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0007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3
页码: 1-13
摘要: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西部。巍峨高峻的祁连山屹立在南缘,宽阔富饶的平原舒展在中腹部,古为“丝绸之路”上的边塞重镇,“民物富庶”,“称为要会”。1993年辖镇5个、乡15个,街道办事处8个,村委会164个,村民小组1344个。全市现在共有17个民族成份,30256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828人。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全市总面积3385平方公里,折合为507.8万市亩。耕地62.7万市亩。酒泉气候温和,土地广阔,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是甘肃省著名的粮糖之乡,重要的商贸市场和旅游地,素有“塞上明珠”之称。1991年7月国家计委和农业部批准酒泉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之一。
关键词: 地方志 市志 甘肃省 酒泉市

内容

概述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西部。巍峨高峻的祁连山屹立在南缘,宽阔富饶的平原舒展在中腹部,古为“丝绸之路”上的边塞重镇,“民物富庶”,“称为要会”。1993年辖镇5个、乡15个,街道办事处8个,村委会164个,村民小组1344个。全市现在共有17个民族成份,30256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73828人。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全市总面积3385平方公里,折合为507. 8万市亩。耕地62. 7万市亩。绿洲173. 5万市亩,占总面积的34.17%。酒泉气候温和,土地广阔,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是甘肃省著名的粮糖之乡,重要的商贸市场和旅游地,素有“塞上明珠”之称。
  历史悠久。七八千年前就有远古居民在这里从事原始牧业和渔猎采集。6000多年前原始居民以女性为中心,组成部落,从事原始农业和狩猎活动。5000多年前,进入以男性为主的父系氏族社会,金属冶炼和金属工具、用品出现,生产力提高,经济、文化生活日趋丰富。4000多年前当地居民与远方有经济、商业来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夏至汉初为西戎、氐羌、月氏、乌孙等部族居住。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设置郡县,徙民实边,发展农耕,开通“丝绸之路”,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开创了新纪元。汉置酒泉郡,领禄福(今酒泉)等9县。三国属曹魏所有。西晋中期改禄福县为福禄县,隶属酒泉郡。东晋时先后由前凉、西凉、北凉、后凉、前秦管辖,西凉在酒泉设都17年。南北朝时属北魏、西魏、北周所有。隋初置肃州,领福禄等3县,后期改福禄县为酒泉县。唐初,酒泉县隶属肃州,中期为吐蕃占据88年。五代十国时期,属甘州回鹘政权管辖。宋时为西夏政权所有190年。元置肃州路,领酒泉等县,隶甘肃行中书省。明设肃州卫,领酒泉等县,隶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清置肃州直隶州,辖酒泉等县,隶甘肃布政使司。民国酒泉县隶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置酒泉县,隶属酒泉专员公署,1959年设酒泉市(地级),隶属张掖专员公署,1961年改为县级市,1964年由市改为县,1985年设酒泉市(县级),隶属酒泉地区行政公署。酒泉有郡州县市之建置2100多年,是甘肃西部建立政区较早的地方。酒泉,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冲,历代王朝和割据政权驻有重兵把守。历史上许多重要战事都曾在这里进行。如西汉元朔六年(前123)卫青出塞与匈奴作战,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指挥的抗匈之战,东晋五凉时期在河西建立政权的战事,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的战事,619年唐军平定李轨割据政权的战事,766年吐蕃占领河西的战事,848年河陇地区归唐的战事,1038年西夏建立政权的战事,1225年蒙古军占领肃州的战事,1372年朱元璋攻取河西的战事,1648年和1873年回民反清战事等。不少帝王,为巩固统一成果,维护政权的安定,尤为关注河西与酒泉等地的安全。正如古人所言: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保酒泉。酒泉人民,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为反抗剥削、压迫,常执干戈,冒白刃,出生入死,效命疆场,做出过巨大贡献。
  人才辈出。酒泉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有三国曹魏太守庞清、驸马都尉杨丰,西晋著名教育家祁嘉,南北朝选部尚书赵黑,隋右后卫大将军赵才,明代“红水穿碉”者曹赟等。也有不少“廉能之吏”、“干练之才”曾来酒泉做事,成绩卓著,受人爱戴,他们中有东汉征边名将张奂,晋代酒泉太守索靖、马芨,名儒宋繇、郭璃、刘昞,西凉的创建者李暠,北凉的建立者沮渠蒙逊,唐代有功于收复河西的张议潮,明代安边大将军达云,清代起义将领米喇印、丁国栋、祁得隆,肃州通判毛风仪,知州童华等。近现代风流人物层出不穷,民国时期,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17人;建国后有革命烈士60多人,受到省、部表彰的先进人物400多人;还有大批酒泉籍人在外地工作,有的是党政军领导干部,有的是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有的是造诣很深的文坛名流,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酒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次农民起义包括东汉时的羌汉人民起义,唐代张议潮沙州起义,清代米喇印、丁国栋甘州起义,肃州闻家圈农民起义等都曾活动在这里,不同程度打击了官府的压迫和剥削。民国时期,酒泉师范掀起的3次进步学潮;1936年10月西路红军途经河西的悲壮历程,一大批革命先烈为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民国后期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早日解放酒泉,在地下所进行的卓越工作等,一直都流传在人民中间,他们的业绩将载入史册,留芳百世。
  农业和手工业源远流长。从下河清等处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彩陶、铜器、酒器、粟粒等,说明酒泉在距今4000多年前,先民使用石器、铜器进行农耕,粮食已有积蓄,多余的用于酿酒。反映了农业的繁荣,手工业和冶铜业的发达。汉代移民屯垦,采用中原先进耕作技术、生产工具和农作物良种,使用楼犁,种植蔬菜、果品,浚河开渠,引水灌溉,“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东晋安置徙民,扩大垦田面积,吸收先进生产技术,兴修渠道广开水田,种桑养蚕,年谷频登,中仓积粟。北魏颁行均田制,兴办屯田,设置官营牧场,民养杂畜遍野,粮食、桑麻产量领先,成为军粮,战马、皮毛、肉类的重要产地。隋、唐,实行移民、均田、军屯、和籴,扩大耕地,兴修水利,推行水磨,减轻徭役,粮丰畜多,民物富庶。明清,力屯垦,轻赋役,扩大耕地,引水灌田,农业继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牧业产量逐步提高,1989年夏粮亩产达到394公斤,进入全国夏粮高产行列,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主要产品产量和商品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中上水平。1991年7月国家计委和农业部批准酒泉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之一。1993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粮食24.34万吨、油料0.39万吨、甜菜20.99万吨、蔬菜17.79万吨,瓜类1.82万吨、水果0.87万吨、猪肉1万吨、牛羊肉0.13万吨、牛奶0.25万吨、鲜蛋0.31万吨。1993年交售商品粮6.21万吨,商品率为25.51%;农业总产值3.87亿元,比1949年增加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元,比1958年增加16.6倍。成为甘肃省农牧业商品重点产区和率先致富先进单位。洋葱、锦丰梨等为全国优质产品,脱水洋葱片、机制红砖等一批乡镇企业产品为省优产品。西峰乡建筑工程公司1991年由农业部授予全国优秀乡镇建筑企业铜杯奖。果园乡砖厂、怀茂乡法兰厂、水磨沟建筑队等一批乡镇企业为全省优良企业。全市土地开发复垦取得显著成绩,1991年由国家土地管理局树为“全国土地开发复垦先进县市”。绿化达到部颁标准,1992年由林业部树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酒泉的手工业亦很发达,毛褐始于西周,到晋时粗褐被称为“庶人常服”,西夏,毛褐成为交易的主要商品,褐段为贡品,元代,织褐较为普遍,无家不有、无人不能。手工业门类逐步拓宽,汉代开发了丝织品,皮革、木材、金属、粮食制品,玉器、砖瓦制作等项目,唐代新增麻织品与药材加工,夏、元时有了兵器与农具锻造。作为动力的水磨开发于唐代,宋时用于粮食加工,明代普及到酿酒、造纸、制香、榨油等行业。酒泉盛产沙金、玉石、石膏、皮硝等,十六国时期,祁连山采铜,一次得数万斤。唐朝用玉石琢成的夜光杯、笔筒等玉器,闻名全国。明、清时,肃州的硫磺矿也很出名。到了近代,人民生活中使用的铁木器具和部分衣料、鞋袜都由手工业者制作。民国后期,手工业困锁于原始的生产方式,规模小、效益低,1949年手工业产值仅有61万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手工业获得新的生机,发展较快,1954年手工业产值增为323万元。1955年手工业被组织起来,发展为城市街道工业和乡村集体工业。1978年后,个体工业逐步兴起,到1993年个体工业总产值达4701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
  工业崛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初步形成了门类众多的现代工业体系。到1993年,行业由1958年的10多个,增为30多个;数目由39家,增为180家;职工由0.21万人,增为1.28万人;工业总产值由512万元,增为6.72亿元。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由1958年的23%,提高到63%,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彻底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结构。主要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逐步提高,1993年主要产品产量:原煤3.17万吨、石膏1.75万吨、耐火粘土成品矿1.24万吨、萤石0.1万吨、石棉1.66万吨、成品钢材1.57万吨、硅铁0.35万吨、水泥6.86万吨、机制砖17243万吨、机制纸及纸板1.22万吨、橡胶运输带14.02万平方米、交流电动机1.38万台、民用锁21.19万把、夜光杯4.73万只、服装8.49万件、布鞋25.57万双、家具3.24万件、小麦粉8.04万吨、食用植物油0.14万吨、食糖3. 69万吨、白酒0. 2万吨、啤酒1. 35万吨、酒精0.47万吨、颗粒粕1. 86万吨。复式种子精选机等40多个产品为部优、省优产品,硅铁等10多种产品出口国外。20多家企业进入省上先进行列。夜光杯、酒泉酒等产品多次获奖。市工艺美术厂产的夜光杯,1989年1月获中央电视台等9单位金杯奖。酒泉市酒厂产的酒泉酒,1991年10月在北京首届中国国际诗酒节暨博览会获金爵奖,1993年3月在纽约第二届国际名酒博览会获银奖。金佛寺镇酒厂产的智力特曲白洒,1993年在国际名酒联合会香港博览会获金奖。获部优称号的“丝雨牌”白砂糖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俄罗斯、蒙古等国,颗粒粕畅销日本、香港等地。
  商业繁荣。汉代开通丝绸之路,中西贸易活跃,把内地的丝、绸织品,铁器及其冶炼技术,手工艺品——漆器、铜镜、陶器等,经酒泉,传入中亚,远播欧洲;西方的葡萄、苜蓿、胡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等物产传入内地;来往使者络绎不绝,经济交流空前兴旺。魏晋时期,许多波斯商人定居经商,西方金银币在市场流通。东晋,各民族融合,恢复货币交易,与西域胡商进行的珠玉、火浣布、孔雀、犀牛、大象等贸易,民间进行的粮食、蚕桑、牲畜、手工业品交易日益兴盛。北魏,招引“胡商贩客,日奔塞下”,进行的奇珍异宝、丝绢、麻布、毡毯、皮张、畜毛等贸易活动和沿边互市活动异常活跃。隋朝,中原与西域经济交流的势头仍在发展,中原的丝织品和其他土特产源源不断地流入西部和更远的地方,西域的耕牛、汗血马和其他畜产品与珍宝输入关右和中原,丝路贸易出现全新局面。唐代,中西贸易达到新的高峰,肃州是河西贸易的中心,大批汉人商贾运丝绸到肃州,西域胡商携带大量珍宝来肃州交换丝绸、瓷器等商品,也使当地出产的药材、玉石、夜光杯、笔筒等畅销国内外。夏、元时期,内地同西域的贡赐贸易、官民贸易和民间贸易频繁,大黄、甘草、锁阳、红花等特产销量日增,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明朝,以茶马互市的办法,加强与藏族的联系。清朝政府放宽贸易尺度,给予“哈密回族”往来于甘州、肃州进行贸易的权利,又与俄国订立了以肃州为贸易地点的通商条约,在嘉峪关设立了“关税监督”,以征收洋货税,促进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乾隆时肃州互市一次交易额达18万两之多,大黄、党参、当归等药材由肃州集中销往中亚及欧美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努力拓宽购销渠道,增设网点,促进了市场繁荣,1993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4.91亿元,比1949年增57.73倍,外贸商品收购总值2924万元,比1978年增111倍,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73亿元,比1985年增3.56倍。财政、金融业成绩突出,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财政收入由1953年的356万元,1993年增为6406万元;财政支出由104万元,增为5946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953年的510万元,1993年的增为81979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502万元,增为86726万元。先后有百货公司东街门市部、百货公司仓库、三墩供销社、总寨供销社、市农机公司、市农业银行等单位获全国先进称号,受到表彰。
  文化发达。酒泉曾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融汇之地,几度出现文化繁荣时期。东晋,推崇儒学,擢用士人,鼓励民间开馆授学,著书立说,设馆修史与私修史书盛行。西凉王李暠重视经学,“立泮宫,增高门学生五百人”,是杰出的赋作家和散文作家,名著有《述志赋》、《诫子书》、《上东晋朝廷表》等。北凉建造的文殊山石窟(位于酒泉西南15公里),将建筑、绘画、雕塑融为一体;出土于果园乡丁家闸村的墓室壁画,将佛教传说与当时的农耕、采桑、放牧等活动融汇在一起,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西凉乐》、《龟兹乐》先在河西流传,后传播到中原。唐代前期,是酒泉文化最繁荣的时期,音乐、绘画、彩塑等,明显地具有中西结合的特征,壁画和说唱文学,多染有浓重的佛教色彩。元代以后,民族民间文学和戏曲逐步兴起,清道光二十年(1840)始有秦腔,光绪二十九年(1903)始演蒲剧。京剧、豫剧流入也达数十年之久。民国34年有戏曲班社5个,民国37年减为3个,解放前夕,以庙为台,营业萧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艺事业取得可喜成绩,至1993年全市有电影放映单位28个,专业剧团2个,文化馆站20个,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馆藏图书9万册,馆藏文物4000多件,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2个、电视插转台1个,电视机7.7万台。戏剧方面,解放初期上演了《北京四十天》、《血泪仇》、《穷人恨》等一批受群众欢迎的新编剧目。1952年8月以“七一”秦剧团为主组成的甘肃省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朝鲜演出《三打祝家庄》、《黑旋风李逵》等戏,历时3个月。1958年后又增加了越剧、陇剧、眉户、京剧等剧种。改编的秦腔《秦香莲》,移植的陇剧《王昭君》,秦腔《红灯记》、创作的现代秦剧《三姊妹》、碗碗腔《拜月记》等20多个剧目参加全省会演与调演,部分剧目获奖。文艺方面,在省、地刊物发表剧本、曲艺、诗歌、小说、散文、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700多件,秦腔剧本《警钟》、美术作品《酒泉的传说》、摄影作品《花卉》等获奖。酒泉地区文联主办的文艺刊物《阳关》,至1993年,已出82期,约300多万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酒泉市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政协)编印的《酒泉文史》丛书,已出6辑,发表文史资料200多篇,约90多万字。市文化部门编印的《酒泉民歌卷》,收入民歌220首,选入省民歌集成13首;《酒泉民间故事传说》,收入民间故事传说82篇,计12.3万字;《酒泉地方戏集成》,收入民间小戏25种;《酒泉民间舞蹈集成》,收入地蹦子、狮子舞、跑旱船等10多种,选入省民间舞蹈集成2种。近年,两次随甘肃文物展出团到日本、新加坡展出由酒泉选送的北凉、北魏造像石塔3件,受到观众青睐;画家殷积寿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获得成功。市博物馆被评为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酒泉市被评为全国农村《农林科教电影汇映月》成绩显著单位与全国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1990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西汉酒泉胜迹古酒泉,魏晋地下壁画墓,唐代模印画像砖墓,明长城与烽燧等文物古迹260处,列为市级以上保护单位的39处,邻近有石窟古刹、嘉峪雄关、祁连雪峰、卫星发射中心等旅游景点,再加上初步开发的西沟唐墓、北郊公园等一批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
  交通便捷。早在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道路交通的雏形,中原和西域有人员往来。秦汉时期,以酒泉为中心,通向居延、青海、西域的道路初步形成,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经此迁徙往来,进行物品交流。西汉,开辟丝绸之路,酒泉为“诸夷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襟喉”,朝廷置郡设关建都尉筑长城护丝路畅通,促使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繁荣。骆驼、马匹和畜力车辆逐步用于运输。魏晋至南北朝,道路畅达,从西域经河西到中原的外国使者和商人增多,酒泉成为国际性城市,有外国商人羡慕酒泉繁荣而定居不归的。隋、唐至明,驿道交通四通八达,丝路贸易昌盛不衰,许多名人如唐玄奘到天竺取经沿丝路北道经酒泉西行,元至元十二年(1275)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东行取道酒泉前往中原,都在酒泉留有足迹。清同治后期,左宗棠修筑陕西长武至嘉峪关道路,路面宽三丈至十丈,路旁植树一行或两行,人称“左公柳”,工程甚为艰巨,动员民力兵力修成道路3000余里。光绪三十三年(1907),酒泉首次通行汽车。民国16年(1927),整修酒泉通往金塔、玉门、安西与星星峡等处的道路,使之能通行铁、木轮大车和胶轮大车。民国24年(1935)拓宽甘新驿道,可行驶汽车,当年由私营新绥长途汽车公司首次开办兰州至酒泉公路运输业务,投放客车2辆、货车16辆承担营运,揭开了汽车运输的序幕。民国27(1938)至29年(1940)修建酒泉通往新疆的干线公路,始用汽车运送苏联援华抗日军用物资。民国35年(1946)酒泉有营运汽车124辆,承担玉门石油东运等任务。抗日战争结束后,汽车运输逐渐萧条,交通运输主要靠畜力和畜力车辆。民航事业始于1932年,在酒泉南门外石滩设简易机场,开通酒泉至兰州、酒泉至乌鲁木齐航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建了甘新、酒(泉)额(济纳旗)干线公路,新建酒(泉)火(车站)公路、沿山公路和乡村公路,主要干支公路拓宽路面、铺筑渣油、提高等级,形成了干支线结合,内外地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铁路干线1条,横贯东西,铁路专线与地方铁路各1条,通向南北。航空线路1条,连接兰州、敦煌等地。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兰新铁路复线的建成,酒泉有了更为便捷的交通条件。1993年铁路客运量达14.61万人,货运量75万吨;公路客运量426万人,货运量104万吨。彻底改变了交通闭塞的状况,一个“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局面已经形成。邮电通信设施改善,8000门程控电话已开通,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1993年邮电业务总量达829万元,比1949年增加68倍。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酒泉古城建于西汉,原称禄福城。东汉发生3次强烈地震,古城被摧毁。东晋永和二年(346)在原废墟上筑城0.6平方公里。公元295年改为福禄城。公元405年西凉迁都福禄城,修宫造殿。公元583年始置肃州,即称肃州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扩展城池,面积增为1.3平方公里。成化二年(1466)增筑东关,增建面积0.3平方公里。万历二年(1547)用青砖包砌肃州大城。清雍正七年(1729)整修城楼,砖包鼓楼台基。同治四年(1865)城遭兵燹毁坏。光绪年间修复。民国29年(1940)甘新公路通车酒泉,始开西门。至此,酒泉古城格局基本形成,城垣雄伟壮观,古刹名寺鳞次栉比,楼堂殿阁错落有秩,传统民居散布全城。1949年前后,城垣庙宇,仅保存鼓楼、药王宫等文物古迹10余处。60年代以后,经多次整修,逐步恢复了古城风貌。1978年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旅游城市,1990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到1993年已接待中外游客23万多人次,其中外宾5万余人次。城市总体规划从1983年批准后,到1993年投资2亿多元,建成一批标准较高的商业、饮食、金融、交通等营业网点和医院、学校,开发与建设了城郊贸工农型经济带和酒火公路沿线南郊工业区,使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扩建城区面积由1949年的1.6平方公里,增加到18平方公里。新建住宅10320套,建筑面积为39.16万平方米。1993年城区住宅居住面积为61万平方米,人均8.1平方米,住宅紧张状况有所缓解。铺设供排水管道84公里,自来水供水普及率为98%,下水管道排水普及率为95%。单位和市政集中连片供热面积达75万平方米,约占房屋总面积的50%。改造与拓宽城市道路61条,柏油路面为95%,路灯覆盖率90%。城市绿化覆盖面积342公顷,绿化覆盖率为18.89%。新建水冲公厕28座,新购洒水车1辆、垃圾车4辆,设置垃圾桶405个,年清扫街道面积36万平方米,清运垃圾3万吨。98%的排污单位得到治理。有出租汽车114辆。酒泉公园按规划完成了14项景点建设。以丁家闸东晋壁画墓和西沟唐墓为主的古墓葬博物馆前期工程已破土动工。一个具有古城风貌的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形成。1987年市城建局被建设部树为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1989年酒泉市被甘肃省建设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全省市容环卫先进城市。
  科教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酒泉的科技事业解放前十分落后,没有科研机构和专业科研人员。建国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大批科技工作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酒泉,汇集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做出了巨大贡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58年筹建,1960年投入使用,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共发射卫星20多颗,创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第一次“一箭多星”等发射成功的“八个第一”;发射14颗返回式卫星,回收率为100%;试验发射各类运载火箭、战略导弹近千发,成功率达87%。取得科研成果400多项,获部级以上奖励100多项,多种技术装备设施逐步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逐步配套,成为各项设施完善的航天城。近年来接待美、日、法、德、澳、瑞典等10多个国家的官员、航天专家、客商现场参观和洽谈合作业务。铁路、公路交通方便,已向世界敞开了门户,国内外旅游者可参观浏览。与航天城相邻的导弹城,取得发射试验导弹3000多枚,将一批批新型“神箭”领取“通行证”,装备部队的巨大成绩,形成了试验和生活设施相配套多功能的综合靶场。全市充分发挥地方科研机构5个、科技人员5000多人的优势,在工农业生产上大显身手。农业通过粮菜优良品种的选育,吨粮田与高效田的推广,农牧林果蔬菜实用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农牧业商品基地的形成与发展。工业以推广新技术,改造挖潜,设备更新,产品换代等为途径,增加产品产量与产值,提高经济效益。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我国航天事业、导弹事业、为酒泉经济振兴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酒泉的教育,明成化三年(1467)创建“酒泉儒学”,后改为酒泉书院、肃州学官、肃州中学堂,是甘肃省开办最早的三所中学堂之一。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野猪沟等处开垦文渠学田,筹集办学基金,设置各村社仓,城乡兴办社学百所,位列全省前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初等小学堂。民国时期,中学教育较为稳定,小学教育由增到减很不稳定,民国7年(1918)在原肃州中学堂的旧址新设师范学校,民国24年(1935)和民国27年(1938)增设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后改为肃州师范)、河西中学,中等学校达到3所,至民国38年(1949)有学生300多人,毕业生约1200多人。小学由民国32年(1943)142所到民国38年减为108所,学生由5406人减为4343人。在校儿童占学龄儿童总数的23.4%。建国后,40多年来历经恢复、调整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发展时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绩。1993年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179人;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2203人;普通中学22所,在校学生14320人;农村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2428人;小学197所,在校学生27266人。1986年以来,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学校150所,占中小学校总数的66.67%; 90%的学校基本达到了 “九配套”(有校门、校墙、教室、桌凳、厕所、场地、图书、仪器、体育器材);全市小学达到“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受到省教育委员会、省财政厅的表彰。扫盲、勤工俭学、普及初等教育在全省也处领先地位。1955年银达乡扫盲工作和进行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成效显著,由车宏彰、黄显德撰写文章发表于《甘肃日报》,此文后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收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泽东主席为该文加了按语,银达乡被树为全国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先进典型。1990年全市脱盲1万多人,文盲率降到18.58%,被树为基本扫除文盲先进市,受到教育部和省政府的表彰。1958年酒泉中学兴建小型工厂(场)23个,试制出产品120多种,7月朱德副主席来酒泉到酒中参观校办工厂后,称赞:“很好,是全国勤工俭学的榜样”。1988年全市建成勤工俭学基地217个,勤工俭学收入50多万元,市政府被树为全国支持勤工俭学活动的先进单位。1988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达到97%以上,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由省政府颁发给合格证书和奖状。酒泉的卫生事业,解放前夕只有公立卫生院1处,病床7张,工作人员10余名。社会卫生状况恶劣,传染病、地方病不断发生和流行,人民健康没有保障。解放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加快了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至1993年,卫生机构达144个,其中县以上医院3个,乡镇医院20个。病床1466张,每万人拥有4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50人,每万人拥有55人。1974至1977年由卫生部派来北京医疗队共4批,为乡村农民治病30多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496例,做计划生育结扎手术2337例,培训赤脚医生1012名,改造饮水涝池307个,对地方性甲状腺肿、结核病等进行了普查普治,为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做出了贡献。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控制,1980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下,1985年为8.96‰,酒泉市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受到国家计生委的表彰。近几年,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增率继续下降,1993年为8.9‰。酒泉的体育,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和壁画墓考证,魏晋时期就有踢毛球、射箭、技巧体操、操练武术等多种体育活动,逐步发展。民国时期,武术、球类、田径等项目亦很活跃。新中国成立后,体育运动有了较快发展,1987至1993年举办市以上体育比赛105次,参加运动员5.92万人;在参加地区以上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奖57项。足球、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居全省领先地位。1956年冬以酒泉县为主组成足球队参加甘肃省足球锦标赛,获亚军,后有7名队员被省选拔集训参加全国比赛。1974年全省小学生足球比赛在酒泉举行,专署街小学代表队获冠军。1983年在全省中学生足球比赛中,酒泉第一中学代表队获第一名。1981至1993年,在全省自行车比赛中酒泉市获团体第1名3次、团体第2名2次、团体第3名1次;个人获第1名8次、第2名4次、第3名4次;个人获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16枚。酒泉籍自行车运动员张忠禄在亚洲公路自行车锦标赛中和队友们一起顽强拚搏,夺得男子100公里团体冠军,打破了我国在亚洲车坛无冠军的纪录;薛克功代表国家队参加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国际公路自行车多日赛,获得4个冲刺奖;张淑珍在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夺得赛车场3000米女子自行车比赛金牌。1958年以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40多名。1987年后,酒泉中学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8个乡镇获全省体育先进乡镇,酒泉市获全省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体育竞赛最佳赛区、全省体育达标先进市等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和商贸城建设初见成效。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连续7年取得显著成绩。18万名干部、群众参加了学雷锋活动,做好人好事6.84万件;5.67万名职工、群众为军烈属、贫困户、残疾人捐款41.96万元。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分层次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思想品德、家庭伦理道德和全民国防教育,受教育群众达4万多人次,组织各类知识竞赛1000多场次,参加6万多人次。在商业、饮食、金融、卫生等系统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参加职工1.09万人,评选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60个、优质服务标兵100名、优质服务先进个人200名,受到中共酒泉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军民共建、“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全市建成文明单位750个,模范文明单位120个,地级文明单位20个,省级文明单位2个。评出文明楼院1353个、五好家庭39922户、文明市民33051名。驻军为地方投工上万个,植树3万多株,抢险救灾35次,支援重大建设项目32个;由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52场次,受教育群众6万多人次,在152所中小学进行军事训练,受训学生4万多人次。地方有关部门为驻军家属解决就业、住房、子女入托上学等实际困难,逢年过节走访慰问,送货上门,帮助拆洗被褥,缝补衣服。军民共建农渠2条、水库1座、道路5条,共建“双拥”模范乡镇7个、拥军优属模范乡镇3个。1992年11月酒泉市被兰州军区,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1992年由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称号。商贸城建设步伐加快,设施先进的鑫利商城、气势宏伟的新世纪商厦等10多座骨干商贸大楼建成,蔬菜、副食、粮油、钢材、木材、汽车等市场开业,加上原有的商贸网点,1993年全市批发贸易机构达到64个,网点316个,从业人员3833人;零售贸易机构69个,网点3139个,从业人员5401人;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达9.03亿元,其中批发6.31亿元,零售2.72亿元。餐饮业机构2个,网点1032个,从业人员2303人,销售收入878万元。农贸市场发展到25处,总面积12.6万平方米,有5万多农民来往于省内外,向黑龙江、广州等地发运农副产品1亿公斤,成交额1.2亿元。先后与20多个县市结为友好县市,同689家企业、69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的经济技术协作。在沿海、沿边地区建立经销网点22个,年销售总额8480万元,出口贸易额3580万元。一个街道平坦,整洁卫生,古朴文明,繁荣昌盛的商贸城正在崛起。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居民收入增加,1993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764元,比1985年增加1.3倍;职工平均工资3056元,比1985年增加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元,比1985年增加1.2倍。就业人员增加,1993年末全部职工人数3.81万人,比1985年增加13.39%;城镇个体劳动者0.32万人,比1985年增加1.73倍。储蓄存款增加,1993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841元,比1985年增5倍。居民用品增加,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百户拥有电视机,由1985年的39台增为1993年的100台;电冰箱、电冰柜从无到有,1993年达28台;洗衣机由35台,增为87台;收录机由22台,增为67台;照像机由4架,增为23架;电风扇由3台增为50台。部分家庭还拥有中高档乐器、组合音响、录放像机、空调器、摩托车等。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95台、洗衣机53台、收录机43台、电风扇13台、自行车183辆、摩托车2辆、缝纫机83架。居住条件改善,城市投入资金1.2亿多元,用于房屋建设,2300多户喜迁新居,5700多户居住条件改善,人均居住面积由1985年的5平方米,增为8平方米;农村建成不同风格的标准化居民点157个,34.2%的农户搬进了新式农宅。85%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和封闭式水窑。消费结构向小康型过渡,饮食消费由量转向质的追求,家禽、鲜鱼、海味的消费量成倍增长;穿着趋于优美与个性化;用品转向现代与高档。社会保障水平提高,1993年社会福利单位达11个,收养22人,安置残疾人员99人;1400人享受国家救济,享受临时困难补助者达1261人次;有90651人参加人身保险,219个企业、3677户家庭参加财产保险,1989至1993年处理赔案支付赔款905万元;职工养老、待业保险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公民安全基本受到保障。人口平均寿命1981年为62. 3岁,1993年增为66. 9岁。
  历史在发展,祖国在前进。全市人民只要团结一致,沿着中国共产党指引的航向,继续奋勇前进,酒泉将会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知识出处

酒泉市志

《酒泉市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

全书采用了篇、章、节的体例,分为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正文四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录了酒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

阅读

相关人物

卫青
相关人物
霍去病
相关人物
李轨
相关人物
朱元璋
相关人物
庞清
相关人物
杨丰
相关人物
祁嘉
相关人物
赵黑
相关人物
赵才
相关人物
曹赟
相关人物
张奂
相关人物
索靖
相关人物
马芨
相关人物
宋繇
相关人物
郭璃
相关人物
刘昞
相关人物
李暠
相关人物
沮渠蒙逊
相关人物
张议潮
相关人物
达云
相关人物
米喇印
相关人物
丁国栋
相关人物
祁得隆
相关人物
毛风仪
相关人物
童华
相关人物
李暠
相关人物
殷积寿
相关人物
唐玄奘
相关人物
马可•波罗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
车宏彰
相关人物
黄显德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张忠禄
相关人物
薛克功
相关人物
张淑珍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甘肃布政使司
相关机构
张掖专员公署
相关机构
国家计委
相关机构
农业部
相关机构
果园乡砖厂
相关机构
怀茂乡法兰厂
相关机构
水磨沟建筑队
相关机构
国家土地管理局
相关机构
林业部
相关机构
中央电视台
相关机构
酒泉市酒厂
相关机构
三墩供销社
相关机构
总寨供销社
相关机构
酒泉市农机公司
相关机构
酒泉市农业银行
相关机构
群众艺术馆
相关机构
酒泉地区文联
相关机构
酒泉市博物馆
相关机构
甘肃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酒泉市城建局
相关机构
建设部
相关机构
肃州中学堂
相关机构
河西中学
相关机构
甘肃省财政厅
相关机构
中共中央办公厅
相关机构
教育部
相关机构
甘肃省政府
相关机构
卫生部
相关机构
酒泉中学
相关机构
中共酒泉市委
相关机构
中共甘肃省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祁连山
相关地名
禄福县
相关地名
福禄县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吐蕃
相关地名
甘州
相关地名
肃州路
相关地名
行中书省
相关地名
肃州直隶州
相关地名
河西
相关地名
蒙古
相关地名
关中
相关地名
秦陇
相关地名
沙州
相关地名
下河
相关地名
中原
相关地名
军屯
相关地名
水磨
相关地名
果园乡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
纽约
相关地名
金佛寺镇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
俄罗斯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中亚
相关地名
欧洲
相关地名
波斯
相关地名
西域
相关地名
哈密
相关地名
俄国
相关地名
嘉峪关
相关地名
欧美
相关地名
丁家闸村
相关地名
朝鲜
相关地名
新加坡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乌孙
相关地名
长城
相关地名
天竺
相关地名
意大利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长武
相关地名
左公柳
相关地名
金塔
相关地名
玉门
相关地名
安西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乌鲁木齐
相关地名
敦煌
相关地名
瑞典
相关地名
银达乡
相关地名
亚洲
相关地名
黑龙江
相关地名
广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诫子书
相关作品
上东晋朝廷表
相关作品
西凉乐
相关作品
龟兹乐
相关作品
北京四十天
相关作品
血泪仇
相关作品
穷人恨
相关作品
三打祝家庄
相关作品
黑旋风李逵
相关作品
拜月记
相关作品
警钟
相关作品
酒泉的传说
相关作品
阳关
相关作品
酒泉文史
相关作品
酒泉地方戏集成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