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72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分类号: D624.42
页数: 4
页码: 731-734
摘要: 介绍酒泉县从1954年开始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情况。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6月22至26日召开,应出席会议代表180人,其中工人20人、农民93人、干部27人、知识分子3人、居民8人、军人4人、民主党派1人,其他24人。代表中,共产党员54人,占30%;民主党派1人,占0.56%;无党派人士125人,占69.44%。妇女27人,占15%。少数民族5人,占2.78%。到会代表170人,听取了县政府1954年农业生产情况、财政预算报告,学习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草案》,选举王仁义、米志清、妥存仁、郝光荣(女)、毛文斋5人为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次会议于1955年2月15至18日召开,到会代表163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8人、县长1人、副县长1人。
  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10月11至15日召开,应出席会议代表165人,其中工人1人、农民74人、干部79人、知识分子4人、居民4人、军人2人、民主党派1人。代表中,共产党员141人,占85.45%;民主党派1人,占0.61%;无党派人士23人,占13.94%。妇女30人,占18.18%。少数民族7人,占4.24%。到会正式代表153人,列席代表27人,审议县人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2人、县长1人、副县长2人、县人民法院院长1人,补选孟言吉为省人大代表。第二次会议于1957年4月16至21日召开,审议县人委工作报告、县计委农业生产计划说明、县法院工作报告。第三次会议于1958年2月21日召开,审议了有关报告。
  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6月10至13日召开,到会代表172人,审议县人委工作报告、县法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人委委员21人、县长1人、副县长2人、县法院院长1人,选举耿占鳌、刘兰地(女)、贺建山、马明福、毛文斋为甘肃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61年10月12至15日召开,到会正式代表219人,列席代表30人,审议市人委工作报告、市法院工作报告、市计委计划报告、市财政局财政报告,补选张子江为省人大代表。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6月15至18日召开,到会正式代表206人,列席代表33人,特邀代表11人,市政协一届委员列席会议,听取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传达、审议市人委工作报告和市法院、市计委、市财政局的报告,选举市人委委员21人、市长1人、副市长1人、法院院长1人,选举王曰义、王素荣、毛文斋、祁克恭、武占斌、陈玉芳(女)、张子江、贺建山为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66年5月15至19日召开,到会正式代表140人,列席代表38人,县政协二届委员列席会议,审议县人委工作报告和县法院、县计委、县财政局的报告,选举县人委委员22人、县长1人、副县长2人。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由于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人民代表大会停止活动。1968年3月23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酒泉县革命委员会,4月8日在人民广场召开成立大会。县革委会由35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常务委员9人。常委中,军方代表、干部代表、群众代表各3人。按顺序,排为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79年3月1至4日召开,应出席会议代表531人,其中工人39人、农民304人、干部102人、知识分子25人、居民10人、军人2人、民主党派1人、其他48人。代表中,妇女146人,占27.5%;少数民族9人,占1.69%。到会代表494人,审议县革委会的工作报告、县计委的计划报告,选举县革委会委员23人、主任1人、副主任6人、县法院院长1人、县检察院检察长1人。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3月10至15日召开,到会正式代表208人,其中工人16人、农民85人、干部70人、知识分子16人、居民10人、军人10人、民主党派1人。代表中,共产党员160人,占76.92%;民主党派1人,占0.48%;无党派人士47人,占22.6%。妇女42人,占20.19%。少数民族6人,占2.88%。列席代表23人,三届政协委员列席会议,审议县革委会工作报告和县计委、县财政局、县法院、县检察院的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设立酒泉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出常务委员11人、主任1人、副主任3人,恢复酒泉县人民政府,选出县长1人、副县长4人。选出县法院院长1人、县检察院检察长1人。第二次会议于1982年5月18至21日召开,到会正式代表178人,列席代表86人,审议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县财政局财政报告、县法院和县检察院工作报告,增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第三次会议于1983年4月6至9日召开,到会正式代表157人,列席代表113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财政、计划、法院、检察院报告,选举王福德、李玉祥、陈锦、苏才增、余国瑞、杨绪强、张明义、贺建山、胡月英(女)、顾兰英(女)为出席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1月17至21日召开,应出席会议代表220人,其中工人22人、农民80人、干部74人、知识分子20人、居民11人、军人10人、民主党派2人、归国华侨1人。代表中,共产党员144人,占65.45%;民主党派2人,占0.91%;无党派人士74人,占33.64%。妇女54人,占24.55%。少数民族12人,占5.45%。到会正式代表208人,政府各部负责人41人,四届政协委员列席会议,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法院、检察院报告,选举县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4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县政府县长1人、副县长5人,县法院院长1人、县检察院检察长1人。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2月3至7日召开,到会正式代表180人,列席代表135人,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法院、检察院报告,增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人。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6年1月28日至2月1日召开,应出席会议代表250人,其中工人27人、农民78人、干部87人、知识分子39人、军人6人、归国华侨1人、其他12人。代表中,共产党员177人,占70.8%;民主党派3人,占1.2%;无党派人士70人,占28%。妇女57人,占22.8%。少数民族15人,占6%。到会正式代表245人,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和五届政协委员共146人列席会议,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法院、检察院报告,选举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20人、主任1人、副主任5人,市政府市长1人、副市长5人,市法院院长1人,市检察院检察长1人。第二次会议于1987年1月16至20日召开,到会正式代表230人,列席代表172人,审议政府工作等报告,增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第三次会议于1987年11月13日召开,到会代表204人,选举董积魁、达东、窦恒通、任会琮、武文梁、马思远、于国华、王福德、冯芝兰(女)等9人为出席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次会议于1988年2月6至10日召开,到会代表222人,列席代表163人,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法院、检察院报告。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89年1月20至24日召开,应出席会议代表180人,其中工人3人、农民52人、干部88人、知识分子25人、居民6人、军人4人、民主党派1人、归国华侨1人。代表中,共产党员150人,占83.33%;民主党派1人,占0.56%;无党派人士29人,占16.11%。妇女20人,占11.11%。少数民族9人,占5%。到会正式代表162人,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和六届政协委员共158人列席会议,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法院、检察院报告,选举市人大常委会委员23人、主任1人、副主任6人,市政府市长1人、副市长6人,市法院院长1人、市检察院检察长1人。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仁义
相关人物
米志清
相关人物
妥存仁
相关人物
郝光荣
相关人物
毛文斋
相关人物
孟言吉
相关人物
耿占鳌
相关人物
刘兰地
相关人物
贺建山
相关人物
马明福
相关人物
张子江
相关人物
王曰义
相关人物
王素荣
相关人物
祁克恭
相关人物
武占斌
相关人物
陈玉芳
相关人物
王福德
相关人物
李玉祥
相关人物
陈锦
相关人物
苏才增
相关人物
余国瑞
相关人物
杨绪强
相关人物
张明义
相关人物
胡月英
相关人物
顾兰英
相关人物
董积魁
相关人物
达东
相关人物
窦恒通
相关人物
任会琮
相关人物
武文梁
相关人物
马思远
相关人物
于国华
相关人物
冯芝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人民广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