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唯一号: 292136020220000013
实物名称: 黑河
文件路径: 2921/01/object/PDF/2921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339.pdf
类型: 河流
分类号: P942.437.7
主题词: 中国-自然地理-河流

实物简介

黑河后又有张掖河、甘州河、黑水、羌谷水、鲜卑水、覆表水、副投水、卢水之称,是国内第二大内陆河。 黑河全程821公里。就其自然地形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发源于青海,自源头至莺落峡270余公里。上源于祁连山南的托勒山与走廊南山之间,分东西两岔。东岔又名“俄博河”“八宝河”,发源于海拔4353米的景阳岭,自东向西北流,沿途纳俄博河、黑沟河、小八宝河、小东草河、青羊沟、东岔河、东草河、白杨河、涑沟等较大支流,至黄藏寺全长100公里,年径流量约5.27亿立方米。西岔又叫“野牛河”“轻马川”,源于托勒山与祁连山主峰南麓,海拔高4100米,由西向东与东岔相向而流。汇入较大支流有野牛川、隆拉河、油葫芦沟、扎马什河等,河道虽较狭窄不如东岔,而沿河道小盆地较多,有二珠龙、油葫芦、鸽子洞、赖都滩等,全长175公里,年径流约6.16亿立方米。东西两岔于黄藏寺汇合后,始称“黑河”,又名“甘州河”“摆通河”。自此折向北流,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沿途纳入潘家河,大、小长干、西流水等支流,经大孤山至莺落峡出祁连山,全长95公里,出山年径流量15.5亿立方米,上游流域面积为10009平方公里,植被较好,为水源涵养区。高山地区有冰川面积59平方公里。 黑河从莺落峡至正义峡流程185公里,流经河西走廊灌溉区,称为“黑河中游”。黑河出山后,东北流至张掖城西北15公里乌江堡与东向西而来的山丹河(古称“弱水”)汇流,从乌江堡以下转向西北,至野沟湾纳入南来的大沙河(即梨园河),再至永丰村纳入山水河(由摆浪河、水关河、石灰关河汇流而成)直至正义峡下泄。走廊灌溉区从〔汉〕〔唐〕〔明〕〔清〕历朝引灌,形成渠网密布的灌溉系统,自黑河总口至高台天城,引黑河水灌田者,清朝有“五十二渠”之说,后人调查认为仅存47渠。〔民国〕期间资料记载,从黑河引水者张掖有29渠、临泽17渠、高台26渠,共达72条之多。迄今几经合渠并坝及兴建黑河东西总干渠,而引黑河水灌田者仍有48渠(张掖12条、临泽15条、高台21条)。黑河中游地段,河床宽浅,纵坡平缓,平均比降2%,上段河床多为卵石粗沙,下段多为细沙,南岸有泉水出露并有大片沼泽地分布。乌江堡以下河段在灌溉季节,以截引河床潜水为主,前坝截干,经数里堵坝又有水复出,贵在得以多次重复利用。昔之诸条小河流除少量洪水外,今已无地表水下泄补入黑河。 黑河自正义峡出口进入下游,北流归宿于居延海,流程长350多公里。经正义峡20公里至大墩门向北进入酒泉地区的鼎新,纳入托勒河,再往北100余公里进入内蒙古境内,称为“额济纳河”,古称“天苍河”。在狼心山附近,又分为东、西两河,东河称“达西敖包河”,西河叫“穆林河”,继之分成19条小岔,分别注入东、西居延海。 黑河年际变化甚大,与农业灌溉季节不相适应。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供需矛盾亦日益加剧。为科学开发水利,从20世纪40年代起对黑河干流治理开始可行性的研究探讨,拟议中的调蓄工程有:黑河上游东岔的拉东山,西岔的二珠龙、油葫芦,汇流后的玉儿沟、黄藏寺、狐死台、大孤山,中游的莺(莺落峡)至梨(梨园堡)联合水利工程,水利枢纽工程有莺落峡。已建成的引水枢纽工程,中游有草滩庄,下游有大墩门及巴音保右都水闸,中下游建有一批小型洼地水库。黑河中游沿岸的张掖、临泽、高台3县(市)灌区,灌溉农田105万亩。 黑河上游有较大落差,具有较好的水能资源,可随调蓄工程建设兴修电站,提供发展国民经济急需的水电能源。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