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地方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75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地方武装
分类号:
E289.42
页数:
5
页码:
776-780
摘要:
内容包括:民国时期地方武装、解放后地方武装、民兵。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地方武装
内容
第二章 地方武装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警察中队 原称警备队,民国3年(1914)9月成立,配备人员120名。民国6年(1917),改为警察所。民国32年(1943)5月,改为警察局,有人员155人,其中巡官3人,长警148人。民国38年(1949)5月,县警察局设警察中队,有警官20人、警士126人,装备步枪44支、子弹695发。
民团与民众自卫总队 民国4年(1915),开始组织民团,设大队、中队、小队。民国25年(1936)10月,扩充民团,下辖6个分团。同年11月,组织一部分回民和临夏来酒泉贩卖大烟的人员组成“酒泉商团”。民团和商团共设大队23个,分队68个,班204个,共有团丁2600多人。民国26年(1937)1至5月,民团、商团调驻高台与酒泉交界的红崖子,沿祁连山北麓的九家窑、马营河口、黄草坝口、甘坝口、观山口、文殊山口,安西县青头山、白墩子等地,和驻军马步康部配合阻击红军西进。先后捕获红军30多人,马步康部枪杀红军7人(包括红9军军长孙玉清等)、枪杀自称东北军的嫌疑人员13人。同年6月,民团、商团解散,民众自卫总队成立,县设常备自卫队,乡镇设自卫大队,保设自卫中队。民国36年(1947),县常备自卫队有官佐3人、士兵45人。民国38年(1949)5月,县常备自卫队有官佐5人、队丁1350人。
保安大队 原称七区保安队,民国36年(1947)有官佐3人、士兵44人,装备步枪20支、子弹2542发。民国37年(1948)4月,扩编为七区保安团,酒泉县设保安团一大队,辖4个中队。民国38年(1949)5月,保安一大队有官佐20人、队丁496人。
第二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武警酒泉市(县)中队 1949年10月成立,至1983年9月,经历了由公安机关领导,军事系统领导,军事系统和公安系统双重领导等时期,这支地方武装在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安局警卫队 1949年10月9日成立,接管原警察局、保安队警佐、警±95人,留用74人充实到警卫队,改编为酒泉县人民政府公安局警卫队,下设2个分队、6个班。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由王海祥任队长,王志忠任指导员。
公安局公安队 1950年5月,县警卫队进行整编后改为酒泉县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队,战士55人,设4个班。1950年5月至1952年2月,由王海祥(1950年5月至1950年9月)、白云德(1950年9月至1951年2月)、夏蹈青(1951年5月至1952年2月)任队长;王志忠(1950年5月至1951年2月)、张日新(1951年5月至1952年2月)任指导员。
公安部队酒泉县公安队 1952年2月,县公安局公安队改编为解放军公安部队酒泉县公安队,战士74人。1952年2月至1955年8月,由夏蹈青任队长,张日新(1952年2月至1952年10月)、韩光明(1952年10月至1955年8月)任指导员。
公安军酒泉县公安中队 1955年8月,县公安队整编为解放军公安军酒泉县公安中队。1955年8月至1958年8月,由李福明任队长,张青槐任指导员。
解放军酒泉县武装警察中队 1958年8月,县公安中队改为解放军酒泉县武装警察中队,战士48人。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由李福明任队长,张青槐任指导员。
市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队 1959年1月,地级市成立后原酒泉、金塔两县武装警察中队合并为酒泉市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队,战士94人。1959年1月至1963年2月,由李福明任队长,张青槐(1959年1月至1959年6月)、杨崇德(1959年6月至1960年10月)任指导员。
公安部队酒泉市(县)公安中队 1963年2月,县级市成立后人民武装警察队改为公安部队酒泉市(县)公安中队,战士40人。1963年2月至1966年8月,由李福明(1963年2月至1965年3月)、孙世义(1965年7月至1966年8月)任队长。
解放军酒泉县中队 1966年8月,县公安中队改编为解放军酒泉县中队,战士27人。1966年8月至1975年12月,由孙世义(1966年8月至1970年1月)、赵延庆(1970年1月至1970年10月)、韩俊昌(1970年10月至1975年12月)任队长、金存福(1966年12月至1968年12月)、李兴和(1968年12月至1969年3月)任指导员。
县公安局武装警察中队 1975年12月,解放军酒泉县中队移交县公安局领导和管理,改为酒泉县公安局武装警察中队,战士27人。1975年12月至1983年2月,由韩俊昌任队长,陈国清任指导员。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酒泉县中队 1983年2月,县武装警察中队改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酒泉县中队。1983年9月,将武装警察酒泉县中队移交武警酒泉支队领导和管理。1983年2月至1983年9月,由冯生军任队长,陈国清任指导员。
第三节 民兵组建 解放初期,在建设基层人民政权的同时,建立了民兵组织,区为自卫大队、乡为自卫中队、村为自卫分队,配有手榴弹和步枪。1950年,全县设民兵中队6个、民兵小队66个,有民兵157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4%。1952年,普通民兵中队增为97个,有民兵5276人;新建基干民兵中队6个,有基干民兵1678人;民兵总数695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2%。1953年,县设基干民兵团,辖基干民兵中队22个,基干民兵增为1865人;普通民兵中队增为154个,有普通民兵7961人;民兵总数增为982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7%。1955年,参加民兵的条件为:年满31至50岁的男性正式社员,身体健康,都可以参加普通民兵组织;年满16至30岁的男性正式社员,身体健康,有公民权者,均可参加基干民兵组织。1956年,全县设普通民兵中队40个,有普通民兵6908人;基干民兵中队10个;有基干民兵2392人;民兵总数93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2%。1958年9月,实行“全民皆兵”,县建民兵师,全县民兵增为8416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1961年7月,参加民兵的条件:年满16至45岁的男性公民、16至35岁女性公民,身体没有残疾和严重疾病,都可参加民兵组织;16至30岁男性公民和16至25岁女性公民,政治纯洁,身体强壮,可编为基干民兵。1962年,开展民兵“组织、政治、军事”三落实工作,增设武装基干民兵连3个、排148个,有武装基干民兵3602人,占民兵总数45692人的7.88%;设基干民兵连18个、排77个,有基干民兵26901人,占民兵总数的58.88%;设普通民兵团11个、营19个、连219个,有民兵15189人,占民兵总数的33.24%。民兵占总人口的25.95%,比1958年减少14.05个百分点。1969年,武装基干民兵配发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高射机枪等武器。1973年,县设武装基干民兵团,辖连22个、排96个,武装基干民兵增为3917人,占民兵总数65243人的6%;基干民兵增为35539人,占54.47%;普通民兵增为25787人,占39.53%。1974年,组建高炮、重机枪等专业技术分队4个。1977年,专业技术分队增为173个。1978年10月,参加民兵的条件增加了政治可靠、身体健康、本人自愿、党支部批准的规定。1981年,参加民兵的条件为:年满18至35岁(普通民兵)、18至28岁(基干民兵),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身体健康,自愿报名,群众评议,党支部批准。1981年11月,按照“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简化民兵组织层次,适当压缩参加民兵年龄,撤销武装基干民兵,城市事业单位不再建立民兵组织,普通民兵中不再编女民兵,基干民兵中的女民兵控制在10%左右等要求,对民兵组织进行了调整,全县民兵总数为24543人,比1980年减少3892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由1980年26.12%减为9.53%,减少16.59个百分点。其中普通民兵14709人,占民兵总数的59.93%;基干民兵9834人,占40.07%„1985年,对民兵组织再次进行了调整,全市民兵总数为1386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14%,比1984年减少15258人。其中普通民兵6750人,占民兵总数的48.7%,减少12385人;基干民兵7110人,占51.3%,减少2873人。民兵武器1979年以前由民兵个人保管,1980年民兵武器集中到民兵连保管,1983年集中到乡镇保管,1985年集中到县武装部封存保管。1988年,市和乡镇组建抗震救灾民兵应急分队25个。1989年,市设民兵团,辖营13个、连39个、排168个、班536个、专业技术分队21个、应急分队25个、城市防震警戒连8个,民兵总数1879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2%,比1985年增加4933人。其中普通民兵13793人,占民兵总数的73.39%,增加7043人;基干民兵5000人,占26.61%,减少2110人。
训练 解放初期,以政治、文化教育为主,辅之以军事课目的训练。1951年后,逐步提高了军事课目的比重,进行武器常识、射击、投弹、刺杀等项目训练。1953年,训练普通民兵4208人、基干民兵1131人。1957至1964年,每年训练民兵骨干1000人至2300人。1965年,进行迫击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等操作训练,参加1039人。1966年,参加2229人。1970年,组织民兵进行打飞机、打伞兵、打坦克、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的训练,12月,酒泉民兵师参加了兰州军区在泉湖乡四坝滩反空降实兵演习。1971年10月,举办由基干民兵连排干部205人参加,为期13天的外语喊话、无线电报报务培训。1972年1月,组织10个民兵连、1510名民兵参加为期两天的下河清反空降实兵演习;10月,抽调基干民兵和乡武装专干150余名参加为期1月的反坦克训练,并进行了汇报表演;12月,组织民兵1700余名分6批进行野营拉练。1976年9月,组织农村9个民兵连、城市4个高射机枪连和2个高射炮连参加反空降实兵演习。1978年7月,召开全县民兵比武大会。1979年2月,组织专业技术分队骨干和民兵4000余名进行高射炮、高射机枪等对空火器训练。1981年12月,组织民兵干部300多人在怀茂乡西坝村进行为期半月的伏击战训练。1984年,由乡镇集中培训民兵骨干1610人。1985年,培训专业技术民兵600人。1989年,培训专业技术民兵骨干120人。
战勤活动解放初期,组织民兵参加剿匪18次,在解放军的配合下,歼灭土匪3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组织民兵为解放军进疆进行磨面、做军鞋、运粮、运草、赶修飞机场等支前活动。1950年,在抗美援朝中广大民兵自愿报名参军参战,捐献现金、粮食、衣物。1952年后,组织民兵在兴修水利、开荒整地、植树造林、抢险救灾、帮助军烈属、五保户、困难户排忧解难,发展工农业生产,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1969年10月,404厂上游水线堵塞,酒泉县调动1个民兵团参加会战,配合工人和驻军日夜奋战,打通了水线,支援了国防建设。1969年,组织1个民兵团到海拔3000至4300米的祁连山冰川峡谷中修建“703”战备公路,克服重重困难,完成106.5公里筑路任务,有14个民兵连、50个民兵排、121个民兵班被评为先进集体,1434人被评为民兵先进个人。1971年7月9日,怀茂等乡组织民兵参加红岭水库施工会战,特大山洪暴发,正在施工的人员未来得及撤走,有35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85年以来,组织民兵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建立青年民兵之家,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