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营(山丹)河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唯一号: 292136020220000014
实物名称: 马营(山丹)河
文件路径: 2921/01/object/PDF/2921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339.pdf
类型: 河流
分类号: P942.437.7
主题词: 中国-自然地理-河流

实物简介

黑河水系最东的一支,山丹县境内惟一的一条河流。上游为白石崖河,中游名马营河,下游称“山丹河”,古称“弱水”。上源白石崖河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山岭陡峻,河床深切,植被较好。由白石沟、西沟、大东沟、中西岔沟支流组成。从源头向北至白舌口出山,主河道长22公里,流域面积156.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43亿立方米。出山后流经大马营滩,渗入地下,地面无径流,至石泉村一带,以泉水形式出露,汇成马营河。再北至高庙南1.5公里纳入由西南来的霍城河。 霍城河发源于白石崖河西部山区,有明泉沟、后稍沟、大香沟、小香沟,北流渗入地下,在霍城南部一带以泉水出露汇集而成,向东北流汇入马营河,年径流量0.18亿立方米。 马营河沿途补入大黄山泉水,至李桥入水库,年径流量为0.6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为1143平方公里。自水库往北流31公里,至焦化厂东南与寺沟河汇合,至山丹县城以西,称“山丹河”。 寺沟河发源于大黄山北坡,河道由东向西北,在寺沟村以南纳入三十六道沟,于寺沟口出山,流域面积11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13亿立方米。出山后向北流至新河,纳入东南来之流水口、瓷窑口等小水向西北与马营河汇合。由于大黄山产流有限,小沟小河水量不稳定,时有断流。 山丹河向西流,纳入南草湖、西草湖之泉水至东乐纳童子坝河,至太平堡纳入九龙江(原汇集洪水河、海潮坝河、小都麻河、大都麻河、马蹄河、酥油口河、大野口河诸河而成),直至乌江堡东北处汇入黑河,全长175公里。 马营河西支霍城河,东支大黄山各泉河,自古即有独立渠系灌田,引霍城河源头泉水的有东山坝、西山坝、塌崖泉、新开独泉渠、红崖子渠、乃独泉渠。引大黄山水源的有大黄山坝渠、独泉渠、卫厅木沟渠。白石崖河因出山入渗,难予补充马营河浇灌。〔明〕有白石崖渠用以引水,却因常易淤塞而废,历代多次疏浚难以历数。从马营以下河道则有后泉渠,上而花寨子分三坝,下暖泉分五闸。下至山丹河,于城东南引南草湖、西草湖之水分13坝,〔清〕时增至23渠,在张掖境内引山丹河泉之水者有东泉渠、红沙渠、仁寿渠、回回坝渠、老人坝渠。〔明〕〔清〕期间利用马营河上、中、下游重复引水的特点,有灌溉渠道40余条,灌田1200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干流上改建马营河干渠、祁家店干渠及白石崖引水渠,支流河道诸渠也分别加以改建衬砌。上、中游兴建水库及改建衬砌渠道,提高了河水调节利用效益。马营河流域水浇地面积31万亩。但中下游泉水的补给日渐减少,山丹清泉一带泉水灌区今已成为井灌区,东乐及其以西地区水源已十分紧张。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