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古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5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古道
分类号:
F512.742
页数:
1
页码:
487
摘要:
介绍了酒泉的古道情况,酒泉道路交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交通
内容
第一节 古道
酒泉道路交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酒泉就有了道路交通的雏形,酒泉同中原有了物资交流。夏至秦,民族间的征战和迁徙,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运输活动,以酒泉为中心,东到张掖,西达西域,南至青海柴达木,北抵居延漠北的道路畅通。西汉开拓“丝绸之路”,在酒泉置驿站,设都尉,建烽堠,筑长城,使酒泉与西域的交通繁荣,从事贸易的商贾和中外使团络绎不绝,西汉王朝到西域各国的使者每年多则数十批,少则五六批,每批多达百余人至数千人。隋唐时期,酒泉等地的交通发达,西域27国的商人、使者,经酒泉大量进入内地;长安诸县和西北诸郡的商贸物资转输塞外者,每岁钜亿万计。元至清代,酒泉等地的驿道网络逐步形成,道路走向已基本固定,通过酒泉的主要驿道有3条,即由兰州经河西走廊,通往新疆的甘新驿道;由纳怜(在内蒙古境内)经额济纳旗,通往青海的纳怜站道;由酒泉经金塔,沿弱水至额济纳旗的甘漠大道。清光绪元年至二年(1875至1876),左宗棠发动沿路民众整修甘新驿道,道路两旁栽植杨柳,将大本营由兰州迁到酒泉,组织大车5000多辆,畜力34500多头,从河西运送进疆粮食1980万斤。光绪三年(1877),左宗棠平定了阿古柏叛乱,收复了新疆,巩固了祖国的统一。民国16年(1927),整修了酒泉经临水至高台、酒泉经三墩至金塔、酒泉经八圪塄至金塔、酒泉至玉门镇的大车道4条,长295公里,使之能通行汽车。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
阿古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张掖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柴达木
相关地名
长安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河西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额济纳旗
相关地名
金塔
相关地名
八圪塄
相关地名
三墩
相关地名
玉门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甘新驿道
相关作品
甘漠大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