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中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89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中等教育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16
页码:
890-905
摘要:
介绍中等教育分为: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中等教育
内容
第二章中等教育
第一节 普通中等教育
一、建置清光绪三十年(1904),肃州直隶州将酒泉书院改设为肃州中学堂,时有教师1名,学生19名,是甘肃省开办最早的三所中学堂之一。
民国14至18年(1925至1929年),酒泉师范设初中班,招收初中班三届学生85名,此后,普通中等教育在酒泉中断。
民国25至32年(1936至1943),肃州师范设中学部,共培养初中毕业生305名,高中毕业生69名。
民国28年(1939),中央庚款董事会在酒泉设立河西中学,到1949年酒泉解放前夕,共培养初中毕业生10。。多名,高中毕业生240多名。1950年5月将河西中学、酒泉师范、肃州师范合并为酒泉中学。1956年新建酒泉县第一初级中学(现市一中),有教师15名,当年招收学生310名。1957年,清水、金佛寺、总寨等乡小学附设了初中班,当年在校学生达到1966名,教职工129名。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西峰、银达、新城、泉湖、西洞、中所、临水、怀茂、果园、下河清等乡和城关镇开设民办中学11处,全县共有中学14所,在校学生3508名。
1959至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采取撤、并、散的办法,缩减学校。止1962年底,普通中学减少到3所,在校学生1198名,教职工169人。1964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好转,又逐步恢复和创办普通中学,止1966年,普通中学增加到20所,在校学生2896名。
1969年实行“厂办校,两挂钩”,大力创办普通中等教育,同时提出“高中不出公社,初中不出大队”,农村部分小学附设中学班,到1976年,全县中学(包括小学附设中学班)达到64所,在校学生14246名。单一普及中等教育的势头一直延续到1980年,由于中等教育的失控发展,造成了中小学生比例失调、设备差、师资缺、质量低的状况。在“合理控制高中,调整好初中、充实加强小学”的原则指导下,从1981年开始停办了部分公社中学的高中部,将部分公社的完全中学转为初级中学,将31所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并入附近中学。到1989年底,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0所,其中酒泉中学、酒泉市一中、二中、临水中学、总寨中学、清水中学、下河清农场中学为完全中学,初级中学13所。在校学生共有15767名,其中高中学生3276名,教职工1394名,其中专任教师1059名。
二、 学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肃州中学修业四年。民国11年(1922),中学学制为三、三制,初、高中各修业3年,入学年龄:初中不超过12周岁,高中不超过15周岁。
建国后继续实行“三、三”制,1950至1953年改为春季始业,1953至1966年改为秋季始业。“文化大革命”期间:1967至1968年中学停课,1969年实行“二、二”制,初、高中各修业2年,1977年改为春季始业,1978年又恢复秋季始业,并将初中修业期改为3年,1981年高中修业期也恢复为3年,到1989年底,临水中学、总寨中学、清水中学等几所农村中学完全实行5年制,市内其他学校实行6年制。
三、 教学活动1951至1954年,全面学习苏联经验,采用“五环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推广“五级记分制”,分科设立教研组,教师认真编写教案,教学方法逐步改进,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完全照搬外国方法,忽视自己的经验,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1955年贯彻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指示精神,适当减少了学生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注重平时考察,增加了课外活动。1957至1959年,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兴办校办工厂、农场,加强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劳动教育,放松了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推行“开门办学”、“厂办校,两挂钩”,克服“三脱离”现象;批判“智育第一”、“分数挂帅”、“师道尊严”,文化课以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毛主席语录为主,取消考试制度,学生随意停课、侮辱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正常的教学工作遭破坏,教学秩序被打乱。教学质量降到建国后最低水平。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以后,教学工作逐步走向正规。课堂教学和文化课的学习又居于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开展教学改革,推行教学岗位责任制,设立教学改革专项奖;广泛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兴趣小组,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从1987年在初中进行“JIP”实验,使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酒泉中学 位于西大街35号,其前身为1935年国民党创办的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隶属于中央政治学校本部,设中学、小学部和简易师范。1938年包头分校并入,改称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边疆学校肃州分校。1941年由教育部接管,改名国立肃州师范学校。建国后与中央庚款董事会河西中学、酒泉师范以及玉门油矿职工子弟学校中学班合并,1950年5月建立酒泉中学,1962年被确立为省属重点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东方红中学,1978年恢复酒泉中学校名,并定为省、地双重领导的重点学校。1989年,全校共有33个教学班,1882名高初中学生,专任教师111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108 名。
50年代,酒泉中学即被列为省属重点中学,在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同时,建立了党团、工会、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广泛开展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心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195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的先进单位。叶剑英视察河西时,亲临酒泉中学,勉励师生“学好本领,建设大西北”。1958年7月,朱德委员长参观酒泉中学校办工厂时称赞“酒中很好,勤工俭学是全国的榜样”。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酒泉中学被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整顿完善了各级群众组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招收肃北、阿克塞的少数民族学生,创办民族班,培养少数民族人才,1982年被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1983年以来,学校提出“振奋精神、振兴酒中”,积极贯彻三个面向,并规定了 “坚定、求实、严谨、创新”的校风;规定了各年级的教育主题。初一年级:“迈好入学第一步,做一个光荣的中学生”;初二年级:“人生意义在给予,迈好青春第一步”;初三年级:“听从党的召唤,争做合格毕业生”;高 一年级:“确立革命人生观,誓为四化献青春”;高二年级:“掌握唯物辩证法, 奠定科学世界观”;高三年级:“听从党的召唤,迎接祖国挑选。” 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积极创办农业、工业、服务业,增加资金积累, 改善办学条件。1984年以来,共投资204万元,修建了教学、教研楼、住宅 楼、学生食堂、锅炉房等,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 酒泉中学1985至1993年度高考录取一览表 单位:名项目 总 计 其 中 大 专 录 取 中专录取 合 计 重 点 本 科 专 科 占考生 % 参加外 县考试 录取 录取 人数 占考生 %1985 年 270 190 54 73 34 43 29 80 211986 年 211 161 47 34 60 42 20 50 151987 年 208 156 42 36 62 41 16 52 151988 年 194 157 46 31 53 39 27 37 111989 年 267 192 42 40 74 47 36 65 201990 年 178 143 30 32 50 34 31 35 111991 年 204 162 44 29 66 30 23 42 81992 年 170 123 43 27 45 35 9 47 151993 年 276 172 34 36 66 37 36 89 24酒泉市第一中学 位于酒泉城东南隅,占地6万多平方米。建于1956年, 名为酒泉县初级中学,招收学生310名,设6个班,有教职工15名。1958年 改称酒泉市第二中学。1960年与酒泉中学合并,1963年分设恢复酒泉市第二 中学校名。“文革”期间改称为酒泉县“五七”中学。1972年设立高中部,实 行“二•二”学制。1977年改名为酒泉县第一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酒泉县重点中学。到1989年底,全校共有学生1958名,分设2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15个班,初中13个班,有教职工124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72名。当年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675名,考入大专29名,中专16名。
初建校时建成教室6栋,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宿舍、饭厅等使用面积200平方米。此后,随着学生的逐年增加,校舍几经修缮、扩建。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83年以来,学校面貌转变较大。相继建起教学楼、办公楼,以及教师家属楼、大礼堂和水暖供应设施,同时,对篮球场、路面进行了整修,铺设了沥青。1989年学校总建筑面积达到13360平方米。
1958年在勤工俭学中,兴办了小型钉子厂、水泥厂、被服厂、粉笔厂等。1975年校办工厂制做的电焊机销售市场,享有盛誉。近几年,对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普遍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练练”的课堂教学法,试行了“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和以练为主线的“导学法”,以及“少而精”的课堂教学原则,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临水中学 《肃州志》载:“明嘉靖二十八年,肃州社学被焚,仅存基地。副使天津张愚,又令各堡择选童生,命生员贫寒者训蒙以作养之。但军民贫苦,顶派差粮,今已久废,惟临水有之。”据此临水堡办学校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时,将临水堡社学改为初等小学堂,有校舍10余间,学田10多亩,莲花、盐池、铧尖、下古城的学生,多到此寄宿求学,学生达30多名,教师2名。民国16年仰沟庙义学并入此校,学生增加到60多名。民国28年(1939)改建为临水堡小学,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生增加到120多名,教师7名,由李鸿文任校长。民国30年(1941)培养出第一届高小毕业生21名。民国34年(1945)更名为酒泉县临水堡中心国民小学,时有学生160多名。解放后改称酒泉县临水区中心小学,1958年附设了初中班,1965年实施中小学二部制,学生增加到600多名,有教职工22名。1970年又附设了高中班,至此,该校已成为由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1971年,小学部迁出另设后,该校遂成为1所完全中学。1989年有教职工44名,其中大专学历5名,在校学生773名,分设16个教学班。当年初中毕业生243名,高中毕业生94名,考入大中专3名。
酒泉市第二中学 位于人民街,原为民国21年(1932)建立的酒泉县北斗官初级小学,民国29年(1940)改名为酒泉县交通镇东北街中心国民小学,校长李敦皋任职至解放。1953年改名为八一子弟小学,1957年改为酒泉县东 北街小学,1968年改称酒泉县人民街小学,1971年归县砖瓦厂管理并改称为 炼红小学。1973年改建为酒泉县第二中学,1989年有教职工96人,在校学 生1100多名,设高中8个班,初中16个班。校舍建筑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 米。
酒泉市(县)1906至1989年普通中学情况一览表 单位:所、名项目 学 校 数 在校学生数 毕 业生 数 合计 完全中学 初级中学 合计 高中 初中 合计 高中 初中1906 年 1 19 19 19 191925 年 35 35 35 351927 年 34 34 35 351939 年 2 2 264 35 1946 年 1 1 320 104 216 1949 年 1 1 368 118 250 1950 年 1 1 421 1951 年 1 1 453 1952 年 1 1 436 1953 年 1 1 618 1954 年 1 1 732 1955 年 1 1 991 1956 年 2 1 1 1381 1957 年 5 1 4 1966 1958 年 14 1 13 2784 1959 年 14 1 13 3508 1960 年 13 1 12 3240 说明:1957至1960年表中数字包括“戴帽”中学数 续表 项目 学 校 数 在校学生数 毕 业生 数 合计 完全中学 初级中学 合计 高中 初中 合计 高中 初中1961 年 4 1650 1962 年 3 1198 1963 年 4 1471 1964 年 4 1748 1965 年 3 1890 1966 年 20 2896 1967 年 20 1 19 2863 1968 年 20 2969 996 77 9191969 年 45 3542 1970 年 59 10 49 8072 478 7594 1971 年 8054 3843 1972 年 5 9087 1973 年 37 12 25 9429 3742 5682 5434 1741 36931974 年 36 12 24 9443 1975 年 42 9 33 11036 3778 7528 3076 999 20771976 年 64 10 54 14192 4553 9 4850 1981 28691977 年 86 15 71 18123 6048 12075 5837 2027 38101978 年 40 25 15 18391 5551 12840 6813 2148 46651979 年 37 25 12 18185 5617 12568 8365 2878 54871980 年 50 24 26 18007 3109 14898 2297 80 22171981 年 45 12 33 15724 1633 14109 6437 2432 40051982 年 26 12 14 15188 2405 12763 3269 533 27361983 年 31 8 23 13581 2418 11163 2900 546 2360续表 项目 学 校 数 在校学生数 毕 业生 数 合计 完全中学 初级中学 合计 高中 初中 合计 高中 初中1984 年 29 7 22 17717 2364 15353 3844 1079 27651985 年 29 7 22 17705 2656 15049 3347 589 27581986 年 31 7 24 17278 3021 14257 3984 776 32081987 年 29 7 22 19673 3218 16455 5432 880 45521988 年 28 7 21 17596 3098 14498 5465 958 45071989 年 28 7 21 15676 3276 12400 5584 1039 4275说明:1975至1989年表中数字包括戴帽中学数字第二节中等专业技术教育一、中等师范教育民国6年(1917),甘肃省政府拨款筹资于民国7年(1918)在酒泉书院 处创办甘肃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民国31年(1942),将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 校改为国立肃州师范学校,至此酒泉县内有中等师范学校2所,到1949年酒 泉解放时,共培养师范毕业生1368名。
1950年酒泉师范、肃州师范、河西中学合并为酒泉中学,内设师范部,办 中师2班、初师1班,共有学生128名。1953年酒泉师范学校恢复。1959年, 把1958年办的酒泉大学班、县幼儿园并入酒泉师范。1982年,酒泉县教师进 修学校成立,重点培训在职公办、民办小学教师.修业期满,承认中专学历。 1989年,酒泉师范学校和市教师进修学校共有学生847名,教职工144名,内 有专任教师67名。
甘肃省酒泉师范学校 位于东文化街47号。其前身为明成化三年 (1467)都御史徐廷璋创办的酒泉儒学。民国6年(1917)留学日本明治大学 的金塔县人赵世英经多方周折,积极筹备,由甘肃省政府批准,于民国7年 将举院改名为甘肃省第九师范学校,同年3月18日正式招生开学,首届招生53名。民国27年(1936)更名为甘肃省立酒泉师范。1949年酒泉师范、肃 州师范、河西中学合并为酒泉中学,附设中师班。
1953年恢复酒泉师范,从1918至1993年6月共有54届、9698名学生 毕业。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酒泉师范学校在开展文化课学习的同 时,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育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 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酒泉师范学校把最重要的是端正办学思想,最 关键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紧迫的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最 根本的是稳步改革、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 体思路。坚持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全面发展,提出了 “敬业、严 谨、求实、创新”的八字校风,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逐步提高了教学 质量和管理水平。1995年,学校占地面积达4001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10053平方米。有教学楼、办公楼、职工住宅楼、学生宿舍楼和礼堂等大型建 筑8幢,并有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电教室、微机室、美展室、练琴 房等教学设备。图书馆藏书3. 6万册,阅览室备有报刊百余种。在校学生873 名,分设中师、幼师、民教3个专业21个教学班。有教职工121名,其中专 兼职教师84名,其中有高级讲师13名,讲师25名。
师范教育情况统计表 单位:所、名项目 学校数 在校 当年毕 教职工 备 注 学生数 业生数 总数 专任教师 1918 年 1 53 53 1919 年 1 41 41 1920 年 1 41 41 1921 年 1 48 1922 年 1 48 48 1923 年 1 44 1924 年 1 44 1925 年 1 79 续表项目 学校数 在校 学生数 当年毕 业生数 教职工 备 注 总数 专任教师 1926 年 1 79 1927 年 1 113 79 1928 年 1 97 29 1929 年 1 84 34 1930 年 1 100 1931 年 1 100 50 1932 年 1 115 1933 年 1 116 50 1934 年 1 94 1935 年 1 94 30 1936 年 1 78 25 1937 年 1 85 1938 年 1 140 29 1939 年 1 183 44 1940 年 1 200 66 1941 年 1 216 70 23 6 1942 年 2 262 72 1943 年 2 305 46 1944 年 2 320 33 1945 年 2 465 60 1946 年 2 47 1947 年 2 680 147 1948 年 2 677 125 项目 学校数 在校 学生数 当年毕 业生数 教职工 备 注 总数 专任教师 1949 年 2 318 135 47 30 1950 年 112 1951 年 72 1952 年 278 1953 年 1 26 15 1954 年 1 223 81 26 17 1955 年 1 201 92 26 17 1956 年 1 449 113 29 22 1957 年 1 495 158 36 25 1958 年 1 408 178 33 21 1959 年 1 404 254 34 22 1960 年 1 499 193 42 26 1961 年 1 548 87 31 19 1962 年 1 265 88 32 19 1963 年 1 196 144 30 17 1964 年 1 110 57 30 17 1965 年 1 356 180 35 19 1966 年 1 417 131 34 22 1967 年 1 286 117 42 28 1968 年 1 169 169 49 28 1969 年 1 44 26 1970 年 1 514 314 48 27 1971 年 1 239 239 47 27 续表项目 学校数 在校 学生数 当年毕 业生数 教职工 备 注 总数 专任教师 1972 年 1 298 103 59 29 1973 年 1 248 92 53 29 1974 年 1 404 178 60 30 1975 年 1 454 178 69 37 1976 年 1 391 250 70 39 1977 年 1 304 230 77 39 1978 年 1 430 164 85 34 1979 年 1 542 203 80 43 1980 年 1 621 228 82 45 1981 年 1 751 230 97 50 1982 年 2 836 156 119 64 1983 年 2 1049 160 134 70 1984 年 2 1022 312 134 72 在校生中有代培生157名1985 年 2 1006 275 155 71 在校生中有代培生57名1986 年 2 960 279 160 78 1987 年 2 936 316 154 68 1988 年 2 242 131 57 1989 年 2 767 311 144 67 二、中等专业教育1958年,酒泉县建立工校、卫校,1959年增设林校,1960年增设财校。
1961年以上四校全部撤销。
1975年,建立酒泉地区业余体校以后,从1985年开始又掀起了兴办中等专业教育的高潮,先后兴办了酒泉地区财税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农业学校、工业学校、卫生学校等。1989年,共有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172名,教职工282名,其中专任教师140名。
酒泉地区农校 位于城北约3公里处,在1968年建立的酒泉地区“五七”干校基础上,于1986年7月确定一校挂双牌,即:酒泉地区农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和酒泉地区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简称酒泉地区农校,系县级事业单位。从1985年开始正式招生,设有果树、蔬菜、农业气象等三个专业,学制为三年,毕业后国家承认其中专学历。
各专业共设文化课6门,果树蔬菜专业课为: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与肥料;农业气象专业课为:果树、蔬菜遗传育种、果树培养、蔬菜培养、果树病虫害防治、果品贮藏加工、蔬菜贮藏加工、农业经济与管理。
在办好正规中专的同时,学校还举办短期农业技术干部培训班,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发展商品生产培育了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1989年,全校有教职工5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13人,在校学生151名。学校占地面积2. 2万平方米,有实验基地,农场用地共40亩;教学楼1幢,校舍总建筑面积3890平方米;有土化实验仪器6000多台件,图书馆藏书4000余册。从1979到1989年底,共举办全区农、林、牧、工、商等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47期,参训人员达2166人。
酒泉地区财税中等专业学校 地处酒泉西北郊、讨赖河北岸。1981年筹建,1982年为酒泉地区财贸学校,1985年7月定名为酒泉地区财税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县级事业单位,属地区财政处。学校占地4万余平方米,教学楼等校舍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1989年底有教职工40名,专任教师36名,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26名,在校学生284名,分设9个教学班,设有财税、商业财会、粮食财会、财务会计等4个专业。各专业根据现代经济管理体制开设课程;商业会计开设的基础课有语言、数学、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课有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共党史;专业课有商业会计、商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财务、商业经济分析、管理会计、审计六门。
酒泉地区工业学校 位于酒火公路5公里处,与糖厂为邻。1984年7月筹建,1985年7月经省教育厅、省计委批准为酒泉地区工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6年11月转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从1987年秋季开始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为四年,同时兼办职工中专,承办短期培训、轮训班。1989年,有教职工63名,其中专任教师36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在校学生217名。有教学楼1幢4025平方米,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各1个,有实验台20个,经纬仪、水准仪、嘎玛仪、激光测像仪等教学仪器价值14万多元,有大小机动车4辆。1984至1986年间,省财政厅、行署、各厂矿为学校筹措资金109. 6万元,为学校基建、购置教学设备、增加图书资料和体育器材提供了条件。
酒泉地区体育运动学校 建于1975年,原址位于人民广场内东侧,名为酒泉地区业余体育学校,1982年更名为酒泉地区体育中学,1985年又改称酒泉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属县级事业单位,校委会下设办公室、教务处、训练处3个科室。1989年有教职工50名,其中教练员16名,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5名,在校学生150名;有3000平方米教学、办公综合楼一座,1100平方米的室内训练房1处,32靶位射击场1处,有地、市合用的近2. 5万平方米的训练场地,各种体育训练器材达300多台(件)。1988年在城北部另辟新校址,到1989年底已完成400米跑道及田径场及其配套设施,并建成1500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一幢,其它工程也已初具规模。酒泉地区体育运动学校主要为省体育运动队培养后备人才,为本地区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和其他中级体育人才。招收15岁以下具有初中二年级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修业4年,毕业后国家承认其中专学历,纳入统一分配计划。1975至1981年,共培养业余体育少年班5班、150名,1982至1984年培养学生161名,其中有128名为本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有32名选为省体训队运动员。
酒泉地区卫生学校 位于城东北郊约2公里处(泉湖乡泉湖村8组)。原为1958年建成的酒泉地区职业病医院(又称地区疗养院),1983年行署决定在其院内设酒泉地区卫生人员训练班,时有专职教师1名,行政管理人员2名。1985年4月,成立酒泉地区卫生学校,属县级事业单位,由地区卫生处、教委双重领导。1985至1984年,共举办医护、药剂人员培训班7期,参训人员327人。 1985年7月招收三年制医士班1个班,学员47名,均为在职职工,1986年开设护士班,共有学员60名,1987年开始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共招收学生57名。1989年,全校有教职工47名,其中专任教师16名,具有大专学历9名,在校学生273名,分设6个教学班,当年毕业学生77名。三、职业教育1958年,先后在各农村人民公社创办农业中学35所,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相继停办,到1962年仅剩银达农业中学。1980年10月,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下发后,酒泉县根据外地经验,于1983年决定将酒泉县第三中学、上坝中学、东洞初级中学分别改为职业中学和农业中学。1986年,市政府成立职业教育办公室,主管职业教育。同时,市劳动局在雄关路北大桥畔建立职前培训学校,市教育局又在泉湖中学、西峰中学、市二中开设了职业高中班。到1989年底,市内职业中学达到5所,教职工203名,在校学生649名。
酒泉市银达职业中学 位于城东北郊银达乡境内,距城约8公里。创建于1958年5月,名为酒泉县银达农业中学,其后校名多次变更,到1987年定名为酒泉市银达职业中学。
建校初,从各乡、社选送的100名学员中选留44名分为农学、园艺两班开展教学,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勤俭建校,艰苦创业,到1959年后,逐步实现经济自给,工人口粮工资由学校供给,学生免收学费、伙食费、医药费和书本费。办学中,遵照中央“关于有步骤地实行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制度”的办学方针,坚持学习和劳动并举,采用半天学习、半天劳动的方式,课程设置按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的决定,另开设《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及植物的生理》、《种草种树常识》、《家禽家畜饲养》等课目。“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专业课教师调动频繁,专业课无法开设,农业中学实为普通中学。1982年以后,专业教师逐步充实,课程设置科学系统。1958至1984年的26年中,共培养拖拉机手、畜牧兽医、财会、水利、农技人员449名,高中生510名,初中生722名。到1989年底,全校有教职工35名,其中专任教师22名,在校学生558名,有农业实验基地82亩,渔池75亩,图书2400册,以及价值3万多元的实验器材。
酒泉市职业中学 其前身为酒泉县第三中学,1983年改建后,被列为甘肃省20所重点职业中学之一。校址位于小西街,占地面积2. 81万平方米,1983年有教职工76名,在校学生941名(其中高中财会、电工两个职业班学生82名)。
1985年,又增加了文档、服装、建筑、幼师等专业,教职工增加到92名,另从外单位聘请工程师、会计师等专业教师15名,充实教学工作,在校学生达到1031名。
专业班学制为3年,课程设置除开设普通高中文化基础课以外,各专业均根据其特点增设专业课。
1989年,全校有职工101名,其中专职教师6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3名;在校学生1044名,其中高中12个教学班、10个专业,应届高中毕业生228名,初中毕业生121名,考入大专6名。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廷璋
相关人物
赵世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酒泉书院
相关机构
肃州中学堂
相关机构
酒泉师范
相关机构
肃州师范
相关机构
中央庚款董事会
相关机构
河西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中学
相关机构
新建酒泉县第一初级中...
相关机构
酒泉市一中
相关机构
酒泉市二中
相关机构
临水中学
相关机构
总寨中学
相关机构
清水中学
相关机构
下河清农场中学
相关机构
肃州中学
相关机构
教育部
相关机构
酒泉市第一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第二中学
相关机构
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
相关机构
酒泉县初级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五七”中学
相关机构
临水堡社学
相关机构
临水堡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北斗官初级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交通镇东北街中...
相关机构
八一子弟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人民街小学
相关机构
甘肃省政府
相关机构
甘肃省立第九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中央政治学校
相关机构
肃州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机构
甘肃省酒泉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日本明治大学
相关机构
甘肃省第九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地区农校
相关机构
酒泉地区工业学校
相关机构
省教育厅
相关机构
省计委
相关机构
省财政厅
相关机构
酒泉地区业余体育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地区职业病医院
相关机构
银达农业中学
相关机构
国家劳动总局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三中学
相关机构
上坝中学
相关机构
东洞初级中学
相关机构
市政府
相关机构
市劳动局
相关机构
市教育局
相关机构
西峰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银达职业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银达农业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职业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地区财税中等专业...
相关机构
酒泉地区财税职工中等...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金佛寺镇
相关地名
西峰
相关地名
西洞
相关地名
城关镇
相关地名
人民街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东文化街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泉湖乡
相关地名
泉湖村
相关地名
银达乡
相关地名
小西街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负...
相关作品
肃州志
相关作品
人民广场
相关作品
雄关路北大桥
相关作品
酒火公路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讨赖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