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206
颗粒名称: 人民公社
分类号: F127.42
页数: 2
页码: 176-177
摘要: 介绍了酒泉的人民公社情况。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地方经济

内容

人民公社 1958年9月,按照“一大二公”的形式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在全县120个高级社的基础上建立人民公社11个,参加公社的农户2.87万户,每社平均2609户。一度用“大兵团作战”方式组织生产,推行“吃饭不要钱”的伙食供给制,兴办集体食堂,刮起了“共产风”,无偿调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出现高指标、瞎指挥,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社员生活。1959年4月,召开四级干部会议,贯彻第二次郑州会议精神和毛泽东主席给省、地、县、公社、队、小队6级干部的《党内通讯》,开展算帐退赔,开始纠正刮“共产风”和“一平二调三收款”的错误。1959年5月,恢复社员自留地,每户划给3至5分,社员在宅旁、院内、路边、渠旁的空地种植粮食等作物,不征不购,不顶口粮。1960年,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1961年5月,停办农村集体食堂。1961年公社由11个调整为24个,大队由111个调整为191个,生产队由917个调整为1220个,每队平均户数由31户调整为23户。1964年党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67年5月,推行大寨劳动管理“标兵工分,自报公议”的作法,大批“工分挂帅”,使平均主义盛行,有的还收回自留地,现金按人头分配10%至20%。1975年公社调整为18个,大队调整为155个,生产队调整为1210个,每队平均户数为30户。1983年3月,改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恢复乡、村建制,推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土地包干到户,人民公社结束。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