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青少年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70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青少年团体
分类号: D432
页数: 5
页码: 708-712
摘要: 介绍了酒泉的青少年团体概况,包括:共青团和少先队。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青少年团体

内容

第二章 青少年团体
  第一节 共青团 1950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酒泉县工作委员会成立。1950年9月,在城镇建立团支部2个、团小组5个,有团员34人。1951年6月,城乡有团员139人。1954年,团县工委有工作人员10人。1955年,全县团员增为9024人。1956年11月,团县工委改为团县委。1957年5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1958年9月,在农村18个公社均建立公社团委,配备专职团干部18人,在大队建立团支部,生产队建立团小组。1959年1月,酒泉市(专区级)团市委成立,设工作机构5个。1962年1月,酒泉市(县级)团委辖团支部294个,团员4137人,占青年总数30607人的13.52%。1964年11月,酒泉县团委辖团支部281个,团员4423人。1966年,团县委辖基层团委21个、团支部276个,团员10171人。1968至1972年,进行“文化大革命”,团组织瘫痪。1973年1月,团县委恢复,年底辖基层团委19个、团总支5个、团支部253个,团员9864人。1985年12月,酒泉市团委辖基层团委26个、团总支16个、团支部374个,团员9540人。1989年,团市委有工作人员5人,辖基层团委27个、团总支13个、团支部468个,团员11638人(其中女团员4511人、少数民族团员104人),占青年总数的18.8%。
  1950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酒泉县第1次代表会议召开,郭振江任团县工委副书记。1953年5月,青年团酒泉县第2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青年团酒泉县工委第2届委员会,章士正当选为团县工委书记。1956年5月27至31日,举行青年团酒泉县第3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01人,选出青年团酒泉县工委第3届委员会委员17人,柴俊任团县工委负责人。1957年5月,郑学信任团县委负责人。1957年12月12至16日,召开共青团酒泉县第4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41人,列席13人,选出共青团酒泉县第4届委员会委员13人,陈光明为团县委副书记。1959年7月16至20日,举行共青团酒泉市(专区级)第1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15人,列席28人,选出共青团酒泉市第1届委员会委员15人,选出常务委员7人,赵纯仁为团市委书记,李森林为团市委副书记。1959年12月至1961年7月,徐建廷任团市委副书记。1961年11月至1962年4月,齐存隆任团市委副书记。1962年4月21至25日,召开共青团酒泉市(县级)第1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41人,列席9人,选出共青团酒泉市第1届委员会委员13人,选出常委7人,齐存隆任团市委副书记。1963年5月16至18曰,举行共青团酒泉市第2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8人,列席26人,选出出席共青团甘肃省代表大会代表5名。1966年3月8至12日,召开共青团酒泉县第2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96人,列席8人,选出共青团酒泉县第2届委员会委员15人,选出常委7人,王克强任团县委副书记。1973年1月20至26日,举行共青团酒泉县第3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47人,列席66人,选出共青团酒泉县第3届委员会委员25人,选出常委7人,柴尚德(1973年1月至1974年1月)、李春兰(女、不脱产,1973年1月至1978年7月)、李开国(1973年8月至1976年3月)、权立成(1974年1月至1978年7月)任团县委副书记。1978年7月9至12日,召开共青团酒泉县第4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60人,选出共青团酒泉县第4届委员会委员31人,选出常委7人,权立成(1978年7月至1980年3月)任团县委书记,陈秀清(女、1978年7月至1980年10月)、李春兰(女、不脱产,1978年7月至1980年10月)、仇风琴(女、1980年1月至1982年7月)、武发义(1981年10月至1982年7月)任团县委副书记。1982年7月19至21日,举行共青团酒泉县第5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70人,列席17人,特邀10人,选出共青团酒泉县第5届委员会委员21人,选出常委5人,郭益寿(1982年7月至1984年10月)、毕铁军(1985年11月至1986年10月)任书记,王利民(1983年10月至1985年1月)、雷君邦(1985年1月至1986年8月)任副书记。1986年10月23至25日,召开共青团酒泉市第6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61人,列席8人,选出共青团酒泉市第6届委员会委员22人,选出常委6人,毕铁军当选为书记,阎海基当选为副书记。
  1950年5月至1989年,各级团组织在各个不同时期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年特点、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教育、引导团员与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50年11月,掀起抗美援朝热潮,有2041名青年报名参军,有许多青年带头在和平宣言上签名,带头给志愿军写慰问信,带头捐款。1951至1954年,团员与青年参加夜校、扫盲识字班,学政治、学文化,鼓励女青年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动员团员、青年参加民兵组织,完成减租反霸、土改等任务。1956年,在农村,团员和90%以上的青年参加了高级农业社;在城市,团员和青年踊跃参加手工业、商业合作店组。1957年,团员和青年组成突击队1299个,参加15381人,两个月内开荒2776亩,修渠1751条,整地55380亩,积肥20多万车,植树97万多株,消灭老鼠1万多只。1958年,在农村,团员和青年组成远征队1374个,参加3.5万人,走出家门在边缘风沙地段造林58万亩;在城镇,有2万多名青年参加大办地方工业和大炼钢铁活动,全市有1.56万名青年经补习文化而脱盲,占应脱盲总数的96.89%,有1.4万名脱盲青年参加业余初中、高中学习。1963至1966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观看电影等234场次,参加8960人次,涌现出一批做好人好事的单位与个人。1973年10月,针织厂共青团员张淑兰为抢救同厂落水姐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1974年1月被中共酒泉县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成为全县青年学习的榜样。1974年1月,团县委总结表彰学雷锋先进集体23个,先进个人30名。1979年,掀起第3次学雷锋热潮,5月4日团县委表彰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27名。1981至1989年,在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建设青年之家、植树造林、实用技术培训、青工技术比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团组织在1982至1983年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有40445名青少年,成立为民服务队(组)1301个,进行了主要街道与公共场所的卫生大扫除,修理家用电器、自行车、农机具等1461台(件),裁剪服装163件。二是1981年开始农村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到1987年建成农村青少年活动阵地346个,其中青年之家177个,购图书1.17万册、电视机477台、文体活动器材1143件,发动城乡青年捐书4.25万册、捐器材135件、捐款3099元,团市委挤出资金3700元对37个村的青年之家进行奖励,总寨镇单闸村等39个青年之家被团地委授予“先进青年之家”称号,总寨镇沙河村等5个青年之家被团省委授予“红旗青年之家”称号。三是开展采集草籽树种与植树造林活动,1983年8至11月,有8.65万名青少年参加,采集草籽树种3.67万斤,团县委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下河清乡等4个团委、方天顺等20名青少年受到团地委的表彰。1985至1987年,组织城乡青年建成片青年林2453亩;由公路部门提供树苗,团组织发动青年绿化干线公路、地方道路113.5公里,植树23.28万株;零星植树404.51万株,育苗53亩,建花坛3960个。1987年,团市委被省交通厅和团省委授予“筑万里绿色长城先进单位"称号;金佛寺镇上三截村等6个团支部受到团省委的表彰。四是1985至1987年农村团组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700多期,培训青年3万余人次,有1.3万名青年进入乡镇企业和第3产业。五是1986年在兰州军区上前线轮战时期,团组织和前线部队开展了“前方将士杀敌立功,后方青年创业建功”的“双立功”活动,组织前方英模作报告360场,前方将士寄来锦旗和烈士日记,前方来信276封,后方青年去信890封,寄出价值3890元的慰问品589件,青年捐款3109元购买慰问品寄往前线,后方青年970多名为军烈属做好事306件。总寨镇西店村团支部书记柴守英受到团中央的表彰,实验小学教师田玉兰受到团省委的表彰。六是1987年进行青工技术比赛26次、47项,参加青工2849人次。在工交、商业、粮食、城建系统开展双增双节竞赛,1540名青工参加,组织突击队27个,加班9.87万小时,创产值68.39万元,创利润21.77万元,其中修旧利废、节约开支11.32万元,取得小发明等成果89项,有17项得到应用。团市委表彰橡胶制品厂等青年突击队5个、夏平等突击手9名、茹林德等生产能手13名;团地委表彰面粉厂等青年突击队3个、突击手4名、增产节约能手6名;面粉厂青年突击队被评为全省青年突击队,龚兴国被评为全省突击手,受到团省委的表彰。七是1989年5月1日至6月1日举办青少年文化科技节,有1.28万名青少年参加,获奖者达813名。
  第二节 少先队 1950年5月,团县工委设专人分管少年儿童队工作,1950年底城市7所完小、3所普小,共设少年儿童队大队7个、中队29个、小队90个,有儿童队员1069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1.6%。1951年,农村各学校儿童队组织也相继建立。城乡各儿童队组织开展爱新中国、爱毛主席、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教育。1953年6月,少年儿童队改为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1960年后,开展学雷锋、学刘文学活动,号召少年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文化大革命时期,少先队被“红小兵”取代,1974年有红小兵14102人,占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50.6%,1978年9月,恢复少先队名称。在少先队组织中开展向雷锋、张海迪、老山前线英雄学习的活动,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活动。1982年在“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中,有13名队员被评为全省积极分子、1所学校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受到省少工委的表彰。1984年,城市开展“为弟弟妹妹做好事”活动,2万多名团员青年捐款2000多元,购买图书与体育器材,送到屯升等6所农村学校。1986年,少先队组织开展以“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指针,以生动活泼的共产主义基础教育为内容,教育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学习创造精神,为成为开发大西北的主力军做好准备活动。1989年,全市加入少先队组织的少年儿童2.54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5%,聘请辅导员1098人。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振江
相关人物
章士正
相关人物
柴俊
相关人物
郑学信
相关人物
陈光明
相关人物
赵纯仁
相关人物
李森林
相关人物
徐建廷
相关人物
齐存隆
相关人物
王克强
相关人物
柴尚德
相关人物
李春兰
相关人物
李开国
相关人物
权立成
相关人物
陈秀清
相关人物
仇风琴
相关人物
武发义
相关人物
郭益寿
相关人物
毕铁军
相关人物
王利民
相关人物
雷君邦
相关人物
阎海基
相关人物
张淑兰
相关人物
方天顺
相关人物
柴守英
相关人物
田玉兰
相关人物
夏平
相关人物
茹林德
相关人物
龚兴国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共酒泉县委
相关机构
酒泉市团市委
相关机构
省交通厅
相关机构
团中央
相关机构
团地委
相关机构
面粉厂
相关机构
兰州军区
相关机构
团县工委
相关机构
省少工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总寨镇
相关地名
单闸村
相关地名
沙河村
相关地名
下河清乡
相关地名
金佛寺镇
相关地名
西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