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529
颗粒名称: 第七节 运输
分类号: F512.742
页数: 5
页码: 497-501
摘要: 介绍了酒泉的公路运输简况。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交通

内容

第七节 运输
  汉代以前,骆驼、驴、马用于运输。汉至北魏,马车、牛车成为军事征战和民间运输的主要工具。隋代,使用骆驼拉车。光绪三十三年(1907),酒泉出现汽车。民国24年(1935),酒泉开办汽车客货运输。民国28年(1939),推行胶轮大车。民国29年(1940),酒泉靠胶轮大车、铁木轮大车、骆驼和其他驮畜运送苏联援华抗日军用物资1947吨,数量仅次于兰州和武威。民国35年(1946),国民政府交通部公路总局在酒泉设运输分处,管辖河西11个运输站,有营运汽车124辆。民国38年(1949) 9月,酒泉有私营汽车27辆。
  1949年9月下旬,酒泉地区解放后,酒泉、玉门、安西3县和甘新公路沿线区、乡动员民工1600人抢修甘新公路,动员6820人参加支前运输,在1个月内组织畜力大车3419辆、驮畜332头,运送军粮1200万斤、面粉900万斤、草料200万斤,保证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军新疆。1949年11月,酒泉军管会接受酒泉运输分处等单位职工220余人,汽车99辆,柴油发电机、钻床等设备价值约百万元,组织人力整修公路,抢修车辆,为全面恢复公路运输创造了条件。
  国营运输 1951年1月,西北区运输总公司酒泉业务所成立。12月,改为甘肃省运输公司酒泉业务所,管理河西12个运输站,有营运汽车70余辆。1953年10月,甘肃省运输公司酒泉分公司成立,公司设股室6个、车队2个、汽修厂1个、运输站12个,有职工293人,汽车76辆,营运酒泉至兰州、哈密、敦煌等路线5条,长1667公里。1954年6月,改为甘肃省酒泉运输公司,设科室8个、车队4个、修理厂1个、运输站16个、代办站2个,职工911人,汽车168辆,1954年客运量15.92万人,货运量5.7万吨。1955年,省交通厅调入汽车300辆,为支援新建的天水运输公司,调出货车100辆,年底酒运司有营运汽车411辆,职工2000余人。1953至1957年,酒运司为玉门油矿东运石油28.8万吨,还承担了调入新疆支边人员与新疆、青海、西藏物资的运输。1958年6月,酒泉运输公司撤销,改为张掖交通运输管理局第一运输大队,有汽车120辆,职工547人,承担山丹至峡东客货运输。1960年,汽车增为146辆,完成货运量40. 8万吨,货物周转量300万吨公里。1961年10月,第一运输大队和酒泉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玉门市交管局合并成立泄泉运输公司,公司设科室10个、车队3个、车站10个,有客车6辆、货车180辆,承担酒泉专区的客货运输。1960年6至8月,组织公路交通部门音运汽车,驻酒部队、机关、企事业汽车129辆,赴平凉、天水调运救灾粮食8633吨。1960年12月至1961年5月,抽调公交部门营运汽车50辆,机关企事业汽车77辆,酒钢汽车139辆,部队汽车1000辆,共1266辆赴新疆伊宁、巴楚、喀什、英吉沙等地调运救灾粮食2.5万吨,为酒泉人民渡过饥荒做出了贡献。1963年2月,张掖汽车运输公司并入酒泉汽车运输公司,所属汽车88辆,职工163人,编为酒运司第四车队,仍驻张掖。1965年,将武辰汽车运输公司驻玉门东站支援酒钢的车队交酒运司。1965年,酒运司营运汽车增为253辆,线路增为26条,日发客车37个班次,客运量达81万人,货运量达38万吨,盈利75万元,扭转了连续两年亏损的局面。1967年6月至1968年,酒运司抽调40辆营运货车承担驻酒某部基建土石方及原材料50万吨的运输任务,保证了基建工程的需要。1970年2月,酒运司新组建第车队(原二车队1969年1月移交张掖地区),配备货车50辆。1975年11 )新建第五车队(原五车队1969年1月移交嘉峪关市),配备货车46辆。承安西双井子铁矿、金塔北山铅矿等矿石的运输。1976年,酒运司营运汽在为278辆,客运路线30余条,长1774公里,日运旅客4370人次,矿山专路线1254公里,主挂车车吨年产量5.22万吨公里。1981至1983年酒运司调货车100多辆,赴白龙江林区拉运木材。1983至1985年,酒运司抽调货 126辆,承担进藏物资的运输,完成货运量4.4万吨,货物周转量5476万公里。并采取更新车辆、跨区运输、新辟路线、增加客运班次等措施,扭亏增盈200多万元。1985年,公司设科室14个、车队4个(一车队、二车队驻酒泉,三车队驻敦煌,四车队驻玉门市)、汽车站8个,汽车265辆,职工1300人。
  酒运司一车队 原为甘肃省运输公司酒泉业务所一车队,1951年建立,驻酒泉汽车站。1953年10月,改为酒泉运输分公司一车队。1954年6月,改为酒泉运输公司一车队。1958年6月,改为张掖交通运输管理局第一运输大队一车队。1961年10月,改为酒泉运输公司一车队,日发客车20个班次,承担支农物资、进藏物资等运输。1986年,货车调出。1991年,有职工286人,营运客车68辆,日发客车96个班次,客运量154万人,旅客周转量15450万人公里,实现利润136万元。
  酒运司二车队 1978年重新组建,驻酒泉城西,有职工240人,营运货车90辆,承担河西堡、金塔等地矿石,酒泉火车站下站物资,白龙江林区木材外运等任务。1984至1986年,进入青海格尔木,承运援藏物资。1986年为酒钢等企业运送煤炭、矿石。1990年货运量3.8万吨,货物周转量1100万吨公里。1991年亏损12万元。
  酒泉市汽车运输公司 原为酒泉县汽车队,建于1958年8月,由张掖交通运输管理局第一运输大队支援货车16辆、客车2辆,职工28人。1958年9月,汽车队与县胶车、搬运、驼运3个运输合作社、公路段合并,组成酒泉县交通运输公司。12月改为酒泉市(地级)交通运输管理局汽车队。1960年,省交通厅调拨汽车30辆,营运汽车增为88辆。1961年10月,市交管局撤销,汽车队人员与车辆大部调入酒泉汽车运输公司。1962年3月,从城建局、砖瓦厂、搬运队抽调汽车6辆,人员28名,组成酒泉县汽车运输组,承办酒泉至火车站客运业务,1963年,新增汽车2辆,抽调人员13名,充实县汽车运输组。1963年10月,改为汽车运输队。1964年8月至1967年,新增汽车8辆,机械厂修理车间并入汽车队,财政拨款5万元,修建房屋53间,增加酒泉至怀茂的客运业务。1969年,汽车队有职工48人,货车11辆、客车8辆,完成客运量2.41万人、货运量1.5万吨,盈利10万元。1976年,汽车增为26辆,(其中轿车9辆),客运路线增为15条,客运量增为68.3万人,货运量增为2.4万吨,1986年,改为酒泉市汽车运输公司,并逐步调整为以客运为主。1991年,有职工191人,客车增为48辆,日发客车56个班次,完成客运量149万人,旅客周转量7842万人公里,运输收入352万元,利润31万元,上交税金12万元。
  玉门油矿酒泉运输处 1953年10月成立,驻酒泉城南石油新村,有汽车497辆。1954年,汽车增为810辆。1957年,车辆达到1153辆,承担玉门油矿成品油和原油东运任务。1957年,兰新铁路通车玉门,石油东运由铁路承担。1958年,玉门油矿酒泉运输处迁驻敦煌,车辆、人员全部从酒泉调出。1953至1957年,玉门油矿酒泉运输处、酒泉运输公司等共完成石油东运72.68万吨。
  集体所有制运输 1956年3月至1957年2月,对从事胶轮大车、驴拉车、驮运、搬运等私营运输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起运输合作社3个,入社人员601人、股金28.4万元、胶轮大车124辆、驴拉车115辆、人力架子车236辆、骡马247头、骆驼803峰、毛驴182头。用积累添置汽车、三轮机动车、胶轮大车、牲畜等,使运输能力逐步扩大。1958年9月,3个运输社合并,转为地方国营酒泉搬运公司。1963年7月,搬运公司撤销,恢复为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胶车社。1966年,改为运输合作社,增购货运汽车7辆,由人力、畜力运输转为机动车辆运输,完成货运量22万吨,比1956年增加10倍,运输收入63万元,比1956年增加2.7倍。1971年,扩建为石棉制品厂,兼营汽车运输,保留运输合作社名称。1991年,有职工274人,固定资产原值达300万元,自有奖金60万元,营运汽车5辆,自用汽车3辆,石棉制品工业产值530万元,运输收入17万元,上交税金11万元,利润12万元。
  私营与个体运输 1951年9月,对注册的私营汽车27辆,由酒泉运输联合管理支会实行统一管理。1953年酒泉私营汽车队成立,有汽车27辆。1955年初,改为甘肃省私营汽车6队,参加石油东运。6月,调武威运盐,再未返酒。1980年,有个体运输业户1户,营业收入0.3万元。1980年后,黄泥堡乡农民罗世忠、西峰乡农民黄积财购轿车各1辆,从事客运业务,劳动个体运输业逐步发展。1985年,个体运输汽车达160辆,其中大中型货车152辆,小型货车2辆,客车6辆。
  民间运输 1950至1952年,参加营运的胶轮大车100多辆、人力车200多辆,年货运量9.6万吨,货物周转量92万吨公里。1953至1957年,参加营运的胶轮大车145辆,人力车300多辆,年货运量12万吨,货物周转量120万吨公里。1959至1968年,参加营运的胶轮大车保持在100辆至180辆,年货运量10万吨左右。1969至1973年,民运车辆减少为30至80辆,年货运量为10至17万吨。1974年后,拖拉机运输兴起,传统的畜力、人力运输工具被淘汰。
  出租汽车 1985年18辆,1991年增为24辆。
  公路运输 旅客发送量1975年为62万人,1985年为190万人,1991年达到480万人。货物发送量1975年为24万吨,1985年为118万吨,1991年降为92万吨,第八节 交通管理民国30年(1941) 3月,西北公路管理处在酒泉设交通管理站。民国35年(1946) 4月,改为第七区公路工程管理局酒泉交通管理站。民国36年(1947) 1月,设酒泉汽车监理所,7月改为车辆监理所。开展安全管理、养路费征收,车辆检验、考发驾驶执照等业务。
  1950年4月,西北公路局在酒泉设立交通管理站,编制6人。1950年11月,酒泉汽车监理所成立,编制4人。从1951年起,汽车监理所和交通管理站进行汽车年检审验和驾驶员考核,建立行车管理、定点检查制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定安全措施,纠正驾驶人员违章行为等工作。1956年7月,交通管理站与公路段合并。1958年6月,酒泉汽车监理所迁张掖,酒泉汽车监理工作由玉门市汽车监理所承办。1961年11月,撤销玉门市汽车监理所,恢复酒泉汽车监理所,交通管理站与公路段分设,改由监理所领导。恢复了对车辆和对驾驶员年检审验,对1958年以后考取驾驶执照的驾驶员进行复考.建立了路检、路查、行车登记制度和车辆、驾驶员档案,对各种违章行为给予严肃处理。1965年,酒泉汽车监理所辖酒泉等6个交通管理站,有职工29人,通过安全评比,百日无事故等活动,公路交通安全状况逐步改善,机动车肇事次数,由1958年219次,到1965年减为68次,伤亡人数由66人减为32人,经济损失由8.44万元减为3.26万元。1966年底,因“文化大革命”开始,年检审验、驾驶员考核等项工作停止。1969年后,逐步恢复行车登记制度、机动车和驾驶员年检审验等工作。1976年,酒泉汽车监理所辖酒泉等8个管理站,有职工56人,通过贯彻执行新颁布的交通管理规则和对交通安全工作的整顿,使一度混乱的交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平均每百辆机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