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892
颗粒名称: 二、课程设置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2
页码: 879-880
摘要: 介绍幼儿园课程设置调整为语言、常识、计算、音乐、体育、美工等六门,使用全国统一编写的幼儿教材,按年龄分编为大、中、小班。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课程设置

内容

二、课程设置
  民国年间,幼儿教学主要开设唱歌、游戏、故事、语言、识数等课程。1953年,县幼儿园开设语言、美工、音乐、体育四门课程,1962年秋增设了计算、常识课。“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教学以背诵毛主席语录、唱歌为主。
  1983年以后,课程设置调整为语言、常识、计算、音乐、体育、美工等六门,使用全国统一编写的幼儿教材,按年龄分编为大、中、小班。大班每周上课12节,每节课25分钟〜30分钟;中班每周上课10节〜11节,每节20分钟〜25分钟;小班每周上课6节〜8节,每节10分钟〜15分钟。1985年,学前班开始使用甘肃省教育厅编印的教材,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材相同,其深度有别。
  酒泉市第一幼儿园 位于东文化街22号,筹建于1952年10月,1953年8月建成使用,名为酒泉县幼儿园,面积5150平方米,共有教职工7名。1958年实行教育“一条龙”体系,该园与酒师附校并列,由酒泉师范领导,统一管理。1961年直属酒泉县文教局,1982年改称酒泉县第一幼儿园,1986年县改市后随之易名。到1989年,入园幼儿达到748名,分设大、中、小班3个平行教研组和14个教学班,有教职工50名,其中专任教师41人。教学设备有幻灯机、收录机、手风琴、脚踏风琴、电子琴、电视机等,园内设有保健室、食堂,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检,以及食堂卫生检查,每日对幼儿餐具消毒一次。1986至1989年,连续被评为省、市先进幼儿园。
  酒泉市第二幼儿园 位于共和街44号,1982年由原共和街第二小学改建而成。1989年,入园儿童达到757名,设14个教学班,有教职工70名,其中专任教师54名。
  建园以来,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制度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充分利用自制主体教具、玩具,以及电化教学等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及形象性;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园的原则,自1986至1989年,共自筹资金12万元,修建了 200平方米的音乐活动室,购买了办公用具、玩具和电化教学器材。到1989年底,共有手风琴、脚踏风琴、电子琴、幻灯机、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等教学器材30多台(件),有室外大型玩具14套,藏书6357册,园内设有医疗保健室、幼儿食堂,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检,并坚持每日对幼儿餐具进行消毒。该园1989年被 评为酒泉市模范文明单位,园长杨秀娟获甘肃省园丁奖,王丽姝被国家教育 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洒泉市(县)幼儿园设置一监表 单待,所、人
  项 目 幼儿园数 在园幼儿数 教职工数
   总 计 其中:保教员
  1939 1 13 2
  1942 1 12 2
  1953 3 75 7 5
  1955 4 100 9 7
  1957 9 370 24 16
  1958 576 24732 1014 1009
  1962 3 235 25 19
  1966 2 255 23 20
  1975 456 9957 540 534
  1978 4 605 47 40
  1982 4 1248 105 98
  1984 5 1276 111 102
  1985 5 1356 110 102
  1986 6 1415 118 106
  1987 7 1658 124 108
  1989 9 1377 123 121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秀娟
相关人物
王丽姝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甘肃省教育厅
相关机构
酒泉县幼儿园
相关机构
酒泉县文教局
相关机构
国家教育 部
相关机构
人事部
相关机构
全国总工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文化街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共和街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