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农 业
第一章 发展简况
第一节 历史上的农业
酒泉市土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发展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条件。早在4000多年前,先民使用石器、铜器在讨赖河、丰乐河、白沙河畔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农耕,种植的粟黍除食用外,多余的用于酿酒。春秋至西汉前期,以游牧经济为主,也有一定面积的农业耕种。西汉武帝建郡立县后,移民屯垦,采用中原先进耕作技术,引水灌溉,“军粮饶足”。东晋,安置徙民,广开水田,中仓积粟。北魏,兴办屯垦,开辟水田,成为军粮、战马、皮毛、肉类重要产地。隋炀帝时“盛兴屯田”,徙民充军,边戍边垦,粮丰畜多。唐代,实行“均田制”,驻军屯种,唐玄宗时,河西屯田达125屯,肃州7屯,天宝八年(749)从河西收购粮食371750石,占全国收购总数的32%。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置河渠同知等官,办理农田水利,将废坏淤里水渠更立墙堰,开垦水田,授田耕种者四、五万人。大德七年(1303),又周兵戍万人,兴办屯田,形成了 “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明代,庄重兵从事屯垦,仅甘州、肃州两地卫所就有驻军72900人,实行三分守卫,七分屯垦制度,还有民屯和商屯。洪武二十五年(1392),各卫所屯田收入的展食将20%上缴国库,80%分给士卒。嘉靖二十九年(1550)肃州卫有屯田2275顷。清代,移贫民2405户至肃州开垦荒地102250亩。雍正十一年(1733)颁布《屯田条例》,在九家窑等处新开屯田,实征田赋田和新垦熟地171375亩,亩产200斤左右。雍正十二年(1734),九家窑屯田兴修水渠,试种4000亩,次年扩到万亩,两年皆丰收。民国时期,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没有新的改善,使用“二牛抬扛”,耕作粗放,干旱缺水,农作物产量低,贫苦农民不得温饱。
第二节 建国后的发展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38. 16万亩,1989年增为74. 3万亩,增长94. 71% ;粮食产量由3942万公斤增为21208万公斤,增长4. 38倍;农业产值由681万元增为12338万元,增长17. 12倍;农业收入由1958年1652万元增为18251万元,增长10. 05倍;粮食商品率由1980年37.63%, 1989年达到45.52%,提高7. 89个百分点;油料商品率由10. 2%提高到16. 75% ;甜菜商品率由85. 08%提高到88. 59% ;蔬菜商品率由78. 01%提高到83%;瓜类商品率由78. 89%提高到84. 0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58年的67元,1989年达到846元,提高11. 63倍。
部分年份农业产值构成年度 农业产值(万元) 占农林牧总产值(%) 粮食 产值 棉花油料 甜菜产值 其中 油料 蔬菜瓜类产值 水果 产值 饲料 产值 农林牧业总产值(万元)1949 681 82.05 653 13 12 11 4 8301950 702 81.63 671 14 13 12 5 8601952 977 83.22 934 16 15 22 5 11741953 1091 82.97 1029 11 10 46 5 13151957 1099 82. 88 973 43 29 74 5 4 13261958 1566 91.26 1368 28 26 162 5 3 17161962 596 74. 78 524 11 10 58 3 7971963 1016 80.19 912 26 25 75 2 1 1267续表年度 农业 产值 (万元) 占农林牧总产值(%) 粮食 产值 棉花油料 甜菜产值 其中 油料 蔬菜 瓜类 产值 水果 产值 饲料 产值 农林牧业总产值(万元)1965 1321 78.17 1172 49 48 94 5 1 16901966 1384 80.98 1222 60 55 96 5 1 17091970 1736 82. 24 1552 61 54 109 12 2 21111971 2505 77. 84 2215 103 97 171 14 2 32181975 3794 80.67 3505 115 107 141 30 3 47031976 3717 77.12 3459 118 109 111 26 3 48201980 5347 87.44 4882 224 187 205 36 61151981 6216 84. 87 5376 540 324 282 16 2 73241985 11515 82.39 7133 2765 451 1417 104 96 139761986至1989年农业产值年 度 农业产值 (万元) 占农林牧业总产值 (%) 农林牧业总产值(万元)1986 11818 77. 87 151761987 12020 75. 32 159581988 13218 79. 22 166861989 12338 76. 34 16162部 分 年 份 农 业 收 入年 度 农业收入 (万元)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农村经济总收入 (万元)1958 1652 91. 57 18041962 661 88. 96 7431963 965 87. 41 11041965 1300 79. 61 16331966 1687 77. 74 21701970 2190 84. 26 25991971 2243 78. 18 28691975 3481 78. 72 44221976 3515 78. 72 44651980 5794 81. 92 70731981 5415 80. 65 67141985 10453 66. 2 157911986 11804 46. 25 255201987 12428 44. 35 280251988 14554 46. 67 311861989 18251 49. 5 36871第二章 生产条件第一节 耕 地全市土地面积3385平方公里,折为507. 8万亩。1989年,耕地62. 91万亩,比1949年60. 15万亩增加4. 59%;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2. 39%,其中乡镇耕地61. 7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8.11%,国营农林场耕地0. 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机关单位农场耕地0. 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 89%;荒地106. 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1. 03%,其中宜农荒地29. 7万亩,宜林、宜牧荒地77. 1万亩;暂不能利用土地338. 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6. 58%。1969年有条田1. 5万亩, 1989年达到30. 23万亩,增加19. 15倍,占耕地62. 91万亩的48. 05%。
1976年保证灌溉面积为44. 38万亩,1989年达到54. 49万亩,增加22. 78%,占耕地的86. 62%。
1949年至1989年耕地构成年度 合计 (万亩) 乡镇耕地(万亩) 国营农林场耕地(万亩) 机关单位 农场耕地 (万亩) 小 计 集体耕地 农户自留地 农户耕地 1949 60. 15 60. 15 60. 15 1950 60. 15 60.15 60. 15 1951 60. 15 60. 15 60. 15 1952 60. 16 60. 12 60. 12 0. 04 1953 60. 19 60. 14 0. 01 60. 13 0. 05 1954 60. 22 60. 16 0. 38 59. 78 0. 06 续表年度 合计 (万亩) 乡镇耕地(万亩) 国营农林场耕地(万亩) 机关单位 农场耕地 (万亩) 小 计 集体耕地 农户自留地 农户耕地 1955 60. 24 60. 18 54. 64 5. 54 0. 06 1956 60. 25 60. 19 58. 11 1. 08 1 0. 06 1957 60. 29 60. 23 59. 24 0. 99 0. 06 1958 60. 3 60. 24 59. 46 0. 78 0. 06 1959 60. 34 59. 86 58. 81 1. 05 0. 48 1960 60. 36 59. 36 58.42 0. 94 1 1961 60. 36 58. 3 54. 73 3. 57 2. 06 1962 60. 36 59. 33 53. 94 5. 39 1.03 1963 60. 37 59. 98 54. 6 5. 38 0. 39 1964 60. 39 59. 96 54. 54 5. 42 0. 21 0. 221965 60. 42 59. 98 54. 8 5. 18 0. 16 0. 281966 60. 44 59. 88 55. 54 4. 34 0. 15 0. 411967 60. 46 60. 01 55. 7 4. 31 0. 16 0. 291968 60. 48 59. 96 55. 65 4. 31 0. 19 0. 331969 60. 5 59. 91 55. 76 4. 15 0. 19 0. 41970 60. 55 59. 82 55. 74 4. 08 0. 23 0. 51971 60. 59 59. 92 55. 86 4. 06 0. 23 0. 441972 60. 61 59. 91 55. 85 4. 06 0. 22 0. 481973 60. 76 60. 06 56. 04 4. 02 0. 22 0. 481974 61. 01 60. 18 56. 16 4. 02 0. 32 0. 511975 61. 75 60. 89 56. 84 4. 05 0. 36 0. 51976 61. 79 60. 82 56. 7 4. 12 0. 43 0. 54续表年度 合计 (万亩) 乡镇耕地(万亩) 国营农林场耕地 机关单位农场耕地(万亩) 小 计 集体耕地 农户自留地 农户耕地 1977 61. 79 60. 82 56. 7 4. 12 0. 43 0. 541978 61.82 60. 85 56. 73 4. 12 0. 43 0. 541979 61.84 60. 86 56. 77 4. 09 0. 44 0. 541980 63. 16 60. 95 56. 7 4. 25 0. 54 1. 671981 63. 16 60. 95 56. 52 4. 43 0. 54 1. 671982 62. 67 60. 99 52. 74 8. 25 0. 56 1. 121983 62. 67 60. 99 60. 99 0. 56 1. 121984 62. 78 61. 17 61. 17 0. 58 1. 031985 62. 32 61. 13 61. 13 0. 38 0. 811986 62.24 61. 05 61.05 0. 39 0. 81987 62. 32 61. 12 61. 12 0. 39 0. 811988 62. 96 61. 76 61. 76 0. 63 0. 571989 62. 91 61. 72 61. 72 0. 63 0. 56部分年份条田与灌溉面积年 度 条 田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 保灌面积 (万亩)1969 1. 5 1970 7. 3 1971 11. 28 1972 13. 99 1973 16. 32 续表年 度 条 田 (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 保灌面积 (万亩)1974 19. 64 1975 22. 74 1976 15. 5 61. 79 44. 381977 16. 7 61. 79 38. 731978 19. 24 61. 82 39. 081979 20. 53 61. 84 39. 591980 21. 55 62. 24 40. 141981 22. 93 63. 16 40. 971982 24. 31 62. 64 41. 371983 24. 84 62. 67 41. 551984 24. 83 62. 78 41. 711985 24. 8 62. 32 42. 021986 24.8 62. 24 42. 491987 27. 5 62. 32 52. 541988 27. 92 62. 38 52.681989 30. 23 56. 15 54. 49
第二节 投入资金
1950年至1989年由国家和乡村投入农田、水电建设资金951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7727万元,乡村自筹1783万元,建成引水渠首12座,衬砌干支渠195条,长1151公里,建小水库37座,库容1787立方米,’建小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302千瓦,建高压农电线路1290公里,低压线路733公里,农村163个村全部通电,建农灌机电井1425眼,饮水机井56眼,建水塔116座,建水窑8840座,改良盐碱地10. 38万亩,农村用电量由1958年的2. 2万度,到1989年增为1969万度,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6万亩,保灌面积增加10万亩。
第三节 农业机械
1958年,开始使用耕作、灌溉、动力等机械。1960年,农村使用载货汽车。1961至1963年,推广农副产品加工、场上作业、植保等机械。1989年,农业机械达到14140台,比1970年268台增加51. 76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4. 9万马力,比1970年0.39万马力增加62. 85倍;拖拉机由1970年56台,1989年增为9282台;农用汽车由1975年24辆增为248辆;农业机械总值由1978年1496万元增为8752万元;机耕面积由1975年38.13万亩增为49. 23万亩;机播面积由1. 04万亩增为21. 15万亩,机收面积由1. 5万亩增为5. 79万亩。第三章 作物种植第一节 粮食1989年,粮食种植面积48. 93万亩,比1949年36. 49万亩增加34. 09% ;亩产433公斤,比1949年108公斤增加3. 01倍;总产21208万公斤,比1949年3942万公斤增加4. 38倍。粮食面积占农作物面积的比例,1949年为95.62%,到 1989年降为 65.86%。
一、夏 粮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18. 56万亩,到1989年增为33. 31万亩;夏粮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由1949年的50. 86%, 1989年增为68.08%。夏粮亩产由1949年的104公斤,1989年达到393公斤,进入全国夏粮高产行列,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夏粮总产由1938万公斤增加为13088万公斤,增加5. 75倍。
小麦 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17. 51万亩,1989年增为31. 76万亩;小麦面积占夏粮面积的比重由1949年的94.34%, 1989年增为95. 35%。亩产由105公斤增为394公斤;总产由1843万公斤增为12505万公斤,增加5. 79倍。
1.春小麦 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17. 51万亩,1965年增为26. 54万亩,1989年降为26. 21万亩;亩产1949年105公斤,1965年增为134公斤,1989年达到405公斤;总产1949年为1843万公斤,1965年增为3549万公斤,1989年达到10605万公斤。春小麦面积占小麦面积的比重,由1965年的99. 18%,1989 年降为 82. 53%。
2.冬小麦 1964年试种0. 1万亩,亩产140公斤,总产14万公斤。1965年种植面积增为0. 22万亩,亩产118公斤,总产26万公斤。1989年播种5. 55万亩,比1965年增加24. 23倍;亩产342公斤,比春小麦亩产405公斤低63公斤;总产1900万公斤,比1965年增加72. 08倍。冬麦面积占小麦面积的比重,由1965年的0.82%, 1989年增为17.47%。
二、夏杂粮主要有蚕豆、豌豆、扁豆、大麦等1949年,种植面积1.05万亩,占夏粮面积的5. 66% ;亩产90公斤,比小麦亩产低15公斤;总产95万公斤。1989年,种植面积1.55万亩,比1949年增加47.62%,占夏粮面积的4.65%,比1949年低1.01个百分点;亩产376公斤,比小麦低18公斤;总产583万公斤,比1949年增加5. 14倍。
部分年份粮食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49 36. 49 95. 62 108 3942 38. 161950 36. 79 95. 61 110 4056 38. 481952 46. 75 95. 76 121 5640 48. 821953 46. 82 96. 44 128 5994 48. 551957 48. 17 90. 78 105 5055 53. 061958 51. 93 90. 88 136 7066 57. 141962 44. 03 92. 23 60 2642 47. 741963 43. 91 92. 58 107 4700 47. 431965 46. 44 91. 69 130 6050 50. 651966 48. 28 90. 82 135 6498 53. 161970 48. 06 89. 97 166 7959 53. 421971 47. 87 90. 08 171 8175 53. 141975 50. 14 91. 65 259 12978 54. 711976 52. 07 91. 88 252 13117 56. 671980 51. 27 90. 57 347 17775 56. 611985 44. 37 61. 6 433 19219 72. 031989 48. 93 65. 86 433 21208 74. 3部分年份夏粮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49 18. 56 48. 64 104 1938 38. 161950 18. 71 48. 62 107 1995 38. 481952 24. 65 50.49 119 2932 48. 821953 27. 11 55. 84 128 3478 48. 551957 30. 78 58. 01 109 3368 53. 061958 32. 06 56. 11 144 4616 57. 141962 29. 9 62. 63 61 1822 47. 741963 28. 04 59. 12 109 3048 47. 431965 29. 31 57. 87 135 3959 50. 651966 30. 62 57. 6 127 3886 53. 161970 32. 7 61. 21 178 5825 53. 421971 32. 92 61. 95 172 5675 53. 141975 30. 57 55. 88 231 7063 54. 711976 26. 64 47. 01 236 6299 56. 671980 32. 86 58. 05 342 11233 56. 611985 31. 44 43. 65 424 13329 72. 031989 33. 31 44. 83 393 13088 74. 3部分年份春小麦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49 17. 51 45. 89 105 1843 38. 16续表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50 17. 65 45. 87 107 1896 38. 481952 22. 73 46. 56 120 2728 48. 821953 25. 78 53. 1 129 3327 48. 551957 29. 07 54. 79 109 3179 53. 061958 28. 24 49. 42 148 4186 57. 141962 28. 18 59. 03 62 1735 47. 741963 26. 39 55. 64 109 2872 47. 431965 26. 76 52. 83 134 3575 50. 651966 26. 59 50. 02 124 3307 53. 161970 28. 79 53. 89 176 5077 53. 421971 27. 93 52. 56 173 4830 53. 141975 27. 88 50. 96 232 6470 54. 711976 24. 48 43. 2 231 5667 56. 671980 30. 79 54. 39 347 10672 56. 611985 28. 84 40. 04 442 12743 72. 031989 31. 76 42. 74 394 12505 74. 3部分年份春小麦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小麦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产 (万公斤)1949 17. 51 100 105 18431965 26. 54 99. 18 134 35491970 28. 59 99. 31 177 5047续表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小麦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产 (万公斤)1971 27.15 97. 21 173 46951980 22. 05 71. 61 374 82531985 20 69. 35 472 94461989 26.21 82. 53 405 10605部分年份冬小麦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小麦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产 (万公斤)1965 0. 22 0. 82 118 261970 0. 2 0. 69 150 301971 0. 78 2. 79 173 1351980 8. 74 28. 39 277 24191985 8. 84 30. 65 373 32971989 5. 55 17. 47 342 1900部分年份夏杂粮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49 1.05 2. 75 90 95 38. 161950 1.06 2. 75 93 99 38. 481952 1. 92 3. 93 106 204 48. 821953 1. 33 2. 74 114 151 48. 551957 1. 71 3. 22 111 189 53. 06续表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58 3. 82 6. 69 113 430 57. 141962 1. 72 3. 6 51 87 47. 741963 1. 65 3.48 107 176 47. 431965 2. 55 5. 04 151 384 50. 651966 4. 03 7. 58 144 579 53. 161970 3. 91 7. 32 191 748 53. 421971 4. 99 9. 39 169 845 53. 141975 2. 69 4. 92 220 593 54. 711976 2. 16 3. 81 293 632 56. 671980 2. 07 3. 66 271 561 56. 611985 2. 6 3. 61 225 586 72. 031989 1. 55 2. 09 376 583 74. 3三、秋粮1989年种植15. 62万亩,比1949年17. 93万亩减少2. 31万亩,占粮食面积的31.92%,比1949年的49.14%低17. 22个百分点;亩产520公斤,比夏粮393公斤多127公斤,比1949年增408公斤;总产8120万公斤,比1949年2004万公斤增加3. 05倍。
玉米 1954年试种200亩,亩产125公斤,总产2. 5万公斤。1957年扩为0.17万亩,亩产118公斤,总产20万公斤。1989年,种植13. 94万亩,比1957年增加13. 77万亩,亩产541公斤,比1957年增加423公斤,总产7538万公斤,比1957年增加375.9倍。玉米面积占秋粮面积的比例,由1965年的11. 56%,1989 年增为 89. 24%。谷子 1989年种植0. 3万亩,比1949年的8. 75万亩减少8. 45万亩,占秋粮面积的1. 92%,比1949年的48.8%降低46. 88个百分点;亩产263公斤,比秋粮520公斤低257公斤,比1949年120公斤高出143公斤;总产79万公斤,比1949年1047万公斤减少968万公斤。
洋芋 1989年种植1. 24万亩,比1949年的0. 74万亩增加0. 5万亩,占秋粮面积的7. 94% ,比1949年的4. 13%高出3. 81个百分点;亩产340公斤,比秋粮520公斤低180公斤,比1949年145公斤高出195公斤;总产422万公斤,比1949年107万公斤增加315万公斤。
四、秋杂粮主要有高梁、大豆、糜子等。1989年种植0.14万亩,比1949年的8. 44万亩减少8.3万亩,占秋粮面积的0.9%,比1949年的47.07%低46. 17个百分点;亩产579公斤,比1949年的101公斤增加478公斤;总产81万公斤,比1949年850万公斤减少769万公斤。
部分年份秋粮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49 17. 93 46. 98 112 2004 38. 161950 18. 08 46. 99 114 2061 38. 481952 22. 1 45. 27 123 2708 48. 821953 19. 71 40. 6 128 2516 48. 551957 17. 39 32. 77 97 1687 53. 061958 19. 87 34. 77 123 2450 57. 141962 14. 13 29. 6 58 820 47. 741963 15. 87 33. 46 104 1652 47. 431965 17. 13 33. 82 122 2091 50. 651966 17. 66 33. 22 148 2612 53. 161970 15. 36 28. 76 139 2134 53. 42续表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71 14. 95 28. 13 167 2500 53. 141975 19. 57 35. 77 302 5915 54. 711976 25. 43 44. 87 268 6818 56. 671980 18. 41 32. 52 355 6542 56. 611985 12. 93 17. 95 456 5890 72. 031989 15. 62 21. 03 520 8120 74. 3部分年份玉米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57 0. 17 0. 32 118 20 53. 061958 1. 84 3. 22 180 332 57. 141962 0. 16 0. 34 119 19 47. 741963 0. 19 0. 4 258 49 47. 431965 1. 98 3. 91 215 426 50. 651966 3. 59 6. 75 241 864 53. 161970 2. 76 5. 17 234 646 53. 421971 4. 88 9. 18 218 1066 53. 141975 16. 15 29. 52 310 5014 54. 711976 22. 06 38. 93 287 6323 56. 671980 15. 68 27. 7 383 6013 56. 611985 9. 96 13. 83 499 4971 72. 031989 13. 94 18. 76 541 7538 74. 3部分年份谷子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49 8. 75 22. 93 120 1047 38. 161950 8.83 22. 95 122 1078 38. 481952 10. 11 20. 71 123 1245 48. 821953 9. 8 20. 19 118 1157 48. 551957 6. 84 12. 89 100 687 53. 061958 7. 94 13. 9 127 1010 57. 141962 9. 13 19. 12 59 541 47. 741963 9. 44 19. 9 107 1013 47. 431965 8. 34 16. 46 138 1148 50. 651966 9. 03 16. 99 146 1317 53. 161970 8. 94 16. 74 129 1154 53. 421971 7. 76 14. 6 143 1111 53. 141975 3. 21 5. 87 230 738 54. 711976 1. 84 3. 25 187 344 56. 671980 2. 51 4. 43 175 438 56. 611985 1. 43 1. 98 224 321 72. 031989 0. 3 0. 41 263 79 74. 3部分年份洋芋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49 0. 74 1. 94 145 107 38. 161950 0. 74 1. 92 147 109 38. 48续表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52 1. 27 2. 6 161 204 48. 821953 1. 7 3. 5 162 276 48. 551957 2. 79 5. 26 116 324 53. 061958 2. 99 5. 23 149 447 57. 141962 0. 53 1. 11 102 54 47. 741963 0. 46 0. 97 135 62 47. 431965 0. 86 1. 7 92 79 50. 651966 0. 55 1. 03 78 43 53. 161970 0. 73 1. 37 104 76 53. 421971 0. 61 1. 15 113 69 53. 141975 0. 07 0. 13 157 11 54. 711976 0. 23 0. 4 161 37 56. 671980 0. 17 0. 3 247 42 56. 611985 1. 46 2. 03 328 479 72. 031989 1. 24 1. 67 340 422 74. 3部分年份秋杂粮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49 8. 44 22. 11 101 850 38.161950 8. 51 22. 12 103 874 38.481952 10. 72 21. 96 117 1259 48. 82续表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53 8. 21 16. 91 132 1083 48.551957 7. 59 14. 3 86 656 53. 061958 7. 1 12. 42 93 661 57. 141962 4. 31 9. 03 48 206 47. 741963 5. 78 12. 19 91 528 47. 431965 5. 95 11. 75 74 438 50. 651966 4. 49 8. 45 86 388 53. 161970 2. 93 5. 48 88 258 53. 421971 1. 7 3. 2 149 254 53. 141975 0. 14 0. 25 1086 152 54. 711976 1. 3 2. 29 88 114 56. 671980 0. 05 0. 09 980 49 56. 611985 0. 08 0. 11 1488 119 72. 031989 0. 14 0. 19 579 81 74. 3第二节 经济作物1989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 37万亩,比1949年的1. 67万亩增加23. 7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34.14%,比1949年的4.38%高出29.76个百分点。
油料 1989年种植3. 23万亩,比1949年1.17万亩增2. 06万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38.78%,比1949年的93.6%低54.82个百分点;亩产128公斤,比1949年的45公斤高出83公斤;总产412万公斤,比1949年的53万公斤增加6. 77倍。
甜菜 1958年试种600亩,亩产658公斤,总产38万公斤。1960年扩为0. 16万亩,亩产252公斤,总产40万公斤。1961至1971年零星种植100至500亩。1972至1980年种植1300至2400亩。1981至1983年扩大为7100亩至9400亩。1989年,种植4. 64万亩,比1958年增加4. 58万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55. 7% ,比1958年的2. 36%高出53. 34个百分点;亩产3187公斤,比1958年的633公斤高出2554公斤;总产14788万公斤,比1958年的38万公斤增加388. 16倍。
棉花 1949至1957年,零星种植100至500亩。1958年,扩为2900亩。因无收获,1959年停种。1971至1974年,种植700至2000亩,1975年后种植100亩左右。亩产,1957年16公斤为最高。总产,1971年1. 08万公斤为最高。
大麻等作物 1989年种植0.46万亩,比1949年的0. 07万亩增加0. 39万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5.52%,比1949年的5.6%低0.08个百分点。
瓜类 1989年种植0. 61万亩,比1980年的0. 27万亩增加0. 34万亩,占瓜菜面积的11. 8%,比1980年的14. 36%低2. 56个百分点;亩产5344公斤,比1980年的1474公斤高出3870公斤;总产3260万公斤,比1980年的398万公斤增加7. 19倍。
蔬菜 1989年种植4. 56万亩,比1980年的1. 61万亩增加2. 95万亩,占瓜菜面积的88.2%,比1980年的85.64%高出2. 56个百分点;亩产4118公斤,比1980年的1616公斤高出2502公斤;总产18778万公斤,比1980年的2601万公斤增加6. 22倍。
饲料等作物 1989年种植11. 87万亩,比1957年的0.47万亩增加11. 4万亩,占瓜菜、饲料作物面积的69.66%,比1980年的9.18%高出60.48个百分点。
部分年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年 度 种植面积 占总种植面积 种植总面积 (万亩) (%) (万亩)1949 1. 67 4. 38 38. 161950 1. 69 4. 39 38. 481952 2. 07 4. 24 48. 82续表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面积 (%)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53 1. 73 3. 56 48. 551957 4. 89 9. 22 53. 061958 5. 21 9. 12 57. 141962 3. 71 7. 77 47. 741963 3. 52 7. 42 47. 431965 4. 21 8. 31 50. 651966 4. 88 9. 18 53. 161970 5. 36 10. 03 53. 421971 5. 27 9. 92 53. 141975 4. 57 8. 35 54. 711976 4. 6 8. 12 56. 671980 5. 34 9. 43 56. 611985 27. 66 38. 4 72. 031989 25. 37 34. 14 74. 3部分年份油料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49 1. 17 30. 7 45 53 38. 161950 1. 18 3. 07 45 53 38.481952 1. 24 2. 54 55 68 48. 821953 0. 8 1. 65 55 44 48. 551957 2. 33 4. 39 45 105 53. 06续表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58 2. 18 3. 82 45 98 57. 141962 1. 64 3. 44 23 37 47. 741963 2 4. 22 45 90 47. 431965 2. 84 5. 61 61 173 50. 651966 3. 19 6 63 200 53. 161970 3. 19 5. 97 62 198 53. 421971 3. 2 6. 02 52 167 53. 141975 2. 67 4. 88 69 184 54. 711976 2. 55 4. 5 73 186 56. 671980 3. 06 5. 4 96 295 56. 611985 3. 84 5. 33 125 479 72. 031989 3. 23 4. 35 128 412 74. 3部分年份甜菜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58 0. 06 0. 11 633 38 57. 141962 0. 01 0. 02 500 5 47. 741970 0. 05 0. 09 940 47 53. 421971 0. 05 0. 1 660 33 53. 141975 0. 07 0. 13 1171 82 54. 711976 0. 19 0. 33 647 123 56. 671980 0. 17 0. 3 3588 610 56. 61续表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85 4. 64 6. 44 3468 16092 72. 031989 4. 64 6. 24 3187 14788 74. 3部分年份大麻等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面积 (%)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49 0. 07 0. 18 38. 161950 0. 07 0. 18 38. 481952 0. 06 0. 12 48. 821953 0. 05 0. 1 48. 551957 0. 12 0. 23 53. 061958 0. 01 0. 01 57. 141962 0. 01 0. 02 47. 741963 1965 0. 01 0. 02 50. 651966 0.01 0. 02 53. 161970 1971 0. 01 0. 02 53. 141975 0. 03 0. 05 54. 711976 0. 1 0. 18 56. 671980 0. 04 0. 07 56. 611985 0. 21 0. 29 72. 031989 0. 46 0. 62 74. 3部分年份瓜类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瓜蔬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1980 0. 27 14. 36 1474 3981985 0. 83 19. 3 3143 26091989 0. 61 11. 8 5344 3260部分年份蔬菜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瓜蔬种植 面积(%) 亩 产 (公斤) 总 产 (万公斤)1980 1. 61 85. 64 1616 26011985 3. 47 80. 7 3700 128391989 4. 56 88.2 4118 18778部分年份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瓜蔬种植面积 (%)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57 0. 47 0. 89 53. 061958 0. 41 0. 72 57. 141962 0. 02 0. 04 47. 741963 0. 05 0. 1 47. 431965 0. 06 0. 12 50. 651966 0. 11 0. 21 53. 161970 0. 19 0. 36 53. 421971 0. 19 0. 36 53. 141975 0. 23 0. 42 54. 711976 0. 09 0. 16 56. 671980 0. 19 0. 34 56. 61续表年 度 种植面积 (万亩) 占总种植面积 (%) 种植总面积 (万亩)1985 14. 67 20. 37 72. 031989 11. 87 15. 97 74. 3第三节 良种引进粮食品种 50年代引进白玉皮、陕西红、阿夫、阿勃、欧柔、甘麦8号、甘麦12号、兰州红等春麦品种;乌克兰、太原等冬麦品种;金皇后、白马牙、小班辈、维尔42等玉米品种。60年代引进张春9号、甘春11号、新疆133、维尔156等粮食品种20个。70年代引进甘麦23号、青春5号等春麦品种90个。80年代引进甘春15号、张冬29号、新冬5号、酒单3号、中单2号等粮食品种38个。1989年,种植甘春11号、15号,武春1号,张春11号等春麦品种的面积占92% ;种植张冬29号、新疆133、矮杆7号等冬麦品种面积5.1万亩,占冬麦全部面积5. 55万亩的91.89%;种植玉米杂交种酒单2号、3号,中单2号,京早7号,单玉13号等良种13. 94万亩,普及率达100%。
油料品种 引进的胡麻良种有宁夏大粒、定西4号、甘亚4号、蒙选198、天亚2号等19个。1989年,以天亚2号为主体品种。
甜菜品种 先后引进工农2号、石甜1号等品种。1989年,种植工农2号、石甜1号良种的面积4. 64万亩,普及率达100%。
西瓜品种 1973年引进苏联3号,1975年引进旭东瓜,1983至1986年引进昌蜜红、早花、红优2号、火洲1号等品种20多个,1989年,以红优2号、早花、火洲1号、郑杂5号为主体品种。
蔬菜品种 引进兰州线茄、银川海茄等品种6个,引进北京青椒、吉林3号、旅大园椒、保加利亚尖椒、甘谷线椒、银川羊角椒、猪大肠等品种22个,引进番茄品种北京10号、矮红锦、新丰黄等15个,引进白菜品种大翻心、小翻心、烟台包心等品种22个,引进牛心甘兰、中甘11号、丹麦菜花、瑞士小雪球等甘兰品种16个,引进萝卜品种北京心里美、翘头青、斑鸠嘴等品种14个,引进大蒜、大葱、洋葱、菲菜品种11个,引进箭杆笋、六叶笋、铁杆芹等品种5个,引进黄瓜品种8个,引进南瓜、冬瓜等品种7个,引进刀豆、豇豆品种10个,引进洋芋品种7个,引进菠菜、茴香、苋菜、洋姜等品种8个。1989年,种植蔬菜品种达190多个。
第四节 技术推广50年代开始,引进与推广石砂田栽培技术、药剂拌种、施用硫酸铵、种植绿肥、高温堆肥、作物间作套种、小麦适时早播、土肥秋施、作物生长期追施化肥、8%硫酸铵和10%小苏打拌种、作物轮作倒茬、合理密植、小麦种子浸种催芽、小麦在拔节前镇压、抑制小麦倒伏、玉米、小麦“干楼湿锄”保墒抗旱、修建太阳能温室蔬菜育苗等新技术20项。推广木制、铁制拌种器、双轮双铧犁、七寸步犁、山地犁、手摇喷粉器、手提式喷雾器、机动犁、镇压器、园盘耙、钉齿耙、马拉收割机等机耕、机播新农具共20项。
60年代,推广施用过磷酸钙和氮、磷混合施肥。使用植物生长素“九二〇”、菌肥“5406”,洋芋芽栽和实生苗栽培技术。推广畜力6行播种机、手摇玉米脱粒机、7行马拉播种机、7行机动播种机等10多项新技术。
70年代,着重总结推广小麦、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改革耕作制度,如改耧种为犁种,改粗种为细种,改撒粪为溜粪,改一次追肥为多次追肥,改薅草为锄草,扩大间作套种,扩大高产作物,扩大砂田,扩大带状种植,扩大复种绿肥等,推广塑料大棚栽培蔬菜、硝酸稀土肥料、小麦叶面喷磷、燕麦敌除草等技术20多项。推广16行悬挂式播种机、饲料粉碎机、铡草机、扬场机、小麦割晒机、玉米点播机、玉米中耕除草机、玉米脱粒机、种子精选机等新机具10多项。
80年代,引进蔬菜、玉米地膜覆盖、氮、磷配比施肥、三十烷醇、植物生长剂使用、抗旱剂推广、“节水增产”、“节种增产”等技术10多项。推广畜力中耕除草机、大麦、瓜子精选机、玉米点播施肥铺膜机、牧草种子精选机、玉米烘干机等机具10多项。
1953年开始用化肥,至1989年,化肥品种由硫酸铵1种,发展为碳酸铵、氨水、硫酸钾、过磷酸钙、硝酸铵、尿素、复合肥等15种,数量由1956年63吨,1989年增为3. 4万吨。部分年份化肥施用量年度 化肥施 '用量 (吨) 亩均 (公斤) 农作物种植面积(万亩) 备 注1958 334 0. 58 57. 14 1956年施用化肥63吨 1957年施用化肥95吨 1985年施化肥2. 89万吨 其中氮肥1.93万吨 磷肥0. 44万吨 复合肥0.48万吨 其他化肥0. 04万吨1962 589 1.23 47. 74 1963 1007 2. 12 47. 43 1965 2462 4. 86 50. 65 1966 4402 8. 28 53. 16 1970 7891 14. 77 53. 42 1971 12985 24. 44 53. 14 1989年施化肥3. 4万吨 其中氮肥2. 17万吨 磷肥0. 44万吨 复合肥0. 77万吨 其他化肥0. 02万吨1975 44660 81. 63 54. 71 1976 34800 61. 41 56. 67 1980 41100 72. 6 56. 61 1981 44200 78. 51 56. 3 1985 28900 40. 12 72. 03 1986 29337 40. 23 72. 92 1987 30133 41. 03 73. 45 1988 30368 42. 35 71. 71 1989 34000 45. 76 74. 3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据1958年普查,农作物病害11种,虫害38种。1981年普查,病害增为78种,虫害185种。粮食病虫害主要有小麦腥黑穗病、小麦全蚀病、小麦黄矮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线虫病、玉米丝黑穗病、糜谷黑穗病、洋芋坏腐病、蚕豆根腐病、小麦蚜虫、小麦蝽蟓、小麦红蜘蛛、小麦金针虫、小麦大绿夜蝉、玉米地老虎、玉米夜蛾、蚕豆夜蛾、豌豆夜蛾等2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萎蔫病、甜菜褐斑病、胡麻漏油虫、甜菜象䖬等。瓜类、蔬菜主要有瓜类白粉病、瓜类霜霉病、瓜类病毒病、西瓜枯萎病、西瓜疸疽病、甜瓜花叶病、黄瓜霜霉病、蔬菜地老虎、甘兰夜蛾、蚜虫、菜青虫、大绿叶蝉、潜叶蝇、小菜蛾、葱蒜根蛆等20多种。农作物受病虫危害,常年产量损失5%~15%,大发生年份,损失15%~30%。50年代,小麦腥黑穗病连年发生,发病面积50%左右,病株达5%至30%。70年代,小麦全蚀病发病面积30%上下,病株15%至30%。1980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病12. 7万亩,玉米减产155万公斤。1987年,小麦蚜虫、黄矮病大发生,危害面积9.57万亩,占种植面积32.34万亩的29.59%,小麦减产825万公斤。
预测预报1958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1974年,在总寨牌路6队设固定测报点,负责虫情测报和指导防治。1978年,增设观测点3个,每点聘用1名农民技术员进行观测。1981年观测点达到5个,测报人员增为7人。1982至1986年市测报站添置摩托车1辆和测报器材10多件,共发布《病虫情报》38期,500多份,为指导大田防治提供了依据。
综合防治化学防治。1959年,推广喷雾器喷药防治。1960年有人力喷雾器168架,1968年增为1160架,1989年达28956架。1974年,推广机动喷雾器3台、6马力,1978年增为52台、145马力,1989年达到191台、441马力。60年代,使用飞机防虫3次,每次防治面积20至33万亩,防效86%至92%。70年代,飞机防虫2次,每次面积20万亩左右。1981年6月下旬,飞机防虫用农药191吨,防治面积19. 11万亩,防效96%。农药施用量,1976年240吨,1980年190吨,1985年130吨,1989年240吨。
物理防治。70年代推广黑光灯诱蛾治虫经验,在总寨、泉湖、铧尖等地按装黑光灯4000多盏。
生理防治。利用龟纹瓢虫、中华草蛉、食蚜蝇、蚧蛛等天敌昆虫,控制玉米、小麦、蔬菜等作物虫害。
农业防治。主要有合理轮作倒茬,施用发酵农家肥,土壤消毒,药剂拌种,铲除杂草和病株,种植抗病品种等。第四章 商品量第一节 粮食1958年,缴公粮482万公斤,出售给国家的粮食2835万公斤,合计3317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7066万公斤的46. 94%。1980年,缴公粮386万公斤,出售粮食6303万公斤,合计6689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17775万公斤的37. 63%。1989年,出售粮食9654万公斤,比1958年增加1. 91倍,比1980年增长44.33%;商品率45.52%,比1958年低1. 42个百分点,比1980年高7. 89个百分点。
部分年份粮食商品量项 目 1958 年 1965 年 1970 年 1975 年 1980 年 1985 年 1989 年总产量 (万公斤) 7066 6050 7959 12978 17775 19219 21208商品量 (万公斤) 3317 1154 1991 4805 6689 8576 9654其中 公粮 482 393 392 389 386 636 出售 2835 761 1599 4416 6303 7940 9654商品率 (%) 46. 94 19. 07 25. 02 37. 02 37. 63 44. 62 45.52第二节 油料、甜菜油料 1958年,出售给国家的油料25万公斤,占油料产量98万公斤的25.51%。1980年,出售油料30万公斤,占油料产量295万公斤的10.2%。1989年,出售油料69万公斤,比1958年增加1.76倍,比1980年增加1.3倍;商品率16. 75%,比1958年低8.76个百分点,比1980年高6.55个百分点。
甜菜 1980年,出售519万公斤,占甜菜产量610万公斤的85. 08%。1989年,出售13100万公斤,占甜菜产量14788万公斤的88.59%,比1980年高出3. 51个百分点。
部分年份油料商品量项 1958 年 1965 年 1970 年 1975 年 1980 年 1985 年 1989 年总产量 (万公斤) 98 173 198 184 295 479 412商品量 (万公斤) 25 28 27 20 30 32 69商品率 (%) 25. 51 16. 18 13. 64 10. 87 10. 2 6. 68 16. 75部分年份甜菜商品量项 目 总产量(万公斤) 商品量 (万公斤) 商 品 率(%)1980 年 610 519 85. 081989 年 14788 13100 88. 59第三节 瓜类、蔬菜瓜类 1980年,出售314万公斤,占瓜类产量398万公斤的78. 89%。1989年,出售2739万公斤,占瓜类产量3260万公斤的84. 02%,比1980年高5. 13个百分点。
蔬菜 1980年,出售2029万公斤,占蔬菜产量2601万公斤的78. 01%。1989年,出售15586万公斤,占蔬菜产量的83%,比1980年高出4. 99个百分点。第五章 收益分配第一节 粮食分配1958年,参加分配的粮食7058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7066万公斤的99.89%,其中交售公购粮3114万公斤,占粮食分配总数的44.12%;籽种、饲料等留粮989万公斤,占粮食分配总数的14.01%;农民口粮2955万公斤,占分配总数的41.87%;人均口粮197公斤。
1989年,粮食分配总数20572万公斤,比1958年增加1.91倍,占粮食总产量21208万公斤的97%,其中出售粮食9013万公斤,占分配总数的43.81%,比1958年低0.31个百分点;籽种、饲料等留粮6869万公斤,占分配总数的33.39%,比1958年高19.38个百分点;农民口粮4690万公斤,占分配总数的22.8%,比1958年低19.07个百分点;人均口粮200公斤,比1958年增加3公斤。
部分年份粮食分配项 目 1958 年 1970 年 1980 年 1985 年 1989 年粮食分配合计(万公斤) 7058 7265 16737 18806 20572一、公购粮(万公斤) 3114 1881 6646 8064 9013占分配粮食(%) 44. 12 25. 89 39. 71 42. 88 43. 81二、籽种饲料等(万公斤) 989 1594 3455 3439 6869占分配粮食(%) 14.01 21. 94 20. 64 18. 29 33. 39三、农民口粮(万公斤) 2955 3790 6636 7303 4690占分配粮食(%) 41.87 52. 17 39. 65 38. 83 22.8人均口粮(公斤) 197 212 329 352 200第二节 现金分配1958年,参加分配的金额129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804万元的71.62%,其中国家税收161万元,占分配金额的12.46%;集体提留134万元,占分配金额的10. 37%;农民收入997万元,占分配金额的77. 17%;人均收入67元。
1989年,参加分配的金额1984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6871万元的53.81% ,其中国家税收670万元,占分配金额的3.38% ,比1958年低9.08个百分点;集体提留731万元,占分配金额的3.68%,比1958年低6.6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18441万元,占分配金额的92.94%,比1958年高15.77个百分点;人均收入846元,比1958年增11.63倍。
部分年份国家税收年 度 国家税收 (万元) 占收益分配总额 (%)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总额(万元)1958 161 12. 46 12921962 69 14. 9 4631963 83 10. 63 7811965 96 7. 88 12191966 111 6. 86 16191970 110 6. 2 17751971 109 5. 71 19081975 111 4. 59 24211976 112 4. 69 23871980 115 2. 5 45971981 111 2. 79 39801985 337 2. 89 11651续表年 度 国家税收 (万元) 占收益分配总额 (%)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总额(万元)1986 680 4. 29 158321987 693 3. 97 174321988 635 3. 38 187551989 670 3. 38 19842部分年份集 体提留年 度 集体提留 (万元) 占收益分配总额 (%) 收益分配总额 (万元)1958 134 10. 37 12921962 20 4. 32 4631963 52 6. 66 7811965 114 9. 35 12191966 251 15. 5 16191970 220 12. 39 17751971 219 11. 48 19081975 446 18. 42 24211976 419 17. 55 23871980 658 14. 31 45971981 407 10. 23 39801985 349 3 116511986 522 3. 3 158321987 646 3. 71 174321988 671 3. 58 187551989 731 3. 68 19842部分年份农民收入年 度 农民收入 (万元) 占收益分配总额 (%) 人均收入 (元) 参加分配人数 (万人) 收益分配总额 (万元) 1958 997 77. 17 67 14. 99 1292 1962 374 80. 78 28 13. 58 463 1963 646 82. 71 48 13. 58 781 1965 1009 82. 77 69 14. 64 1219 1966 1257 77. 64 83 15. 11 1619 1970 1445 81. 41 81 17. 9 1775 1971 1580 82. 81 86 18. 43 1908 1975 1864 76. 99 93 20. 04 2421 1976 1856 77. 76 92 20. 28 2387 1980 3824 83. 19 190 20. 11 4597 1981 3462 86. 98 170 20. 35 3980 1985 10965 94. 11 529 20. 73 11651 1986 14630 92. 41 701 22. 58 15832 1987 16093 92. 32 754 23. 12 17432 1988 17449 93. 04 811 23. 13 18755 1989 18441 92. 94 846 23. 45 19842 第六章 农业机构第一节 管理机构50年代,由建设科、农业科、农林科、农林水牧局管理农业生产。
60年代,设农林局、农业局、农管站管理农业。
70年代,由农林牧局管理农业。
80年代,设农牧业局主管农业。1989年,有职工28人,设4股1室。辖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工作站、经营管理站、种子公司、丁家坝园艺场、玉米原种场。
第二节 事业机构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1955年成立,职工10人,其中技术人员7人。1956年6月,设清水、金佛寺、总寨、临水等区站7个,县站和区站共有职工42人,其中技术人员36人。1957年,职工增为45人,其中技术人员37人。1958年,市站和区站职工减为29人,其中技术人员24人。1959年,区站撤销,人员调入市站,有职工43人,其中技术人员36人。1962年,市站职工减为10人,其中技术人员8人。1968年12月,农技站撤销。1971年,农技站恢复,职工5人。1978年,职工增为10人。1983年,职工28人,其中技术人员26人。1989年,职工40人,其中农艺师6人、助理农艺师9人、技术员3人。
市经营管理站 原为会计辅导站,建于1955年,人员2人。1965年,人员4人。“文革”期间撤销,由农管站设1名专业干部办理农村粮食、现金收益分配工作。1978年10月,经营管理站成立,人员3人。1984年,增为5人。1989年,人员增为8人,其中农业经济师1人、助理农经师1人、技术员5人。
市种子公司 原为种子管理站,建于1958年,职工6人,1962年撤销。1974年12月,种子工作站恢复,人员4人,其中技术人员2人。1978年9月,改为种子公司,人员5人,其中技术人员2人。1983至1984年,建清水、金佛寺、上坝、二墩供种站4处,1987年在市区设种子供应门市部2处。1989年,职工增为57人,其中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17人、技术员3人。
酒泉农垦公司 前身为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11师,于1963年10月在酒泉成立并筹建。管理酒泉边湾农场、酒泉拖拉机修配厂、酒泉综合加工厂、勘测设计处。1970年3月,师部迁至玉门官庄,辖7个农业团、酒泉祁连山制药厂等企业3户。1975年3月,更名为酒泉地区农垦局。1979年,改为酒泉农垦分局。1984年1月,易名为酒泉农垦公司。1987年9月,由玉门迁入酒泉。1989年,公司设科室9个,辖酒泉下河清农场等7个农场、酒泉拖拉机修配厂、祁连山制药厂、农垦贸易中心、农机供应站等企业15个。
第三节 农场省办农场 1955年,设省办农场2个,人数2022人,职工126人,耕地0.75万亩,汽车2辆。1964年,农场增为5个,人数2533人,职工861人,耕地3万亩,播种面积1.49万亩,其中粮食1.27万亩,粮食总产123万公斤;油料991亩,油料总产2. 13万公斤。饲养大畜824头,养猪287头,养羊3561只拥有农用拖拉机8台、360马力,汽车9辆。1966年,农场减为2个,人数2598人,职工728人,耕地2. 35万亩,播种1.52万亩,其中粮食1.32万亩,粮食总产101万公斤;油料580亩,总产2. 8万公斤。养大牲畜933头,养猪488头,养羊3068只。拖拉机8台、360马力,汽车6辆。1970至1971年农场停办。
县办农场 1955年,设县办农场1个,职工12人,耕地350亩,播种247亩,其中粮食247亩,总产4万公斤,养大牲畜9头,养猪150头,养羊141只。1964年,农场2个,人数590人,职工272人,耕地0.22万亩,播种0. 2万亩,其中粮食0. 16万亩,总产26万公斤;油料123亩,总产1万公斤。大牲畜228头,猪143头,羊945只。1975年,农场3个,人数700,职工393人,耕地0.27万亩,播种0.23万亩,其中粮食0.17万亩,总产42万公斤;油料89亩,总产1万公斤。大牲畜209头,猪445头,羊668只,拖拉机6台,171马力,1989年,农场2个,人数1128人,职工296人,耕地0. 34万亩,播种0.25万亩,其中粮食0.2万亩,总产26万公斤;油料200亩,总产2万公斤。大牲畜240头,猪900头,羊284只,拖拉机20台,375马力,汽车4辆。
丁家坝园艺场 位于城西12公里,1959年建立,1966年12月改为新建园艺场,1976年恢复原名。1959至1962年,耕地1174亩,农作物播种面积954亩。其中粮食面积499亩,总产5. 71万公斤;蔬菜面积414亩,总产37. 5万公斤;油料41亩,总产0.69万公斤。果园18亩。1963至1983年,耕地1715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362亩。其中粮食面积986亩,总产21. 11万公斤;蔬菜面积250亩,总产42. 62万公斤;油料79亩,总产0. 78万公斤。果园1541亩,总产14万公斤。1984至1986年,耕地1960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129亩。其中粮食面积385亩,总产10. 37万公斤;蔬菜面积225亩,总产59万公斤;油料面积120亩,总产1. 6万公斤。果园1574亩,总产55万公斤。1989年,耕地2000亩,播种面积1200亩,其中粮食500亩,总产8万公斤;蔬菜200亩,总产80万公斤;油料100亩,总产1万公斤。果园1400亩,总产85万公斤。大牲畜450头,其中奶牛106头,产牛奶25万公斤。养猪450头,出栏100头。汽车4辆,拖拉机3台,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总收入220万元,比1959年8. 45万元增加25. 04倍,比1986年139. 54万元增加57.66%。利润17万元,比1980年7. 06万元增加1.41倍,比1986年10. 93万元增加55. 54%。职工由1959年298人,1989年减为176人。
市玉米原种场 位于城东南30公里,1973年在县“五七”干校的基础上建为县良种猪繁殖场。1979年8月,更名为良种繁殖场。1983年7月,扩建为县玉米原种场。1986年,改为市玉米原种场。1974至1983年,耕地784亩,播种粮食605亩,总产32.64万公斤,其中小麦、玉米等良种3.76万公斤。1984至1986年,耕地858亩,种植粮食621亩,总产16.73万公斤,其中小麦、玉米等良种13.51万公斤,1989年,耕地1400亩,播种粮食等876亩,总产24.95万公斤,其中小麦、玉米等良种17万公斤。
养大牲畜43头,养猪450头,繁殖杂种仔猪210头。汽车1辆,拖拉机2台,固定资产原值78. 6万元。总收入41. 5万元,比1980年17. 7万元增加1.34倍,比1986年26. 3万元增加57.79%。利润4. 8万元,比1980年2. 5万元增加92%,比1986年1.06万元增加3.53倍。职工由1973年44人,1989年增为120人。
农垦下河清农场 位于城东44公里,建于1955年,1969年划归农垦系统,包括边湾分场有耕地1.58万亩,人口 2877人,职工1580人。1970年,播种10879亩,其中粮食面积8734亩,总产62.97万公斤,经济作物2145亩,经济总收入25.82万元,亏损88万元。从1978年起,逐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啤酒花、黑瓜籽等经济作物面积,推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生产迅速得到发展。1985年,实行家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责任制,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兴办淀粉、啤酒花加工等企业,逐步发展为拥有种植、养殖、工业、商业等规模经营的综合企业。1989年播种面积12633亩,比1975年11055亩增加1578亩;粮食面积4731亩,比1975年减少210亩,粮食总产达到102.4万公斤,比1975年增加67.5万公斤;油料面积491亩,比1975年减少333亩,总产5. 9万公斤,比1975年增加4. 26万公斤;啤酒花面积2309亩,比1951年增加1957亩,总产55. 4万公斤,比1981年增加55. 38万公斤;籽瓜面积4520亩,比1984年增加688亩,总产43万公斤,比1984年增加6. 24万公斤;果园面积530亩,比1977年增加160亩,水果产量9. 7万公斤,比1977年增加7. 15万公斤;养牛37头,比1977年减少114头;养猪1032头,比1977年减少1099头;养羊1232只,比1977年减少540只;肉产量2. 66万公斤,比1977年减少0.3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932万元,比1980年增加848万元;总收入1113万元,比1980年增加1018万元;盈利90万元,上交7. 4万元,农场留利82. 6万元;拥有农业机械265台,5308马力,其中拖拉机40台,1837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