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市场价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6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市场价格
分类号: F726
页数: 1
页码: 633
摘要: 介绍了民国时期酒泉的市场价格情况。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物价

内容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市场价格
  民国前期,酒泉市场价格随行就市,涨跌不定。
  民国26年(1937)下半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商品流通渠道受阻,货源短缺,物价急剧上涨。以民国26年(1937)10类52种主要商品市场零售价为基数,民国27(1938)年增加1.31倍,民国28年(1939)增加2.2倍,民国29年(1940)增加5.13倍,民国30年(1941)增加12.93倍,民国31年(1942)增加39.06倍,民国32年(1943)增加130倍,民国33年(1944)增加435倍。
  民国34年(1945)冬,国民党发动内战,市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暴涨。有人作过统计,100元法币,在抗日战争前能买2头黄牛,到民国35年(1946)只能买2个鸡蛋,民国36年(1947)只能买1个煤球。
  物价飞速上涨,工人、农民“手捧法币难充饥”,连政府职员也怨声载道,叫苦不迭。民国37年(1948)8月,法币贬值到无法使用的地步,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改用“金圆券”作为市场通货,每元合法币300万元,投放不久,物价继续飞涨,到民国38年(1949)秋,达到顶峰。就米价而言,当时曾有“升满亿足”、“朝担夕斗夜升”之说。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