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气候 物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10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分类号: P562.42
页数: 18
页码: 117-134
摘要: 介绍了酒泉的气候和物候,酒泉市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强烈,温差大,日照较长,风沙多。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关键词: 甘肃省 酒泉市 自然地理

内容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酒泉市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强烈,温差大,日照较长,风沙多。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按照气温划分:平均气温10至21.9℃为春季,4月16日至6月25日,70天;大于22°C为夏季,6月25日至8月9日,45天;10至21.9℃为秋季,8月9日至10月8日,60天;小于10℃为冬季,10月8日至4月16日,190天。具有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时短,秋凉春寒,日数相间的特点。
  按照群众习惯划分:春季3至5月,夏季6至8月,秋季9至11月,冬季12至2月。
  第一节 光 照
  日照。年日照时数3033.4小时,比同纬度的北京多246.8小时,平均每天日照时数8. 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68%。6月日照时数291.3小时为最高,2月日照时数207.7小时为最少。泉水片9乡镇和洪水片总寨、上坝、下河清3乡镇,海拔在1400至1600米,日照时数3000.2小时至3053.4小时,日照百分率67至68%,洪水片其他7乡镇,海拔1700至1800米,日照时数2951至2976.6小时,日照百分率66%;沿山的新地、瓷窑口、涌泉坝、黄草坝海拔1900至2000米,日照时数2903至2925.4小时,日照百分率65%。
  各月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项 目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月 6 月可照时数 (小时) 299.4 299. 6 369.3 397. 3 444. 4 447实照时数(小时) 218. 2 207. 7 235. 8 258 290. 3 291.3日照百分率 (%) 73 69 64 65 66 65(续)项 目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全 年可照时数 (小时) 453. 5 423. 5 371.8 343. 9 297. 9 289. 5 4437. 1实照时数(小时) 281. 3 283.5 267. 4 267.8 223. 9 208. 2 3033. 4日照百分率 (%) 62 67 72 78 75 72 68不同高度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海拔高度(米) 1400 1500 1600 1700日照时数(小时) 3053. 4 3027. 8 3000.2 2976.6日照百分率(%) 68 68 67 66续表海拔高度(米)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日照时数(小时) 2951 2925. 4 2903 2878. 7 2854. 7日照百分率(%) 66 65 65 64 64太阳辐射。市境内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总量145.6千卡/平方厘米,与同纬度的北京相比多11. 4千卡/平方厘米,5至8月,月总量均在16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16.7千卡/平方厘米,12月总量为6.6千卡/平方厘米属最小。丰富的光能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各月太阳辐射总量月 份 1 2 3 4 5 6辐射总量 (千卡/平方厘米) 7. 4 8. 7 10. 8 14. 2 16. 3 16. 7(续)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辐射总量(千卡/平方厘米) 16. 5 16 13. 3 11. 3 7. 8 6. 6 145. 6生理辐射。生理辐射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能源。市境内生理辐射年总量71.3千卡/平方厘米,气温大于10℃的日期为4月27日至10月2日,160天生理辐射量39.9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的56%,有利于植物干物质的积累。各月生理辐射总量月 份 1 2 3 4 5 6生理辐射(千卡/平方厘米) 3. 6 4. 3 5.3 7 8 8. 2(续)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生理辐射 (千卡/平方厘米) 8. 1 7.8 6. 5 5. 5 3.8 3.2 71. 3第二节 温 度气温。市境内年平均气温7.3℃。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的起止日期为3月中旬至11月上旬,5℃以上为4月上旬至10月中旬,10℃以上为4月下旬至10月上旬。4季气温:春8. 9℃,夏20. 9℃,秋7. 1℃,冬零下7.8℃。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气温下降快。7月最热,平均气温21.8℃; 1月最冷,平均气温零下9. 7℃。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降低气温0. 2至0.4℃。1941年平均气温10℃为最高,1967年平均气温5. 8℃为最低,年际差值4.2℃。40年代平均气温8.8℃为最高,60年代平均气温7℃为最低。高于35℃高温日数平均5天左右,低于零下5℃严寒日数百天左右。
  各月平均气温月 份 1 2 3 4 5 6平均气温 (℃) -9. 7 -5. 9 1.8 9. 4 15. 6 20. 1续表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平均气温(℃) 21. 8 20. 7 15 7.4 -1. 2 -7. 9 7. 3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3年7月7日38. 4℃,最低气温出现在1952年2月18日零下31. 6℃。
  各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单位:℃月 份 1 2 3 4 5 6极端最高气温 10. 7 15.2 23. 3 30.2 33. 6 36. 1极端最低气温 -28. 6 -31. 6 -20. 7 -10. 6 -3.4 2.4(续) 单位:℃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极端最高气温 38. 4 37. 5 32.2 29 17. 9 17.3 38.4极端最低气温 7.7 6. 4 -3. 6 -9. 4 -24.2 -27. 4 -31. 6最大气温日较差出现在4、5、6月及8、9、10月,最小气温日较差发生在11、12月和1月,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3. 9℃。是全省日较差较大的地区之一,有利于瓜果含糖量与谷类作物蛋白质的积累。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单位:℃月 份 1 2 3 4 5 6平均气温日较差 13. 3 13.7 13. 9 14. 9 14.7 14. 6(续) 单位:℃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平均气温日较差 13. 9 14 14. 1 14. 2 12. 5 12. 5 13. 9积温。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初日为4月27日,终日为10月2日,持续日数平均160天,最长180天,最短137天,相差43天。累积温度平均2954. 4℃,最多 3453. 4℃,最少 2620. 2℃ ,相差 833. 2℃。
  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及其积温农业界限温度 0 °C 5 ℃ 10 ℃ 15 ℃初 日 3月14日 4月8日 4月27日 5月23日终 日 11月8日 10月21日 10月2日 9月11日天数(天) 240 197 160 123积温(℃ ) 3461.9 3293. 7 2954.4 2290. 3地温。年平均地面温度9. 5℃,比气温高2. 2℃。极端最高达67.9℃,极端最低为零下33. 7℃。3至10月地温在3. 4℃以上,5至8月在20. 8℃至27.4℃之间,12月至2月5至20厘米深度的地温均在零度以下,3至11月在0. 7 ℃以上,4至10月达9.8 ℃以上。各月地面温度单位:℃月 份 1 2 3 4 5 6地面温度 -10. 5 -5. 8 3.4 12. 6 ,20.8 26.1地温最高 8. 3 15.1 27.2 38. 5 47. 9 53. 7地温最低 -20. 8 -17. 3 -9. 4 -2. 3 3.8 8. 1(续) 单位:℃ 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地 面 温度 27. 4 25. 3 17. 5 8 -1. 9 -9. 2 9. 5地 温 最高 53. 8 51. 6 43. 5 32.8 18. 1 8.8 33.3地 温 最低 11. 1 9. 8 3. 5 -4. 6 -12. 3 -19 -4. 1各月5至20厘米深度平均地温单位:℃月 份 1 2 3 4 5 65厘米 -7. 6 -3. 3.1 11. 7 18. 9 23. 910厘米 -6. 7 -3. 6 2. 5 11 17. 9 22.815厘米 -5. 9 -3. 4 1. 9 10.4 17.1 21. 920厘米 -5.1 -3. 2 1. 5 9. 8 16.5 21.3续表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5厘米 25. 7 24.4 18. 3 9.8 0. 7 -5. 8 1010厘米 23.7 23 18.5 10. 6 1.8 -4.1 9. 315厘米 24 23. 5 18.5 11 2. 6 -3. 6 9. 920厘米 23.5 23. 1 18. 6 11.4 3. 3 -2. 6 9. 9冻土。11月下旬进入稳定冻结期,10厘米土壤冻结日期,平均11月22日,最早11月8日,最晚12月7日;30厘米土壤冻结日期,平均12月6日,最早11月21日,最晚12月20日。解冻日期,10厘米平均3月8日,最早2月23日 ,最晚3月24日;30厘米为2月27日至3月26日。1969年冻土深度132厘米为最大,1979年冻土深度86厘米为最小。
  各月最大冻土深度单位:厘米月 份 1 2 3 4 5 6最大冻土深度 125 130 132 96 4 0(续) 单位:厘米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最大冻土深度 0 0 0 9 40 82 132第三节降 水降水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匀,夏季雨量集中,冬季雨雪稀少。1951至1980年平均降水量85. 3毫米。1979年降水165. 7毫米为最多,1956年降水36毫米为最少。年均降水变率33. 2%。6至8月降水48. 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6.7%, 12月至翌年2月降水5. 3毫米,占年总量的6.2%。7月降水20.6毫米为最多,12月降水1. 3毫米为最少。
  各月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月 份 1 2 3 4 5 6降 水量 1. 6 2. 4 3 5. 3 9.1 10. 7(续) 单位:毫米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降 水量 20. 6 17. 1 10. 5 1.8 1. 9 1. 3 85. 3日降水量大于0.1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为40. 8天,其中3至5月7. 4天,占全年18. 2%;6至8月20. 2天,占49. 5%;9至11月6. 5天,占15. 9%;12月至翌年2月6.7天,占16.4%。大于5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为4. 7天,2月0. 1天、3月0. 2天、4月0. 3天、5月0. 5天、6月0. 5天、7月1. 3天、8月1.2天、9月0.6天。大于10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为1.1天,4月0.1天、5月0.2天、6月0. 1天、7月0.4天、8月0.2天、9月0.1天。日降水大于0.1毫米的降水日数项 目 春 夏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日数(天) 2.3 2.2 2. 9 5.8 8.1 6. 3(续)项 目 秋 冬 全年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日数(天) 3.4 1.2 1. 9 2 1. 9 2.8 40. 8月连续降水最长9天,出现在1952年7月23至31日,降水量33. 4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39毫米,出现在1964年9月30日。
  各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月 份 1 2 3 4 5 6日数 (天) 3 3 3 6 4 5降水量 (毫米) 5. 7 5 4. 9 20. 9 6 5. 9年 代 1969 1980 1969 1972 1952 1977(续)月 份 7 8 9 10 11 12 年值日数(天) 9 5 5 4 7 6 9降水量(毫米) 33. 4 14. 7 35. 9 2.4 9.2 2.8 33.4年 代 1952 1953 1977 1968 1967 1966 1952各月一日最大降水量月 份 1 2 3 4 5 6降水量(毫米) 4. 6 5. 2 8. 4 14. 9 37 22.1年 代 1958 1969 1970 1961 1972 1954 1976(续)月 份 7 8 9 10 11 12 年值降水量(毫米) 28. 6 31. 8 39 5.7 4 3. 2 39年 代 1952 1966 1964 1952 1960 1960 1964年均降小雨(日降水0.1毫米至10毫米)55.8次,降中雨(日降水10.1毫米至15毫米)1次,降大雨(15. 1毫米至30毫米)1次,降暴雨(大于30毫米)0.1次。1964年9月30日降雨39毫米为最大。
  连续无0. 1毫米降水日数最长146天,出现在1956年8月18日至1957年1月10日。3至9月最长连旱日数84天,出现在1968年3月24日至6月15日。
  降雪。初日平均10月31日,最早9月20日;终日平均4月14日,最晚5月14日。降雪期,平均166天,最长224天,最短58天。降雪日数年平均12. 7天,最多25天,最少3天。2月降雪2. 9天为最多,3月2. 3天,1月2. 1天,12月2天,11月1. 8天,4月0. 9天,10月0. 6天,5月0. 1天为最少。
  积雪。初日 平均11月24日,最早10月9日;终日 平均3月27日,最晚4月30日。积雪日数年平均26. 1天,最长95天,最短5天。
  干燥度6. 86,处在干旱类型,无灌溉就无农业。第四节 风向、风速年平均风速2. 4米/秒,为酒泉地区的低值区。大于3米/秒的日数95天,大于5米/秒的日数23天。最大风速25. 7米/秒,出现在1963年5月16日,风向西北,风力相当于10级。以静风最多,频率16%;西南风次之,频率11%。
  各 月 平 均 风 速月 份 1 2 3 4 5 6风速(米/秒) 2 2. 3 2. 7 3.2 2. 7 2. 6(续)月 份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风速(米/秒) 2.2 2. 1 2.1 2.1 2.3 2 2. 4风向多为偏西风,次之偏东风。
  第五节 湿度、蒸发相对湿度。年平均46%, 12月最大57%, 4至5月35%为最小。
  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月 份 1 2 3 4 5 6相对湿度(%) 55 49 40 35 35 42续表月 份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相对湿度(%) 52 50 47 44 49 57 46蒸发。年平均蒸发量2148.8毫米,大于降水量的24倍,是全省蒸发强烈的县市之一。5月蒸发316. 7毫米为最大,1月蒸发34. 3毫米为最小。
  各月蒸发量月 份 1 2 3 4 5 6蒸发量(毫米) 34. 3 57. 3 146. 4 256. 9 316. 7 312. 5(续)月 份 7 8 9 10 11 12 年值蒸发量(毫米) 292. 7 273. 3 207. 5 145 70. 4 35.8 2148. 8第六节晴阴日数秋冬少云,春夏多云;一日清晨和上午少云,中午后和傍晚多云;沿山南部多云,中北部少云。按日平均总云量小于2成为晴天、大于8成为阴天、2至8成为多云天划分,全年晴天94. 9天,占全年天数的26%;阴天67. 3天,占18%;多云日数202. 8天,占56%。各月晴、阴天日数月 份 1 2 3 4 5 6晴天 日数 10. 7 7 4. 3 3. 6 4. 9 5. 5阴天 日数 3.4 5.1 7. 1 8. 6 8. 3 7. 7(续)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晴天 日数 5.2 8. 8 9. 6 13. 6 11. 7 10 94. 9阴天 日数 7.8 6. 2 5.2 2.5 2. 6 2.8 67. 3第七节 灾害性天气大风。是指瞬间风速大于17米/秒或8级以上的风,年平均大风日数17.1天,最多可达40天。最大风速34米/秒,相当于12级,出现在1957年3月6日。风向多为西北大风。
  各月大风日数月 份 1 2 3 4 5 6平均 (天) 0. 7 0. 5 2. 3 4. 1 2.5 2.4最多 (天) 6 3 6 12 7 10续表月 份 7 8 9 10 11 12 年值平均 (天) 1. 7 0. 7 0.4 0. 5 0. 7 0. 6 17.1最多 (天) 5 3 2 3 3 2 40各月最大风速月 份 1 2 3 4 5 6最大风速(米/秒) 22 20 34 23. 3 25. 7 22(续)月 份 7 8 9 10 11 12 年最大最大风速(米/秒) 22 16 16 18 18. 7 19. 3 34沙尘暴。年平均沙尘暴日数14.7天,最多可达29天。沙尘暴各季都会出现,以春季为最多。
  各月沙尘暴日数(能见度小于1000米)月 份 1 2 3 4 5 6日 数 0.7 1. 1 3 3. 7 1.9 1. 4续表月 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日 数 0. 9 0. 6 0. 1 0. 2 0. 6 0. 5 14.7春寒和倒春寒。春季3至5月,气温持续偏低出现春寒;气温回升后又出现较长时间的低温形成倒春寒,即前暖后冷。1958至1980年的23年中,出现春寒5次,倒春寒2次,3年一遇。
  霜冻。一般在地面最低温度小于零下2℃时,出现霜冻。早霜冻平均9月24日出现,最早9月3日,最晚10月7日。晚霜冻平均5月16日出现,最早4月14日,最晚6月8日。早霜9月中旬出现8次,机率34. 8%为最高,晚霜5月下旬出现7次,机率30.4%为最高。1958年至1980年的23年中,发生霜冻23次,每年发生1次,受灾程度轻重不一。
  1958至1980年霜冻出现次数项 目 晚 霜 冻 4月中旬 4月下旬 5月上旬 5月中旬 5月下旬 6月上旬出现次数 1 3 4 5 7 3机 率 % 4. 3 13. 1 17. 4 21. 7 30. 4 13. 1(续)项 目 早 霜 冻 9月上旬 9月中旬 9月下旬 10月上旬出现次数 2 8 6 7机 率 % 8. 7 34.8 26. 1 30.4干热风。是一种高湿低温并伴随偏东风的天气过程,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发生干热风后小麦一般减产5%至12%。1951至1980年 出现干热风14次,平均10年5次。内重过程3次,10年1次;轻过程11次,10年3. 7次。
  暴雨。在局部地方的夏季出现。日雨量10毫米以上,发生0. 7至1. 4次;25毫米以上,发生0. 1至0. 2次。1983年8月4日发生的大暴雨,1小时降水量达29.1毫米,强度大,危害重。
  冰雹。1951至1980年出现冰雹18次,2年一遇,多者一年出现3次,少者连续5年无冰雹。最早发生在4月17日,最晚发生在9月22日。4月出现6次,5月1次,6月4次,7月1次,8月2次,9月4次。
  板结雨。4至5月降雨雪5毫米以上,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出苗的灾害性天气。每年局部地区都有发生,重者影响当年收成。
  第八节物 候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9.7 °C。是寒潮袭击最多时期,最大冻土深度125厘米。青蛙冬眠,冬小麦停止生长。
  2月,平均气温零下5. 9℃ ,最大冻土深度130厘米。苗木处于休眠状态。
  3月,天气转暖,平均气温1.8℃,开始春播。“惊蜇”后,冬眠昆虫苏醒,有时可听到蛙鸣,家禽开始春孵。
  4月,平均气温9.4℃,草木发芽返青、展叶,大地披绿,桃杏开花,播种玉米,春小麦和部分蔬菜出苗,植树造林开始。
  5月,平均气温15. 6℃果树开花,玉米出苗,小麦拔节,部分蔬菜上市。
  6月,进入初夏阶段,平均气温20. 1℃ ,各类作物进入生长发育旺季,小麦抽穗,玉米拔节,果树坐果,树木葱绿。
  7月,是全年最炎热的月份,平均气温21. 8℃。降水量20.6毫米,也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月份。小麦成熟,玉米开花、吐丝。蔬菜大量上市。
  8月,“立秋”后,炎热高峰过去,气温降至20.7℃。 “处暑”后,秋高气爽的季节来临。瓜果上市,夏粮打碾。
  9月,气温降至15℃, “白露”后,早晚较凉。“秋分”前后,出现霜冻。玉米成熟,播种冬麦。
  10月,“寒露”一到,气温下降到7. 4℃左在,早霜频繁,树木枯黄落叶。11月,气温降至零下1.2℃, 土壤进入冻结期,降雪季节到来,冬眠昆虫活动减少,树叶落尽。
  12月,进入冬季寒冷期,气温降至零下7. 9℃,冬眠动物进入冬眠期,草木停止生长。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气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