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科学技术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72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科学技术团体
分类号: C242.42
页数: 2
页码: 723-724
摘要: 介绍了酒泉的科学技术团体简况,包括:科协组织和开展的活动。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科学技术团体

内容

第六章 科学技术团体
  第一节 科协组织 1956年11月20日,酒泉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委员19人,孟言吉兼主任。朱连祥、周志和、杨琼书(1956年11月至1956年12月)、冯卓超(1956年11月至1956年12月)兼副主任。筹委会设在酒泉县委文教部。1957年3月,召开酒泉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代表大会,选出酒泉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委员会,胡锦为负责人。科协设医学、农学、数理化、地理气象、技术5个学组,共有会员112人,工作由县委宣传部兼办。1958年10月,县科委成立后,科协工作交科委办理。1959年3月,酒泉市(专区级)科学技术协会由张树山兼主任委员,朱连祥、周志和兼副主任委员;设基层科协组织39个,会员5300人。1960年3月,市科学技术协会由陈若愚任主席,郝俊旺、刘作训任副主席。1961年12月,酒泉市(县级)科学技术协会由郝俊旺、刘作训任副主席。1979年8月,酒泉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恢复,成立农学、林学、畜牧兽医、农机、水电、摄影、诗歌学社等专业学会8个,有会员248人。1983至1984年初,成立乡科普协会18个,有会员2621人。1984年7月3至5日,举行酒泉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第2次代表大会,出席209人,听取周清桂作的报告,选出酒泉县科普协会第2届委员会委员13人,马骥英兼主席,张德仁、周清桂兼副主席。1985年,成立语文研究会、数学研究会、建筑工程学会、中医学会和原有的农学会、林学会等专业学会11个,会员449人;成立科技咨询服务站,配备工作人员1名。1986年5月,酒泉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成立,有青少年科技辅导员28人;10月,黄泥堡乡科普协会成立,全县19个乡均有科普协会。1987年7月23至24日,召开酒泉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第3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2人,特邀48人,听取张德仁作的报告,选出酒泉市科普协会第3届委员会委员16人,乔岗兼主席,张德仁、周清桂兼副主席。1989年,市科普协会辖专业学会14个,会员632人;乡镇科普协会19个,会员12054人。
  第二节 开展的活动 1981至1989年,市科协与银达乡余新村科协派出人员416人到外地考察小麦高产栽培的经验,兴办乡镇企业的经验,参加西瓜栽培和育种学术报告会;邀请外地专家、学者15人,到酒泉讲学与传授技术,听讲者404人次。果园乡奶牛协会、总寨镇沙圪塄村林果协会等6个学会举办技术培训班170期,参加1.32万人次。市乡科协举行学术会议28次,参加1350人次;举办科技讲座1292次,参加20万人次。
  组织科技人员,送技术下乡。1986年11月,酒泉地区农村科普宣讲团到果园乡等6乡宣讲种植、养殖等科技知识,参加听讲的干部与农民6000人次。1987年4月,抽调农林部门技术人员10人组成星火科技播种队到农村培训知识青年与基层干部,使他们掌握实用技术1至2门。从1987年起,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建立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广农业新技术,取得显著成果。
  开展科普宣传与科技咨询服务。1980至1989年,各学会编印科技资料33万份,举办宣传专栏147期,科普橱窗55期,放映科教电影50多部、554场,观众4.42万人次。1983年,市科协为农村基层干部、科技户订送《甘肃科技报》1751份。1983年8月,由中国科协、西北5省区科协联合举办的“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展览在西大街小学展出20天,观众达6700人次,发出宣传材料8000份。市乡科协建立科技信息联系户142户,传递科技信息113期,1.2万份,开展科技咨询服务81次,完成咨询项目16个。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人物

孟言吉
相关人物
朱连祥
相关人物
周志和
相关人物
杨琼书
相关人物
冯卓超
相关人物
胡锦
相关人物
张树山
相关人物
陈若愚
相关人物
郝俊旺
相关人物
刘作训
相关人物
周清桂
相关人物
马骥英
相关人物
张德仁
相关人物
乔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黄泥堡乡
相关地名
果园乡
相关地名
总寨镇
相关地名
沙圪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