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公路养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52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公路养护
分类号: F512.742
页数: 2
页码: 495-496
摘要: 介绍了酒泉的公路养护情况,包括:干线公路养护和县乡公路养护。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交通

内容

第五节 公路养护
  干线公路养护民国27年(1938)4月,设酒泉等3个工务段,8月缩编为2个工务段。民国29年(1940),始设养护道班。民国32年(1943),设养护处(后改为工程局),辖2个工务总段与6个工务段。民国34年(1945)7月,缩编为2个工务所与4个工务段。民国35年(1946)3月,工务所撤销,改为工务段,管养甘新公路与酒金公路。
  1950年1月,酒泉工务段辖酒泉等3个工务分段。酒泉工务分段管养甘新公路140公里,酒金公路53公里,设固定道班8个,机动道班1个,共有职工138人。1951年4月,改工务分段为工务段。1952年12月,改工务段为养路段,改道班为工区。1952至1954年,组织“民工建勤”劳动工日数万个,采备养路砂砾,整修路基路面,使土路变为晴雨无阻的砂砾路面,行车时速提高到35至40公里。1956年2月,改养路段为公路段,革新养路工具,推广使用两柄刮砂板、畜力刮路耙、畜力刮路车等工具,处治泛浆、水毁、搓板、坑槽等路面,公路等级提高。1961年10月,酒泉公路总段成立,辖酒泉等4个公路段,1963年,恢复“民工建勤”制度,公路养护力量加强,处治水毁、泛浆路段42公里,铺筑松散保护层路面2公里。养护周期由原来的1至2天延长到3至4天。1966至1976年,“文革”期间,养护机构受到冲击,公路建设停顿,养护力量削弱。1969年,机构、人员逐步恢复,改造了旧路,发展了油路,新建了一批永久性桥涵,路状改善。1976年,酒泉公路段在甘新公路设置马营、清水、下河清、茅福地、茅庵河、丁家坝6个道班,有道工31人,管养道路111公里;在酒金公路设阍门、石河桥2个道班,有道工20人,管养道路40公里;在酒火公路设营房道班,有道工1人,管养道路14公里。1985年,总段机关设科室10个,职工86人。下辖工程队、筑路机械修配厂和7个公路段,有职工1268人。酒泉段下辖清水、下河清、茅福地、北大桥、阎门、石河桥、营房7个道班,有职工166人,其中道工119人,管养道路164公里。1991年,酒泉段下辖清水、下河清、茅福地、酒泉、阍门、石河桥6个道班,有职工175人,管养道路161公里,好路率为84.1%,公路两旁植树2.87万株,绿化标准路段17公里,下河清、茅福地等道班种植果树30亩,育苗23.5亩,种苜蓿28亩,开荒造林100亩。酒泉公路段干线绿化和植树种草取得显著成绩,受到省交通厅和酒泉市的表彰奖励。
  县乡公路养护1951年7月设县交通科,区、乡设交通委员会,管理县乡公路,农闲时抽调农村劳力进行公路整修和养护。1965年,实行“民工建勤”代表工,公社定线、大队定段、生产队定点的办法,使县乡公路得到常年养护。1973至1976年,在铧尖、下河清、泉湖、红山等乡建立养路道班8个,建勤代表工33人。1983年,道班增为17个,建勤代表工增为63人,拉运、撒铺养路砂料4354立方米,平整路肩、路面128万平方米,清理边沟长13万米,刮路1070万米。“民工建勤”投入劳动工日14万个和车工12.7万个,养护道路234.9公里,好路率为45.3%。1991年,道班增为19个,有养路工73人。“民工建勤”投入劳动工日23.5万个和车工8.4万个,运铺养路砂石料30.53万立方米,养护道路212.5公里,好路率为82.3%,公路绿化里程达到170公里。1991年,酒泉市被省交通厅授予“全省民工建勤先进单位”称号。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机构

甘肃省交通厅
相关机构
酒泉工务段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马营
相关地名
清水
相关地名
茅福地
相关地名
茅庵河
相关地名
丁家坝
相关地名
下河清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
红山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甘新公路
相关作品
酒金公路
相关作品
酒泉公路
相关作品
石河桥
相关作品
北大桥
相关作品
酒火公路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