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31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3
页码: 262-264
摘要: 介绍了酒泉作物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情况。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农业

内容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据1958年普查,农作物病害11种,虫害38种。1981年普查,病害增为78种,虫害185种。粮食病虫害主要有小麦腥黑穗病、小麦全蚀病、小麦黄矮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线虫病、玉米丝黑穗病、糜谷黑穗病、洋芋坏腐病、蚕豆根腐病、小麦蚜虫、小麦蝽蟓、小麦红蜘蛛、小麦金针虫、小麦大绿夜蝉、玉米地老虎、玉米夜蛾、蚕豆夜蛾、豌豆夜蛾等2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萎蔫病、甜菜褐斑病、胡麻漏油虫、甜菜象䖬等。瓜类、蔬菜主要有瓜类白粉病、瓜类霜霉病、瓜类病毒病、西瓜枯萎病、西瓜疸疽病、甜瓜花叶病、黄瓜霜霉病、蔬菜地老虎、甘兰夜蛾、蚜虫、菜青虫、大绿叶蝉、潜叶蝇、小菜蛾、葱蒜根蛆等20多种。农作物受病虫危害,常年产量损失5%~15%,大发生年份,损失15%~30%。50年代,小麦腥黑穗病连年发生,发病面积50%左右,病株达5%至30%。70年代,小麦全蚀病发病面积30%上下,病株15%至30%。1980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病12. 7万亩,玉米减产155万公斤。1987年,小麦蚜虫、黄矮病大发生,危害面积9.57万亩,占种植面积32.34万亩的29.59%,小麦减产825万公斤。
  预测预报
  1958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1974年,在总寨牌路6队设固定测报点,负责虫情测报和指导防治。1978年,增设观测点3个,每点聘用1名农民技术员进行观测。1981年观测点达到5个,测报人员增为7人。1982至1986年市测报站添置摩托车1辆和测报器材10多件,共发布《病虫情报》38期,500多份,为指导大田防治提供了依据。
  综合防治
  化学防治。1959年,推广喷雾器喷药防治。1960年有人力喷雾器168架,1968年增为1160架,1989年达28956架。1974年,推广机动喷雾器3台、6马力,1978年增为52台、145马力,1989年达到191台、441马力。60年代,使用飞机防虫3次,每次防治面积20至33万亩,防效86%至92%。70年代,飞机防虫2次,每次面积20万亩左右。1981年6月下旬,飞机防虫用农药191吨,防治面积19. 11万亩,防效96%。农药施用量,1976年240吨,1980年190吨,1985年130吨,1989年240吨。
  物理防治。70年代推广黑光灯诱蛾治虫经验,在总寨、泉湖、铧尖等地按装黑光灯4000多盏。
  生理防治。利用龟纹瓢虫、中华草蛉、食蚜蝇、蚧蛛等天敌昆虫,控制玉米、小麦、蔬菜等作物虫害。
  农业防治。主要有合理轮作倒茬,施用发酵农家肥,土壤消毒,药剂拌种,铲除杂草和病株,种植抗病品种等。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病虫情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