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21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号: F127.42
页数: 3
页码: 180-182
摘要: 介绍了酒泉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情况。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地方经济

内容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制
  1982年9月,在下河清公社进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全县推广。1983年春,除14个生产队继续实行以队统一经营,联产到劳责任制外,1288个生产队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1984年,全县农村全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耕地按人或人劳结合承包到户,承包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有经营自主权,坚持集体的制约、支配和管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实行“保证国家的,完成集体的,剩余全归自己”的分配原则,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
  1985年后,把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有关制度,发展新的集体经济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来抓,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1988年全市建立口粮田22万亩,占耕地63万亩的35%,建立责任田41万亩,占耕地的65%。制定发展乡镇企业、扶持专业大户、鼓励科技人员下乡承包,开发农村资源,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等政策,农村改革的外部环境有了新的改善。各乡镇建立了经营管理站,部分乡镇组建了运销服务组织、科技服务和信息交流组织,扩建了农贸市场,建立运销专业户775户,组织农民2000多人进入流通领域,年外销农副产品5万多吨,卖难问题有所缓解。兴办集体经营项目1160多个,总收入达5929万元,组织新经济联合体192个,总收入达220万元。建立合作基金会19个,清理家庭联产承包时的垫底资金1602万元,处理“死帐” 120万元,回收欠款142万元,融通资金237万元。农户各项负担有所减轻,1988年提留公积金、公
  益金、管理费、教育附加等统筹费671万元,占纯收入总额18755万元的3. 58%。建立了土地晋等达标奖励、两田互补、有偿转包等制度,实行工程建设与农户投入配套,“双千”目标、“小康”目标与农户指标配套,村级服务与农户任务配套,合同考核与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评议、评选配套,使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体制逐步完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农户生产资料得到补充,扩大再生产能力增强,家庭经营由“小而全”向“小而专”、“专而联”发展,经营水平由低到高向集约经营发展,生产水平由小到大向规模经营发展,到1988年涌现出种植、林业、养殖、工业、建筑、运输、商业、饮食等专业户13025户,占总农户49760户的26. 18%,投入劳力29750人,占总劳力102841人的28. 93%。全市农民家庭经济总收入达到2503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1186万元的80. 28% ,全市集体企业和经济联合体总收入达到614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9. 72%。
  199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6元,比1984年增加575元。1992年全市粮食亩产达到1001斤,比1984年提高224斤。全市提前1年实现“双千”目标,之后又提出实施“小康”工程奋斗目标,小康量化标准16项(即收入分配2项、物质生活4项、精神生活2项、人口素质2项、生活环境4项、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2项),综合评分85分以上,80%的乡镇达到小康标准,即为小康市。小康乡、村量化指标为9项,小康户量化标准为5项,现正在实施中。
  调整产业结构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群众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随着城乡改革逐步推进,又为农村剩余劳力转移创造条件。市委、市政府及时做出了加快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稳定粮食面积,努力提高亩产,增加粮食总产;扩大经济作物,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的决策。从1984年开始,通过5年的调整,初见成效。1988年向非农产业转移剩余劳力2万多个,占总劳力的20%;粮食面积由1984年的48.79万亩,1988年调整为48.73万亩,减少0.06万亩,粮食亩产由777斤增为844斤,提高67斤,粮食总产由19.75万吨,增为20.57万吨,增加0.82万吨;经济作物面积由21.02万亩调整为22.98万亩,增加1.96万亩,经济作物总产量由9.34万吨增为41.49万吨,增加32. 15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由12744万元增为31186万元,增加18442万元,增长1.45倍。1990年至1994年的5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成效显著。一是继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通过调整,1994年粮、经种植比例为63:37,与1990年相比,粮减经增2个百分点;粮食种植面积由1990年49.3万亩,1994年调整为44. 61万亩,减少4. 69万亩;粮食亩产由929斤增为996斤,提高67斤;粮食总产由22.91万吨减为22.22万吨,减少0.69万吨;甜菜、蔬菜、瓜类、油料四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由25.98万亩调整为26.34万亩,增加0.36万亩;总产量由34.65万吨增为48.59万吨,增加13.94万吨。二是林业发展步伐加快。当年造林面积由1990年的1.36万亩,到1994年增为2.39万亩,增加1.03万亩;果园面积由7.91万亩增为10.68万亩,增加2.77万亩;果品产量由5604吨增为12447吨,增加6843吨。三是畜牧业持续增长。发展一批养殖专业大户,经济效益提高,肉产量由9144吨,增为9322吨,增加178吨;牛奶产量由1799吨增为2774吨,增加975吨。四是乡镇企业快速增长。1994年总产值达到62525万元,比1990年14069万元增加48456万元,增长3.44倍。五是经济总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994年达到109642万元,比1990年42924万元,增加66718万元,增长1.55倍。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机构

下河清公社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家庭联产承包制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