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33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农业机构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4
页码: 271-274
摘要: 介绍了酒泉的农业机构,包括:管理机构、事业机构和农场。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农业

内容

第六章 农业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年代,由建设科、农业科、农林科、农林水牧局管理农业生产。
  60年代,设农林局、农业局、农管站管理农业。
  70年代,由农林牧局管理农业。
  80年代,设农牧业局主管农业。1989年,有职工28人,设4股1室。辖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工作站、经营管理站、种子公司、丁家坝园艺场、玉米原种场。
  第二节 事业机构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1955年成立,职工10人,其中技术人员7人。1956年6月,设清水、金佛寺、总寨、临水等区站7个,县站和区站共有职工42人,其中技术人员36人。1957年,职工增为45人,其中技术人员37人。1958年,市站和区站职工减为29人,其中技术人员24人。1959年,区站撤销,人员调入市站,有职工43人,其中技术人员36人。1962年,市站职工减为10人,其中技术人员8人。1968年12月,农技站撤销。1971年,农技站恢复,职工5人。1978年,职工增为10人。1983年,职工28人,其中技术人员26人。1989年,职工40人,其中农艺师6人、助理农艺师9人、技术员3人。
  市经营管理站 原为会计辅导站,建于1955年,人员2人。1965年,人员4人。“文革”期间撤销,由农管站设1名专业干部办理农村粮食、现金收益分配工作。1978年10月,经营管理站成立,人员3人。1984年,增为5人。1989年,人员增为8人,其中农业经济师1人、助理农经师1人、技术员5人。
  市种子公司 原为种子管理站,建于1958年,职工6人,1962年撤销。1974年12月,种子工作站恢复,人员4人,其中技术人员2人。1978年9月,改为种子公司,人员5人,其中技术人员2人。1983至1984年,建清水、金佛寺、上坝、二墩供种站4处,1987年在市区设种子供应门市部2处。1989年,职工增为57人,其中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17人、技术员3人。
  酒泉农垦公司 前身为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11师,于1963年10月在酒泉成立并筹建。管理酒泉边湾农场、酒泉拖拉机修配厂、酒泉综合加工厂、勘测设计处。1970年3月,师部迁至玉门官庄,辖7个农业团、酒泉祁连山制药厂等企业3户。1975年3月,更名为酒泉地区农垦局。1979年,改为酒泉农垦分局。1984年1月,易名为酒泉农垦公司。1987年9月,由玉门迁入酒泉。1989年,公司设科室9个,辖酒泉下河清农场等7个农场、酒泉拖拉机修配厂、祁连山制药厂、农垦贸易中心、农机供应站等企业15个。
  第三节 农场省办农场 1955年,设省办农场2个,人数2022人,职工126人,耕地0.75万亩,汽车2辆。1964年,农场增为5个,人数2533人,职工861人,耕地3万亩,播种面积1.49万亩,其中粮食1.27万亩,粮食总产123万公斤;油料991亩,油料总产2. 13万公斤。饲养大畜824头,养猪287头,养羊3561只拥有农用拖拉机8台、360马力,汽车9辆。1966年,农场减为2个,人数2598人,职工728人,耕地2. 35万亩,播种1.52万亩,其中粮食1.32万亩,粮食总产101万公斤;油料580亩,总产2. 8万公斤。养大牲畜933头,养猪488头,养羊3068只。拖拉机8台、360马力,汽车6辆。1970至1971年农场停办。
  县办农场 1955年,设县办农场1个,职工12人,耕地350亩,播种247亩,其中粮食247亩,总产4万公斤,养大牲畜9头,养猪150头,养羊141只。1964年,农场2个,人数590人,职工272人,耕地0.22万亩,播种0. 2万亩,其中粮食0. 16万亩,总产26万公斤;油料123亩,总产1万公斤。大牲畜228头,猪143头,羊945只。1975年,农场3个,人数700,职工393人,耕地0.27万亩,播种0.23万亩,其中粮食0.17万亩,总产42万公斤;油料89亩,总产1万公斤。大牲畜209头,猪445头,羊668只,拖拉机6台,171马力,1989年,农场2个,人数1128人,职工296人,耕地0. 34万亩,播种0.25万亩,其中粮食0.2万亩,总产26万公斤;油料200亩,总产2万公斤。大牲畜240头,猪900头,羊284只,拖拉机20台,375马力,汽车4辆。
  丁家坝园艺场 位于城西12公里,1959年建立,1966年12月改为新建园艺场,1976年恢复原名。1959至1962年,耕地1174亩,农作物播种面积954亩。其中粮食面积499亩,总产5. 71万公斤;蔬菜面积414亩,总产37. 5万公斤;油料41亩,总产0.69万公斤。果园18亩。1963至1983年,耕地1715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362亩。其中粮食面积986亩,总产21. 11万公斤;蔬菜面积250亩,总产42. 62万公斤;油料79亩,总产0. 78万公斤。果园1541亩,总产14万公斤。1984至1986年,耕地1960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129亩。其中粮食面积385亩,总产10. 37万公斤;蔬菜面积225亩,总产59万公斤;油料面积120亩,总产1. 6万公斤。果园1574亩,总产55万公斤。1989年,耕地2000亩,播种面积1200亩,其中粮食500亩,总产8万公斤;蔬菜200亩,总产80万公斤;油料100亩,总产1万公斤。果园1400亩,总产85万公斤。大牲畜450头,其中奶牛106头,产牛奶25万公斤。养猪450头,出栏100头。汽车4辆,拖拉机3台,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总收入220万元,比1959年8. 45万元增加25. 04倍,比1986年139. 54万元增加57.66%。利润17万元,比1980年7. 06万元增加1.41倍,比1986年10. 93万元增加55. 54%。职工由1959年298人,1989年减为176人。
  市玉米原种场 位于城东南30公里,1973年在县“五七”干校的基础上建为县良种猪繁殖场。1979年8月,更名为良种繁殖场。1983年7月,扩建为县玉米原种场。1986年,改为市玉米原种场。1974至1983年,耕地784亩,播种粮食605亩,总产32.64万公斤,其中小麦、玉米等良种3.76万公斤。1984至1986年,耕地858亩,种植粮食621亩,总产16.73万公斤,其中小麦、玉米等良种13.51万公斤,1989年,耕地1400亩,播种粮食等876亩,总产24.95万公斤,其中小麦、玉米等良种17万公斤。
  养大牲畜43头,养猪450头,繁殖杂种仔猪210头。汽车1辆,拖拉机2台,固定资产原值78. 6万元。总收入41. 5万元,比1980年17. 7万元增加1.34倍,比1986年26. 3万元增加57.79%。利润4. 8万元,比1980年2. 5万元增加92%,比1986年1.06万元增加3.53倍。职工由1973年44人,1989年增为120人。
  农垦下河清农场 位于城东44公里,建于1955年,1969年划归农垦系统,包括边湾分场有耕地1.58万亩,人口 2877人,职工1580人。1970年,播种10879亩,其中粮食面积8734亩,总产62.97万公斤,经济作物2145亩,经济总收入25.82万元,亏损88万元。从1978年起,逐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啤酒花、黑瓜籽等经济作物面积,推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生产迅速得到发展。1985年,实行家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责任制,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兴办淀粉、啤酒花加工等企业,逐步发展为拥有种植、养殖、工业、商业等规模经营的综合企业。1989年播种面积12633亩,比1975年11055亩增加1578亩;粮食面积4731亩,比1975年减少210亩,粮食总产达到102.4万公斤,比1975年增加67.5万公斤;油料面积491亩,比1975年减少333亩,总产5. 9万公斤,比1975年增加4. 26万公斤;啤酒花面积2309亩,比1951年增加1957亩,总产55. 4万公斤,比1981年增加55. 38万公斤;籽瓜面积4520亩,比1984年增加688亩,总产43万公斤,比1984年增加6. 24万公斤;果园面积530亩,比1977年增加160亩,水果产量9. 7万公斤,比1977年增加7. 15万公斤;养牛37头,比1977年减少114头;养猪1032头,比1977年减少1099头;养羊1232只,比1977年减少540只;肉产量2. 66万公斤,比1977年减少0.3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932万元,比1980年增加848万元;总收入1113万元,比1980年增加1018万元;盈利90万元,上交7. 4万元,农场留利82. 6万元;拥有农业机械265台,5308马力,其中拖拉机40台,1837马力。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