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劳动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9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劳动教育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1
页码:
916
摘要:
介绍酒泉县调动师生参加一些校内外劳动的同时,加强了农业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劳动教育
内容
第一节劳动教育
建国初,酒泉县大部分校舍均系庙堂、古刹代替,且陈旧、简陋。全县师生自力更生,维修校舍,至1953年,共维修、翻新校舍800余间,同时自制蓝球架、排球架、几何模型、动物标本、简易教具等。
1958年,遵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酒泉中学、酒泉师范和县初级中学近2500名师生5月份在黄泥堡开垦荒地3700多亩。7月,全县抽调小学三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和教师1396人投入“大炼钢铁”运动,搬红砖、运焦碳、砸矿石,劳动100多天。同年,劳动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每周2节,实际劳动时间远不至于此。
1963年,全县各中学按照《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坚持学生每年分散劳动30天的制度,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校内外劳动的同时,加强了农业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停课劳动,以实干代教学,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1982年,执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初中学生每学年劳动2周,每天按4课时计算,3年共144课时,高中学生每年劳动4周,每天6课时,3年共计432课时。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