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042
颗粒名称: 1967年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51-52
摘要: 记述了1967年在酒泉发生的大事件。
关键词: 地方志 市志 甘肃省 酒泉市

内容

1967年
  年初,酒泉专区和酒泉县各种群众组织纷纷成立,机关受到严重冲击,正常的工作秩序完全被打乱。
  1月23日,酒泉专区和酒泉县进入1月“夺权”阶段后,地方党政组织瘫痪。“造反派”也因夺权问题发生纷争,两派群众组织之间的武斗不断升级,混乱局面日益加重。驻酒部队奉命介入地方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
  3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61人的自首叛变材料的批示和附件》,从此掀起“揪叛徒”的恶浪。
  3月24日,酒泉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以军方为主,由15人组成,酒泉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傅月瑞任总指挥,耿占鳌等2人任副总指挥,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县的生产和日常工作。
  4月,省医疗队来酒泉县,开展历时2个月的布鲁氏杆菌病普查工作,共查11.79万人,普查率为73%。
  4月,酒泉军分区生产领导小组成立,由7人组成,军分区副政委张哲岚任组长,代替地委、专署领导全区工农业生产,后改为酒泉专区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5月6日,甘肃省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转发省农业厅农村公社经营管理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大寨劳动管理“标兵工分,自报公议”的经验。此后,农村大批“工分挂帅”,使平均主义盛行。
  7月22日,江青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全国武斗急剧升级,各派建立武斗班子,流血事件不断发生。
  8月7日,嘉电总部等部分造反派30多人,乘车来到酒泉地委档案室,以搜查黑材料为名,档案室被砸,抢走文书档案和部分文件。
  9月7日,甘肃省军区发布《关于禁止挑动农民进城武斗的命令》。酒泉军分区、酒泉县人武部与当地驻军紧密配合,采取有效措施,酒泉县农民基本没有进城参加武斗。
  9月28日,酒泉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在总寨公社召开为期6天的全县农村政治工作会议,四级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个人1691人参加,传达有关文件精神,迅速掀起秋收、秋种、秋耕生产高潮。会后,从县级各部门抽调干部100多人深入社队督促检查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10月17日,酒泉某派群众组织攻打驻在酒泉中学、汽修厂和专署大楼的群众组织,发生第一次大型武斗。此后,武斗逐步升级并不断发生,使工厂、学校、机关的生产、工作完全陷入停顿状态。
  12月中旬,酒泉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的一些报告中说:酒泉城内打、砸、抢、抄、抓的事件不断发生。如国营旅社在半月内6次被造反群众组织抢走被褥300多床。
  12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批转北京市香厂路小学取消少先队,建立红小兵的一份材料。从此,全国小学以红小兵取代少先队达11年之久。
  12月30日,兰州军区决定对甘肃省各级公检法机关实行军事管制。1973年军管解除。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人物

薄一波
相关人物
刘澜涛
相关人物
安子文
相关人物
杨献珍
相关人物
傅月瑞
相关人物
耿占鳌
相关人物
张哲岚
相关人物
江青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共中央
相关机构
甘肃省农业厅
相关机构
甘肃省医疗队
相关机构
总寨公社
相关机构
酒泉中学
相关机构
中央文革
相关机构
甘肃省军区
相关机构
兰州军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专区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