国民党191师所属“力行京剧团”;国民党工兵第七团的“华岳京剧团”,“新兴秦剧社”以及常香玉的“香玉豫剧团”等。
  建国后,先后建立专业机构、恢复、发展戏曲事业,组织老艺人,培养年青演员,开拓了戏曲事业的新局面。
  一、酒泉秦剧团1949年9月酒泉解放后,将“新兴秦剧社”更名为“酒泉人民秦剧社”,时有演职人员50多名,为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专业戏剧团体,演职人员实行供给制,除衣食外每人每月发给津贴费3至5元,有眷属者按人口供给口粮。1954年更名为“酒泉县祁连秦剧社”,下设演员、音乐、舞美、学生4个队。1956年,转为国营文艺团体,演员实行固定工资制,同年6月在五省会馆(在今东大街街心花园处)馆址新建祁连剧院,剧场能容纳观众1200人。
  1959年元月,随着行政机构变动,酒泉祁连剧社和金塔红旗秦剧团合并,称“酒泉市祁连秦剧团”。时有演职人员120人。1962年张掖专区和酒泉专区分设后,“酒泉市祁连秦剧团”更名为“酒泉专区秦剧团一队”(敦煌县秦剧团和安西县秦剧团合并为二队)。1965年酒泉专署对所属文艺团体进行调整,将酒泉专区秦剧团一队改为“酒泉专区陇剧团”,1969年5月,秦、陇两团合并为“酒泉地区秦剧团气1971年秦剧团和酒泉地区文工团合并,称“酒泉地区文工团革命委员会”,下设戏剧队、歌舞队、乐队、舞美队。
  1979年恢复了 “酒泉地区秦剧团”的建置,1984年9月,酒泉地区秦剧团移交酒泉县管理,更名为酒泉秦剧团,1989年8月,酒泉市秦剧团实行承包,定为全民定额补贴单位,有正式职工74人,下设行政办公室、业务办公室、编导办公室、演员队、乐队、舞美队。止年底,共完成演出100场,完成计划的166.7%,完成总收入2. 68万元,纯收入0.56万元。
  二、 越剧团1959年从上海“大世界”永乐越剧团接来50多名演员,成立“酒泉越剧团”,在西大街(今酒泉影剧院)建成能容纳1000名观众的剧院,供越剧团演出。1962年更名为“酒泉专区越剧团此后,由于演职人员不服大西北气候,酒钢下马,越剧观众减少,部分演员思想动摇,于1963年去苏州、杭州巡回演出期间,被同剧种剧团招聘,同年冬越剧团遂告解体。
  三、 酒泉专区七一秦剧团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三军文艺工作团二队秦腔演员集体转业,改组为“酒泉专区文艺工作团”,在东大街工人俱乐部(今市武装部)演出。1953年更名为“酒泉专区七一秦剧团”,1954年修建“七一”剧院,时有演职人员80多名,其中辛兴安、苏育民、王定乾、刘茂森、杜玉燕、王毓芳、赵文章等名角,在酒泉群众中颇有影响。四、酒泉地区文工团1964年8月,筹建酒泉地区文艺工作队,从兰州、山东、陕西、天津、上海、北京等地招收演员54名,1965年元月定名为“酒泉专区民族文艺工作团(简称文工团),下设团委会、演员队、舞美队、乐队、共有演职人员56名。同年11月,秦剧团并入文工团,演职人员增加到140名,1979年恢复了酒泉地区民族文艺工作团的建置,1984年,重建酒泉地区文工团。1988年9月,文工团实行经营目标责任承包,到1989年底共有职工63名,下设演出团、多种经营舞会、影剧院。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