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教学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896
颗粒名称:
三、教学活动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8
页码:
882-889
摘要: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酒泉所设初、高等小学课程设置除“四书”、“五经”以外,增加了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授课形式逐步改变为集体上课,县城内小学一般能照章开展教学,农村小学教学方式则与私学无异。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小学教育
内容
三、教学活动清末以前的社学、义学、私塾等初等学校,对学生进行逐个教诵、讲解、点批作业的教学法。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酒泉所设初、高等小学课程设置除“四书”、“五经”以外,增加了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授课形式逐步改变为集体上课,县城内小学一般能照章开展教学,农村小学教学方式则与私学无异。
民国初年,废除“讲经读经”,初小开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等7门课程.高小增设历史、地理、理科,设10门课程,三年级以上的年级算术课加授珠算。
民国12年(1923),把国语作为鉴定小学教员的主要科目,督促其学习运用,在国语教学中推行了注音符号,以正方言;学生作文提倡脱出“八股”模式,推广白话语体文。
建国后,对旧的教育制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
1950年取消了 “童子军训练”和“公民”课。开展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废除打骂、体罚学生的管理方法,逐步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
1953年,在教学工作中学习苏联经验,推行“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五环教学法,实施“五级分法”,同时开展了公开教学、观摩教学,互评互查,经验交流等活动,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57年大搞勤工俭学活动,增加师生的体力劳动,忽视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从1962年开始,组织教师探讨“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五认真”教学活动,即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教学、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推行表解分析法,抓“读、讲、练”的综合运用,在低年级推广“集中识字法”,收到良好效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体制被打乱,原有教材停止使用。上课以讲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为主,其后又实行开门办学,学校办工厂、建农场,以劳代教,冲击了教学。
粉碎“四人帮”以后,逐步恢复了学校的职能和正常的教学秩序。1978年使用全日制十年制教材以后,各学校年级教研组和学科教研组开展了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学习推广“偿试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八字教学法”。在教师中开展转变教学指导思想的探讨活动,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城关学区部分学校试办电化教学,自制幻灯片58套。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JIP”(即全面提高小学质量)实验,酒泉市做为重点实验地区,到1989年,全市共有12所小学进行了 “JIP”教学实验。
酒泉师范附属小学 创办于民国9年(1920),位于酒泉城东南隅,原“千总衙门”处,今东文化街1号,占地约9600平方米,隶属甘肃省教育厅,时有学生50多名。学制实行“四、二”制,课程设置:低年级设国语、算术、常识、体育、唱游、美术、劳作等,高年级增设公民、历史、地理、自然、英语、童训等,对学生的生活管理以童子军训育为主,校纪严明,教学严谨。为酒泉师范应届毕业生的实习基地。主事最早为王振家、杨进崇,继任校长庄应桂、崔风斌、朱志渊、吕凤鸣、郇向荣、杨镛。
建国后于1949年11月设联合补习学校,1950年春改设酒泉县第二完全小学,1952年改称东文化街小学,1954年恢复为酒泉师范附属小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改名为继抗小学,1973年正名酒泉师范附属小学。1978年省教育厅决定酒泉师范附属小学为首批省级重点小学之一,隶属省、地双重领导。1989年底,全校共有学生749名,分设15个班,当年毕业生96名,升学率100%;共有教职工43名,其中专职教师40名,其中大专学历的6名,中专学历27名。
近几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三个面向”方针,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自1985年以来,先后荣获省级“少儿教育先进学校”、“建设大西北主力军先进集体”等称号。
酒泉市西大街小学 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位于文庙街(现共和街二幼处),名为肃州高等小学堂。民国7年(1918)改为肃州第一高等小学校。民国18年(1929)迁至西大街(现址),改名酒泉县第一国民学校。民国21年(1932)改名酒泉县西大街小学。此后又相继改为酒泉县中山镇中心国民学校、酒泉县中正国民学校,校长魏明德。建国后于1950年改称酒泉县第四完全小学,1952年恢复酒泉县西大街小学校名。“文革”期间曾改名为酒泉县跃进路小学,1977年正名酒泉县西大街小学。1987年筹资新建3475平方米的教学、办公大楼,可容纳24个教学班。1989年,全校有教职工59名,其中专任教师59名,其中大专学历1名,中专及高中学历28名,在校学生1328名,共分设25个教学班,当年毕业生228名。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智能主旨”的原则,积极探索掌握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不同年级、学科,设计不同结构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提高教学质量。1988年开始“JIP”计划的实验,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使教学手段现代化、课堂教学直观化、趣味化、形象化、儿童化,各年级双科合格率提高到92%以上。1986年定为甘肃省百所业余体育学校之一。
酒泉市共和街小学 创建于民国15年(1926),校址在东大街,原名酒泉县肃静女子小学,由酒泉县劝学所所长李春茂兼任名誉校长。民国21年(1932)迁至文庙街(现址),改名为酒泉县文庙街女子小学,民国29年(1940)改为酒泉县中山镇女子中心国民学校,历任校长曹国顺、芦积德、张怀倍、庄应桂、朱志先,吴攀月任至解放前夕。1950年改称酒泉县第三完全小学,1952年改为共和街第一小学,“文化大革命”中曾改为红旗街第一小学,1973年复名共和街第一小学,1982年教学、办公大楼建成后,遂将共和街第二小学撤并,改称酒泉县共和街小学。1989年,在校学生670名,分设14个教学班,有教职工38名,其中有大专学历的2人,中专学历的17名。
在教学工作中,推行教育体制改革;“狠抓双基,培养能力,提高质量,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贯彻“普及与提高”的方针,加强体育教学,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省传统项目小足球保持9年三届的资格,体育达标率达到8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了科技、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摄影、集邮、刺绣、语文创作、趣味教学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积极开展勤工俭学,自制教具和体育器材。铺设操场,购置桌椅、蓝球架,粉刷教学楼等。到1989年,学校配备有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机,并配有一至六年级语文、算术幻灯片,以及电子琴、手风琴、录音机和体育教学器材500多种,藏书7000多册。1983年获“少年报”社举办的“快乐的小队”活动优秀奖,1986年在省少工委举办的“在准备着,做二十一世纪开发大西北的主力军”活动中,被评为“主力军”集体,1988年电化教学获全省二等奖。
酒泉市东关街第二小学 由酒泉清真寺创建于民国35年(1946),名为甘肃省回教教育促进会酒泉县分会长城回民子弟小学(现东关街第二小学校址),校长马明轩。学校房产由酒泉绅商张积德捐献。在校学生110多名,分设4个班。学生为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子弟,开设语文、算术、常识,同时每周开设4小时的阿文课,教学生学习阿语及回教教义基础知识。建国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规模随之扩大,其他民族学生也随之入学学习。1952年改名为酒泉县东关街第二小学,1954年,被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列为民族学校,学生发展到5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有200多名。1968年改称酒泉县东风路第二小学,1977年复名酒泉县东关街第二小学,1989年有教职工29名,在校学生542名,分设12个教学班。
1958年以后,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反对宗教特权”运动的扩大化波及到学校,校长、阿文教师被割职,教学秩序被打乱,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怕受株连而纷纷退学奔外地务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落实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步走向正规。
酒泉县共和街第二小学 其前身为1945年山西同乡会私立建国小学(原山西会馆),校长先后为王道平、张志升、杜明洲。1949年10月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9月改为公办,定名为酒泉县共和街第二小学。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改称酒泉县红旗街第二小学,1977年复名酒泉县共和街第二小学。1982年撤并,改建为酒泉县第二幼儿园。
酒泉市实验小学 其前身为民国32年(1943)陕西同乡会的私立西秦小学(原陕西会馆),校长先后由刘春和、王振亚担任。1952年改为公办,定名为民意街小学,1968年改名为酒泉县东方红小学,1977年恢复原名,1984年改为酒泉县实验小学。1989年有教职工33名,在校学生595名,分设13个教学班。
1988年全面实施JIP计划实验以来,学校应用JIP的宗旨和原理,不断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了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速课堂结构改革,确立教学研究课题,探讨幼小中衔接等教研活动。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了爱党、爱国、爱军的“三热爱”活动;建立了兴趣小组,创办了家长学校,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1989年毕业班双科合格率达到100%。
酒泉市北关小学 民国26年(1937)建立,名为酒泉县北关保国民学校,民国29年(1940)改名为酒泉县北关国民学校,校长荆礼。解放后定名为酒泉县北关小学,1968年改名为酒泉县红旗路小学,1977年恢复现名。1985年投资36. 9万元修建教学楼1座,建筑面积1467平方米,使用面积1076平方米。1989年全校有教职工28名,在校学生486名,分设13个教学班。
酒泉市南关小学 民国24年(1935)在南关“龙王庙”建立,名为酒泉县南关保国民学校,校长程鼎。1950年改称酒泉县南关小学,1968年改名为酒泉县解放路小学,1977年恢复现名。1988年集资修建教学大楼1座。1989年,全校有教职工27名',在校学生490名,分设12个教学班。
酒泉市东关街第一小学 创建于民国21年(1932),名为酒泉县东关初级小学。民国29年(1940)改名为酒泉县交通镇中心国民学校,校长丁近仁。1950年改称酒泉县第一完全小学,1952年定名为酒泉县东关街第一小学。1968年改称酒泉县东风路第一小学,1977年恢复现校名。1989年有教职工24名,在校学生384名,分设10个教学班。
酒泉市银达乡余新小学 民国13年(1924),由地方绅士任文炳、张益堂倡议怀家沟、余家坝、黑水沟等十大沟募捐小麦100石,作为建校基金,创建酒泉县第三高级小学校,首任校长曹克明。民国23年(1934)改称嘉峪河北联立中心学校,两乡学生前来求学者甚多,但因校址狭小,校舍破旧,于民国33年(1944)另辟新址,修建校舍65间,改名为酒泉县河北区怀家沟中心国民小学,校长祁世昌。解放后,校名遂改为酒泉县河北区怀家沟完全小学。50年代初,学校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同时,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自编自演了反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内容的新秧歌《兄妹开荒》、《夫妻识字》、《钟万成起家》、《张成退出一贯道》、《模范妯娌》、《新事新办》等。并于1952年冬开办速成识字班,村干部、民兵积极分子、青年骨干40多人参加了学习,由于扫盲工作效果显著,成绩突出,校长祁世卿出席了西北军政委员会举行的扫盲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表彰奖励。1962年,在怀下片附设了教学点。1971年增修校舍13间,增置桌凳100套,并附设了初中班。
1984年,根据原校址不适中,教学点偏远的状况,筹措资金16. 8万元(群众捐款12万元,乡政府拨款8000元,市教委拨款4万元),另选校址,修建了1319平方米的教学楼1座,教师宿舍9间,校园面积8040平方米,开创了农村小学校舍建设的新格局,定名为酒泉市银达乡余新小学。1989年,有教师11名,学生267名,分设7个班;主要教学设备有:录像机1台、电视机1台、投影仪2台、录音机2台,图书2000册。
酒泉市清水镇中心小学 民国7年(1918),晚清举人阎毓善(酒泉丰乐人)受县政府委托,在清水堡都司衙门旧址创办了酒泉县第二高级小学校,占地3000平方米,有校舍50多间,首任校长吉积儒。民国24年(1935)改称酒泉县清水堡小学,有教师5名,学生90名,分设6个班。民国34年(1945)更名酒泉县清水乡中心国民小学,1949年8月,有教职工10名,学生143名。解放后,校名几经更改,1985年底正式定名为酒泉市清水镇中心小学,有教师17名,学生307名,校园面积1.3万平方米,有校舍70多间、1300平方米。1989年有教师18名,其中大专学历1名,中专学历13名,在校学生336名,分设8个教学班,拥有各种教学器材319件,价值2.78万元,校舍建筑面积增加到1645平方米,其中教室660平方米。酒泉市(县)历年小学状况统计表 单位:所、名 项 目 学校数 在校学生 当年毕业生 教 职 工 总 计 专任教师1906 年 55 290 1913 年 57 1943 年 142 5405 212 2121949 年 134 6344 269 2491950 年 129 6373 199 1871951 年 125 8040 261 1952 年 136 13494 302 1953 年 136 13101 322 1954 年 139 13549 328 1955 年 141 15400 423 1956 年 150 23381 577 1957 年 160 24733 643 1958 年 196 34061 789 1959 年 194 38468 863 1960 年 192 5364 890 1961 年 147 14399 642 1962 年 148 11033 530 1963 年 160 14146 499 1964 年 218 20873 625 1965 年 411 28540 866 1966 年 504 31121 1014 10101967 年 264 24300 784 7791968 年 266 25750 819 814续表 项 目 学校数 在校学生 当年毕业生 教 职 工 总 计 专任教师1969 年 159 22909 819 8161970 年 267 21546 804 7991971 年 219 24971 865 1972 年 398 29263 1068 10481973 年 255 32801 1102 1974 年 254 36397 1192 1975 年 383 44246 4127 1221 11861976 年 267 46622 5585 1278 12481977 年 247 46800 6947 1313 12731978 年 250 49264 6193 1354 13371979 年 234 50427 6296 1500 14491980 年 239 50335 6120 1529 14811981 年 227 48135 6395 1648 15921982 年 234 44301 6308 1678 16131983 年 229 37459 6549 1599 15491984 年 203 35810 5666 1654 16001985 年 200 34162 6826 1724 16611986 年 200 37885 7019 1868 17391987 年 203 29702 6493 1852 17311988 年 199 28067 5797 1739 16501989 年 195 26837 4963 1807 1690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机构
酒泉师范附属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西大街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共和街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东关街第二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共和街第二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实验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北关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南关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东关街第一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银达乡余新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清水镇中心小学
相关机构
甘肃省教育厅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二完全小学
相关机构
肃州第一高等小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一国民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县中山镇中心国民...
相关机构
酒泉县中正国民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县肃静女子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中山镇女子中心...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三完全小学
相关机构
红旗街第一小学
相关机构
甘肃省回教教育促进会...
相关机构
山西同乡会私立建国小...
相关机构
酒泉县红旗街第二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二幼儿园
相关机构
陕西同乡会的私立西秦...
相关机构
民意街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东方红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北关保国民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县北关国民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县南关保国民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县解放路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东关初级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交通镇中心国民...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一完全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东风路第一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三高级小学校
相关机构
嘉峪河北联立中心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县河北区怀家沟中...
相关机构
酒泉县河北区怀家沟完...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二高级小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县清水堡小学
相关机构
泉县清水乡中心国民小...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文化街
相关地名
文庙街
相关地名
东大街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兄妹开荒
相关作品
夫妻识字
相关作品
钟万成起家
相关作品
张成退出一贯道
相关作品
模范妯娌
相关作品
新事新办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