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解放后手工业和现代工业发展简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49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解放后手工业和现代工业发展简况
分类号: F427.42
页数: 2
页码: 388-389
摘要: 介绍了酒泉解放后手工业和现代工业发展简况。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工业

内容

第二节 解放后手工业和现代工业发展简况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手工业和现代工业迅速得到发展。1950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个体手工业增加253户,1952年达到1369户,新建集体所有制企业(即北大街铁工生产合作社)1户,集体和个体工业总产值增加113万元,达到174万元,3年平均年递增41.8%。1953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积极引导个体手工业走合作化的道路,集体所有制企业增加30户,达到31户;省和地区新建国营工业3户(即酒泉面粉厂、酒泉发电厂、酒泉印刷厂),县办国营工业3户(即大黄沟煤矿、化工厂、榨油厂)。县属全民、集体和个体工业总产值增加489万元,达到663万元,5年平均年递增30.7%。1958至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1958年大办地方工业,大部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转为国营企业,个体手工业全部转为集体企业;新建县办水泥厂、砖瓦厂、耐火材料厂、石膏厂、弹花厂等,使县办全民企业达到20户,集体企业减为19户。1961年停办石膏厂、石灰厂、弹花厂等14户全民企业。1962年只保留县办大黄沟煤矿、砖瓦厂、榨油厂3户国营企业;由原手工业合作社转为国营企业的农具社等22户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县属工业总产值下降到221万元,减少442万元,每年以13.33%的速度递减。1963至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全民与集体企业户数基本稳定,工业总产值稳中有增,全民工业总产值由1962年的34万元,1965年增为81万元,增长1.4倍,集体工业总产值由187万元增为301万元,增长60.96%。1966至1975年,第三、四个五年计划时期,新建县办汽车队修理厂、农机修造厂、磷肥厂、粘土矿、针织厂、造纸厂、氮肥厂、萤石矿等全民工业11户,达到14户;集体企业增加44户,达到76户;县属全民、集体工业总产值增加1848万元,达到2237万元,增长4.75倍,10年间平均以19.1%的速度递增。1976至1980年,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新建县办轮胎翻新厂、电器修配厂等3户全民企业,亏损大户氮肥厂停产下马,全民企业由14户增为16户,集体企业由76户减为75户,全民与集体工业总产值增加1677万元,达到3914万元,每年递增11.8%。1981至1990年,第六、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地区新建酒泉糖厂、啤酒厂等国营企业,市新建饲料公司、矿业公司等国营企业;原由省粮食系统所属面粉厂、省商业系统所属酒厂、食品厂等从1978年起,列入本地统计范围,原省、地属酒泉电机厂、酒泉汽修厂等8户企业从1985年起列入本地统计范围;乡镇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使酒泉市工业户数和工业产值均有较大增加,全民所有制工业由16户,增为31户,集体所有制工业由75户,增为111户,全民和集体工业总产值增加15435万元,达到19349万元,每年递增17. 3%。
  1950至1990年投资9237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2.94%,新建和扩建工业项目170个,逐步形成了门类众多,拥有现代技术装备的地方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原煤、机制砖、中小农具、面粉、食用植物油、家具、布鞋、服装、民用锁、机制纸、水泥、石棉、萤石、玉器、灯具、橡胶制品、白砂糖、酒精、交流电动机、种子精选机等100多个,夜光杯、酒泉酒、油箱盖锁、日光灯架等40多个产品评为部优、省优产品,硅铁、白砂糖、颗粒粕等10多种产品出口国外,20多户企业进入省级先进行列。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机构

酒泉面粉厂
相关机构
酒泉发电厂
相关机构
酒泉印刷厂
相关机构
大黄沟煤矿
相关机构
酒泉糖厂
相关机构
酒泉啤酒厂
相关机构
酒泉电机厂
相关机构
酒泉汽修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